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季《奇葩說》強勢回歸。馬東、蔡康永、薛兆豐,以及哲學系的教授劉擎,成為新的四大導師。海選期間,千人奇葩撈生猛來襲——在一千個人當中選擇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善於表達的人,開啟新的奇葩之旅。
千人奇葩撈環節,節目組還邀請了人稱"楊懟懟"的楊冪做嘉賓,為節目增色不少。在最近播出的節目中,有一位其貌不揚、調侃其他選手像天上的星星而自己是"灶臺旁邊的小煤油燈"的東北英語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冪更是稱讚她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東北英語姐講述了中年人,特別是中年女人在職場上有多難。東北英語姐原本擁有一份"鐵飯碗"工作,因為原本的工作發展空間有限而辭職。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領略到職場對中年人的惡意有多大。
人到中年,"肝不新鮮",加班加不過十二點;人到中年,顧家還要顧孩,沒有太多精力為公司做奉獻,這些都成為找工作被拒絕的理由。更可氣的是,有些企業嫌棄那些結了婚還沒有孩子的中年女性。
面試時,老闆並不關心她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和效益,反倒是覺得女性職場人懷孕、請產假這些操作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把公司給"炸了"。這給人一種錯覺,最關心女職工懷不懷孕的,似乎不是職工的老公,而是老闆。
總之,面試官們似乎對中年人總有那麼一種誤解。面對這些誤解,東北英語姐講道:正是因為中年人身上扛著那麼大的壓力,他們在職場上才會更加努力,從而保障自己的生活,也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喜劇的內核總是悲劇。東北英語姐的演講讓人笑中帶淚,回味無窮。楊冪聽了之後,深有感觸,她說:"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人間清醒,但卻未必真的清醒。真正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
人間清醒、努力活著的東北英語姐的遭遇並不是個例。人到中年,35歲之後,確實會面臨著諸多職場困境,求職被拒、被公司優化掉、不敢辭職、升職空間有限……
尤其2020年經濟形勢嚴峻,職場人也經歷了非同一般的一年。就像脈脈剛剛發布的職場年度視頻"致你的2020"中提到,你在本該不惑的年齡,遭遇了無解的難題。沒有年齡優勢的35歲職場人的處境似乎更糟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然而現實真的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在這個時代到了35歲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呢?
最近,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創始人兼CEO林凡,公開發布了一個觀點,隨著新經濟趨勢的到來,35歲的人和比35歲更大的人,會更吃香,更搶手,35歲+才是新經濟未來的主力。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細思起來,也是有邏輯的。
首先,是趨勢變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新經濟新產業人才缺口較大,包括數位化人才、人工智慧人才、產業人才等。
脈脈發布的《中國數位化人才趨勢2020》)中也可以看出,從崗位角度來看,35歲以上的人才在項目管理、綜合管理上佔比很高。從行業角度來看,無論是製造業、耐用消費、貿易零售,到越新興的行業,越來越需要有經驗的人在這個領域裡面能夠融會貫通。
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在新經濟變革過程中,特別是在網際網路和各個行業結合的過程中,各具經驗、積累和能力的35歲+,會更加搶手。
其次,在這樣巨大的機會下,並不是坐等年齡增長就可以成為新經濟的主力,而是對職場人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林凡將核心能力概括為三點:
第一,數位化能力。數位化人才需要有一種把行業經驗用某種方式數位化的能力,用數據思維,作數據分析。
第二,超級連接能力。新經濟趨勢之下,很多專業知識和觀點,是需要跨行業、跨工種之間形成的,互相學習才能獲得。意味著職場人在新經濟產業裡,需要更好地連接到別人,與不同的人交流。
第三,破圈能力。新經濟下的人才,需要有跨行業,跨領域的認知能力和執行力。
只要"35+"的職場人,不蹉跎歲月,不間斷地沉澱、積累、成長,數位化能力、超級連接能力和破圈能力不斷提升,在新經濟時代一定會乘風破浪,所向睥睨。
好吧,說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想變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