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中年危機變成中年轉機?|山田本一|你的幸福曲線|韓焱

2020-12-20 騰訊網

2020.03.16 092期

你好,這裡是韓焱精選。今天,我要給你推薦的這本書,叫做《你的幸福曲線》。

在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等等專業知識,剖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年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作者就認為「中年危機」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低谷期常常出現在中年而已。他還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給出了順利度過人生低谷期的幾個有效策略。

今天,我想為你分享的內容,就是作者在書中的幾個主要觀點。

U型幸福曲線與年齡相關

第一個的主要觀點,是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那就是:人的幸福指數跟年齡有密切的關係,它就像是一條神奇的U型曲線。

在1994年,就有學者在論文中提到:「存在與年齡相關的U型幸福曲線」。到了2010年,英國新聞雜誌《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名為《人生的U型轉彎》的文章,論文當中對30多萬美國人進行了調查,發現U型曲線的底部位於40歲晚期和50歲早期。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當中,青年到中年幸福感逐漸下降,四五十歲的時候處於最低谷,然後會再次上升。在幸福感處於低谷期的時候,多數人心中都充滿了恐懼和焦慮,仿佛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即使沒有外部因素的幹擾或者情緒上的誘發因素,你依然會對周圍的一切感到越來越失望,這種失望是由於各種因素疊加起來的,而不單單是因為年齡的增長,正所謂壓倒你的是生活,不是年紀。

《你的幸福曲線》這本書就認為,把這段低谷期看成危機是不合適的,因為幸福感的低谷並不代表著幸福感的中斷,不要忽視了谷底之後的幸福感上升階段。所以,低谷期實際上只是一個過渡期。這時候更應該去反思怎樣破局,而不是一味陷入負面情緒裡。

如果你已經了解了,四五十歲時的人生最低谷,是一場必然來臨的狂風暴雨,那就更應該提前掌握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平穩地度過這段時期,甚至為之後的人生飛躍更好地做出鋪墊。

在《你的幸福曲線》這本書當中,作者就為你介紹了自助的方法,以及一起和他人展開互助的方法。

如何走出中年危機?

我先來說說怎樣自助。作者認為,有6項修煉可以帶你走出中年低谷期,我想和你分享一下其中的一項,也就是:「走,不要跳」。

在中年低谷期,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產生想要逃離的衝動,希望逃避工作,逃避家庭,過上完全不同的生活。這個時候,改變就成了一種強烈的願望。但是,你應該切記,不要追求神奇的轉變,而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目標靠攏。

俄羅斯大文豪列夫·託爾斯泰有句名言,他說:「人要有生活的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還得為大目標犧牲小目標。」

這段話聽起來有點囉嗦,但是卻告訴我們,人生的理想和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隨著時間和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如果你能認識到自身的無限潛力,把遠大的夢想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後持之以恆地去超越,你就可以橫向地、遞增地、穩步地前進。這樣不僅會減少犯錯誤的概率,還有助於把計劃堅持下去,讓夢想儘早照進現實。

在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一位叫做山田本一的日本選手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到,什麼是他制勝的法寶的時候,他只說了「憑智慧戰勝對手」這麼一句話。兩年後,在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一次奪冠。在記者請他談談自己的經驗的時候,他又用了相同的一句話回答記者。

許多人對這句話感到很困惑,直到10年後,山田本一才在自傳中揭開了謎底。他是這樣解釋的:

「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畫下沿途中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先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裡的賽程,就被我分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完成了。最初,我並不懂這個道理,我把目標定在40公裡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裡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從這個例子你就能發現,在低谷期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化整為零,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只要你把當下面臨的困擾,拆解成一個一個小問題,再去逐個擊破,這樣一來,你的困擾反而能更快地得到解決,低谷期也就更容易順利度過了。

接下來,我再來說說怎樣通過與他人互助來解決中年低谷期的煩惱。

自助雖然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一個人的困擾,但是這仍然是遠遠不夠的,你還需要外部力量的輔助。

幸福經濟學領域的有一位知名學者,叫做約翰·海利威爾。他分析了大量的調查數據後發現,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幸福」都可以找出源頭。其中,對個人的幸福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社會支持和人際交往。所以,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低谷期的焦慮和苦悶。

這幾年,日本各地都興起跨行交流會,交大約300元人民幣的會費,就可以和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吃飯聊天。你可能想說,這種事和朋友一起做不就行了嗎?其實,正是因為素昧平生,所以人們才更容易敞開心扉,也會對對方的發言更加敏感,這種效果是在和熟悉的朋友的交往當中很難達到。

和陌生人的交談,不僅可以得到工作、生活方面的啟發,甚至還能轉變你的思想,讓你擁有一些之前沒有的新想法。如果越聊越投機,還能結交朋友,甚至成為事業上的夥伴。可以說,這是一種對突破人生低谷期非常有幫助的社交形式。在生活當中,你也可以多參加一些類似的線下聚會,效果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開始理解中年低谷期究竟是什麼,中年人也會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這對於中年人來說可是一個好消息,可以幫助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對於未來老年生活的恐懼感。

不管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我都推薦你去讀一讀這本《你的幸福曲線》。每個人都需要有未雨綢繆的遠見和準備。人生也有太多迷霧需要去清除和打破,不要被媒體過度渲染的「中年危機」所困擾,真正困擾你的只會是你的想法而已。如果把人生中場的哨聲當作一個提醒,那麼你的中年就能成為一個爆發的絕佳機會。

好,這就是我給你的推薦。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觀點。更希望你能把咱們的專欄轉發給你的朋友。本周五,我會從本期的評論中,選出最精彩的,送出一本《你的幸福曲線》的電子書,結果會公布在評論區當中。

韓焱精選,明天見!

·韓焱精選·

湛廬創始人韓焱老師將用專業出版人的視角,每天為你推薦一本好書。專欄將用一條音頻,一段文字,解開你的閱讀困擾。和你一起親自閱讀,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End

新媒體編輯/Tammy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U型幸福曲線|為什麼說中年危機是一場謊言?
    每天工作累成狗,病了不敢請假,這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機。隨手網上搜了一下關鍵詞「中年危機」:瓶頸期、懸在頭上的斯巴達克之劍、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社畜、身體機能降低、精神危機、自我認知危機、職業危機……看著這些詞都覺得悲觀。一提到中年危機,伴隨著的就是焦慮、恐懼、無奈、迷茫和不知所措,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幸福。
  • 心理丨《你的幸福曲線》35歲後的人生如何用幸福曲線解決中年危機
    人們普遍覺得中年是個煎熬的時期,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本書作者喬納森·勞赫通過對幸福曲線理論的介紹分析,幫人們更好地應對中年情緒問題,積極看待衰老。第一,為什麼中年人幸福感偏低?英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奧斯瓦爾德發現,幸福感和年齡的關係是一個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感從20歲開始緩慢下滑,在45歲到50歲左右達到最低谷,接著幸福感會重新上升,在80歲達到新高峰。另一項研究則指出,黑猩猩的幸福感同樣符合U型幸福曲線,在相當於人類45歲到50歲時降到最低。
  • 《你的幸福曲線》:35歲以後必須了解的人生策略,解決中年危機
    談到中年,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些消極的詞彙:油膩,危機,壓力,崩潰等等。人到中年似乎成為人生中最誇張的轉折點。到那時,無論是顏值還是體力,都將成為人生中閃耀的瞬間。英國經濟學家 AndrewOswald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指出,幸福與年齡之間的關係呈 U形曲線:人們的幸福指數從20歲開始緩慢下降,在45歲至50歲之間達到最低點,然後在80歲時又回到最低點。
  • 每天5分鐘,讀完一本書——中年危機《你的幸福曲線》
    今天分享的書是《你的幸福曲線》幸福感是條U型曲線,最低點出現45歲~50歲左右01>為何中年人幸福感偏低人們容易對未來過於樂觀——樂觀產生的高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中年時因與預期的落差積累的不滿與對未來的失望,使得消沉焦慮,對生活不滿無意識思維,即潛意識讓我們不滿足於成就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人生的U型曲線理論告訴你:中年危機真正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他告訴我說: 「中年危機一般是40多歲開始的,你回首自己的人生,不禁思索,『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十年之後,中年危機就過去了,這時你再回首,就會覺得『其實我的人生還是挺美滿的。」 現在我50多歲了,回想他的話,覺得很對。現在早上起床的時候,人生感覺又回到了二三十歲時歷險的時候,雖然現在已經過了50年,我還是會期待明天,不像40多歲時每天覺得失望。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前幾天我的朋友老馬找到了我,本以為是普通的老朋友續舊,可卻變成了大型訴苦現場。老馬在一家裝修公司做設計,已經工作快十個年頭了,可就是這樣的多朝元老,在一次裁員中卻被刷了下來,近35歲的老馬,就這樣變成了待業中年人。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論靈魂之寧靜》2017年,作家馮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爆火,「中年油膩」一詞一躍被捧上網絡熱詞榜,成為「世故圓滑猥瑣邋遢」的中年人的代名詞,甚至網絡上還出現了「中年油膩等級表」,要帶上掛鑰匙、保溫杯裡泡枸杞……人到中年,對照「中年油膩等級表」,似乎多多少少總能沾上邊
  • 《中年失業模擬器》點評 如何應付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後的生活
    在私企當打工人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壓力,就是中年失業危機,據說一旦過了35歲,很少打工人便會面臨被辭退的命運。《中年失業模擬器》是Kwing works製作發行的一款傳統RPG風格生活模擬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個35歲普通中年男人。但突然有一天,你被公司開除了!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天氣預報員 》講述的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男主因為家庭和事業不盡如人意,產生各種情緒,焦慮、自我懷疑、軟弱和不甘心。跟年輕時候信心滿滿一定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反的,中年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應該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所謂中年危機:就是你認不清你自己。
  • U形幸福曲線解釋為何人到中年最鬱悶
    研究發現,「人到中年,快樂感明顯降低,這種心態轉變相當於失業或痛失家人。」該研究調查了人們對自身幸福的感知狀況,從而得出了這一結論。現年29歲的凡•蘭德亨先生本周將在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舉行的皇家經濟學會年會上提交他的研究報告。儘管凡•蘭德亨說快樂感隨著年齡增長還會回升,但他警告說老年人並不會重獲年輕時的朝氣。他們只是懂得知足常樂罷了。
  • 《遇見幸福》帶你走進中年危機,也告訴你世上最愛你的人是誰
    《遇見幸福》是一個講述了三個好朋友以及他們父親的故事,看完前面的幾集,感慨萬分,中年危機就是這樣沒有一點的防備的悄悄來了?《遇見幸福》開頭劇情便沒有像其他電視劇一樣半刻的拖沓,直接把你帶進中年人所處的現狀,又同時面臨的第一個危機:婚姻。
  • 化解中年焦慮,破解中年危機|這本書送給即將步入中年的80後女性
    、破解中年危機?但儘管如此,你也可以做一些讓你感受到熱情的事,並要確保你有私人空間做你喜歡的事,這一點非常重要。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你永遠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那一扇大門會為你敞開。」所以,當你步入中年,對你的工作厭倦不滿時,我們需要花些時間重新思考如何將熱愛與工作結合在一起。好好考慮一下除了工作之外我們還能想要什麼,還能在辦公室之外扮演什麼角色。
  •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成年人生活自救哲學指南
    哲學家認為美好的思考有利於人生質量的改善,很多人覺得人到中年開始新生活已經晚了,其實未必如此,你擁有的時間其實比你所認為的要多得多,中年是探索幸福本質最好的時期,也有能力去追求幸福,幸福就像驢子前面的胡蘿蔔,如果總是盯著它眼睛就會看不到其他事物,只是盲目的追尋,只有真正擁有幸福的人才會有精力去關注其他。
  • 「中年危機」實際是場群體暗示?恭喜,我們都中招了
    4受訪者的幸福感在中年階段並沒有發生十分嚴重的塌陷,而只是呈現出些許下降而已。這一「U型」曲線的幸福感低谷正好對應了人體的一個重要生理階段——「更年期」。即伴隨著明顯的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下降,或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的一個明顯的衰老階段。
  • 中年危機什麼時候最痛苦?經濟學家給出具體數字:48歲!
    提到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想到:失業、斷供、破產等關鍵詞。實際上,中年危機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現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經過調查,發達國家居民的最不幸福年齡為47.2歲,發展中國家居民則為48.2歲。
  • 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這部作品鼓舞了很多人,也治癒了很多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迄今為止,已銷售1200萬餘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其中,哈洛德·庫希納為之寫的序言裡就有一段話非常引人深思:「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 中年危機在哪裡,不確定乾坤,你和我是黑馬
    這兩個節目正是在全社會追求年輕成名的慣性中,改變年輕人充斥娛樂市場的現狀,讓公眾看到人到中年可以突破年齡限制,努力創造無限的人生可能性,而且還能揚帆和乘風破浪。一那麼在現實中,為什麼會出現年齡危機呢?年齡大於所有年齡段:年輕人一路上升到一定水平,或在中年失去競爭力;中年人身心疲憊,擔心在沙灘被拍;退休中年人相對穩定,認為可以享受歲月靜好,但是健康問題和衰老問題經常困擾著他們。從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都很焦慮,在狹義上,被提及最多的是中年危機。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原創 閱美 中年客 今天三月份,中年客MEETSOUL邀請了七位國內資深心理工作者深度探討了當下備受中年群體關注的失眠、焦慮、成癮症等心理疾病,面對職場壓力與挑戰時如何採取有效的應對方法,以及處理原生家庭、兩性關係、親子關係、自我關係等四大關係健康生活指南。往期文章可查閱:35+中年男女「成癮症」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