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茂盛,男,1969年生人,2009年8月接受教育局委派,籌建特校。2011年5月26日,在工地機器的轟鳴聲中,唐盛茂看著「紹興縣特殊教育學校」的牌匾掛上校門;5月27日, 56名從6周歲到15周歲年齡不一的智障孩子在家長的陪護下,從全縣各鎮街鄉村走進了這個美麗又溫馨的校園,31名孩子當天晚上就住了下來。唐茂盛能感受到孩子對新生活的陌生和拘謹,也更能感受到他們的興奮和感激。在那一刻,這個粗糙的、四五十歲的大男人,似乎多了一份柔情,不時流下激動、幸福的淚水。
美麗轉身,創辦高起點特校
唐茂盛師範畢業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是紹興縣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有著對小學語文教學自己的理解、理念和研究、實踐,是紹興縣、市的名優教師;十幾篇論文、案例獲得過縣、市一等獎,在省級以上教學教育類刊物發表;課堂教學多次在縣、市做示範觀摩;在學校管理和引領辦學的實踐中,堅持規範、特色創新,文化理校,理念辦學。在擔任湖塘中心小學業務副校長期間,「少兒越文化實踐研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當時湖塘小學在紹興縣、市一個教育特色品牌。
在2005年擔任城區的農村小學——湖塘街道型塘小學校長期間,兩年時間,完成型塘片5所完小的撤併與整合。身體力行,作為型塘小學校長,同時兼任下屬一個離本部10來裡路的夏澤教學點的三年級語文在辦學實踐中,踐行「讓讀書成為習慣、由實踐成長智慧、因文化成就人生」的理念,開創書畫教育特色,成為市特色教育基地;學校被評為紹興市示範小學,2008年,全縣小學教育工作會議——完小規範辦學現場會就在型塘小學舉行……
按同仁的說法,這老師當得也算是有聲有色,這校長當得也有板有眼,這教育的日子過得也挺滋潤的。2009年7月15日,對他來說,是一個人生與教育生命轉機的特殊日子。教體局把他從教師發展中心調到了柯巖街道州山小學任校長,同時籌建、創辦紹興縣特殊教育學校。曾經的「業務人」又成了引領辦學、開創特教事業的「行伍人」。
「四十幾歲的人了,就安安心心地當好語文老師得了,還去當什麼『弱智』校長,說不定學生倒沒教好,自己倒跟著弱智了」,這是當時周圍人真實的調侃和善意的勸說。然而,唐茂盛並沒有被這些勸說動搖,他懷著對特殊學生的仁愛和對特殊教育的熱愛,毅然地接受了教育局的委派,從做了20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20來年的普通小學管理工作的輕車熟路上改道投入特殊教育,成為紹興縣特殊教育事業的先鋒。他說:「這似乎是生命中注定有這種情懷,而不是因為我有多崇高」。
因為「我喜歡、我願意」,所以沒有壯士斷臂的顧慮,也沒有瞻前顧後的畏難,而是帶著憧憬、帶著激情,用心投入到一個全新的事業中。創建特校,從審批到建設,在300多個日子裡,他釘在了工地上。從外牆色彩、走廊扶手到廁所報警按鈕等,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殊的要求他都嚴格把關。從圖紙到學校的建立,凝聚了唐茂盛無數的心血。
探索創新,爭創全省一流特教
在縣委縣府、教體局等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關懷下,紹興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始了高起點辦學:學校由縣教體局主管,招收6—15周歲智障少兒入學就讀,集教育、康復於一體,實行寄宿制全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建有配備多媒體設備的專用教室和感覺統合室、康復運動室、益智個訓室、多感官訓練室等特殊教學需要的專用功能室,配備有空調、衛生間、熱水的學生宿舍,為智障孩子的學習、生活創設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條件在縣級特校中可以說是全省一流,生均1.5萬元公用經費標準在全省也是最高的,包括餐費、校服費等項目全部免費。
如何讓一流的辦學條件惠澤每一個特殊兒童和家庭、把想辦的好事辦好,這是唐茂盛的思考和追求:據統計,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殘障少兒僅領證註冊的就有260多名,而在特校就讀的僅僅60多人。還有大量的適齡殘障兒童需要關愛與教育。於是他相關文件精神、規範政策支持下,以紹興縣特殊教育指導中心中心的名義,在教育科的領導下,在全縣全面推進隨班就讀,建立送教上門制度,建設資源教師隊伍,親自講課培訓隨讀教師,指導七個鎮街中心小學開展隨班就讀試點,實現了輕度殘障兒童隨班就讀,中度學生進特殊學校,重度學生送教上門的殘障兒童就讀康復全覆蓋,實現了殘障兒童入學一個都沒有少。 「特殊需要特別支持」隨班就讀教育實施策略在全市做講座,在全市推介。同時,利用特校與州山小學一體辦學的獨特優勢,支持特校學生到普校留學,開展從生活實踐到教育教學活動「普特融合」的實踐嘗試。
在縣殘聯康復中心開設預備班,對已到入學年齡,但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試行在特校註冊,在康復中心康復,學校派教師參與教學、教育活動,以期通過一到兩期(每期6個月)的康復訓練,能讓這些孩子基本適應在特校的就讀生活。康復為主,教育參與,學校與康復中心聯合辦學,先康復再入學,康復與教育相結合,幫助了一大批能力缺陷嚴重的智障兒童實現了就讀夢。
在辦學起始,學校就明確了「圓融、適性、博愛」的辦學理念和教育哲學,提出了「自主生活、回歸社會」的辦學目標,全面推行「大拇指」教育,以大拇指誇大學生的成就,幫助樹立生活的自信,以愛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全面實施個別化教育。2011--2013年,短短的兩年時間,紹興縣特校就完成了規範辦學的歷程。
2012年下半年始,學校在六個班級全面實施個別化教育,為每個孩子制定以生活為核心的發展目標和教學教育內容,量身定製成長方案。是全省「全面、全程、全員」實施和參與個別化教育的第一所特校。學校實施以「生活為核心」的課程,開發環境課程資源,探索「主題教育活動統領下的分科協同、個訓支持」的個別化教育模式,得到了國家級專家的肯定。浙江省教育廳為此特在紹興縣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全省培智學校個別化教育研討會,推介紹興縣特校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方略與經驗。
蹲下來看學生,師道仁心育人
智障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特殊學校是一個在外界看來不僅特殊甚至有些神秘。作為校長,唐茂盛對全校66名特殊學生,都有特定的暱稱,知道每一個孩子缺陷和潛能特長,個性脾氣,飲食習慣;熟悉每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以及許許多多背後的故事。這些孩子有的是自閉的,因無法和外界正常溝通交流,時不時地會有暴力傾向;唐寶寶們雖然是「溫馴的羊」由於心肺功能不好,發音說話不清,一個詞、一句話要反覆教授才能記住;多動症的孩子,一受約束就不自在;患有癲癇的孩子,可能會隨時發病;還有更小的孩子,經常會隨地便溺。唐茂盛將愛毫無保留的給了孩子們。
每逢開學,唐茂盛和他的教師們都要擁抱每一個孩子,安撫他們的情緒,並且24小時跟孩子們在一起:一起吃飯、一起睡覺、甚至一起上廁所。通常情況是,唐茂盛剛陪著最後一個孩子睡著,就馬上有早睡的孩子起來上廁所需要他陪同,。每天幾乎是醒著等孩子在早上起床。這樣的陪睡通常都會持續一個多月。
為了讓自閉症孩子學會簡單交流,唐茂盛總是對著學生耐心地一邊一邊地說,孩子有時候會無意間瞥他一眼,但大部分時候是對他是不理不睬。可是,當學生她含糊地,不經意地說出「唐老師」時,唐茂盛會激動地留下眼淚,開心得無以言表。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年的第二學期,在他去上課時,剛進教室門,就看見自閉的展展低著頭,眯著眼,小手搖著跟我打招呼,嘴裡還輕輕地叫著唐老師。唐茂盛的喜悅無法言表。
上語訓課,發閉口音b,唐氏的孩子,本身心肺功能不全,嘴唇不能緊閉,要發好b非常困難。唐茂盛就鼓著腮幫子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還得一個有一個地幫著捏按孩子的嘴唇,讓他們鼓足了氣,發聲,通常是口水噴了他一身。這樣的教學事件,每一節都有發生,可是唐茂盛和他的老師們從沒有懊惱,厭惡,而更多的是不厭其煩,溫柔地堅持。
有一次,下午快放學時,一位陳老師氣喘籲籲的跑來找唐茂盛,說C班的滕滕鬧事了。看陳老師這架勢,唐茂盛感覺一定有大事了。他放下手頭的工作,急衝衝來到C班,只見騰騰臉色刷白,上躥下跳,一個勁地往外拱,而傍邊值班老師和宿舍阿姨三個人都攔不住他。唐茂盛一看情形,就請老師阿姨放開手,結果,滕滕張狂地奔出教室,直衝下樓去。唐茂盛沒有阻攔,只是形影不離地跟在他身邊。就這樣,滕滕一直穿過小學操場,到了小學鼓號隊學生面前。原來,是鼓號隊訓練的聲音刺激了他。他不停地在鼓號隊員身邊繞圈,好長時間才慢慢地停了下來,好像還想摸摸那隻大鼓。唐茂盛示意同學的鼓讓他玩玩,滕滕就順手拿起鼓棒,咚,鼓發出了聲音,聽到聲音,滕滕剛開始一愣,可隨後就又笑了,一場危機就這樣消除了。後來,唐茂盛還特地給滕滕買了鼓,讓他想敲的時候敲敲。現在,滕滕還成了小鼓手,再聽到鼓號聲,也不再驚慌,而是靜靜的傾聽。
積聚專業的力量,建構有質地的特殊教育
唐茂盛深知,特教是愛的事業,需要愛心耐心和恆心,可是教育僅僅有一份愛心是不夠的,更需要專業的力量,才能實現愛的教育。
在特校開學前,唐茂盛帶著剛組建的團隊,另外兩名新教師,去南京秦淮特殊教育學校學習。在秦淮的5天裡,迎著長江邊的寒風,他們比秦淮特校的老師早到,遲走,孜孜不倦。為此,秦淮區教育局正副局長還專程看望他們,並讚嘆:「我從沒看到過這樣真正自覺學習培訓的,因為這個我特尊敬你們。」
一有培訓就參加,一有講座就聆聽,主動向專家請教。這是唐茂盛對自己和教師團隊的要求。他還自學特教大專教材,閱讀特教專業書籍,投身於課堂教學實踐,並在縣市省開特教公開課,指導和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唐茂盛撰寫個案報告和論文5篇,出刊《行走於個別化教育——生活核心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個別化教育指導手冊)專著在全省推介使用。學校聘請全國知名特教專家在辦學與改革實踐中,全程指導,以保證教育實踐研究方向的正確和操作的有效。以專家專業理校,以專業的力量,提升愛的教育內涵質地。
在「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引領下,唐茂盛帶領學校於2015年開始,建設實施「基於個別化的培智學校一日活動課程」,成為省教研室新課程實驗子課題,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根據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唐茂盛著重將培智教育向兩端延伸,創辦培智學前班和職教班,開發學前和職教課程,建設校內外職教實訓基地10個,為培智學生自理生活,自食其力提供了培訓支持,為特殊學生適應社會,有品質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推進區域隨班就讀工作中,唐茂盛以個別化教育與個案研究為舉措,開展個別化教育的評估,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實施「適性教育——讓愛智慧」的隨班就讀課堂教學研究。相關成果與經驗在省內推介。
唐茂盛還身體力行,送教到每個對象家庭,指導、開展以康復訓練和能力開發為主的送教上門工作。實施送教上門「五個一工程」——課桌椅、校服、書包文具、教材、送教方案。全面推進基於課程評量、生態評量、特質評量,制定送教方案,實施康復、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提升了送教工作效益,改變送教對象學生的生活現狀和生活質量。
在業務方面,唐茂盛更是以專業教師的要求自己的專業學習與提升。2013年,他參加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特教高研班學習,並先後4次參加國家、省校長、教師培訓班,還專程學習腦癱兒童神經平衡療育動作療法,獲得了技師證書。
追求教育的理想 享受有愛有品質的教育
唐茂盛因為愛,走進了特教,也因為愛,投入特教。在付出愛心和用心投入的歷程中,他也享受著特教。他說:「我無暇於名,更無暇於利,在特校,在特教這個播灑愛的天地裡,可以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實踐教育的理念,我可以以我的理念,引領學校發展,師生成長,我享受我的教育我做主的快樂,我用心享受做特教的苦中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