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近日,一位深圳男子「中年失業」的故事引爆社交網絡。故事的主角在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月入兩萬元,育有兩個子女,背有高額房貸。由於拒絕了出國工作的公司安排,他被人事部門約談並希望他主動離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重新尋找職位的他,既無助又無奈。

  故事中,失業、二孩、房貸、中年危機等詞彙刺激著職場人的神經,更讓不少中年人產生了相似的焦慮感和危機感。畢竟,人到中年,尋求轉變和突破的二次求職並不容易。

  生活帳本「壓力山大」

  「工資去掉『五險一金』,1個月也就4000多元。」在青島某私企上班的丁文剛對記者說。丁文剛今年37歲,大孩子5歲,二孩即將出生,妻子目前辭職在家。

  他表示,平時過日子比較節儉,花銷還在可承受範圍之內,但是老人年紀越來越大,子女養育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而自己的薪酬待遇目前不會有大幅提升,沒有額外收入,也不會投資理財,因此經濟壓力較大。

  今年41歲的孫振也深有同感。他在青島香港中路的一家私企從事銷售工作,目前是一支銷售團隊的負責人,月收入底薪大約4000元左右,獎金同銷售業績掛鈎,不過這兩年他的收入較前幾年下滑了不少。

  目前孫振每月的生活帳本如下:花費在孩子身上1000多元,還房貸需要3000多元,水電、煤氣、上網費、物業費支出700多元,私家車油費支出800多元。生活的壓力讓他感到身心俱疲。

  去年8月,36歲的李勇光花150多萬元在青島新都心附近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房子。李勇光是青島一家銀行的業務經理,為了這套房子,他不僅花光了自己和妻子的積蓄,還向親友借了20多萬元,並從銀行貸了款。

  工資的一大半還了房貸,養車又用掉了一部分錢,如今,孩子馬上要讀小學,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房子、車子、孩子,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李勇光向記者感嘆道。

  職場遭遇夾擊尷尬

  「做銷售工作一直有指標壓力,這種累不僅僅是工作強度帶給體力的負擔,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理壓力。總擔心工作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紕漏。」孫振告訴記者,作為部門負責人,他要考慮整個團隊的運轉和協作,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讓他耗費了不少精力。

  孫振覺得,職場上的中年人,單從體力上來講,在某些工作領域已經無法和剛剛邁出校門的年輕人硬拼,而多年累積的工作經驗是否能轉化成職場升值的籌碼卻並不一定。

  他以自己為例分析說,一方面,績效考核時刻敲打著緊繃的神經,公司並不會因為年齡大而減輕對某個員工的績效考核要求,對中年員工的體力和抗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可能面臨職業生涯的轉型和動蕩,事業的爬升一旦無法順利完成就會觸碰到職業「天花板」。

  李勇光目前就面臨著晉升的尷尬。他所在的單位,像他這樣年齡在35歲~40歲之間的員工較為集中,而晉升名額十分有限,「如果爭取不到晉升機會,又不想在這裡『死扛』,就只能『另謀高就』了。」李勇光的心裡充滿著糾結。

  直面職場「中年危機」

  「我這個年齡段的『大叔』一旦晉升受阻或者薪資待遇難以實現突破,很可能會萌生『跳槽』的想法。」孫振對記者說。

  不過,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重新尋找職位對於「大叔們」並非易事。孫振坦言,有獵頭公司來「挖」過自己,但是權衡再三,他還是選擇留在了原公司。「危機感一直都在,但是重新開始談何容易。」

  在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張麗看來,這種危機感的出現很正常。一般而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還會面臨房貸、車貸等各種生活壓力,加上職場晉升壓力和優秀同齡人帶來的心理落差,出現焦慮情緒在所難免。

  她建議,對於個人能力確實比較突出的個體,要想保持自身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在能力提升遇到瓶頸、行業發展放緩之前就應該考慮「跳槽」,去更適合自己的地方繼續提升個人能力。

  「但是這一時期的『跳槽』也應該保持謹慎。」張麗提醒正在遭遇「中年危機」的職場人士,要正確評估自身實力,調整心態,找準自身定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更多的員工需要在崗位上完成好本職工作。」

  另一位資深人力資源管理李琰則建議,上班族在初入職場時就應在工作上找準方向深挖,同時對行業的發展、變化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這樣面對企業和行業的變動,才能具備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中年職場危機:要麼出局,要麼出眾,你準備好了?
    最近「中年職場危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多數中年職場人士,那麼究竟什麼是中年職場危機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中年職場危機現代生活節奏之快,早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忙忙碌碌,終日不得休息。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中年職場焦慮成為社會常見現象且趨年輕化。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天氣預報員 》講述的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男主因為家庭和事業不盡如人意,產生各種情緒,焦慮、自我懷疑、軟弱和不甘心。跟年輕時候信心滿滿一定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反的,中年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應該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所謂中年危機:就是你認不清你自己。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原創 閱美 中年客 今天三月份,中年客MEETSOUL邀請了七位國內資深心理工作者深度探討了當下備受中年群體關注的失眠、焦慮、成癮症等心理疾病,面對職場壓力與挑戰時如何採取有效的應對方法,以及處理原生家庭、兩性關係、親子關係、自我關係等四大關係健康生活指南。往期文章可查閱:35+中年男女「成癮症」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 讀案例,得啟發,如何應對中年職場危機
    職位和待遇尚可,關鍵是老闆求才心切,盛情難卻,於是不假思索就接受這份工作,甚至自信認為這份工作應該是職場終點站了。但不曾想好景不長,一年半以後,兩人的緣分殆盡,又回到了初始狀態。老梁不禁感慨萬千: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緣分這東西真是靠不住啊。
  • 35歲網際網路打工人生存調查:轉行、創業、出國應對「中年危機」
    從事網際網路人力資源培訓的尚德機構旗下人力資源資深分析師李強,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中年危機」,網際網路人應該保持持續學習,不管是走管理路線還是專業路線。此外還可以通過寫博客,寫書,增加職業社交等,擴展自己的職業前景。
  • 外刊閱讀20200901|科技巨頭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外刊閱讀20200901|科技巨頭如何應對中年危機?《本期內容》◆導讀 眼下的谷歌或許才21歲,卻已迎來了中年危機。與這類危機中常見的一樣,表面看來一切都好。但對谷歌的領導層來說,它同樣標誌著一個艱難時刻的到來:公司開始步入中年。這個問題和商業活動本身一樣歷史悠久。公司如何在打造一種經久不衰的文化和企業機制的同時,保持曾讓自己發家興業的創造力和敏捷性?
  • 中國職場中年危機到日本職場鐵飯碗模式
    「中年危機」是中國職場這些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彙,指的是職場人35周歲是一個坎兒,到了35周歲就屬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如果在民營企業這個年齡仍然沒有走向管理崗位,仍然是基層員工,那麼極大可能被企業所裁員。被裁員失業後,這個年齡,民營企業一般都是拒絕的。
  • 華爾街英語:中年危機早齡化 英語能力給職場人穩穩的「薪」福
    年歲漸長,帶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閱歷,還有步入中年後「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以及就業市場不斷湧現的工作能力強、更有幹勁、人工成本低的年輕群體帶來的競爭壓力。因此,如何破解「中年危機」?成為每位職場老手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 MBA職場|遇上中年危機,你怕了麼?
    不再年輕或許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但更令人沮喪的,恐怕就是沒有實力來支撐中年時期家庭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吧。一、資金問題不少人結婚時貸款買車買房,女生為了孩子辭去工作。這樣的資金模式經不起任何風波,一旦發生意外,一直緊繃著的經濟鏈就會斷掉。
  • 《中年的意義》:你擔心的中年危機、空巢綜合症,教你怎麼應對!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論靈魂之寧靜》2017年,作家馮唐的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爆火,「中年油膩」一詞一躍被捧上網絡熱詞榜,成為「世故圓滑猥瑣邋遢」的中年人的代名詞,甚至網絡上還出現了「中年油膩等級表」,要帶上掛鑰匙、保溫杯裡泡枸杞……人到中年,對照「中年油膩等級表」,似乎多多少少總能沾上邊
  • 職場兵法7:中年,有危機,更有大轉折的契機
    網絡上有大量關於中年危機的描述,也有很多人在討論自己如何度過這個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出路在哪裡?同樣,前幾年網絡討論的重點是關於如何避免成為「中年油膩男」,作為中年危機的一個變種,中年油膩男已經成為人人唾棄的對象,好像只要與之沾邊就會黴運無邊。那麼人到中年就應該被社會拋棄、被職場邊緣化、被生活妖魔化?
  • 畢業迷茫、中年危機,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企業?
    約四成職場人上半年經歷 六日工作,萬人以上大企業是重災區6. 斜槓青年依然「小眾」,設計崗位靈活就業者較多7. 想裸辭成為職場人常態,越年輕越易衝動8. 近六成職場人感受到中年危機,已婚人士尤甚9.
  • 中年危機什麼時候最痛苦?經濟學家給出具體數字:48歲!
    提到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想到:失業、斷供、破產等關鍵詞。實際上,中年危機不僅僅是在我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現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經過調查,發達國家居民的最不幸福年齡為47.2歲,發展中國家居民則為48.2歲。
  • 如何克服職場心理危機?提升6個能力,讓危機遠離身邊
    在職場,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一直是影響職場人士的主要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隨著工作經歷,工作環境的不斷變化,職場人士會出現以下5種心理危機。1、生存的心理危機。(2)已經在工作崗位上的職場人士,突然遇到降薪、裁員,面臨失業的危機,從有工作變成還要尋求新工作,如何適應新的角色,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壓力,他們也會產生生存壓力和危機感。2、發展的心理危機。
  • 她能量丨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妥妥的斜槓經歷,讓她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待職場中的中年女性危機。僱主品牌建設:做更吸引鳳凰的梧桐隨著商業市場的逐漸成熟化,很多公司都意識到了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而僱主品牌這個更為前沿的概念在中國剛剛起步,蔡彥芳正是僱主品牌方面的專家,她在這次訪談中更是與九卦姐交流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 假期追劇,追出了中年危機!
    告訴職場新人們什麼是職場操守、職場能量?二、中年職場危機吳恪之是個不會搞上下級關係,事業遇到瓶頸的中年人。他的辛苦是一種內在的感覺,更是外在的表現。導演的人設都在刻畫一個職場不如意的中年人形象。吳恪之從出場就一直有些駝背,中年職場危機只能靠著高強度的工作來挽救,再加上領導的刻意不重視和冷落,日積月累的伏案工作,讓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時刻都透露出倦怠。
  •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
    毫無一技之長的中年打工人,如何應對焦慮甚至抑鬱? 2020-12-22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清凇: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