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筆下的孩童世界,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王朔《看上去很美》

2020-08-06 創新作文徵文

今天,小創要介紹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認識。哈哈哈,他很可愛的哦!

作者說:「這小說寫的是復興路29號院的一幫孩子,時間是1961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主要地點是幼兒園、翠微小學和那個院的操場、食堂、宿舍樓之間和樓上的一個家。主要人物有父母、阿姨、老師、一群小朋友和解放軍官員若干。沒壞人。有一個幼兒園阿姨有一點可笑,僅此而已。」


王朔筆下的孩童世界,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王朔《看上去很美》


小說的男主人公叫方槍槍。據說是個大頭孩子,擅長尿床;喜歡陳南燕,偶爾「耍流氓」;滿腦子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生活中有些膽小、怕妖怪、討厭李老師。


王朔筆下的孩童世界,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王朔《看上去很美》


下面分享一些小說中的好句:

1.我童年一直以為:夜晚不是光線的消失,而是大量有質量的黑顏色的入侵,如同墨汁灌進瓶子。這些黑顏色有穿牆本領,尤其能輕易穿透薄薄的玻璃,當它們成群結隊,越進越多,白天就失守了。

2.滿屋陽光被打碎了,隨著室外的光線一起逃得很遠很遠,但還能看到它們。它們都在天上,最大的一塊殘片有時有鏡子大小,有時只剩下一牙西瓜那麼丁點兒。

3.鏡面反映出周遭的現實,卻絲毫無穿透眼前黢黢黑幕的力量。

4.牛奶開了,雪白的泡沫從小鍋的鍋蓋「噗噗」冒出,被火苗燎得焦黃。那孩子看見了這些。還有個中午,那孩子獨自待在一大片白菜地裡,被陽光曬得昏昏欲睡,不知自己誰,身在何處。

5.方槍槍那班的孩子不論男女都是開檔打扮,這是有「尿不溼」前我國兒童的傳統服飾,公認這是一種可愛的衣著。

6.陽光在那上面也顯得濃烈,照得紅磚牆、紅油漆門窗和陽臺欄杆處處顏色飽和,人臉也像畫了油彩。

7.拐過樓角,風登時小了,太陽光也有了熱力。那景象是熟悉的:乾乾淨淨的大操場空無一人;一座座樓房門窗緊閉,風颳去了一切人類活動的痕跡;只有四周環繞的老柳樹大禍臨頭般地狂舞不止,使這安靜的畫面充滿動蕩。

8.他穿齊衣服下了地,一手扒拉著沿途一根根床欄慢騰騰往寢室外走——真希望生活裡沒這一天。真希望在電影裡過日子,下一個鏡頭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後。


王朔筆下的孩童世界,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王朔《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已經改編成同名電影,影片只講了發生在保育院的日常,一群孩子和幾個老師,色調有些灰暗。小說前半部分的確是在寫保育院的小孩,而後半部分則是寫稍長大了點的孩子在小學、大院、食堂的故事,以及文革發生的種種。都挺有意思,不管是事件、人物,還是文字本身。

作家王朔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給人感覺奇奇怪怪,但又可可愛愛,無比真實的孩童形象方槍槍,跟隨著他的視角,讀者或多或少能看到一些上世紀60年代的時代符號和印記。

王朔筆下的孩童世界,奇奇怪怪又可可愛愛!—王朔《看上去很美》

這部小說的語言文字細膩又不失生活氣息,富有意境,畫面感很強,小創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

相關焦點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儘管大多數人並不一定讀過魯迅所有的作品,但是他筆下的那些經典人物,如閏土、阿長、祥林嫂、孔乙己、阿Q、藤野先生等,一定是很熟悉的,沒有讀過,也聽過。眾所周知,魯迅筆下的文字十分犀利辛辣,刻畫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面不留痕跡;他沒有寫過長篇小說,只有短篇雜文,《吶喊》就是短篇小說集,《藥丸》、《孔乙己》、《故鄉》、《狂人日記》就在其中。
  • 地地道道的京味兒作家王朔和老舍,同樣是寫北京,卻沒有共同語言
    以寫北京著稱的老作家林斤瀾,在一篇題為《北京語言不共同》的短文中寫道:老舍寫北京,王朔也寫北京,老舍寫北京市井市民,王朔也寫北京市井市民。老舍筆下全沒有王朔小說中的人物,王朔筆下也和老舍的人物不沾邊。老舍把北京語言寫到家了,王朔的北京語言也獨創一格,兩個人的錘字鍊句,又仿佛南轅北轍,其實都是「北京人、北京事、北京話」——北京味兒的一種解釋。偏偏二位沒有「共同語言」,這兩位都是地道的京味兒作家,需要卻很不相同。林斤瀾把老舍與王朔放在一起作對比,看出了不同時期北京語言的變化,實際上是人物和事物發生了變化。
  • 王朔的前半生:頂著「北京流氓」招牌的他,原來臉皮薄到了極點
    不為自己洗白的王朔在接受記者時卻主動為一眾性工作者解釋,說她們都是最好的人。 王朔從不掩飾自己的做過的事,無論在世人眼中是好還是壞,正如他在自己的作品裡坦然寫到,「誰都甭想破壞我的好心情。」但是王朔身上的「流氓」氣息和他這個人一樣有著原則。
  • 王朔談中國作家:賈平凹小說裝神弄鬼,金庸抄襲
    不過卻有一個人,他罵過無數的名人大家,罵過無數的經典文學作品,但是很奇怪的是他卻很少被別人罵,這個人就是有著"文學惡評家"稱號的王朔。不過由於父母都是部隊裡的,公務繁忙,王朔從小就是被放在幼兒園裡長大的,這就使得他們對王朔缺少了關心和教育,使得王朔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孩子是國家發的而不是父母養的,這個想法後來也被他寫到了《與女兒書》裡。
  • 王朔憑什麼這樣講?
    不過卻有一個人,他罵過無數的名人大家,罵過無數的經典文學作品,但是很奇怪的是他卻很少被別人罵,這個人就是有著"文學惡評家"稱號的王朔。部隊大院裡走出來的,開創多個文壇第一次的作家王朔雖然是在江蘇省南京市這樣的江南水鄉出生的,但是他的童年卻是在北京的部隊大院裡長大的,這就使得王朔從小就在和小夥伴一起打架、幹仗的,他後來還以此寫下了中篇小說《動物兇猛》。
  • 王朔:抱歉,我不曾記得我愛過父母
    2007年王朔曾帶著母親參加了一檔《心理訪談》的節目。在訪談中,王朔反覆地問媽媽一個問題:「我是殺人犯你還愛我嗎?」媽媽的回答是「我會舉報你」。有心理學家分析,王朔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渴望一種母親對自己的無條件的愛,是王朔最初信賴感缺失所急於尋求的心理補償。
  • 「北京流氓」王朔:罵人說髒話愛懟人的老炮兒,其實越老臉皮越薄
    不論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還是王朔筆下的男主角,年輕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嗤之以鼻,「這些怎麼能寫出來」,然後就開始暗暗猜度作家是個什麼人物,直到回去多看幾遍之後,才暗暗的在心裡給他們豎一個大拇指。而作為這種「流氓文學「的代表人物,王朔無論是自己還是家庭,都處在社會的聚焦下。
  • 王朔與馮小剛,究竟有何恩怨?看完「馮褲子」的由來,你就明白了
    王朔與馮小剛,究竟有何恩怨?看完「馮褲子」的由來,你就明白了馬未都是一個文化界的大佬,早年對王朔多有提攜。在王朔的引薦下,馮小剛認識了馬未都。馬未都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可謂是電視界的寵兒,他一手打造了《編輯部的故事》。
  • 王朔八年首開聊:愛情是驚鴻一瞥 不知下落
    微信頭像是他的愛貓多多,一隻始終帶著童稚萌的美短折耳,那張貓臉上的五官和表情,怎麼說好呢?仿佛這貓也是王朔親生的。王朔在人類世界的女兒,當然,大名小名,都叫咪咪。在他正在寫作的史前小說裡,戲仿少典部落「有熊氏」,有一族人叫「有貓氏」。他走路也像一隻貓,夾著,肩膀端起 來,腳頭落得很輕,悄沒聲息。
  • 王朔八年來首次開聊:是徐靜蕾在幫我
    微信頭像是他的愛貓多多,一隻始終帶著童稚萌的美短折耳,那張貓臉上的五官和表情,怎麼說好呢?仿佛這貓也是王朔親生的。  王朔在人類世界的女兒,當然,大名小名,都叫咪咪。在他正在寫作的史前小說裡,戲仿少典部落「有熊氏」,有一族人叫「有貓氏」。  他走路也像一隻貓,夾著,肩膀端起 來,腳頭落得很輕,悄沒聲息。
  • 當年「四旦雙冰」之一的徐靜蕾和王朔的那些往事
    不過,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這個人就是當年盛極一時的「四旦雙冰」之一的美才女徐靜蕾。說起徐靜蕾,如今也是46歲的「高齡」了,雖然這個年歲正是盛年,不過,在娛樂圈前赴後繼浪打浪的大潮衝擊下,這個年齡已經算不小了。好在徐靜蕾並不忌諱自己的年齡,反而一直以「老徐」自謙。
  • 新生兒名:200個「懂你奇奇怪怪,陪你可可愛愛」的長情好名
    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父母對孩子長情的愛,簡簡單單的名字裡,是父母「奇奇怪怪」的遐思,也是父母對孩子「可可愛愛」的祝願。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孩子而言,也莫過於此,這些長情好名,會給孩子一個難忘的童年。接下來分享的是國學經典裡的長情好名,建議大家為孩子取名時最好結合孩子的八字,因為八字對五行先天有補救的作用。
  • 「流氓才子」王朔:曾罵人泡妞的北京老炮兒,從美回來後為啥性格大變
    在他筆下的主角,形象一般都不太好,有些流氓,本人也算是風流,因此,很多人都將他的文學稱為「流氓文學」,很是不好聽。但若是你藉此就認定他的這種人設,則可以判定你不是真的了解這個人。他才華橫溢,卻有著北京老炮兒的風採,這些融到他的生活中,再去看王朔,就會發現他的另一面,原來,他臉皮也是極薄。
  • 作家王朔:我這一生愧對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都歸徐靜蕾
    在現代生活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是人們心中所喜歡的對象,其中王朔就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編劇。首先來看王朔的編劇代表作品,在2004年時王朔出版了一部小說,名字叫做《動物兇猛》,後來又被拍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後來王朔經常和馮小剛合作,比如說《非誠勿擾》、《私人定製》等等。
  • 朱大可:王朔小說中的話語反諷
    王朔就此玩弄著全體中國人民。他在這個意義上成了正諭話語體系最陰險的敵人,但在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誤讀」把王朔變成了國家主義的密友。《渴望》像一把雙刃劍,閃爍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語義。以國家主義為內核的大院話語,無疑就是王朔話語的語法根源,但王朔卻反叛了他成長時代的語境。
  • 痞子王朔寫給「小情人」的最美情書
    在中國文壇,很多人都知道王朔。他不僅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作家,還是出名的編劇。1988年,他的4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捧紅了演員葛優,那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節」。隨後,他又參與策劃和編劇電視劇《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從此家喻戶曉。以後又與導演馮小剛多次合作,都創下了很高的成績。
  • 奇奇怪怪但又可可愛愛的家族,這部國外哥特黑暗電影,有些上頭?
    這一家人住在大大的城堡裡,從外面看上去就十分的土豪,裡面更是別有洞天——家裡有大大的圖書館,裡面放著琳琅滿足的魔法書,打開書櫃的機關還可以下到地窖,而地窖裡完全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歡樂谷,玩起來超級刺激。地窖下面還有湖,湖裡可以划船,船上還有留聲機,划船的時候還能享受一下音樂,簡直不要太美妙,就連通往金庫的道路看起來都無比神秘。
  • 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是我老婆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給徐靜蕾
    王朔的一生可以說非常精彩,他當過軍人,做過醫生,經過商,最後成為了一名作家;他對金庸和齊白石等有名作家的作品,都有過批評。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就是我老婆跟女兒,但我去世之後,財產不會留給她們,而是要給徐靜蕾。」1958年,王朔出生在一個家境優越的南京家庭裡,為了能夠給王朔比較安穩的環境,於是全家舉遷到了北京生活。
  • 馬未都評價王朔:他,就是北京一流氓!
    之前王朔上《可凡傾聽》,一上來曹可凡就問他:聽說採訪你一次要10wan?是真的?王朔直言:沒錯就是10萬wan,但是我一分錢不拿!曹可凡又問:那你要錢幹嘛?王朔回答說:我捐給窮孩子,你們媒體多掙錢,但是你們摳門不捐,只有我從你們這裡掙來再去捐!王朔其實一直都是性子特別倔、說話也特別直,以前跟徐靜蕾愛的死去活來,結果兩人分開後別人再問他:徐靜蕾你們……?「徐靜蕾啊,就北京朝陽一女的,家住三裡屯。」
  • 王朔的影視之路,連姜文和馬小剛都沒跟上
    在主流文學界的打壓下,王朔照樣活得多姿多彩,這簡直和2005年的郭德綱像極了。王朔當時究竟有多牛?給你舉個例子,人家都說馬未都馬爺牛牛吧,但人家那樣的人都對王朔心服口服。馬未都甚至還說王朔不拿諾貝爾獎真是對不起他自己。諾貝爾獎這就不知道該不該是他的了,但論對文學界和對老百姓口語的影響,他是所有人都望其項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