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事件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視頻中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兩種方式」。這件事著實令人心酸,如今電子信息化時代,關於老年人被智能科技困擾的新聞觸動了許多人的心,科技在給大部分人帶來便利的同時,社會也應當考慮到老年人群體。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所以,上述事件中拒收現金的行為是違法的。
現金支付是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兜底」支付方式,拒收現金行為極易引發社會公平性缺位,不利於構建和諧社會。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國家就馬上出臺相關政策,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在《方案》中明確提出:「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要求監管部門要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等歧視行為的整治力度。
同時,央行也公告明令禁止拒收現金。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個方面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對於一些地區出現的拒收現金的情況,人民銀行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懲治。
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委、地方政府,依託金融機構和基層社區,共同引導規範水電、煤氣、公用事業消費以及零售、餐飲、商場、公園這樣一些高頻的服務場所的現金使用行為。同時將強化日常監管,通過暗訪巡查方式開展摸底調查,建立違法主體名錄,並進行重點跟蹤。對涉及公共服務、民生及公眾關注度比較高,影響範圍比較大的一些拒收現金主體,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肅懲治。人民銀行還將加大宣傳力度,曝光一些典型的案例,強化正面引導,建立長效機制。
在支付服務方面,人民銀行將針對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行動支付、日常消費不便的問題,指導市場機構從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切實提升支付產品便捷化的程度,加強對老年人行動支付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推廣。
對於利用不當競爭手段,造成商家拒收現金、銀行卡等歧視性的支付行為,並且給老年人消費帶來不便的市場機構,人民銀行也將開展查實處置工作,並督促其落實整改。
01
國家為什麼要整治拒收現金行為呢?
其原因有三:
首先,整治拒收行為是為了維護人民幣法定地位;
其次,有助於鼓勵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和諧發展,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場經營環境;
第三,整治拒收現金行為有利於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拒收現金損害了消費者特別是不習慣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的群體選擇支付方式的權利。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是保障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弱勢群體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踐行金融為民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當然,某些不具備現金收取條件的場合,也是允許僅使用「非現金支付」的。比如說「電商平臺、無人銷售、自助服務、網絡政務」等場景以網絡化、無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履行法定職責也不具備現金收取條件且參與各方在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上達成一致的,可以僅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
02
拒收人民幣現金有什麼後果?
針對拒收現金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相關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可以結合行為、情節輕重以及具體情況,作出處罰:
●情節嚴重的,處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20萬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5萬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情節一般的,處50萬元罰款,並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5萬元罰款。
●情節輕微的,給予警告;對於及時糾正違法行為,未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通過約談函詢、通報批評等形式提醒教育。
03
遇到拒收人民幣現金行為該怎麼辦?
●明確告知對方其行為違法,無權拒收現金。
●向當地人民銀行舉報。
●撥打12363投訴電話進行舉報。
●注意保留相關證據。
像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這件事,不應該也不能再發生。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應當更多的給予老年人群體幫助和支持,讓他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別讓他們被網際網路時代遺忘和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