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2020-12-15 騰訊網

職場中年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中年職場焦慮成為社會常見現象且趨年輕化。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工作技能更新趕不上時代發展變化、身體健康逐顯疲憊、青年人湧入擔心職位不保等等,都成為中年人的「日常負擔」。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內心充滿不確定感、焦慮感、不安感。

遇到這種情況,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失業並不可怕,迷茫焦慮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

1

放下面子,敢於面對現實

失業是可怕的,但比失業更可怕的是自己放不下面子,自信心在現實的打擊中會一點點的失去。

在現實面前,懂得放下面子,我們才能成長。

2

不要急於求成,希望能馬上找到新的工作

當自己失業之後,自己先要調整好心態,做好比較長時間失業的準備,可以多了解市場情況,多方撒網。

如果自己盲目自信,當面對一次次失敗後,就會非常的挫敗,無法接受現實。

3

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懷疑貶低自己

任何時候,失業之後都要保持清醒,客觀的對待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和不足,不高估自己,更不貶低自己,要相信自己。

馬雲說:「失敗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害怕失敗,並且從此一蹶不振。」

對於中年人來講,他們面臨著多重壓力,一旦失去了工作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生活來源,失去了積極人際關係的支持,這時產生消極情緒是正常的。

現在社會的職場中,很多管理者抱怨年輕人總是擔不起責任,一言不合就撂擔子,而不像以前時代的人,什麼都忍受,不敢辭職!

既然已經失業就不要困在失落的情緒當中,應該認清當下,確定自己的優勢,通過學習調整規劃職業生涯,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當下的處境。

2

不要從事可替代性強的工作,替代性越強,越容易被淘汰。

1、替代性強的職業優勢是:不管是誰容易很快上手,或者這個職業有很多就業者。

2、劣勢是:容易上手代表不管是誰簡單培訓下就可以,沒什麼技術含量。工資不會高,畢竟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

其實這類工作競爭的人會很多,互相壓價,導致工作越來越低,還越來越不好找工作。

越是到中年,越不要從事可替代性強的工作。工作越簡單,越容易上手,從業者越容易被淘汰。

事實上,越簡單的工作會的人也就越多,會的人越多,可替代性就越高,競爭也就越大,競爭越大,也就越容易被淘汰出局。

所以在篩選工作崗位之時,要儘量選擇能讓自己有成長空間的工作,不要貪圖安樂,成長空間越大,保障才會越大,進步空間也就越大。

3

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應對職場中年危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何為核心競爭力?

一是準確的職業定位

二是綜合能力與資源

三是超強的執行力

綜合這三大要素打造的核心競爭力,目的就是增強個人的競爭優勢,讓別人無法取代,成就職業生涯發展

一旦具備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當面對職場裁員風險和各種職業危機時,你就擁有了主動選擇或「擇良木而棲」的資本,而你的職業生涯也不會因為職業機會的改變而發生重大生存危機。

關鍵期//

我們的職業生涯存在「關鍵期」,這個關鍵期大約在我們入職十年內,我們會經歷能力與經驗的飛速進步,這段時間也更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關鍵期」這個概念來源於心理學,描述的是我們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時期。同理,對於我們個人的職業發展而言,最開始的那十年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大量學習、大膽嘗試、提升自我的階段。

4

當遭遇職場危機,情緒消極焦慮時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調整:

(1)自我心理調整

出現焦慮情緒時,可以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讓自己的精神得到放鬆,這樣也能夠較好緩解焦慮。

(2)音樂冥想

冥想放鬆法。請找出一個曾經經歷過的、給自己帶來最愉悅的感覺,有著美好回憶的場景,可以是海邊、草原、高山等,用自己多個感覺通道(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運動覺)去感覺、回憶。

(3)找專業諮詢師

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積極表達情緒,說出你的擔憂和焦慮。好的傾聽就是最溫暖的陪伴。通過諮詢師的傾聽、陪伴和反饋,打開對話空間,宣洩負面的情緒。

相關焦點

  • 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近日,一位深圳男子「中年失業」的故事引爆社交網絡。故事的主角在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月入兩萬元,育有兩個子女,背有高額房貸。由於拒絕了出國工作的公司安排,他被人事部門約談並希望他主動離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重新尋找職位的他,既無助又無奈。
  • 華爾街英語:中年危機早齡化 英語能力給職場人穩穩的「薪」福
    年歲漸長,帶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閱歷,還有步入中年後「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以及就業市場不斷湧現的工作能力強、更有幹勁、人工成本低的年輕群體帶來的競爭壓力。因此,如何破解「中年危機」?成為每位職場老手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 中國職場中年危機到日本職場鐵飯碗模式
    「中年危機」是中國職場這些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彙,指的是職場人35周歲是一個坎兒,到了35周歲就屬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如果在民營企業這個年齡仍然沒有走向管理崗位,仍然是基層員工,那麼極大可能被企業所裁員。被裁員失業後,這個年齡,民營企業一般都是拒絕的。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天氣預報員 》講述的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男主因為家庭和事業不盡如人意,產生各種情緒,焦慮、自我懷疑、軟弱和不甘心。能看清事物表面的人太多了,能看到本質的少數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而他們也從來不缺機會。想要避免危機,就六個字——高築牆,廣積糧。
  • MBA職場|遇上中年危機,你怕了麼?
    不再年輕或許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但更令人沮喪的,恐怕就是沒有實力來支撐中年時期家庭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吧。一、資金問題不少人結婚時貸款買車買房,女生為了孩子辭去工作。這樣的資金模式經不起任何風波,一旦發生意外,一直緊繃著的經濟鏈就會斷掉。
  • 中年職場危機:要麼出局,要麼出眾,你準備好了?
    最近「中年職場危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多數中年職場人士,那麼究竟什麼是中年職場危機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中年職場危機現代生活節奏之快,早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忙忙碌碌,終日不得休息。
  • 科技公司現中年危機,裁下來的人該何去何從
    這些人再就業難不難?「人工智慧」時代走近,那些被程序和算法替代的崗位,裁撤下來的人將何處去?會加劇收入貧富分化嗎?經濟社會發展,勞動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許多精力體力智力都還「在狀態」的中年人,卻不得不面對離職賦閒的失落。如何讓他們繼續貢獻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 面對裁員失業,職場人該如何尋找出路?
    面對裁員失業,職場人如何找到出路?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都說了,這個不是中年人以上才會遇到的危機嗎?其實,這應該是所有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危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在職場上,每天公司裁員,每天失業的人很多,其實外部內在的因素都有。咋們先說說影響職場人失業的外部內在:1.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2.全球的經濟環境,比如前些年金融危機、房地產和網際網路泡沫、p2p炸雷影響等。3.行業的發展遇到瓶頸期,或者說是過了紅利期。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如果對35歲的求職者來說,唯一的劣勢是「生理年齡」,那大可不必過於焦慮。
  • 我25歲,985碩士,剛畢業竟遭遇職場「中年危機」
    02現在總談到35歲的中年危機。但中年危機,真的不止35歲才有。比如我們這批學生,可能剛一畢業,就遇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名校光環也沒用了。僧多粥少,男生優先,很多你看不上的選擇,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 樹洞|人到中年,該怎樣突破職場危機?
    我今年不折不扣36周歲了,最近幾年常常看到新聞網站上報導像華為、騰訊這些大公司不進35歲以上新人,很有職場危機,也想過如果失業,我能做什麼?企業規模最大的也就120人左右,因為非科班出身,後期也沒有繼續在專業上深造,最近6年其實都在吃老本,非常慚愧啊!好在我現在的單位還不錯,雖然是私企,但老闆人不錯,工作壓力不大,假期還非常多,除了寒暑假,還有聖誕假,國家規定的假期一般都會延長(比如剛剛過去的十一,我們放12天假)而且沒有補班一說,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節奏,從不加班。待遇的話,一年大概16萬到手。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這個時候,想轉行換工作或想晉升都如千山阻隔,並不是那麼的容易,而且還要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
  • 一個中年職場人的醒悟:賺零錢值嗎?人生的高度來自健康的體力
    35歲網際網路職業中年危機,40歲,50歲中年職場危機,進而倒逼三十歲的人就開始進入準中年危機期。夠了!夠了!滿大街的中年人都在忙著,或者自在找事做,找工作的路上,無論再哪個年齡段上無非就是在工作和在找工作,誰也不會閒著坐吃山空的閒著等死。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從職場消失的中年女性」何以成話題
    從話題跟帖和相關新聞集納中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很多後育兒期的媽媽身上,當孩子逐漸長大,她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卻發現職場的大門已經提高年齡門檻,或是無法對接她們彈性化的工作時間要求。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意味著掙脫了最初的懵懂與青澀,大多數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形成了一定的職業積累,上有老下有小,沒有人可以依靠,卻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
  • 剛過40歲,被公司要求談離職,拿什麼拯救我的中年職場危機?
    中年職場的問題今年遇到特別多,也許是經濟不景氣,也許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容易被類似案例吸引,所以看到的也多。【老闆促膝長談,勸自立門戶】老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3年,他是35歲時進入這家公司的,進入公司前他正遭遇著中年職場危機,有半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 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中年大媽,講述了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但她的闡述,並沒有完全解讀中年人的職場危機。2東北英語姐講述的,是自身經歷的故事,她原本是一個政府的英語翻譯。但是如今她放棄了二十年的鐵飯碗,選擇再就業。
  • 《少年派》細思極恐林大為中年失業,要是在現實中又該何去何從
    面對林媽時採取的對策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嘴,表面順從背地裡先斬後奏。面對女兒時採取的對策是一頓小燒烤外加思想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還有各種激勵。每次林媽和女兒發生爭執時總是能調和好兩者的關係,典型家裡的潤滑劑和事佬。劇中林大為更多體現工作賺錢養家,王勝男打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宜,林妙妙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
  • 37歲985研究生,三年找不到穩定工作,拿什麼來拯救中年職場人?
    昨天跟一位創業好友交流中年危機這個話題,好友說現在30幾歲算什麼中年,頂多是個大齡青年,50歲以後再談中年。失業前三家公司離職的原因分別是:被排斥、公司倒閉、被上司誣陷後遭開除,可以說在35歲以後的職場道路曲折又灰暗。失業後面臨著房貸、房租、信用卡等固定開支,每月打底9250元。壓力巨大,超級痛苦,問網友該怎麼辦?
  • 2020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刷屏,面對職場困境,女性該何去何從?
    這三組數據告訴我們,女性職場人、女性收入佔比、高層職場女性都在逐年減少。 晉升困難、產假即失業、職場性騷擾、帶孩子還是上班等等等等、這就是女性的職場現狀。 當然,除了信息的表層含義,我們更要明白數據背後代表的是:女性在職場比男性更難生存,除了儘可能爭取話語權,更應該充滿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