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2020-12-20 劇理人生

1

第七季《奇葩說》強勢回歸,馬東、蔡康永、薛兆豐,以及哲學系的教授劉擎,成為新的四大導師。

海選期間,奇葩說開始了千人奇葩撈,在一千個人當中選擇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善於表達的人,開始新的奇葩之旅。

在奇葩千人撈中,他們請到了嘉賓楊冪,作為拼命三娘的楊冪,同時也是一個可愛的楊懟懟。她用犀利的眼光,坦率的話語,給節目增添不少快樂。

在眾多奇葩選手中,得到楊冪誇讚的,是帶著濃重東北口音的東北英語姐。她「社會敏感度高、三觀正」。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中年大媽,講述了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但她的闡述,並沒有完全解讀中年人的職場危機。

2

東北英語姐講述的,是自身經歷的故事,她原本是一個政府的英語翻譯。但是如今她放棄了二十年的鐵飯碗,選擇再就業。

在她應聘的過程中,被多個公司HR拒聘。

理由1,是認為她人到中年,「肝不新鮮」,不能熬夜,加班不能超過十二點,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為公司做奉獻。

理由2,是作為一名女性,理所當然地會將生活的重心,更偏向家庭一些。而她還沒有生育,那麼公司將來還要承擔,她生育期間的各種負擔和風險。

她認為這些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完全是因為老闆的成見。

而中年人職場的真正現狀,應該是「不敢病,不敢死」,只能為了生活中的各種經濟壓力,拼命地向前工作。所以,中年人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3

職場上很多公司把招聘的年齡定在「35歲以下」,於是,35歲就成為了職場上的敏感年齡,而那些超過35歲以上的中年人,就開啟了他們的職場危機。

除了東北英語姐提出的再就業難問題,還有在職場當中的另外兩個問題。

問題1,公司培養多年,卻依舊可以隨時被取代,公司自然選擇冷落,甚至開除職員。

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公司培養五六年後,發現這個職員的價值,依舊沒有太多。這個時候,在私企很可能你就被約談,委婉地告知你走人。在國企,你就會被邊緣化,讓你做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

問題2,有野心的職員因為某些原因,並沒有得到提升,面對這種情況自己是走是留。

大多數青年人,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向上努力的鬥志。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當上領導的就那麼幾個人。不幸沒有當上的人,心態一定會發生變化。那麼年紀大了,自己是走是留,是一個很大的抉擇。

4

如果你還沒有到35歲,那麼或許有很多可選擇項。或者制定一個「30+5」的計劃,30歲制定職業規劃,用5年的時間來努力實現它。

如果你已經到了35+,那麼還有三個辦法來化解職場危機。

第一,提升行業影響力

老話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論你在哪一行,只要你能創造出自己的行業影響力,作為行業頂尖的人物,一定不會缺乏工作機會。

第二,構建知識結構

提高知識水平,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事情。在你允許的時間和精力內,學習新的知識,可以提高你的自身價值,從而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做斜槓中年人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斜槓青年,工作不單一,而是發展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職業。中年人不妨也做斜槓中年人,這樣就有更多渠道,來獲得經濟支撐。

5

其實,中年人的辛酸不僅有職場危機,還有很多壓力和考驗等著他們。

經濟危機。面對房貸、車貸、生活開支、教育開支等等,每天都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帳單,等著我們去籤收交款。

身體健康危機。人到中年,身體機能也開始有所下降。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也都找上門來。

婚姻危機。七年之癢帶來的不僅是對婚姻的疲倦,更是有來自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瑣碎生活的煩躁。

張愛玲寫到,「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在現代社會,女人的壓力遠不比男人低。

縱使這麼多壓力,背負在中年人的身上,但他們知道這個家需要他,為了這個家,他們未曾退後。而是把所有的壓力,化作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努力向前,不負韶華。

相關焦點

  • 東北英語姐講述中年人職場艱辛!他卻說35歲更搶手,什麼道理?
    第七季《奇葩說》強勢回歸。馬東、蔡康永、薛兆豐,以及哲學系的教授劉擎,成為新的四大導師。海選期間,千人奇葩撈生猛來襲——在一千個人當中選擇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善於表達的人,開啟新的奇葩之旅。千人奇葩撈環節,節目組還邀請了人稱"楊懟懟"的楊冪做嘉賓,為節目增色不少。
  • 《奇葩說》辯手東北英語姐:女性要敢於追求向上的自由
    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冉文娟)儘管調侃自己是「灶臺旁邊的小煤油燈」其他選手則像天上的星星,《奇葩說》辯手東北英語姐還是因一番中年女性職場困境的言論引發了討論,不少網友稱她接地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楊冪則稱她三觀正,給了自己很多思考。  綜藝節目之外,東北英語姐是位中年辭去安穩工作的創業者,也是活躍在抖音等平臺的短視頻博主。
  • 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不甘心眼前穩定的苟且,讓多少中年人陷入危機。「我真的很焦慮,我已經30歲了,我覺得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還能再試錯嗎?我還有希望嗎?我的年紀真的挺大的......我覺得我一點職業安全感都沒有......」這兩年的實體經濟下行和創業泡沫都讓他趕上了,職場發展初期就很受挫。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如果對35歲的求職者來說,唯一的劣勢是「生理年齡」,那大可不必過於焦慮。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導 讀 職場中年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這三份清閒工作,適合選擇安逸的中年人,沒有什麼壓力
    現如今,在進入社會找工作時,相信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份非常清閒或者安逸的工作,即便是收入並不高,他們也認為在公司裡沒有太大壓力,也不用跟同事或者領導競爭,那麼他們就能夠在團隊中有更穩定的工作,其實筆者也是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以下這三份比較清閒的工作,適合那些選擇安逸的中年人
  • MBA職場|遇上中年危機,你怕了麼?
    不再年輕或許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但更令人沮喪的,恐怕就是沒有實力來支撐中年時期家庭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吧。一、資金問題不少人結婚時貸款買車買房,女生為了孩子辭去工作。這樣的資金模式經不起任何風波,一旦發生意外,一直緊繃著的經濟鏈就會斷掉。
  • 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故事中,失業、二孩、房貸、中年危機等詞彙刺激著職場人的神經,更讓不少中年人產生了相似的焦慮感和危機感。畢竟,人到中年,尋求轉變和突破的二次求職並不容易。  生活帳本「壓力山大」  「工資去掉『五險一金』,1個月也就4000多元。」在青島某私企上班的丁文剛對記者說。
  • 《奇葩說》第七季,告別老奇葩,新奇葩們會更有料嗎?
    其實當我聽聞《奇葩說》都已經第七季的時候還有些不敢置信,原來,馬東都已經做了這麼多季《奇葩說》了,原以為今年應該等不到《奇葩說》,沒想到,出乎意料之外。所以這1000個人,集齊了四面八方、上天入地的各式「妖魔鬼怪」:有自稱3678線的女團愛豆、有來自上海的鑑婊大師、有造型誇張的00後服裝設計師、有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反差萌東北大姐、有曾是高考狀元的北大學霸、有隻會雜耍相聲的「賣藝人」……一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堪稱「春晚現場」。
  • 韋博英語爆雷:職場中年人為啥不再學英語了?
    之所以這樣說,成人英語的學習者是兩部分群體:由職場人士和大學生構成。韋博英語主營業務屬於職場英語。上個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批學習機構,例如韋博、英孚、華爾街英語、美聯英語等,都是專門服務於職場英語學習者,他們是這市場上知名度最高、規模最大的玩家。 然而,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行業的頭部玩家已經陸續選擇出局。
  • 都在說「油膩的中年人」,「油膩」如何用英語表達?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油膩」一詞,如何用英文地道地表達出來。首先,「油膩」一詞的流行反映了「中年危機」在全社會的蔓延。「中年危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因素帶來的心理危機(psychological crisis),這些因素包括:一些標誌著衰老的事件、對死亡越來越強的感知、事業的瓶頸等。「中年危機」會讓一個人壓抑(depression)、懊悔(remorse)、焦慮(anxiety)、渴望年輕、渴望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 「油膩」的本質就是一種「中年危機」。
  • 奇葩說許吉如:她高顏值、高學歷,為什麼路人緣不佳?
    《奇葩說》第六期,美女學霸許吉如遭遇淘汰,但卻引起廣大網友熱議。原來,《奇葩說》節目組為了留住許吉如,竟然存在暗箱操作。《奇葩說》這麼「剛」的一個節目,觀眾對於它的喜歡,就在於它有別於普通綜藝節目,它直率、真實、不做作。
  • 職場兵法7:中年,有危機,更有大轉折的契機
    中年危機,就是指年齡在35-65歲之間的中年人(男性居多),因為生理上的老化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身心上持續的壓力、疲勞和緊張。這個階段的中年人主要特點是: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變大,但是體力和精力開始持續下降,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更年輕同事的競爭和更高昂的業務指標好像要壓垮自己。
  • 《奇葩說》歐sir全英文開槓對辯!新年計劃,提高英語,勢在必行!
    奇葩說為什麼好看? 就因為它既令人大笑又發人深省, 思想是它的骨架, 那各種奇葩和各種汙段子就是它的血肉。 支撐起奇葩說的骨架, 必須有黃執中、陳銘這些專業辯手。 但你發現沒有,在潛意識裡, 他們還是把奇葩說當作辯論賽的, 要是每個選手都像黃執中不苟言笑地據理力爭, 這節目深度是有了,可也沒多少人看了。 當用看綜藝的目光重新審視這個節目, 你會發現歐陽超是個多麼難得的選手。
  • 千萬別讓中年人的暮氣埋葬了年輕人的朝氣
    又到了畢業季,職場新人們很快就會面臨這樣一種甜蜜和苦惱,有一群職場老人在熱心的指導你如何工作,如何應對職場爭鬥乃至如何最終成為一個職場老人。可是年輕人們,千萬小心,別被中年危機的大叔們的暮氣埋葬了你們的朝氣。
  • 華爾街英語:中年危機早齡化 英語能力給職場人穩穩的「薪」福
    因此,如何破解「中年危機」?成為每位職場老手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正所謂「不出眾,便出局」,沉下心來主動充電提升自我,是化解中年職業危機焦慮最好的辦法。在近日於深圳舉辦的「圳能量」2019深圳網絡盛典活動上,成立47年來共計助力全球超過300萬成人英語學習者實現職場上「飛躍」的華爾街英語被授予「教育行業最受網民歡迎品牌」稱號。
  • 「工作10年,裁掉只花了10分鐘」,那些從職場消失的中年人
    「到了40歲之後,找工作就越來越難了」「我身邊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中年危機了」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年危機成了時不時被點名的月經式話題,常來常走,永不落幕。當然,即便是在勵志的真人秀面前,也擋不住「說真話」的網友:人到中年=落魄?看到這條評論,一定有人心裡泛苦。曾經的「浪姐」被嘲假嗨,如今哥哥們被罵「油膩」,男女明星陷入同樣的困境下被審視,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樣的「重整旗鼓」到底有沒有意義?
  • 「35歲,工作十年,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後來,又轉戰三四個行業,事業都沒有起色。而和他同期進入國企的同事,一路升職加薪,早已成為中層領導。他卻由於多次轉行,缺少核心技能,只能在基礎崗位苦苦煎熬,急需用錢的時候也不敢離職。這就是中年人的辛酸,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就是,無論昨天你被領導打擊得多麼灰心喪氣,今天也要穿得光鮮亮麗,帶著微笑,去上班。
  • 35歲以後將面臨職場危機?比危機更可怕的,是缺乏持續成長的心!
    最近,身邊的朋友談的最多的就是「中年危機」,人到中年跳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工作斷檔,一家老小都指望著你的收入來轉動生活,失業成為了職場中年人心中隱藏在最深處的痛。35歲,人生的分水嶺。35歲以前你可能還沒有成家,沒有小孩,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老人也還健康,你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