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揚資本:領投大量硬科技項目,抵禦賺快錢誘惑

2020-12-25 騰訊網

為幫助優質創業企業尋找融資渠道,為雙方進行更有效率地對接,天虎科技推出「虎探創投成長營機構訪談專欄」,聚焦活躍在各個領域的在蓉創投機構,拆解其投資邏輯、投資領域,為創業公司提供參考。

價值投資中,投資理念的千差萬別最終會通過一系列市場反饋反映到收益結果中。當下二級市場退出窗口期來臨,上市前趕緊上車,也不失為一個「賺快錢」的途徑。但有這樣一個機構,一直在抵禦賺快錢的誘惑,所投項目中80%都是領投,在成都投資的企業包括啟英泰倫、赫爾墨斯等

「虎探創投成長營機構訪談專欄」第九期,天虎科技訪談了「專注於技術驅動型中早期投資」的灃揚資本

聚焦技術驅動型中早期投資

在早期風險投資邏輯方面,中美之間的差異較大。對此灃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希深有體會,早在2005年他便在國內的君聯資本中開始投資生涯,隨後在2008年入職矽谷基金德豐傑(Draper Fisher Jurveston)。

這兩份不同的工作經歷,使得他有能力將國內「市場需求機會主導」的本土投資風格與國外「革命性技術和商業創新主導」的矽谷投資風格相結合,並於2015年10月在上海成立了灃揚資本。

灃揚資本聚焦物聯網、人工智慧和智能製造技術驅動型中早期企業投資,單一項目投資規模1000至4000萬元人民幣,迄今已成功投資映翰通(科創板 688080)、恆實科技(創業板300513)、和鷹機電(主板600525併購)、上海大郡(創業板300224併購)、中潤光學、凱美瑞德和微納星空等行業領先企業,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領域構建了系統的產業生態布局。

對比中早期創投機構投資組合數量,灃揚資本總投資項目的數量不算多,原因在於其背後的集中領投策略,即「強調出手的勝率和優質項目的倉位,80%首次投資為領投,早期布局中跑出的優秀企業,會充分利用老投資人優勢持續追加投資直到IPO。

抵制賺快錢的誘惑

當華爾街價值投資大師歐文·卡恩還在華爾街實習的時候,導師格雷厄姆曾對說了後來影響他一生的一句話:抵禦賺取快錢的誘惑。

賺快錢與賺慢錢本沒有孰優孰劣,只是投資策略的不同而已,然而放在當下資本市場來看卻別有意味:二級市場的開放政策讓一些本來專注偏早期的機構紛紛轉變策略,改投中後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為了體驗「賺快錢」的快樂。

過多機構由於市場變化轉變投資策略,最終會造成投資趨同的局面出現,那麼如果一家機構僅僅採取「從眾」式的投資策略,就沒辦法跑贏市場平均水平。

為此,灃揚資本給出的邏輯是做主動型投資,並跟隨企業一同成長:「因為領投項目居多,有相當的持股和董事席位,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以『投資人+合伙人』角色,全程進行投後管理。除通過增值服務加速企業成長外,由於我們對企業跟蹤得非常細,對於企業的真實發展情況把握得較準確,對於已投項目的追加或退出能做出更高質量的決策,比如有些優秀的被投企業因短期的困難導致財務數據不好看,對外融資可能不易,但對於我們來說,可能卻是提供了追加投資的機會。」

能夠做到穿越周期進行長線投資,相當考驗投資策略和決策的質量。虎哥了解到,在灃揚資本不少的投資案例中,這種長線投資為其創造了豐厚回報:2010年楊希在德豐傑主導對映翰通A輪投資後,灃揚資本分別在2015年、2017年和2018分別進行追加投資,映翰通於2020年2月成功登陸科創板;2016年A輪領投中潤光學之後,灃揚資本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追加投資,而中潤光學也計劃於明年IPO申報。

圖片來源:中潤光學官網

專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投資

時間撥回到2010年,當國內正處於移動網際網路投資熱潮時,物聯網(當時稱為M2M,Machine to Machine)是鮮有機構關注的領域,也是在十年前,當「以人為中心」的聯網成為投資風口之時,灃揚資本看到了以物為中心的聯網趨勢,並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關注物聯網投資的機構。通過提前預判,在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聚焦「平臺」爭奪時,灃揚資本開始在國內尋找能夠聚焦於應用場景,並具有平臺屬性的標的,最終在2010年於A輪領投映翰通。

拆解灃揚資本的投資邏輯,會發現其在物聯網兩端(應用層和感知層)布局較多,同時對於物聯網特定應用場景具有較大的偏好。

事實上自2015年至今,灃揚資本便由原本偏硬的投資策略沿著產業脈絡進行了延展:專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投資,並覆蓋其中三個子領域:智能終端、軟體和企業服務、軟硬體一體化產品和方案

物聯網的終端產品形態多樣,且大多為新品類,能為創業公司帶來更多切入機會;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是相輔相成的,物聯網產生的大數據需藉助人工智慧才能提供真正具有商業價值的企業服務;由於需要和場景數據和經驗高度結合,物聯網的業態往往要求行業聚焦,在該行業中提供軟硬體一體化方案。但由於物聯網還處於發展早期且相對分散,創業公司需要具備跨行業發展的能力才能更易上規模。

「或許在之前,一家企業跟隨下遊行業就能高速成長,比如手機、汽車等,但現在這樣的機會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們偏好一些平臺型的技術。如果一家企業僅在一個細分市場中發展出一定的規模,還不足以體現價值,只有當企業有能力拓展到其他市場時,才能夠撐起企業的市場價值,比如映翰通,就跨了工業、電網、零售三個場景。創業企業成長做大的路徑和過去已經有很大的不同。」楊希表示。

物聯網越往終端上靠,其產品的差異化其實越大,但是越往後端的基礎設施越和網際網路趨同。這也意味著在網絡平臺層,傳統網際網路強勢的企業,在物聯網領域依舊強勢。「但最具投資價值的一定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應用,如何利用物聯網結合具體場景去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點。」

投資技術(尤其是承載於終端應用技術)及軟硬體一體,並針對各種不同應用的商業機會,將成為接下來物聯網及智能製造投資的重點方向。

成立新基金專注本土中早期項目

事實上,灃揚資本對於四川始終有一段難解的情愫,在其投資版圖上,啟英泰倫、赫爾墨斯都是成都本土企業。在楊希看來,啟英泰倫的技術底蘊遠比當下展示出來的要強,創始人何雲鵬更是一個有「ambition」的創始人,這很難得。

灃揚資本與四川的關係遠不止如此,楊希是瀘州人,灃揚資本在川外投資的優秀項目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創始人是四川籍,比如映翰通、歡創科技等。四川眾多優秀的企業也是灃揚資本最早和最重要的LP和合作夥伴,例如灃揚資本與瀘州老窖集團構建了長期合作關係,當前也正與瀘州老窖集團合作成立一支註冊在成都、並專注於投資成都地區初創企業的早期基金。

楊希表示,從產業定位和技術積累看,成都的創業企業還是有很多特色,但企業家在眼界、信息渠道、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上,和一線城市有一定差距。灃揚資本未來期待在四川地區能有更多合作夥伴,能為幫助四川走出更多「硬科技」領先企業貢獻一份力。

作者丨尚志

相關焦點

  • 高性能交易系統服務商艾科朗克獲5000萬A輪融資,灃揚資本領投
    本輪融資由灃揚資本領投,萬得信息、君盛投資、興富資本等機構跟投。艾科朗克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於極致硬體加速服務的高科技企業。依託自主研發的FPGA硬體加速技術,艾科朗克為證券、期貨、基金公司提供國際領先的微秒級(百萬分之一秒)量化交易整體解決方案。
  • 【光明日報】硬科技是什麼
    大量資金湧向這類企業。對於需要很長周期的高科技創新項目,企業投入嚴重不足——而在我看來,這樣的科技創新才真正過硬,才可能振興和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所以在5年前,我提出『硬科技』這個新詞,想藉此呼籲社會不要只熱衷於『掙快錢』,把更多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硬科技上來。」
  • 塑造「硬科技」品牌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積極探索...
    由於其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的特性,社會資本往往不願在「硬科技」領域的早期項目中投入資金,在該領域「第一公裡」難以起步的情形下,西安光機所大膽嘗試,成立中國第一個由研究所發起的「硬科技」成果產業化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主要投資擁有核心技術和高成長潛力的種子期和初創期的「硬科技」中小企業。
  • 灃揚科技觀察(20190520-20190526)
    創新中國DEMOCHINA是源於美國、成長於中國的規模最大的創業類項目秀比賽,DEMO CHINA活動旨在深度挖掘最具成長性、創新性的創業企業。本次比賽共有2100+海內外項目報名,41個創業項目進入專場對決,最終犀語科技從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成為七強。
  • 灃揚科技觀察(20201026-20201101)
    自2014年成立以來,歡創科技一直致力於高精度定位視覺傳感器的研發,旨在為各類人工智慧應用提供核心技術與產品支持,擁有大量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算法以及晶片。正是因為多年的技術沉澱,才使得歡創科技具有創新性的專利技術獲得美國專利授權。
  •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賺快錢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賺錢太少,而是認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憑賺快錢的念頭衝昏自己的頭腦,最後徹底喪失底線。在我看來,這種賺快錢就是王道的思路,真的比什麼疾病都可怕。有句話說得好:對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當一個人為了賺快錢可以不擇手段,變得毫無底線時,他就正在一步步走入深淵。
  • 突如其來的硬科技賽點:年內估值漲10倍,敢不敢再押下一輪?
    但在接下來的十年,產業網際網路的機會變多,B2B、企業服務、硬科技都有誕生百億美金公司的機會。對於基金來說本身也需要有所轉變。」 有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對於基金來說需要確保兩件事:投對,保股比。投對了,最終上市,只要股比佔到一個較高水平,賺的錢就跟估值高低沒太大關係,項目足夠好,疫情後有足夠增長,就算現在估值高一點也沒關係。
  • 浙江95後情侶拍色情視頻,被判10年,賺快錢是最好的毀人方式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賺錢太少,而是認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憑賺快錢的念頭衝昏自己的頭腦,最後徹底喪失底線。在我看來,這種賺快錢就是王道的思路,真的比什麼疾病都可怕。有句話說得好:對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當一個人為了賺快錢可以不擇手段,變得毫無底線時,他就正在一步步走入深淵。
  • 東灃B退:東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外投資
    一、對外投資概述1、為滿足東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東灃科技集團」)全資孫公司東莞東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灃智能」)的經營和發展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東莞東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技發展」)擬對東灃智能增資 3000萬元人民幣,本次增資完成後,東灃智能註冊資
  • 「賺快錢」的日子!健身房市場迎來「中年危機」,如何破局
    「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小而美的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高端健身場館等新業態湧現。是因循守舊,還是擁抱變革?相信聰明的資本已經作出選擇。賺快錢的企業大量存在,但是同時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要想讓這個行業得到長遠發展,必須給客戶提供信任。」
  • 專家談科技自立:硬科技不可缺位 保持開放心態
    對「硬科技」的呼喚逐漸清晰。在您看來,硬科技「硬」在何處,在我國科技創新中意義何在?張煒:硬科技,也稱為硬核科技,是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硬科技是一個由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創新驅動的物理世界,具有極高的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複製和模仿。
  • 戰疫路演:後疫情時代 12家硬科技項目如何「硬」對疫情?
    目前,「戰疫線上路演」已舉行在線教育、新消費、醫療、企業服務、人工智慧、硬科技6個專場,累計69個項目參與。(建議插入人工智慧路演連結)近期舉行的是硬科技專場,經過緊張籌備,主辦方在報名和機構推薦的111家硬科技項目中篩選出高孚動力、海柔創新、慧靈科技、檸檬光子、瀚晟傳動、優艾智合、零零科技、普萊信智能、珞石機器人、博鷹通航、博為機器人、海姆霍茲等12個優質項目參與。
  • 好的投資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訪線性資本創始人、CEO王淮
    王淮:首先要必須有強大的核心技術支撐,項目落地後這個核心技術的運用足以撬動一個行業。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我們一般會選擇行業前三的科創型企業進行投資。其次要有一個好團隊。我們希望投的公司都是有正能量的,就是說他們所解決的問題,人們會有很強的認同感,而非一些賺快錢、短錢的事。
  • 「新」「芯」相印 釋放中國硬科技力量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新」「芯」相印 釋放中國硬科技力量星火燎原,「新」「芯」相印。走過不平凡的2020,中國資本市場留下一連串創新的足跡:晶片國產化擴容、集成電路產業鏈趨熱、新藥上市提速、醫療器械戰「疫」力爆棚……註冊制改革激蕩,兩大科創產業加速書寫硬科技的「答卷」。
  • 靠它賺快錢可不行!
    靠它賺快錢可不行!按照這個思路,俞某就把之前做生意剩下的300多個淨水器的陶瓷濾芯拿了出來,其中有100多個是壞的。2019年8月的一次飯局上俞某透露了自己騙快遞賺快錢的方法,當時何某某就表示要入夥一起幹。而俞某想著何某某欠自己的錢一直也還不清,一起做的話多少能還一點,於是就同意他入夥了。
  • 突如其來的硬科技賽點:年內估值漲10倍,敢不敢再押下一輪?_推薦_i...
    「第一類是大的戰投,比如字節跳動、美團、京東、快手等都開始在業務邊際線周邊布局;第二類是地產商,比如碧桂園投晶片,珠江集團投科技等,大家都開始投相關項目了;第三類是傳統投網際網路的投資機構,比如CMC資本、源碼資本等都改賽道了;第四類則是一些美元機構、新募資的機構,一開始就往硬科技領域扎。」這也倒逼著此前投硬科技領域機構做出一些投資策略的改變。
  • 硬科技領域投融資匯總
    本周硬科技領域投融資事件一共45起,生物醫藥領域發生20起融資事件,其中2起為收購事件,佔比45%;人工智慧領域發生12起融資事件,佔比27%;半導體領域發生7起融資事件,佔比16%;3R(VR/AR/MR)、新能源領域各發生2起融資事件,分別佔比4%;物聯網、新材料領域各發生1起融資事件,分別佔比2%。
  • 「灃」起「粵」動!
    「灃」起「粵」動!孫濤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西鹹新區搭建了西工大無人機產業基地、全國首個硬科技小鎮等重大科創平臺,建成眾創載體49個,引進各類研發轉化機構30家、創新創業團隊1000餘個,引進世界500強企業32家、中國500強企業40家,初步構建了先進位造業、電子信息產業、新興產業、文化旅遊產業等產業集群,成為西部地區現代產業聚集新高地。
  • 自行車出口暴增 但快錢沒口罩好賺
    沒有貨怎麼賺?  「我們的產品在海外電商平臺上的點擊量,從3月開始就環比翻了一倍。」蘇州猛獅智能車輛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猛獅」)總經理曾憲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早在3月,全球電商平臺已經顯現出需求在漲潮,不過當時的出口因疫情發貨受阻;到了5月,海外的線下門店陸續開張、港口開放,出口量一下子釋放,形成了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