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實際是場群體暗示?恭喜,我們都中招了

2020-10-08 地平線讀書

讀《時機管理》

網絡詞條釋義:

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的女性,40~65歲的男性身上。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

圖片來源:《親愛的自己》


實際上現在社會競爭壓力下,我們普遍感受到的中年危機已經被提前到了30-35歲。

可究竟這「中年危機」是怎麼產生的,是生理原因、心理原因,還是社會原因?是必然遭遇的,還是說僅在部分人身上出現。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始終都沒有一個獲得多數人認可的說法。

我們只是知道,它存在,為它苦惱,甚至畏懼著它。

有的企業以此作為職業門檻,認定到這個年齡的員工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員工也容易因為在此階段遭遇職業波動而生出悲觀、自卑等情緒。


「中年危機」,被誇大的低潮期


《時機管理》的作者丹尼爾·平克說:

1965年,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加拿大心理學家埃利奧特·賈克斯(Elliott Jaques)在一份同樣不起眼的刊物《國際精神分析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注意到,有不少藝術家在37歲左右去世,……加上一點弗洛伊德理論和幾個似是而非的臨床逸事作支撐,他創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論。……把它稱為「中年危機」。

賈克斯認為,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關鍵的階段,呈現出轉折點和快速過渡時期的特徵。其中最不為人知,而又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發生在35歲左右。

然而,經過50年的研究,發展心理學們和社會學家們發現「中年危機」的概念根本站不住腳。


2010年,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在內的4名社會學家在研究了34萬名受訪者後發現,

即便剔除了收入和人口統計等因素,調查的結果形狀仍呈現出一個U形:

二三十歲的人幸福程度較高,40多歲和50歲左右的人幸福感下降,而年齡超過55歲的人幸福感再次升高。4受訪者的幸福感在中年階段並沒有發生十分嚴重的塌陷,而只是呈現出些許下降而已。

這一「U型」曲線的幸福感低谷正好對應了人體的一個重要生理階段——「更年期」。

即伴隨著明顯的男性雄性激素水平下降,或女性雌性激素水平下降的一個明顯的衰老階段。

中年時幸福感降低(圖片來源:《時機管理》)


在這期間,女性通常的表現包括:絕經,情緒易激動,身體機能迅速下降等,也被稱為圍絕經期症候群又稱更年期症候群(MPS)。

男性則通常表現為:體能與精力下降,易激動,記憶力下降等。

更年期症狀嚴重的會影響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必要的時候甚至建議進行心理幹預。

然而,通常被我們視如猛虎的「中年危機」的年齡段(35歲左右),卻比真正的幸福感低谷大大提前了。

《時機管理》的作者丹尼爾·平克認為,35歲的時候我們只是出現了「半途效應」


半途低潮


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中間點)時,由於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被稱為半途效應

埃利奧特·賈克斯的方向沒錯,但結論錯了。人到中年確實會經歷變化,但實際情況遠沒有他猜測的(中年危機)那麼嚴重。

科學家們還發現,半途效應不僅出現在不同性別、不同國家人類的生命階段中,同樣體現在某個項目管理、一個學期的學習,某個階段生活等多個方面的中間階段。

甚至就連我們的近親大猩猩,也表現出相似的U型曲線,即中年猩猩會出現積極情緒的低潮期。

這就讓人不禁猜想,半途效應是否與某種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有關,而不只是因為環境造成的。


社會學家麥弗瑞瑪·圖瑞·蒂勒裡(Maferima Toure-Tillery)和艾萊特·菲什巴赫(Ayelet Fishbach)通過研究猶太人在光明節點蠟燭的行為,結合行為實驗發現,

人們出於某些不太確鑿,但非常重要的原因,會在完成一件事情的中間階段出現放鬆標準、走捷徑、偷工減料等行為。

但是,無論在人類身上還是在大猩猩身上,我們都能明顯地觀察到,這種半途效應引起的低潮期是暫時的。

無論我們採取何種方式應對,從統計曲線看,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我們的幸福感都會出現很明顯的回升。

但那畢竟是統計概率,針對個人而言,既然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種「中間點的鬆懈」現象,何不積極採取行動,減少半途效應的負面影響力,縮短影響時間?


如何度過人生低潮


1、設立中期目標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我們把長期目標分解為多個小目標,並將專注力集中在如何到達下一階段小目標上的時候,更容易實現長期目標,並順利度過以長期目標為基準的「中間點」。

由於小目標的周期通常比較短,相對來說,產生的「半途效應」自然而然就較為短暫,度過起來更為輕鬆,且負面影響更小。

設計中期目標的時候最好採用漸進的方式,即下一階段的目標只比當前目標困難一點

研究證明,比賽中最容易獲勝的球隊往往是在中場時略微落後於對手的那一隊。正是那「差一點就能夠著」的感覺最能激發動力,幫助你達成目標。


2、公開承諾中期目標

不要太難為我們的內在驅動力,如果我們都能很好的實現自驅動、自我控制,就不會發生那麼多生活問題了。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利用「環境壓力」。

通過對他人公開中期目標,讓身邊的人參與到監督和目標實現的行為當中,一方面可以讓你覺得在朝目標行進的道路上並不孤單,另一方面,他人的支持和鼓勵也有助於你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與動力。

尤其在目標比較困難時,過度挑戰自己的內在驅動力,反而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自我管理上,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


3、大膽想像生活與工作的積極意義

想像可以分為兩部分,想像當前美好的一面從未發生過,或者想像目標實現後會有多少人為你感到開心。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你對當前的狀態更加滿意,對未來充滿動力。

例如:一段美好的戀情如果沒有發生,一份很有收穫的工作如果當初沒能應聘上。如果能儘快走出低潮將會怎樣幫助家人,讓朋友以我為榮等等。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想像有點虛,可未來誰知道呢?

好比陷入困境時我們最常說的話,「未來一定會變好的。」誰也無法保證,可大家都願意相信,並為之努力堅持。


4、其他

如果說上面的方法太具體,需要較多的主觀能動力,作為缺乏目標的鹹魚根本應用不了。

《時機管理》中同樣介紹了兩個適用於「迷茫人生」的低潮期度過法。

(1)、優先處理最高目標。列出你想做,卻不知道做哪一個的所有事情,然後劃線刪除,直至剩下最重要的5個,把劃掉的忘記,著手那5件事就好。

(2)、尋求職業生涯中期指導。對出於職業生涯中期的人員進行正式的具體的指導,可以幫助員工重拾工作的目標感,建立有意義的社交關係。


最後


人生的低潮期無法避免。

但究竟是要聽從他人的貶低與暗示,將本來無足輕重的低潮惡化成談之色變的「中年危機」,還是抓住時機,積極應對,儘早度過?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既然研究已經證明,「中年危機」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心理學家胡謅的概念,是一個被無良商家刻意誇大宣傳,惡意利用的藉口。

我們何不將低潮期當做一個警示,抓住同齡人都低迷的時機,及時調整狀態,快速突圍實現真正的「彎道超車」。

30幾歲就是職場的「過氣老人」?不存在的!



邀請你們一起閱讀,

一起思考與分享。

相關焦點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 中年少女5大危機,你中招了嗎?
    所以我這次想寫個有意思的主題,根據我司這幫90後的日常生活總結出了讓她們憂慮變老的「中年少女五大行為特徵」,並且還有為大家一一找到應對焦慮的解決辦法。 此篇內容過於真實到扎心 中招3個以上的話 恭喜你,中年少女危機歡迎你。
  • 以「中年油膩」為例解讀網民群體狂歡現象
    (三)戲謔性、娛樂化推動話題走向高潮 「中年油膩」在馮唐的微博中本意是指人到中年切莫放棄收拾自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感知新鮮事物,學會善待生活善待他人。而在網民群體積極參與下,話題從中年男性危機的討論,演變為「中年庸俗女」標準,甚至逐漸擴散到中年群體以外,導致「中年油膩」演變成一場網絡狂歡。「中年油膩男」「中年庸俗女」的標準出爐激發了網民的代入感,推動話題走向高潮。
  • 女人身體出現這3種變化,可能在暗示你已經懷孕,中招的恭喜了
    導讀:女人身體出現這3種變化,可能在暗示你已經懷孕,中招的恭喜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人身體出現這3種變化,可能在暗示你已經懷孕,中招的恭喜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村上春樹的中年危機:抽菸喝酒吸貓
    於是有人總結出男性中年危機的標誌是「盤串出軌保溫杯」,女性「蛙泳換車學烘焙」。90後「老臘肉」開始往酒精裡加枸杞和大棗;小姐姐們揣著最禁不起地心引力的肉擺瑜伽造型,兩周跑一次醫療美容。西洋文化裡抵抗中年危機需要一輛紅色保時捷和棒球帽,但最終還是得靠「百憂解」才能緩解一場美式憂鬱。   作家們的中年危機比普通人來得更早一些。村上春樹最廣為人知的應對之策是跑步。
  • 中年危機什麼時候最痛苦?經濟學家給出具體數字:48歲!
    提到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想到:失業、斷供、破產等關鍵詞。實際上,中年危機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現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經過調查,發達國家居民的最不幸福年齡為47.2歲,發展中國家居民則為48.2歲。
  • 「中年危機」不要「預言自動實現」
    不料就此引發一個關於中年危機的熱搜話題。網際網路時代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發聲。雖然存在明顯的「羊群效應」,但並不是隨便哪個大V就能裹挾而去。想當領頭羊的很多,但能最後帶走羊群的不多,或許這才是網絡領域裡熱鬧不斷,各路觀點層出不窮的道理所在。「中年人的保溫杯」到底具有什麼樣的社會內涵,反映了當下各年齡段群體什麼樣的心態,確實值得研究。
  • U型幸福曲線|為什麼說中年危機是一場謊言?
    隨手網上搜了一下關鍵詞「中年危機」:瓶頸期、懸在頭上的斯巴達克之劍、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社畜、身體機能降低、精神危機、自我認知危機、職業危機……看著這些詞都覺得悲觀。一提到中年危機,伴隨著的就是焦慮、恐懼、無奈、迷茫和不知所措,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幸福。
  • 「中年油膩大叔」的標準公布了!若都沒有,恭喜你還年輕
    「中年油膩男」或許被認為是標籤式群嘲,其實不是所有男性都會經歷「油膩大叔」的階段,寫此文也不是嘲諷壓力重重的中年男性,而是給所有即將走向或已處在中年階段的男性提個醒,注意調試自己,避免真的陷入人見人煩的「油膩男」之列!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健康充滿活力的中年職業經理人,僅僅幾天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家人經歷的是生離死別。他的孩子,高三,突然間失去了父親,也不知道他怎麼應對這場傷痛,而且孩子馬上要面臨高考。 這場疫情,讓全世界的人們都感覺惶恐不安。除了健康安全方面,財產方面也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中年」,就像作者大衛說的,提到這個詞,就感覺像是罵人的話;「中年」,聽起來就像是只會影響我們的父母,而不會影響我們的東西;「中年」,像是一場騙局,是別人編出來逼人提早變老的故事。這或許就是大自然賦予「中年」的意義。2、中年危機我懷疑,我們喜歡中年危機,是因為中年危機說的是我們最想聽的事,有時候甚至帶著點浪漫、英雄式的弦外之音。
  • 藍海轉型戰略:解決企業「中年危機」的特效藥
    本文來自「遠讀重洋」,作者 吳顯昆 在朋友圈裡,「中年危機」恐怕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光年近半百的「真中年人」憂心忡忡地轉發有關文章,連「90 後中年危機」都成為了年度熱文。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中年危機」不一定和年齡有關,它指的是人在身體上逐漸老化的同時,知識、技能結構也變得陳舊,和時代脫軌。
  •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全是你年輕時的不夠努力
    在同學群裡,當我們和王睿一起感慨中年危機的時候,王睿說:我爸剛從ICU出來時,我就趕快聯繫房產中介賣了一套房子。現在看來這是一場持久戰,不行的話年底我再賣一套房子。同學群瞬間沉默了,後來有人發了一句:中年危機人人都有,可是關鍵時刻,你有什麼固定資產可以用來變現?
  • 高校教師,科研人員有沒有中年危機?
    本文綜合自:知乎 豆瓣 有人說,科研人員努力了這麼多年,熬禿了頭讀完了博士,發表了一些「高分灌水」論文,少掙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擠破了頭進入了知名高校,如果還有中年危機,實在是太悽慘了。這次,整理了一些精彩回答,看一看我們眼中的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們,到底有沒有中年危機?
  • 中年危機:個人價值悄無聲息地貶值,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
    中年危機,危機的是什麼?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目前該問題已經收穫了超過三千條回答,近四千萬瀏覽,7.8萬人關注。我們不否認少部分人的成功,但那樣的成功同時又是不可複製的。拋開光鮮亮麗的少數成功人士,危機與壓力中的煎熬,才是人到中年的底色。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面臨發展瓶頸時有「打破現狀從頭再來」的勇氣,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同時經受事業阻力與家庭壓力雙重考驗的心力.
  • 女生對你說這5句話,「暗示」她喜歡你,恭喜你可以「脫單」了
    馬上就到七夕了,還沒有女朋友的你們是不是開始有點焦急了,其實有時候你沒有女朋友並不是沒有人喜歡,而是你們太直男了,沒有理解女生的暗示,女生一般喜歡你,她不會直白的就告訴你,但她會說一些話來提醒你,如果一個女生對你說了這5句話,那說明她在「暗示」喜歡,恭喜你可以「脫單」了!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中年職場焦慮成為社會常見現象且趨年輕化。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工作技能更新趕不上時代發展變化、身體健康逐顯疲憊、青年人湧入擔心職位不保等等,都成為中年人的「日常負擔」。
  • 讀劉禹錫《秋詞》:人到中年,誰說只有油膩和危機
    按照如今的說法,彼時的劉禹錫事業不順,妻離友散,本該深陷「中年危機」的迷茫之中,可他偏偏卻以詩言志,寫出了那麼高昂、激揚之作。讀罷這首《秋詞》,我們才知道,原來秋天並不一定是一貫的老氣愁悲,而了解了劉禹錫之後我們也可以確信,原來中年人並不只有油膩和危機,中年人同樣可以仰望雲霄,胸有激越。
  • 中年危機—電影《兩個人的房間》引發的深思……
    我們看《牧馬人》時,有著與那個時代同步的傷感和激情,而當你看完《兩個人的房間》後,也同樣對男女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和情感困境有著身如其境的理解。床上的尷尬,無來由的冷戰,相對的無言,說不清的隔膜,一個房間裡生活著兩個熟悉的陌生人。這一幕幕似乎就在身邊天天上演著,這是多麼熟悉的中年生活啊。沒有煽情的對白,沒有大吵大鬧,連眼淚也是默默地溢出,可卻讓觀眾感覺無比震撼。
  • 中年女人動情了,不會說「我愛你」,但會用這些「潛臺詞」暗示你
    但中年人的愛情是一蔬一飯,中年女人的愛情是實際的,中年女人如果對一個男人動了情,喜歡他,不會直接說我愛你,而是會用行動去表示,她想要為這個男人做很多頓飯,想為他烹飪精緻的美食,想和這個男人一起吃很多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