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英語姐講述中年人職場艱辛!他卻說35歲更搶手,什麼道理?

2021-01-10 首席內幕官

第七季《奇葩說》強勢回歸。馬東、蔡康永、薛兆豐,以及哲學系的教授劉擎,成為新的四大導師。海選期間,千人奇葩撈生猛來襲——在一千個人當中選擇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善於表達的人,開啟新的奇葩之旅。

千人奇葩撈環節,節目組還邀請了人稱"楊懟懟"的楊冪做嘉賓,為節目增色不少。在最近播出的節目中,有一位其貌不揚、調侃其他選手像天上的星星而自己是"灶臺旁邊的小煤油燈"的東北英語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冪更是稱讚她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東北英語姐講述了中年人,特別是中年女人在職場上有多難。東北英語姐原本擁有一份"鐵飯碗"工作,因為原本的工作發展空間有限而辭職。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領略到職場對中年人的惡意有多大。

人到中年,"肝不新鮮",加班加不過十二點;人到中年,顧家還要顧孩,沒有太多精力為公司做奉獻,這些都成為找工作被拒絕的理由。更可氣的是,有些企業嫌棄那些結了婚還沒有孩子的中年女性。

面試時,老闆並不關心她們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和效益,反倒是覺得女性職場人懷孕、請產假這些操作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會把公司給"炸了"。這給人一種錯覺,最關心女職工懷不懷孕的,似乎不是職工的老公,而是老闆。

總之,面試官們似乎對中年人總有那麼一種誤解。面對這些誤解,東北英語姐講道:正是因為中年人身上扛著那麼大的壓力,他們在職場上才會更加努力,從而保障自己的生活,也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喜劇的內核總是悲劇。東北英語姐的演講讓人笑中帶淚,回味無窮。楊冪聽了之後,深有感觸,她說:"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人間清醒,但卻未必真的清醒。真正清醒的人,都是在努力活著的人。"

人間清醒、努力活著的東北英語姐的遭遇並不是個例。人到中年,35歲之後,確實會面臨著諸多職場困境,求職被拒、被公司優化掉、不敢辭職、升職空間有限……

尤其2020年經濟形勢嚴峻,職場人也經歷了非同一般的一年。就像脈脈剛剛發布的職場年度視頻"致你的2020"中提到,你在本該不惑的年齡,遭遇了無解的難題。沒有年齡優勢的35歲職場人的處境似乎更糟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然而現實真的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在這個時代到了35歲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呢?

最近,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創始人兼CEO林凡,公開發布了一個觀點,隨著新經濟趨勢的到來,35歲的人和比35歲更大的人,會更吃香,更搶手,35歲+才是新經濟未來的主力。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細思起來,也是有邏輯的。

首先,是趨勢變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新經濟新產業人才缺口較大,包括數位化人才、人工智慧人才、產業人才等。

脈脈發布的《中國數位化人才趨勢2020》)中也可以看出,從崗位角度來看,35歲以上的人才在項目管理、綜合管理上佔比很高。從行業角度來看,無論是製造業、耐用消費、貿易零售,到越新興的行業,越來越需要有經驗的人在這個領域裡面能夠融會貫通。

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在新經濟變革過程中,特別是在網際網路和各個行業結合的過程中,各具經驗、積累和能力的35歲+,會更加搶手。

其次,在這樣巨大的機會下,並不是坐等年齡增長就可以成為新經濟的主力,而是對職場人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林凡將核心能力概括為三點:

第一,數位化能力。數位化人才需要有一種把行業經驗用某種方式數位化的能力,用數據思維,作數據分析。

第二,超級連接能力。新經濟趨勢之下,很多專業知識和觀點,是需要跨行業、跨工種之間形成的,互相學習才能獲得。意味著職場人在新經濟產業裡,需要更好地連接到別人,與不同的人交流。

第三,破圈能力。新經濟下的人才,需要有跨行業,跨領域的認知能力和執行力。

只要"35+"的職場人,不蹉跎歲月,不間斷地沉澱、積累、成長,數位化能力、超級連接能力和破圈能力不斷提升,在新經濟時代一定會乘風破浪,所向睥睨。

好吧,說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想變老了呢?

相關焦點

  • 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在眾多奇葩選手中,得到楊冪誇讚的,是帶著濃重東北口音的東北英語姐。她「社會敏感度高、三觀正」。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中年大媽,講述了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但她的闡述,並沒有完全解讀中年人的職場危機。
  • 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
  • 《奇葩說》辯手東北英語姐:女性要敢於追求向上的自由
    想替天上沒被點亮的「小星星」說話  在《奇葩說》中,東北英語姐說想替「大海裡的每一滴『海水』,還有天上那些永遠沒被點亮的『小星星』說幾句話」。在她認為,中年女性在職場中面臨太多質疑和困境,但這個群體沉默隱忍,發不出自己的聲音。  節目中,她說「面試官對中年人總有一些誤解。
  • 華為裁員7000,騰訊勸退35歲以上員工,中年人如何成職場贏家?
    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網際網路時代,為什麼35歲以上的人,在職場上如覆薄冰?一不小心就會被辭退?35歲更是職場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凡是有能力的人,35歲時差不多就能夠爬上高層,或者成為某個行業中的精英,能夠帶團隊,做項目,做管理,成為企業中的一員悍將。
  • 騰訊勸退35歲「高齡」員工:中年人的崩潰,從被裁開始
    在許多人看來,35歲正值事業巔峰期,奈何在殘酷的職場它卻被貼上了「高齡」的標籤。 35歲在職場上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再看一組數據你就知道了。 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上限是 35歲。 很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必須要 35歲以下。 美國PayScale曾對各巨頭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做過一項調查。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問題: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而那些沒有辦法成功渡過的,現在可能在嘗試新的跑道。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年輕人,可能會沒結婚、沒對象,更沒有像35歲的中年人一樣有家庭分散了其精力和時間。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 35歲的你,變成職場的「易碎品」了嗎?打破思維迎來新春
    如果你是一位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又恰巧正在求職過程中,相信不難發現,招聘硬指標:年齡在18到25歲或30歲。這個社會對中年人似乎有一點嚴苛。明明還正值壯年,以百歲人生為坐標的話,還是青春年少,可為什麼馬上就要變成即將被淘汰的社會拖累;明明仍可以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拼搏,但為什麼就這麼不受待見,寶寶心裡苦啊……【35歲是奢侈品還是易碎品】曾看到這樣對中年人的形容:35歲的中年職場人就像奢侈品,又貴又沒用。
  • 職場中,35歲以上的員工,如何擺脫危機持續發展?從這3點講透
    那麼,為什麼職場中會很少看到35歲到55歲的人,很多企業為什麼也不願意招超過35歲的人呢?就這個話題,說說個人的幾點想法,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和方向。,有一定體力及健康的隱患老闆為什麼不願意錄用35或40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首先一個原因是中年人的體力跟不上了,健康隱患也很大。
  • 50多歲的中年人,為什麼還要學習英語?
    我沒有考試,但是也有學習目標,比如學會英語日常會話,寫一本書上啥的。【答】核聚老師1、感謝這位同學,50多歲這個精神可嘉,我專門回答你的問題還是希望能給更多的學員帶來啟發,因為即便到我這個年齡,回望初中高中啊,大學研究生的那個階段的學習都會有很多懊悔,懊惱在裡頭。懊惱主要指什麼呢,那就是不明白最基本的生活的道理,人生的道理。
  • 社交招聘顛覆傳統招聘,35歲+才是新經濟時代「搶手」人才
    原標題:社交招聘顛覆傳統招聘,35歲+才是新經濟時代「搶手」人才35歲的職場困境早已不是新鮮話題,如何在這個敏感的年齡避免被淘汰已經成為很多人焦慮的心結所在。 作為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的創始人兼CEO,作為資深職場觀察者,林凡在36氪「WISE 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上發表了「新經濟時代,35歲才是王者」的主題演講,在林凡看來,新經濟趨勢之下,35歲職場人反而會成為企業追捧的人才。 這似乎和主流思潮唱了一個反調。但我卻從中看到了一個全新圈層被打破。脈脈用社交招聘解決35歲職場問題,恰恰和當下的萬物社交化趨勢暗暗吻合。
  • 32歲當總監,35歲送外賣,「職場35歲現象」比想像中更心酸
    ,但是一到35歲,卻都沒有了晉升的可能,不是做起了外賣騎手,就是開起了滴滴,成為淘寶店主,或者幹起了保險跟微商。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35歲成為了很多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就如網友調侃所說,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就只能送外賣了。評論過於真實,讓人心驚,而35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前段時間,網上關於騰訊開始清理三十五歲基層程式設計師的消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跟這張圖片上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
  • 中年人真難,37歲程式設計師被阿里華為騰訊拒絕,小公司嫌他技術落後
    01 37歲程式設計師被公司優化,面試阿里、華為、騰訊都被拒,小公司也嫌棄他三十歲是一個分水嶺,一旦過了三十歲,身體狀況就會逐漸下降,跟不上高強度的工作制度,就會面臨被辭退的危險。02 35+的職場人每天都在被動選擇,中年職場人就活該嗎?職場上的風向瞬息萬變,各大企業的招聘年齡都會以35歲作為最高限制,就連中小企業也是限制頗多,中年人究竟為什麼會面臨職場危機?
  • 職場潛規則:35歲找工作沒人要?不看透這3點,不吃虧才怪
    人到中年,到了35歲還要找工作,也是很多人的無奈,如果可以一直待在公司安心工作誰不想呢,但是現實不會允許現在的中年人,可能是由於公司效益,被迫離職,也有的人因為現在的工作收益不能滿足自己的開銷,畢竟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有的中年人一家的開銷都是由他負責,因此只能去選擇找報酬更高的公司
  • 35歲的職場人,追求高薪難翻身,三點教你打造職業壁壘掌控全局
    不知道是我談到他年齡了還是其他怎麼了,他卻偏偏選擇了第一個。後來問到他時,他說:「我才35歲,還有機會衝一把,這家公司雖然比較年輕,但是更有衝勁兒,我想再折騰幾年。」結果端午節的時候,得知他失業了。具體原因也沒好意思問他,但是我想說:「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不是非要跟誰置氣,更不要太理想化。
  • 35歲就要被拒之門外,中年人的奮鬥方向在哪裡?
    35歲,是一個什麼樣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國人目前的狀態,但是為什麼偏偏要拿35歲來說事呢? 因為,35歲是個分界線,超過了,公務員不能報考了,事業單位,也沒有多少機會了,任何單位的招聘新人,都限定在了35歲以下,除非進廠打工,是不會有限制的,不然,35歲,真的是很多人生的一個坎。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你知道什麼才是職場中年人真正的天花板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看了一下網上的文章,「我們不招募3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者「要罵他們就罵他們,他們敢不要換工作得到」 ...寫沒關係,事實也是如此。  但是這些文字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是中年職場天花板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人進入工作的第十個年頭開始,大約30至35歲,他開始就開始遇到天花板,他上不去,下來又不甘心。這種情況真的太普遍了。  你說中年人不拼嗎?他們也很努力。業務這方面,他們必須非常熟悉。  即使是收入,許多中年人實際上並不高。  但又停留在那兒,無助且無能為力。
  • 20歲靠學歷,30歲靠技能,35歲靠什麼?
    有一家創業公司老闆對他的HR總監說:「公司需要很多人,但不要那些剛從大廠出來的中年人。」「油、工資太高、不經打,背後的生活擔子太重影響工作狀態。」這是那位HR總監對中年人的形容。話聽起來很扎耳,卻是赤果果的現實。當你越發迫近35歲時,你會越覺得身邊的世界正逐漸變得不太友善。35歲就像是洪水猛獸一般,讓人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