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見現金就擺手,現金支付為何「受歧視」?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手機成了「錢包」,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行動支付帶來的便捷,但少數機構和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行動支付、拒收現金的現象,給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群體帶來不少困擾。

多位市民反映,仍有部分商戶拒絕現金結帳,計程車、停車場、小超市等成為歧視現金支付的「重災區」。現金支付為何「受歧視」?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怎樣才能變通途?

現象:

商家見百元大鈔就犯愁

提起幾天前在昌平區南邵附近一家超市買菜的經歷,市民李飛就氣不打一處來。

看見她結帳時掏出了100元現金,收銀員就皺起了眉頭:「您不能用手機支付嗎?後面這麼多人排隊,我還得找零錢。」李飛質問道:「我沒帶手機,難道你們還拒收現金?」對方沒接話,只好不情願地結了帳。

一見百元大鈔就犯愁的商家不佔少數。多位市民和記者反饋稱,乘坐計程車時司機往往以沒有零錢為由要求乘客行動支付。

家住達官營遠見名苑小區的呂先生發現,兩三年前,家周邊的早市、小賣部和便利店常常拒收現金,現如今拒收現象基本沒有了,不過仍有小賣部偶爾拒收硬幣,一問緣由,對方表示「擔心硬幣不流通了」。他說,商家幾乎不會拒收百元大鈔,只是有時商家儲備的零錢不夠,看見百元大鈔坦言「破不開」。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所有商家都聲稱「可以收現金」,但有的商家在支付環節設置了障礙。瑞幸咖啡APP官方客服表示門店可現金支付,但在金融街附近的一家瑞幸咖啡店,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對方稱「不能使用現金支付」,記者質疑後對方改口稱「可以收」,只是操作上需要員工將私人帳戶的錢先轉給顧客,顧客下單後再把現金給員工。

今年9月16日,在東城區銀河SOHO停車場,李先生用現金支付時遇上了煩心事兒。「我車裡一般放一些現金,懶得掃碼。」他告訴記者,可當他掏出20元現金時,對方一直不收,李先生稱「法定貨幣不能拒收,否則報警」,對方只好收了,操作後機器吐出了一張印著二維碼的紙片,聲稱可掃碼存入微信零錢,「找3元錢,二維碼就是現金」。

「我如果沒微信的話,那這錢豈不是還花不出去?」李先生堅持想要現金,並詢問二維碼是否可下次來抵扣停車費,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最後只好離開。

探因:

部分企業盲目跟風「無現金」

河北廊坊一家醫院掛號拒收5角紙幣、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窗口工作人員拒絕、福建福州一女子拿一袋一元紙幣去銀行存款遭拒……不只是商家,近期,個別辦事部門和金融機構拒收現金的新聞頻上熱搜。在新聞評論區,網友們紛紛表示遭遇過現金支付受歧視的現象,一些人在和商家交涉後,對方無奈之下收了現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但根據央行此前發布的調查,37%的被調查消費者反映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被拒收現金」,39%的被調查商戶在過去1年內曾「拒收現金」。

為何現金支付受歧視的現象依然存在?「行動支付的顧客多了,所以零錢很多時候準備得不夠,絕大多數商戶都不會故意拒收現金。」在收到一位顧客的多枚硬幣後,海澱區一家餐廳的店員出乎意料地興奮:「終於又有零錢了!」

但仍有一些商家以各種理由歧視現金支付方式。央行營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北京地區此前開展的拒收人民幣現金整治工作中,拒收現金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停車場、餐飲店等企業對員工管理不嚴,導致員工為了個人方便而拒收顧客的現金;有的是企業盲目跟風「無現金」的錯誤提法進行不當宣傳,錯誤地認為不收現金就「高端」了;有的是公共服務類單位沒有考慮到群眾的多種情況;有的是企業以網際網路新業態為名,明明店面內有人,完全具備收取條件,卻不收取現金,既讓消費者反感又觸犯法律。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中,還有一些經查證不屬於拒收現金行為,如有的商戶是因為臨時缺少現金找零而未能達成交易。對於這種情況,央行表示希望交易雙方能夠互相體諒、協商解決,商戶可隨時到銀行兌換零錢。

曾被詬病現金支付難的盒馬鮮生配備了現金支付窗口,圖為盒馬鮮生麗澤店。 潘福達/攝

建議:

為老年人創造更好支付環境

針對老人被拒收現金等現象,國家出手了。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成為《實施方案》中的重要一項。

根據《實施方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如果給一些消費者比如老年人增添了麻煩,他們下次可能就不願再來消費。」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商家希望通過行動支付獲取消費者更精細的各類數據,但不能因為行動支付便捷性的理由而拒收現金,或是故意設置高門檻讓消費者不得不用手機結帳,現金結帳也需要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比如退換貨、保修等。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由於一些支付機構不當地宣傳和推行所謂的「無現金社會」,不少地方存在歧視現金、拒收現金等行為,與普惠金融的精神和原則背道而馳,營造了歧視現金的氛圍,也不利於市場公平競爭。

在董希淼看來,要破解「數字鴻溝」問題,既不能片面追求數位技術發展速度,也不能簡單轉嫁必要的服務成本。具體來說,例如窗口服務單位要考慮到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需要,適當保留人工服務窗口,支持現金支付。銀行等行業為追求離櫃率,不加區分地要求老年人在自助設備辦理業務的現象也應該進行糾正。

一些地區和行業較為普遍的歧視現金、拒收現金和銀行卡等行為,是影響老年人辦理相關業務的重要因素。他建議,下一步,我國應加快《中國人民銀行法》及《人民幣管理條例》、《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等修訂工作,完善支付結算領域法制建設,明確對拒收現金等行為的處罰標準,並加大對拒收銀行卡等行為的檢查處置,為老年人辦理相關事項創造更好的支付結算環境。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潘福達

編輯:潘福達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公告指出,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2020-12-15 16:35:22來源:FX168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12月15日,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
  • 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鼓勵行動支付不等於拒收現金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大多數人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不過,現實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也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尊嚴。基於此,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被依法查處。
  • 央行公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中國央行15日發布第18號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央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
  •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系列報導之一 探訪:掃碼支付居多...
    30 11:57:29 來源: 每日甘肅網新聞 舉報   「關注央行『不得歧視現金令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拒收現金被記大過」是對「現金歧視」的必要糾偏
    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眼下,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買賣交易開始步入了「無現金社會」時代。人們開始慢慢地習慣於由隨身攜帶現金轉為行動支付,「一部手機走天下」已然成了現實。
  • 南京歧視現金支付情況多不多?記者實地探訪
    因為不太會用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仍以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來結算,一些老年人遭遇不便和尷尬——最近,此類輿情和媒體相關個案報導引起廣泛關注。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第18號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明確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尤其是對老年人。
  • 拒收現金?央行:不得排斥現金支付,這些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
  • 拒收現金將被依法查處 央行再度發文: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為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結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5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下稱「公告」),再次強調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 日本計劃從10月起給商家退稅 推廣無現金支付
    日本通常是高科技發展的樣板,然而在無現金支付領域,日本正在向近鄰中國取經。《華爾街日報》3月5日報導稱,儘管紙幣是日本最常見的支付方式,但由於大批習慣行動支付的中國遊客來到日本,情況開始轉變。為了推動行動支付的普及,日本網際網路公司正嘗試與支付寶等中國領先的行動支付提供商展開合作。
  • 央行: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 機具要做到多種支付兼容
    公告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 「無現金化」有多危險?為何發達國家,都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導讀:「無現金時代」有多危險?為何發達國家,都不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眾所周知,自從行動支付的付款方式開始在國內快速的流行起來以後,現在我們出門都不需要攜帶現金了,不管買什麼東西,只需要拿出自己的手機來掃一掃就能進行付款,非常的方便;而隨著行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在國內市場上,我們隨處可見使用行動支付的身影,這也讓我國成為了使用行動支付人數最多的國家!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各類主體均應尊重公眾支付方式的選擇權,在確保現金收付渠道暢通的前提下,可為公眾提供合法安全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四)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 為何日本需要無現金支付?
    反觀,從報導的結果來看,日本輿論對中國的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大為震驚,除了對於支付覆蓋場景的驚嘆,更對掃碼支付是否涉及用戶隱私等不良影響的擔憂,更有對未來科技技術能否改善日本現金支付的行為的暢想。由於現金的廣泛使用,人們沒有改變這一現狀的動力。對比中國,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我國從2015年開始,非現金支付佔整個支付系統的比例高達70%;2016年,中國非現金支付總計1251億筆,支付金額約3687萬億元。
  • 央行: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
    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公告,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0〕第18號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問:為何出臺第18號公告?
  • 為何繁華榮盛的香港,居民寧願使用現金,也不願去使用行動支付?
    如今行動支付不斷的普及,我們的生活已經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可能年紀稍微大點的人應該都有過在小賣鋪裡等待找零錢的體驗,而商家如果沒有零錢的話,會選擇用一些便宜的物品來代替。如今我們幾乎走到哪裡都可以使用手機支付。
  • 不得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
    央行近日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提出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 公告提出四個基本原則 ——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 日本便利店通過「現金返還」來獎勵無現金支付
    此次增加伴隨著新的政府政策的出臺,該政策通過允許商家提供高達5%的有效「現金返還」來獎勵無現金支付。日本熱愛現金。截至2017年,支付仍佔所有私人最終消費支出的近一半,並且在將日元充填到床墊和家用保險箱方面擁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考慮到該國最近進入負利率世界的情況-毫無疑問,朝陽之地是金錢迷。
  • 【以案釋法】電子支付不是拒收現金的理由
    日前,一名網友發布短視頻曝光某知名咖啡店拒收硬幣現金,引人關注。隨後該咖啡店回應稱,支持包括現金支付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疫情期間,更鼓勵顧客使用無接觸式的電子支付方式。隨著第三方支付手段深入人心,購物、用餐、用車、買票等多個場景的現金支付已逐漸被手機掃碼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