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中國大陸的抑鬱症就診率是8.7%,就診患者藥物治療率是51.5%,也就是說,有90%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而在就診者中,接受藥物治療的人只有一半,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更是少之又少。預計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最重的疾病。
「抑鬱症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抑鬱症狀的消失,患者實現社會功能恢復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中國醫院協會精神病醫院管理分會副主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廣州市惠愛醫院)黨委書記寧玉萍教授表示。
9月19日,「中國首個多中心抑鬱症患者生存質量調查」項目在廣州啟動,該項目由北京融和醫學發展基金會發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南京腦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廣州市惠愛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同參與。該調查是國內首個在多中心開展的、針對達到臨床治癒標準的抑鬱症患者功能恢復情況的調查,以期探索我國抑鬱症患者治療後的生存質量,包括工作、學習、社會生活恢復情況,呼籲社會各界對抑鬱症患者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圖文無關)
就診率低,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抑鬱症的患病率在所有的精神疾病裡排在第二位,但在所有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抑鬱症的疾病負擔是排在第一位的」,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李凌江教授特別強調。抑鬱症對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於工作人群,因抑鬱症導致的缺勤等造成的間接損失遠遠多於直接損失,佔總經濟損失的95.8%,而且抑鬱症會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影響職業發展;對於學生,抑鬱症造成的失眠、興趣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導致不能正常學習,影響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從篩查、預防到治療,給出了一套綜合的解決方案。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抑鬱症,這個過去「不可多說」的毛病,如今在國家層面有了防治方案。抑鬱症篩查,無論納入學生體檢,還是納入常規孕檢,都體現了國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臨床痊癒只是初級階段,恢復社會功能才是終極目標
本場啟動會主題為:「 Hi,你還好嗎?」「你是否還是那個,能獨擋一面、笑對波瀾的職場佼佼者?你是否還是媽媽眼中,聰穎活潑、令人驕傲的女兒?」「你是否依然憧憬著,那一片藍天白雲和青草的芬芳?」會議開始前,通過這三個發問,全面反映了抑鬱症患者期望回歸正常回歸工作、學習、生活的強烈願望。
寧玉萍教授介紹,抑鬱症的症狀包括情感症狀、軀體症狀和認知症狀。我們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就是軀體症狀,認知症狀則體現在注意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等。抑鬱症患者要想真正回歸職場和學校、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需要情感、軀體、認知症狀的全面控制,如果這三大塊都沒有問題了,才可以說是臨床痊癒。
需要提醒的是,臨床痊癒只是初級階段,只是他本次發作達到一個基本改善緩解的情況,他可能以後還會復發,跟徹底治癒還是有區別的。「在治療目標上醫生要關注的不僅僅是患者症狀的消失,還要看患者的社會功能是不是真正的恢復了,比方說他的學習功能、工作效率能不能恢復,他的社交能力能否恢復等等。患者實現功能恢復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達到臨床痊癒,還需繼續服藥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心境障礙診治中心主任方貽儒教授介紹,抑鬱症的復發率是78%,大概只有22%的人可以治癒。觀察發現,抑鬱症患者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後,要回歸社會功能一般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這期間還需要繼續服藥治療。
很多患者家屬不太理解,為什麼已經達到臨床痊癒了還要繼續服藥呢?方貽儒介紹,這就要了解抑鬱症的治療原則了。他詳細解釋說,抑鬱症的治療是一個全病程的治療,分為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3個階段,三個時期的治療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急性期治療就是抑鬱症發作階段的治療,就是把一個人從有病的狀態緩解到無病的狀態,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經過藥物、心理、物理等各方面的幹預,使患者的抑鬱症狀得到緩解和控制。急性期治療的效果就是我們常說的「臨床治癒」。
很多患者症狀緩解以後可能還會有一些波動,這時候就要進入一個穩定的、鞏固的治療,把它從一個不太穩定的緩解的狀態變成痊癒的狀態。這就是鞏固期治療,此時的用藥跟急性期差不多,一般需要6個月左右;鞏固期治療完成以後,就是維持期,維持期治療就是為了防止患者病情復發而採取的一種治療措施。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副院長張寧教授表示,很多患者一達到臨床治癒就停藥,這是不對的,「我們進行最終隨訪發現,患者的心理社會功能在逐漸恢復過程中,達到6個月的時候只能恢復到80%,並不能恢復到100%,所以還要繼續鞏固治療6個月,給時間讓患者恢復心理社會功能,重新評價自己、認可自己,這時再次復發的可能性會大幅度下降。」
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鍛鍊飲食也要跟上
寧玉萍表示,對抑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和心理幹預是最主要的,但要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除了儘量讓患者做到臨床痊癒外,我們還要鼓勵患者多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恢復正常的社會生活。比如針對學生,我們鼓勵他一邊治療一邊上學,恢復集體生活;如果是有工作的人,我們也鼓勵他儘量恢復正常工作,同時多加強鍛鍊。「體育鍛鍊是治療抑鬱症很好的手段,既能增強體質,同時能改善腦力也包括情緒方面的問題。還有就是要進行飲食調節,健康的飲食對治療抑鬱症也有很大幫助。」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宋易倩
圖:視覺中國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