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也開始欽定,變老的儀式感越來越確切,聯合國的聖旨還沒到,微博上卻已經哭暈萬千。人都已經中年,房子、車子、妻子、孩子,這些人生標配,都還在奔赴理想的路上。本以為「北漂失敗」,可以從頭再來。然而,年齡不等人,中年已到,人生贏家才不會看你的臉色,給你想要的人生格局。
父輩時代和我們太不一樣,過去在野地裡傻跑,現在流連於網絡世界。過去的遊戲內容注重革命主義大團結,現在都是單挑過關斬將。過去都有孩子王自立帶頭大哥,現在都是各自為政,老子說了算,誰也不屌誰。過去,三十歲才算壯年,四十歲才敢稱中年,現在都變了,二十四歲都進入中年,你說有多可怕。
講真,年齡還是那個年齡,只是時代不同,人心所欲也不同。父輩時代眾生都是「窮逼」,滿目皆是「苦逼」,縱有萬千少年愁,也難抵一頓飽飯,一件棉襖帶來的人性的滿足。然而,這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曾經的大都市早已生長出萬千門檻,只準錘鍊夢想,卻不讓你紮根落地。
即便前赴後繼的「漂們」總不死心,可是「中年危機」的提前到來,也證明年輕人對於未來的出路越來越渺茫,即便還沒有走過的路,卻早已在人生的帳本上,算出了既定的預算和回報。過去的年輕人,走一步看一步,到了四十歲才見分曉。現在就算走一步看十步,沒有一個好爹,就算北大清華,留洋海歸,也難以眾籌一個美好人生。
時代確實變了,「中年危機」的隱隱作痛,早已彌散在青春的稚嫩之上。有時候想想,就算聯合國不欽定,其實在每個年輕人的內心裡早有答案。很多時候,情懷和悲苦,只是缺少一個宏大的儀式,一旦名正言順,不免整體垮掉,從此直面現實,哪怕活成一場人間悲喜劇。
不認命,在過去是堅韌的象徵,認命,在現在卻成了一種聰明人自救運動。以「北上廣」為代表的「漂們」,陸續降緯自救,即便捨不得曾經的那床「毛巾被」,可是「沉甸甸」的中年危機擺在那裡,此時不走,中年必將慘不忍睹。
過去的中年危機,屬於自然而然的迭代,現在的「中年危機」卻成了預見性的孤島,不管是誰,只要沒有一個好爹,就註定內心充滿焦慮和無助。我曾經認識的「老北漂」,人到中年才發現滿身病疾。自帶糖尿病和腎病已經成了「漂們」難以迴避的下半生。那些用命賺來的錢終究還是會還給命,一分不少,一分不多,中年的危機從來都不饒誰。
很多人以為聯合國再跟大家開國際玩笑,然而,現實中的90後早已承載了太多「中年危機」,這種儀式感的下放,即便有悖俗世的慣性,可是精神上的匹配度,卻早已水乳交融。這一切,從最近「漂們」對情懷的獨鍾就能看出來。
只要關於「漂們」的情懷,10萬+分分鐘。也在說明,在滿懷夢想的都市裡,除了雞血在澎湃,還有憂傷在流淌。太多的時候,只是需要一個走心的理由讓我們認清前路,明知情懷無用,皆是套路,可是能放下包袱,回歸常識,即便眩暈,也是緩和「中年危機」一劑猛藥。
一覺醒來,人生依舊面朝天,現實終歸不會對你太溫柔,落差之大,看不到未來是絕大多數的人設。即便前一秒還哭暈在朋友圈,可是,照一照鏡子,你還是覺得自己最特麼牛掰。這或許就是父輩們難以理解的「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