廣州一線防疫人員這樣防境外輸入:借翻譯軟體和老外溝通
金羊網 2020-03-27
面對防疫一線人手不足的情況,廣州市荔灣區法院響應號召,緊急抽調4名幹警參與協助入境旅客轉運工作,為境外到穗人員進行信息登...
楊帆在防境外疫情輸入工作中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通訊員 黎鳴
防境外輸入已成為廣州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24日、25日,廣州分別報告了4例、9例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廣州市政府新聞辦25日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透露:未來一周入境航班約180個,入境旅客將超過30000人。
面對防疫一線人手不足的情況,廣州市荔灣區法院響應號召,緊急抽調4名幹警參與協助入境旅客轉運工作,為境外到穗人員進行信息登記匯總、實時匯報、協助轉運等。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一探究竟——
24小時輪班 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廣州市荔灣區法院審管辦的何杰才、政治部的楊帆是被抽調參與轉運工作的其中兩名幹警。面對境外疫情輸入的嚴峻形勢,他們24小時排班輪番上陣,分別與醫護人員、民警、司機組成4人小組。他們均是各自小組的小組長,也就是「車長」。用他們的話來說:「有時可能排班到白天,有時可能排班到晚上,半夜兩三點起來趕往機場是很平常的事。」
為了避免遇到上下班高峰或突發情況可能造成的交通擁堵,他們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門。與同組成員在固定地點匯合後,再坐專車前往白雲機場。
到達機場,經過測溫後進入指定區間,從穿防護服、洗手衣,到戴N95口罩、帽子、護目鏡,嚴之又嚴,細之又細。看著鏡子前「全副武裝」的自己,何杰才不禁感嘆:「平時都是在電視機裡看到,穿上防護服的一刻才真正感受到醫護人員的不易。」
遇旅客拒配合 耐心勸說細心安撫
一切準備就緒後,何杰才和夥伴們來到機場指定的防控等候區。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裡,他們會為下機申報前往荔灣區的境外旅客進行登記、測溫和指引,並安排大巴將其運往指定隔離酒店。
偶爾,轉運旅客中有外國人的身影,遇到語言不通的情況,他們會借著手機翻譯軟體進行溝通。有時還會遇到情緒激動不願意配合的旅客,他們總會耐心勸說,細心安撫。
「多一點理解和包容。」何杰才說,「旅客剛下機都顯得比較疲憊,再加上測溫、登記等一系列步驟,部分旅客歸家心切,有些聽到要隔離後甚至會出現焦慮、不安等情緒。所以,我們儘可能多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
旅客等候大巴時,楊帆和夥伴們還會為部分飢餓的旅客送上糕點和飲用水。自己不時感到口渴,只能先忍著,等工作結束脫下防護服後才能喝上一口水。
凌晨4時下班 儘管疲憊卻難入睡
當負責轉運的大巴到達後,他們一一把旅客引導上車,車內人員間隔就座。抵達指定隔離酒店後,他們與酒店工作人員進行交接,再次對旅客進行測溫和信息確認,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隨後,他們來到酒店一個專門收集防護服的房間,這裡會對防護服消毒和裝袋。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他們小心翼翼解開身上厚重的防護服,避免皮膚與防護服表面接觸。這個過程比穿防護服還要更花時間。脫下防護服後,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了。
「一天的『車長』工作下來,感覺很累但很充實。」何杰才說。
結束夜班已是凌晨4時,此時的楊帆還沒有睡意:「過了時間有點難入睡,腦袋裡一幕幕都是一天工作的場景。希望疫情早日過去,生活依然美好。」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