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2020-12-14 遇見蘇西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

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姚晨也在《星空演講》,用「煳掉的五年」描述 40 歲女演員接不到戲的處境。37歲的王鷗因為自己的年齡生出不確定感也是自然。

關於中年危機的定義是什麼,主持人說了幾個表現:

1、飲料喝得越來越少,開始只喝黑咖啡和白開水了;2、買東西開始注意品質,不會買一大堆看似好看,但從來不用的東西;3、放假時只想躺在家裡,能躺一天;4、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其實這幾個還遠遠談不上中年危機,估計20多歲中招的有一大波。

真正的中年危機應該源自於:我們已不再年輕,但仍然無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35歲撞到職業天花板,老闆說:我只招90後

陳工今年35歲,大學畢業就考入一家國企,一開始做技術,認認真真也拿出過一些成績。

後來被老大看中做中層管理,一路順風順水也就到了中年。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本是常有的事,今年他的直接領導被擠下來,他開始被邊緣化,他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以後該幹什麼呢?他迷茫了,也曾找了幾家公司嘗試跳槽,都在年齡上被卡下來了。很多人事經理告訴他:「我們老闆現在只想招90後」。

這句話太熟悉了,在職場生涯裡這句話從80後調整到90後,也就幾年時間。

企業渴望新鮮血液讓自己適應時代,幾年時間一代人就要面臨被淘汰。這樣的中年怎能不危機?

中年人的危機感來自哪些方面?

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一詞的出現,最早來自 20 世紀 60 年代,加拿大精神分析學家賈克(Elliott Jacques),在對藝術工作者的觀察中發現,許多原本滿懷雄心壯志的工作者,到了四十歲左右,會因為工作或生活其他方面的不順遂,開始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悲觀感受,發明了這個詞。

中年人的危機:

年齡:覺得自己已不再年輕,害怕衰老,害怕優勢的喪失。

身體健康:衰老、脫髮……身體漸漸出現一些小毛病,感覺力不從心沒法再熬夜。

工作:對工作生活失去興趣,感覺無法突破,又擔心被淘汰。

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壓力重重。和伴侶之間感情淡去,柴米油鹽瑣碎得讓人膩煩。

危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心理發展階段論,他將人生分成 8 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會遭遇不同的心理危機。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解決該階段心理危機的過程。

中年危機沒有年齡的具體定義,不同國家、不同性別的中年危機階段都不一樣。

拋開年齡因素,中年危機主要是心理上失去目標和自我認同感。

大部分人並不是一直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現在人越來越自由,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反而容易陷入迷茫。

人的一生該怎麼度過?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才算有意義。

人到中年,我們再次需要自己學習去規劃自己的人生。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優勢,然後再找到自己的重心和目標。

挑戰本身就是成長的契機,所以,中年危機不是毫無希望,而是終身成長的必經之路。

解除中年危機的幾點建議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如果現在就放棄,餘下人生也就如此,就在如果你願意嘗試挑戰,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一、終身學習

未來,人們的平均工作壽命會越來越長。要有終身學習的心態,如果你不想過了50歲,生活陷入一潭死水,就儘早為自己的下半場做好準備。

發展第二興趣或者第二職業,在面對風浪時,給自己多一個選擇,做好終身工作的心理建設。

二、拓展圈子

圈子太小,接觸的人和事都很固化,你獲取不了新的知識和經驗。

人脈決定了眼界、發展,建議通過不同社交渠道,認識一些新的朋友,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視野,找到能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找到自己人生新的方向。

三、鍛鍊身體

身體是奮鬥的基礎,人到中年最應該要去做的就是健身運動。

人長久不運動,自身的身體機能就會老化,活力和精力流失下降,代謝下降,身材也會越來越肥胖。

改善個人的生活習慣,加強自身的鍛鍊可以提高自信,也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生活。

歡迎點讚和評論,遇見蘇西,你將收穫更多情感乾貨和個人修煉指南,陪你成長為更強大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中年危機」實際是場群體暗示?恭喜,我們都中招了
    讀《時機管理》網絡詞條釋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的女性,40~65歲的男性身上。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他注意到,有不少藝術家在37歲左右去世,……加上一點弗洛伊德理論和幾個似是而非的臨床逸事作支撐,他創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論。……把它稱為「中年危機」。賈克斯認為,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關鍵的階段,呈現出轉折點和快速過渡時期的特徵。其中最不為人知,而又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發生在35歲左右。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中年危機到底存在不存在?
    2016年1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們普遍接受一個觀點,就是我們一生中的快樂可呈現出一個"U"字形,而這個快樂的谷底被稱為"中年危機"。大量的研究聲稱,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大多數人來說,快樂從20多歲起,開始呈下降趨勢,一直持續到中年(40到60歲)。直到今天,"中年危機"仍然被廣泛接受,電視劇的題材或是一些廣告宣傳語都與之相關,然而,"中年危機"是否確實存在呢?答案是"NO"!近日,來自Alberta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基於他們縱向研究的數據發現,中年危機並不存在!
  • 村上春樹的中年危機:抽菸喝酒吸貓
    於是有人總結出男性中年危機的標誌是「盤串出軌保溫杯」,女性「蛙泳換車學烘焙」。90後「老臘肉」開始往酒精裡加枸杞和大棗;小姐姐們揣著最禁不起地心引力的肉擺瑜伽造型,兩周跑一次醫療美容。西洋文化裡抵抗中年危機需要一輛紅色保時捷和棒球帽,但最終還是得靠「百憂解」才能緩解一場美式憂鬱。   作家們的中年危機比普通人來得更早一些。村上春樹最廣為人知的應對之策是跑步。
  •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全是你年輕時的不夠努力
    在同學群裡,當我們和王睿一起感慨中年危機的時候,王睿說:我爸剛從ICU出來時,我就趕快聯繫房產中介賣了一套房子。現在看來這是一場持久戰,不行的話年底我再賣一套房子。同學群瞬間沉默了,後來有人發了一句:中年危機人人都有,可是關鍵時刻,你有什麼固定資產可以用來變現?
  • 中年危機什麼時候最痛苦?經濟學家給出具體數字:48歲!
    提到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想到:失業、斷供、破產等關鍵詞。實際上,中年危機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現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經過調查,發達國家居民的最不幸福年齡為47.2歲,發展中國家居民則為48.2歲。
  • 中年危機,男人最容易幹出格的事(女人小心)
    男人中年危機,對於男人來說,是危機、是困局,其實對於女人來說,一樣是危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是夫妻關係,兩個人是共存共生的。更重要的是,中年危機的男人,就像是一隻被困的野獸,容易不擇手段地、拼命地去尋找「出口」,以求逃避中年危機的苦楚。
  • U型幸福曲線|為什麼說中年危機是一場謊言?
    每天工作累成狗,病了不敢請假,這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機。隨手網上搜了一下關鍵詞「中年危機」:瓶頸期、懸在頭上的斯巴達克之劍、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社畜、身體機能降低、精神危機、自我認知危機、職業危機……看著這些詞都覺得悲觀。一提到中年危機,伴隨著的就是焦慮、恐懼、無奈、迷茫和不知所措,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幸福。
  • 35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真的躲不掉嗎?
    01這幾年,「中年危機」這個詞兒好像特別火。的確,我們都逃不過被時間追著跑的恐懼感。「初老症、大齡剩女、油膩中年……」各種被粗暴劃定的標準,彰顯著這個社會對30+女性的惡意,提醒我們睜開眼睛、面對鏡子裡的自己。
  • 90後的「中年危機」為何充滿「落差梗」?
    「中年危機」也開始欽定,變老的儀式感越來越確切,聯合國的聖旨還沒到,微博上卻已經哭暈萬千。人都已經中年,房子、車子、妻子、孩子,這些人生標配,都還在奔赴理想的路上。本以為「北漂失敗」,可以從頭再來。然而,年齡不等人,中年已到,人生贏家才不會看你的臉色,給你想要的人生格局。
  • 中年危機並非中國專屬 日本:壓力讓你根本不需要鬧鈴
    雖然「中年時期陷入的困境是否與年齡有關」在學術界尚沒有統一結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總能透過對中年危機的討論找到強烈的集體共鳴,這遠不是中國的專屬現象。日本:壓力讓你根本不需要鬧鈴「早上不會再賴床,不像年輕時怎麼睡都睡不夠,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你根本不需要鬧鈴。」
  • 警惕職業倦怠導致的中年危機
    2019年也是每個人謀求發展的年代,對於70後、80後的人來說,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年代,這個時期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如果不能正確面對挑戰,也許這種危機已經提前到來,原來的40歲已經提前到35歲,「懶、油、倦」 等特徵明顯,裁員讓職場人心驚膽戰。能力缺陷,職場瓶頸,人際矛盾、消極情緒等會影響職場工作的效果,讓職場人旋轉到舞臺的邊緣。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今天我們會講三個部分:①中年危機,其本質到底是什麼;②中年困惑的心理根源;③中年時期生命的內在探索;█ 中年危機,本質是什麼: 今年春節以來,令人悲傷的事情有許多。北京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去世,他是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
  • 如何把中年危機變成中年轉機?|山田本一|你的幸福曲線|韓焱
    在這本書裡,美國作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喬納森·勞赫運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數據等等專業知識,剖析了大多數人認為的「中年危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作者就認為「中年危機」並不存在,只不過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低谷期常常出現在中年而已。他還以專業的研究為依據,給出了順利度過人生低谷期的幾個有效策略。
  • 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機有哪些?
    不少中年夫妻都在吐槽,兩個人生活了半輩子,對彼此已經非常了解,另一半已經不能帶給自己新鮮感了,甚至還會因為各種事情鬧矛盾,當這些婚姻危機初期出現時,大多數的夫妻都不會想到結局,從而導致婚姻危機越發嚴重,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機有哪些?了解感情危機,從而避免這些危機,中年夫妻才能白頭偕老!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大衛·班布裡基著作的《中年的意義》一書,用全書將近20萬字的篇幅來詮釋什麼是「中年」,「中年」的意義是什麼?中年危機和空巢症候群真的無情地襲擊了人類嗎?1、中年的意義這18種定義在本書裡各成一章。雖然人類抵抗不了地心引力和大自然亙古不變的規律,抵抗不了皺紋、曬斑、肥胖,但是拋開這些表象,「中年」的確是一個千萬年人類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中年」的出現是符合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的,要知道史前人類都活不過40歲。大自然進化的奧秘給予人類「中年」這一人生階段,必定有著特殊的原因。
  • 教你打造「π」型人才,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
    老馬在一家裝修公司做設計,已經工作快十個年頭了,可就是這樣的多朝元老,在一次裁員中卻被刷了下來,近35歲的老馬,就這樣變成了待業中年人。失業後的老馬,開始奔走在各大招聘會中間,可每次的面試,都像石沉大海一樣,毫無回應,這次老馬找我,就是希望我能給他介紹份靠譜的工作。
  • 人生的U型曲線理論告訴你:中年危機真正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我總覺得,職業沒有什麼亮點,人生就這樣過去了,我需要做出改變,或者逃離。這些不滿足的想法,我知道是雞蛋裡挑骨頭,也不理智,所以我沒有跟別人說。每當出現這樣的想法,我都拒絕承認自己出現中年危機。因為我的職業道路一直都非常穩定,從來沒有出現過危機:我所經歷的更像是持續的不滿情緒。我對自己感到失望,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夠感恩。我只希望自己的理智能夠戰勝這些不滿的想法。
  • 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故事中,失業、二孩、房貸、中年危機等詞彙刺激著職場人的神經,更讓不少中年人產生了相似的焦慮感和危機感。畢竟,人到中年,尋求轉變和突破的二次求職並不容易。  生活帳本「壓力山大」  「工資去掉『五險一金』,1個月也就4000多元。」在青島某私企上班的丁文剛對記者說。
  • 高校教師,科研人員有沒有中年危機?
    真到四五十歲,被學校一腳踢出來,那才真是中年危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就沒見過高校教師玩得過學校的。@賽*生:做學術這行不是太容易,特別是對於青年研究者。從讀博士、做博士後、到tenure-track助理教授,每一步都要求你獲得好的研究成果,否則就有可能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