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賺快錢」的日子!健身房市場迎來「中年危機」,如何破局

2020-12-20 21世紀經濟報導

健身房市場的「中年危機」

傳統的健身房產業,來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健身房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即將突破千億規模;另一方面,整個行業正遭遇著的中年危機,60%以上傳統健身房經營困難,面臨虧損甚至倒閉。

「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小而美的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高端健身場館等新業態湧現。是因循守舊,還是擁抱變革?相信聰明的資本已經作出選擇。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者丨祁三連、王營、實習生 王凡

編輯丨張偉賢

傳統健身行業:

收了你的錢,最好你不來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對於絕大部分傳統領域,能夠在看不到實際效果時就接受和投入變革的,永遠是少數人。多數人更願意遵循舊路來維持當前的基本生存狀態。

健身房市場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領域。

資深健身人士劉曉妹因熱愛健身,曾一度萌生開辦健身房的想法。為此,她還專門在北京CBD健身房市場做了個小調研。以她多年從事商業地產諮詢的經驗來看,劉曉妹驚奇發現,北京健身房、私教工作室之類不僅達到飽和,而且屬於超量現狀。

「健身風潮之下,大家前僕後繼,現在已經出現店多人少的狀況。當時我在國貿一帶看上一個500平方米的場地,年租大約500萬,但產出很難覆蓋成本。這樣計算下來投資回報率非常低,去化壓力很大。」

擁有近20年發展歷史,扶持政策加之風險投資推動,健身房市場正在經歷一輪新的爆發:

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健身房市場規模已達900億元,未來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將達到1230億元。與即將爆發的市場相對應的,卻是整個行業正在遭遇著的中年危機,60%以上健身房經營困難,面臨虧損甚至倒閉。

會籍費年費下降,私教一對一課程客戶體驗差,商業模式在房租和人力成本高壓下越來越難維持,諸多因素使得傳統健身房陷入競爭紅海。而預售會員制這一傳統商業模式更使得健身房多數重銷售輕運營,而這更令該市場陷入口碑困境惡性循環。

「(傳統)健身產業,收了你的錢,最好你不來。如果一個產業,它不是依賴正向市場鏈條賺錢,而是通過儲值和賭用戶不來來賺錢,那就是反向市場鏈條。

這個產業多年也沒有上市公司,也沒有做到連鎖超過一百家的,也沒有盈利的,絕大部分健身房開一家店虧一家店。如果按照現金流來計算,現金流是賺的,但整體一算帳就是虧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健身房開到了三五年,就會跑路。」

樂刻體育創始人兼CEO韓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整個健身產業正在試圖打破和重建,當前正處在一個由「反市場鏈條」轉變為「正市場鏈條」的階段。

「正市場鏈條」是指賣出多少東西賺多少錢,賣得越多賺得越多;

「反市場鏈條」無所謂賣出的數量,只要賺到一定的錢。

健身房市場值得觀察的意義在於,某種程度上,中國絕大部分傳統經濟都在深陷「健身房效應」。巨大藍海需求之下,競爭卻陷入紅海。一方面是傳統舊產能備受詬病瀕臨淘汰卻墨守成規,另一方面是新業態推陳出新。在總體的健身大市場上,恰如GymSquare精練創始人唐歡認為,「健身沒有寒冬,落後產能才有寒冬」。

藍海與紅海

某個周末晚上,北京核心地段朝陽門一帶悠唐廣場內,唐姝(化名)無意間走進一家叫做威爾仕的高端健身房。與絕大部分傳統健身房並無不同,這家威爾仕健身房擁有巨大面積,健身器材、操課房也一應俱全。也許這家健身房主流客群面對周邊上班族,周末晚上只有寥寥幾個用戶。

會籍顧問沒有直接回應唐姝有關年卡費用的詢問,而是熱情地招待了唐姝。繼帶唐姝詳細參觀一圈場地之後,會籍顧問還試圖請唐姝坐下來詳細溝通,但被唐姝拒絕了。隨後,會籍顧問連續幾天在微信上試圖約唐姝來店裡與總監進一步詳聊。

儘管威爾斯被稱之為健身房領域的高端品牌,但也遵循著傳統健身房模式——預售會員制和私教課模式。該模式因過度營銷以及體驗感極差被不少用戶詬病。唐姝在大眾點評上看到有關這家店的許多客戶評價,其中不乏抱怨,主要包括過度營銷會員卡和私教課體驗差以及運營服務差等。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8665美元/人,高於美國體育產業井噴時期的經濟水平,中國健身領域正處於爆發前夜。

據咕咚CEO申波估算,中國目前運動人口已經達到三四個億,兩三年後有望達到7億。人口絕對素質提高,即便該領域處於培育上升期,但其規模效益也是巨大的。據咕咚透露,咕咚累計擁有1.5億用戶,迄今為止共產生了50多億條運動數據。在吃、喝、玩、樂之後,中國的健身領域無疑將是下一個新藍海市場。

但有趣的是,如此快速增長之下,線下健身房市場卻陷入了紅海競爭狀態。

健身教練龍哥與他的朋友最近在望京核心區開設了一家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健身房。這裡每月租金約在195000元。據龍哥透露,運營一家健身房並不容易,除了高昂的租金,健身器材等支出,運營健身房的成本還包括教練的工資。綜合計算下來,健身房「並不算賺錢」。

「開一家健身房前期成本需要100萬到300萬之間。錢花得越多說明環境和硬體越好,主要包括設備、裝修以及籤訂房租合同。30萬是每個月正常運營支出成本。

目前健身房做得好的每月營業額在80萬-100萬,做得不好的在40萬-70萬左右。

我們健身房(1000平方米)預期在每月100萬左右,旁邊健身房(3000平),營業額150萬,盈利50萬左右,加上現在在淡季,並不算很賺錢。」龍哥表示。

落後的產能

恰如中國絕大部分傳統經濟困境,健身房市場也存在落後的產能和人們日益增長的高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家健身房私教部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運營健身房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行業競爭和自身壓力。

「由於近兩年行業突飛猛進發展,出現大量健身房,而之前一些健身房做法也讓不少客戶對該行業有了偏見,這使得如今該領域非常難做;另一方面則是來自自身,客戶認可壓力也大。」

這位私教部經理進一步解釋,

「一方面政府提倡全民健身,另一方面民眾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這個行業市場近幾年發展越來越快,僅2017年到2018年就突飛猛進增加了幾萬家健身房,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風口。但據我了解,這個行業並沒有向好的方向發展,銷售過於強硬、忽悠顧客,一味讓教練賣私教課等現象仍然存在,只有個別企業在優化。賺快錢的企業大量存在,但是同時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要想讓這個行業得到長遠發展,必須給客戶提供信任。」

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年中國健身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我國的健身俱樂部從2010年3245家增至2017年的5000餘家,隨著近年來健身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專業化指導需求加劇,新一輪的健身風潮帶動行業出現復甦跡象,健身俱樂部數量也隨之迅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我國健身俱樂部數量將達到5861家。

《2018美團點評健身行業白皮書》顯示,無論是健身俱樂部還是工作室,都普遍面臨規模化運轉難、教練流失率高、會員服務同質化、留存率低、營銷推廣轉化效率低等問題。

中國健身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有:價格高、健身人口少、健身房不盈利、缺少體量大的公司等等。數據顯示,全國健身行業平均續卡率在15%左右。目前由於健身需求的新增流量很大,許多健身房並不在意會員的留存率問題,整體收入中續卡收入佔比也較低,業績主要依靠獲取新會員拉動。該模式驅動下,整個行業遭遇信任危機。

在搜尋引擎上搜索「健身房 跑路」「健身房 詐騙」發現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健身房瘋狂開設臨時場所,吸收預付費用,之後往往採用「狗皮膏藥」式的推銷手段瘋狂推銷年卡和私教課,圈完錢之後關店了事,再去其他地方開新店。

以杭州英豪斯健身房為例,3個月541條投訴,法律訴訟多達50條。但顧客維權困難,因為訴訟成本遠遠高於消費者損失的預付款,最終只能是不了了之。

成立於1996年的威爾斯健身,是中國傳統連鎖健身房最有代表性的頭部機構之一。據其官網顯示,目前在全國10個省市共擁有155家直營健身會所。但威爾斯的口碑也不佳。

據企查查顯示,從2014年至今,有關於威康健身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的訴訟裁判文書多達101份,其中有35份發生時間是在2018年,並且多半是因為辦卡引起的「服務合同糾紛」。另外,企查查顯示,涉及威爾斯開庭公告52份,行政處罰40份;另一健身領域頭部企業一兆韋德綜合裁判文書、開庭公告等,被企查查提示的自身風險高達132條,關聯風險126條。

「絕大部分服務行業出發點是讓消費者『佔便宜』,唯獨健身房市場是讓消費者吃虧。」光豬圈創始人王鋒說。

新模式探索

《2018美團點評健身行業白皮書》預估,目前國內健身中心領域有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市場容量。但同時國內會員滲透率距離經濟發達國家仍存在明顯差距,以亞太地區健身會員滲透率為例,最高的澳大利亞滲透率達15.3%,中國大陸前十大城市的滲透率僅1%。

「健身產業為什麼一直做不大呢?原因是大家都沒有把存量市場做大,有一隻羊薅一隻羊。

打個比方,如果將一個市場比作漏水遊泳池。想把一個產業做大,應該將遊泳池的漏洞堵死,讓更多水流進來,更少的水流出去。

健身行業呢?以前都是發傳單,忽悠人進來,至於你一年來一次還是四五次,無所謂,所以這個市場一直是漏水遊泳池。」韓偉說。

在經過調研和理論模型探討之後,韓偉決定打破傳統模式,在資本助推之下,以連鎖店方式涉入健身房領域。「樂刻」健身房特點為99元包月,24小時開業,小型智能化,目前已在全國開設共計500家門店。類似樂刻模式,突破傳統賽道的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正為行業帶來全新健身體驗。據美團點評觀察,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多以24小時健身房、共享健身房、智能健身房、mini健身倉等為主要形態;在區域、設施上更加精簡,場館/ 器械智能化程度較高,人員管理輕量化;收費方式靈活,多按月、次收費。以超級猩猩、光豬圈、樂刻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已經形成品牌連鎖。

某個工作日中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北京大望路樂刻門店看到,此類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的確較受歡迎。剛過12點,店裡來健身的年輕人就不在少數。而此類健身房管理人員也多為年輕群體。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因其創新運營模式,也引發了資本關注。據統計,近一年間,健身領域融資事件共26起,涉及融資金融14億,其中與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有關的融資數量有13起,佔比達50%。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此類創新模式儘管看似更適應市場需求,但佔比仍然較低。從細分品類來看,健身俱樂部和私教工作室依然佔據最多的市場資源並且增長穩定,北上廣深有4225家健身俱樂部,私教工作室則高達9411家,而近兩年興起的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目前僅在一線城市布局,北上兩地不足400家,僅佔比4%。私教工作室由於開店成本小、運維壓力小,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但「快車道」帶來的同質化競爭,也導致私教工作室整體存活率普遍低於健身俱樂部。以上海為例,健身俱樂部的存活率約92.7%,私教工作室則僅有84%。

韓偉坦言,目前樂刻線下門店已經是正向利潤,但毛利率並不高。

「要知道我們是虧不起的。儘管我們也是平臺模式,但是不像其他行業燒錢模式,整體仍是普遍微盈利水平。因此,這就造成我們速度慢一些。」

除了網際網路智能健身房,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向高端場館轉型也是健身房轉型的一大方向,這以精品健身房為主。此類模式主要目標也是改善客戶體驗,銷售與教練實現角色分離,場館建立獨立的銷售團隊,教練只負責教學工作,薪酬體系變成底薪+課時費,不再與銷售抽成掛鈎,教練實現課程體系的標準化統一化。

前索尼音樂臺灣及大陸創始人、百代唱片原亞太區總裁馬修 · 艾利森認為,未來,中國健身市場將主要有四類模式:線上平臺,精品健身、大型健身房以及中小健身房。

「大型健身房必須向上或是向下延伸,否則利潤空間會受到壓力。」他認為,線上和線下結合以及中小健身房快速發展將成為市場重要變量。此類產品始於二三線城市,該過程越快越是可以幫助精品健身房吸引更多人群來健身。但也正因為現在新業態健身房發展速度太快,也會令部分健身房逐漸被淘汰。

王鋒認為,健身市場具有反人性和地域性極強兩個特點。這兩個特點決定了網際網路解決不了行業問題,所以必須遵循新時代規律去建立新模式。新模式的特點要遵循小而美、小而全以及低成本開店。新型健身房還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方式,將管理難度降到最低,儘可能扁平化管理。另外,王鋒認為,縱觀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健身房市場是年卡模式,而該模式將絕大部分有健身需求的人員擋在門外。健身房市場要發展就要打破年卡魔咒,必須以月卡、季卡等為基礎,降低對銷售的依賴性。

韓偉預測這場變革並不容易。「未來3-5年,中國健身人口滲透率依舊不會很高,再加之眼下資本寒冬,目前業內普遍認為轉型陣痛將持續。」

健身房「賺快錢」模式已經走不通

健身房領域有著中國許多傳統行業身影。

只要一個簡單的調查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中,不少人都曾有被會籍顧問「勸說」辦卡經歷。但辦卡之後,絕大部分用戶難以堅持,有些甚至一年只去寥寥幾次。據說,「健身房賭的就是用戶辦卡之後不去」。但令人驚訝的是,這樣一個落後且不以用戶為中心的模式竟然在中國發展了近20年,甚至湧入者前僕後繼。要知道,在房租日益陡增之下,經營不善的商業存活並不容易。

成本日益高企、模式依舊落後,必然導致企業重銷售而輕服務。也因此,忽悠客戶、強迫用戶辦卡屢見不鮮。不過,市場是公平的。落戶的產能以及欺騙的營銷並不能長久,也因此,20年以來,健身房市場沒有一家百億公司出現。

健身房市場與房地產市場也極為相似。眾所周知,中國新房市場主要模式就是預售制。商品房預售制度,俗稱賣期房、賣樓花,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商品房預先出售給買受人,並由買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價款。這一制度最初的宗旨是解決部分房地產企業開發資金不足的問題,以加快城鎮住房建設,主要依據1994年建設部出臺的《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但是,商品房預售制存在的20多年以來,行業內欺詐營銷、霸王條款以及規劃與實際不符等幾乎是普遍現象。而由於房地產市場長達近20年處於供求失衡狀態,中國購房者即便多有不滿但多數也會選擇「忍氣吞聲」。

當然,房地產市場不能完全類比健身房市場。在城鎮化高速發展背景之下,房地產市場享受了高達20年的政策紅利以及人口紅利。市場發展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房地產市場而言,我們看到,主流房企仍然更關注產品品質,也更用心做好服務。而房屋質量極差,重利潤輕客戶的房企也正逐漸退出主流市場。但整體上,中國不少行業都須反思,當一個行業習慣了賺快錢時,整體行業產能就是極度落後的。過度營銷而輕產業和服務就是房地產行業最大的詬病,也因此,在寒冬來臨之際,開發商們普遍感受到疼痛。

這不得不令記者聯想起近期調研的房地產業內知名樓盤——阿那亞社區。運營該社區的創始人馬寅也出身於傳統地產商,因當時度假市場低迷,他在接手阿那亞初期就遇到了「死盤」困境。最終,解決「死盤」困境的是打破以營銷為導向的傳統模式,而更注重社區服務和運營。經過幾年運營,阿那亞已經成為房地產業內外知名的生活方式社區。

據馬寅透露,他們近期運營的另一樓盤——金山嶺·阿那亞開盤,並沒有對外廣泛營銷,只是進行了一場老業主宣講會,銷售任務就已經輕鬆完成。這著實令不少飽受寒冬之痛的開發商豔羨不已。阿那亞模式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並非主流,賺快錢模式令絕大部分房企不願意打破固有思維。但上述案例說明,市場沒有寒冬,落後的產能才有寒冬。該理論適用於許多傳統行業。

回到健身領域,作為一個初級健身愛好者,記者也欣喜看到,打破傳統,一些更注重用戶服務的健身新模式正在崛起,而資本也有關注。對於絕大部分傳統領域,能夠在看不到實際效果時就接受和投入變革的,永遠是少數人。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本期編輯 劉巷)

相關焦點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為什麼我要努力考研究生,因為考了研究生才能升職,才能往上爬,只有在高處才不會被裁員,甚至還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曾經大家都以為中年危機是說著玩的,那只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今天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你的身上,其實我也很難過,但這是公司的決定,我個人也無能為力。 雖說在高位也不是百分百的安全,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比一線員工還是要安全一些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健身房投資選址指導 健身房是如何盈利的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健身房是人們的好去處,那麼開健身房怎麼選址?健身房投資指導又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小編從周邊環境,交通情況、人流分析、配套設施、建築硬體、競爭分析以及地塊前景等多個要點小技巧現場對健身房投資進行指導。
  • 灃揚資本:領投大量硬科技項目,抵禦賺快錢誘惑
    價值投資中,投資理念的千差萬別最終會通過一系列市場反饋反映到收益結果中。當下二級市場退出窗口期來臨,上市前趕緊上車,也不失為一個「賺快錢」的途徑。但有這樣一個機構,一直在抵禦賺快錢的誘惑,所投項目中80%都是領投,在成都投資的企業包括啟英泰倫、赫爾墨斯等。
  •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賺快錢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賺錢太少,而是認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憑賺快錢的念頭衝昏自己的頭腦,最後徹底喪失底線。白巖松在《幸福了嗎》一書中很沉痛地寫道: 這個社會最大的危機是: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在我看來,這種賺快錢就是王道的思路,真的比什麼疾病都可怕。有句話說得好:對自己和世界了解越少,越容易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 自行車出口暴增 但快錢沒口罩好賺
    與此前一夜爆火的口罩和頭盔不同,自行車行業因為更複雜也更長的供應鏈周期,在激增的市場需求面前也不乏隱憂。  沒有貨怎麼賺?  「我們的產品在海外電商平臺上的點擊量,從3月開始就環比翻了一倍。」對他們而言,海外市場增長最快的是美國,隨後是歐洲地區。  即使是感嘆「迎來20年生意最好一年」的吳亞萍,5月的出口額和去年同期相比也是翻了4~5倍。而且還是因為內銷市場的增長——公司還銷售兒童自行車,一季度貨物出不去,而國內更多家庭考慮到孩子健身的需求,加大了買單車讓孩子在家門口騎行運動的配置,因此內銷比例大增。  內銷和出口的激增,迅速消耗了庫存。
  • 畢業迷茫、中年危機,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企業?
     近六成職場人感受到中年危機,已婚人士尤甚9.七成以上的人有過創業想法,缺乏資金和項目是主要顧慮數據來源:智聯招聘【二】畢業迷茫、中年危機,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企業?5、其他小編前段時間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加入?這4點很重要》,這裡面有更詳盡的細節信息可供判斷。【三】危機四伏的職場,如何提高自己職場的競爭力?
  • 預見2021年民營醫療:洗牌、破局和變革
    但凡舉國上下都在強調「民以食為天」,其潛臺詞是「經濟在下行,錢不好賺了」。別忘了,經濟一旦蕭條,全球均無疫苗!實體醫療機構整體走勢下行,資本市場上,醫療服務概念板塊走勢除了個別明星如愛爾眼科、通策醫療外,大多數上市公司走勢也是下行的。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天氣預報員 》講述的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男主因為家庭和事業不盡如人意,產生各種情緒,焦慮、自我懷疑、軟弱和不甘心。跟年輕時候信心滿滿一定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反的,中年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應該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所謂中年危機:就是你認不清你自己。
  • 如何把中年危機變成中年轉機?|山田本一|你的幸福曲線|韓焱
    在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等等專業知識,剖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年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作者就認為「中年危機」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低谷期常常出現在中年而已。他還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給出了順利度過人生低谷期的幾個有效策略。
  •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成年人生活自救哲學指南
    中年危機最常見的就是「空虛」,日子總是按部就班,然而內心開始沒有了追求和目標,一旦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來,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你的工作、人際關係和閒暇時光中,具有存在主義價值的活動應當佔有一席之地。比如說找到一些興趣愛好,或者展開一些和他人互動的社交活動,從這些事情中最能讓人快速的獲得精神價值。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原創 閱美 中年客 今天三月份,中年客MEETSOUL邀請了七位國內資深心理工作者深度探討了當下備受中年群體關注的失眠、焦慮、成癮症等心理疾病,面對職場壓力與挑戰時如何採取有效的應對方法,以及處理原生家庭、兩性關係、親子關係、自我關係等四大關係健康生活指南。往期文章可查閱:35+中年男女「成癮症」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 中年危機是種病!從裸辭到危機,我用了3種方法走出困境
    如今我已經三十多歲了,有了安穩的念頭,但危機感也越來越強,所謂的中年危機就是我現在的狀態。如果我再不改變,再留在這看似榮光卻如同傀儡般的崗位,那未來,我要面對的一定會是更可怕的結論。別害怕,大不了從頭開始!
  • 那個用中年叛逆解決中年危機的人,迎來的是?
    他曾衝上雲霄與好萊塢製片人談笑風聲,也曾跌落谷底經歷中年危機的至暗時刻。值得慶幸的是,最終,他的勇氣和累積的能量,使他用中年叛逆拯救了中年危機,成為了一個被自己喜歡也被他人喜歡的自媒體人。動漫製作周期的漫長導致用戶反饋滯後,而市場喜好瞬息萬變,等到片子上線,片子裡的故事和價值觀也許已經不符合大眾口味,虧損其實才是他們公司甚至那個行業的常態。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除了那份所謂的體面和光環,什麼也沒有,甚至正如他所說,「曾經那份熱愛似乎都消退了。」
  • 《中年失業模擬器》點評 如何應付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後的生活
    在私企當打工人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壓力,就是中年失業危機,據說一旦過了35歲,很少打工人便會面臨被辭退的命運。《中年失業模擬器》是Kwing works製作發行的一款傳統RPG風格生活模擬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個35歲普通中年男人。但突然有一天,你被公司開除了!
  • 外刊閱讀20200901|科技巨頭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外刊閱讀20200901|科技巨頭如何應對中年危機?《本期內容》◆導讀 眼下的谷歌或許才21歲,卻已迎來了中年危機。與這類危機中常見的一樣,表面看來一切都好。但對谷歌的領導層來說,它同樣標誌著一個艱難時刻的到來:公司開始步入中年。這個問題和商業活動本身一樣歷史悠久。公司如何在打造一種經久不衰的文化和企業機制的同時,保持曾讓自己發家興業的創造力和敏捷性?
  • 長沙近300家健身房盼開工,未來如何破局?他們這樣說
    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健身設備,如何讓健身變得簡單易操作?長沙市體育產業協會副會長、閃亮健身董事長鄔迪認為,「疫情期間,能夠指導大家隨時隨地就能健身的方法,不依賴大型器械設備的健身方式,就是好東西。比如,家庭內部搞兩個桌子拼起來,就是『桌球桌』,不用出門,一家人玩玩也很嗨。」
  • 中年男子的健身房:會員不吃營養餐 不信蛋白粉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中年舉重湖州的健身房,會員進行背部訓練。那時的張立勳不懂什麼叫「中年危機」。他只知道,前一年8萬元的購房款裡還有借款,女兒中考與重點高中只差3分,每年1.08萬元的「買分錢」還沒著落。「工作很難找」,開健身房是他為數不多的選擇。張立勳曾是這座小城第一批「健美隊」的成員,因為迷戀電影裡李小龍、史泰龍的形象開始健身。
  • 95後情侶自拍小視頻被抓:毀掉三觀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賺快錢
    不讀書也沒關係,私生活混亂也無所謂,只要能做網紅,只要能賺快錢,就無所顧忌。只要紅了,就有錢了,只要有錢,就一切都有了,多少人的三觀,敗給了這種一夜暴富的價值觀?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賺錢太少,而是認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憑賺快錢的念頭衝昏自己的頭腦,最後徹底喪失底線。白巖松在《幸福了嗎》一書中很沉痛地寫道:這個社會最大的危機是: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
  • 95後情侶自拍小視頻被抓:毀掉三觀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賺快錢
    這些所謂的成功標配,讓一大波年輕人沉迷於賺快錢,而不是踏踏實實地積累自己的財富。一個人最怕的不是賺錢太少,而是認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任憑賺快錢的念頭衝昏自己的頭腦,最後徹底喪失底線。白巖松在《幸福了嗎》一書中很沉痛地寫道:這個社會最大的危機是: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在我看來,這種賺快錢就是王道的思路,真的比什麼疾病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