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是一個考驗意志的過程,成功的英語自學者都會有一個「三部曲」感受:從一開始學習,「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曉得人憔悴」,最終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只是大多數人剛完成第二部就半途折回,甚至是還在第一部就已經打退堂鼓。
那麼,對於大多數基礎一般的學員,在能保證持續學習的前提下,要經歷多長時間才能達到一個流利交流的水平呢?
新航道學校彭鐵城副校長:一年到兩年。
彭校長曾經在國外教過中國留學生的英文,對於這些學生,通過一年的語言學習,是為了在今後的深造中去適應全英文的授課,因此一年是最長的時間期限,一年後必須達到的在聽說交流上基本無障礙的水平。但這部分人有環境優勢,就是生活在國外,環境逼迫他必須要去使用。而對於國內的學生來說,只能通過自覺的營造這樣的語言環境,如果基礎不算太差,而且很喜歡英語,也很能堅持的話,一年到兩年就可以非常自然地與人家溝通。
戴爾國際英語翁紅波副校長:平均需要一年,前提是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練英文
翁校長把學英語比喻成騎自行車,一旦上去了就不會再掉下來,但在不會騎的情況下我需要一段時間,一旦騎上去會了,就算再久不騎,就算會有點生疏,但是不會忘記;口語也是同樣,只要上了路,記得的東西,再久不用,一到要用的時候照樣能說能挺。難就難在,再堅持一下就能上去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因此反反覆覆,始終不能學成。
華爾街英語公關總監肖堰女士:平均需要一年半
肖堰女士表示,有一定基礎,特別是大學畢業,但是張不開嘴,這是由於傳統的教育特點造成的---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人是我們最歡迎的,想一年到一年半,完全可以讓他非常順暢地張嘴,用英語對話沒有任何問題,學到6—9個級別就可以。
英孚華北區總經理Logan Wilcox先生:四個月後的奇蹟
Wilcox先生認為是否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更多的在於學員的心理因素,關鍵在於樹立自信。外教們在授課裡強調為學員創造「保護性開放式環境」,鼓勵學員開口講話,潛移默化中增強學員的自信,在這樣的激勵嚇很快你就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了。我們有一位在學校只學了四個月的學員說,剛開始來英孚的時候,她在別的同學面前一句話都講不出,可是四個月後,她可以做10分鐘的presentation。
小編提醒: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積累的過程,而並非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都能有耐性去等到「驀然回首」,而市面上正有許多誇大的宣傳廣告,抓住大多數人的這個弱點,誇張宣傳,做出不負責任的承諾,白領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頭腦清醒。
(責任編輯:李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