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35歲以上的員工,如何擺脫危機持續發展?從這3點講透

2020-10-19 彪悍貓先生

在職場中,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很多公司裡大多數的員工都是90後,很少看到80後,甚至再大點年紀的人了。

不僅僅是普通企業的人,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招聘,年齡基本也都是卡著35歲這個點。想起我前公司在某年招聘一個司機的時候,當時領導明確希望是35周歲以內,結果有個應聘者自己明明是45歲,故意在登記表上改成了34歲。

結果面試表現還不錯,面試時也沒有看出這11歲的」偽裝年齡「,最後公司領導還決定錄用了他,可到了入職報到那天,要求上交身份證複印件,這下真的瞞不住了,經辦的HR發現了這個問題,最終公司以他故意隱瞞事實為由,拒絕錄取。

這件事讓我挺感慨,雖然他年近50,但以其能力和經驗做個司機也沒大問題,可就是得不到這樣的工作機會。

那麼,為什麼職場中會很少看到35歲到55歲的人,很多企業為什麼也不願意招超過35歲的人呢?就這個話題,說說個人的幾點想法,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和方向。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01 職場中年人,有一定體力及健康的隱患


老闆為什麼不願意錄用35或40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首先一個原因是中年人的體力跟不上了,健康隱患也很大。

我也是40多歲的中年人。說句實在話,心裡不服真不行,想當初,單位要求加班,我都自願留下來,精力和體力真的很充沛!忙一夜,第二天不睡覺,照樣生龍活虎,精神都抖擻,最多中午咪一覺!現在是真不行了,晚上只要睡晚一點兒,第二天早上起來明顯感覺渾身不舒服,一上午腦袋都昏昏沉沉的!而且許多像我這歲數單位的同事,有很多慢性病了,高血壓,心臟病,有的同事還得了糖尿病。真的體力大不如從前了。

歲月就是一把殺豬刀,無論你保養得再好,人到了一定年紀以後,身體的各方面功能都會出現退化現象。包括記憶力、疾病和意外的發生概率等等。

我有個朋友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理,他就告訴我過,到任何一家客戶單位去洽談業務,首先關注的就是其平均年齡,因為平均年齡越老的企業,發生出險的概率就更大,保險公司的收益就更低。

因此,對這樣的客戶企業,保險公司要麼提高報價,要麼乾脆放棄這單業務。

我朋友說,以前服務過某傳統國企,那家企業平均年齡超過40歲,合作一年後,發現還沒有實現盈利的,第二年就直接漲價了,後來對方不接受,所以停止了合作關係。

這個現象反映的正是職場的現實,可能個別健康的中年員工還能比年輕人幹的更好,可老闆們出於健康的顧慮,還是不敢招用。


02 職場中年人不是企業的主要培養對象


第一,從社會經歷和閱歷考慮

我剛畢業那年,進入到一家創業型的公司,老闆給了我一個機會去負責技術部管理的工作,並組建團隊。

起初,我是很困惑的,為啥這樣重要的崗位會交給我一個應屆畢業生呢?後來一次機會,我問了老闆這個問題:為什麼選擇我?

老闆說:一方面是感覺到我有這方面的潛力;另一方面,找個中年員工,怕他投機取巧損害公司利益。

我這才理解老闆的考慮,畢竟年輕人工作經驗少,尤其是剛出校園的畢業生,一張白紙更容易接受公司的文化理念與老闆的工作思路。比如我們的四大行,基本都是招應屆生為主,很少會選擇社會招聘。一些網際網路大廠也是一樣。

老闆往往都希望手下的員工能死心踏地的跟著他做事,而不會太計較個人的得失。但是中年人的職場經驗往往比較豐富,看淡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很多人只在乎個人的利益。

而年輕人思維活躍,很多人在乎的是未來的成長,老闆跟年輕人打交道,更能保持思維的敏捷,也更喜歡去培養他。

所以在招人時,會往年輕人傾斜,然後把他塑造成公司想打造的樣子。而對於中年人,只是希望他能做事,不會過多的去塑造他。

第二,從人才梯隊建設的角度考慮

很多企業不願意招聘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還有一個原因是從人才梯隊建設的角度,更願意去培養35歲以下的年輕人。

35-50多歲這個年齡層的員工,基本上職業發展已經比較定型,而且到了這個年紀,都已經在自己的公司成為中流砥柱,一般不容易輕易跳槽出來,如果還得到處找工作謀生存的人,基本上也到了瓶頸,很難有大的突破。

另外,人到中年,經驗豐富,待遇要求自然會高。而老闆在招人時,他可能只需要你一二項技能,其他方面,他認為公司培養更符合其用。普遍認為外聘中年員工性價比不高。

但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尤其是30歲以下的就不同了,職業方向未必定型,到了一家企業以後,隨著對他的培養,可塑性強的話還是大有空間,變化會很大,比如將來有機會成為企業的管理骨幹或者業務骨幹。對老闆來說,更看中員工未來的潛力,而不是招一個都看得到未來什麼樣的員工。


03 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應該如何持續發展?


說了兩種職場中年人的困境以後,我們再來聊聊如何發揮這群人的職場優勢。步入接近40歲的門檻,首先應該意識到:「年齡已經不再是我的優勢」,所以你要儘量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職場中年人的定位要非常清晰,即你去這家企業應聘的崗位和你自身的優勢要匹配,比如到一家培訓機構做講師,正好你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那是可以的;或者你去某家企業的倉管部門應聘倉庫保管員,你的成熟穩重也可以成為超越年輕人的優勢。

第二,職場中年人要利用好求職的人脈資源,到了這個年齡,基本上你在職場中也積累了不少的人脈關係,找工作也未必都要靠投遞簡歷這樣去嘗試,了解你的朋友很多,可以尋求合適的人幫你推薦機會,成功概率會更大。

第三,主動擁抱變化,加速自我迭代和變革。現在新興行業崛起,迭代特別快,對技能和各種其它能力更新的要求很高。你不自我迭代和變革,就沒有任何公司會青睞你。一個迭代思維的人,永不滿足,永遠都在想下一步還能怎麼幹,一直在迭代自己,這樣人一直在走上坡路,你半年沒見,再見到時都會看到很大的變化,他會一直給自己更新版本。

第四,你要不斷接觸牛人,就會不自覺的想進步,向牛人靠齊。人都是這樣,見賢思齊。你浸泡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就會慢慢變成什麼樣的人。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它足夠長,可能我們這一代人都有機會活到百歲之後。所以人生不是太短,是太長了,長到每個人都有機會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你即使已經40多歲了,也不要在這個時候認命,只要不認命,就還有機會。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不是誰走得快,誰步子大,是誰更具持續性和穩定性,是誰始終在走上坡路。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相關焦點

  • 35歲以後將面臨職場危機?比危機更可怕的,是缺乏持續成長的心!
    最近,身邊的朋友談的最多的就是「中年危機」,人到中年跳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工作斷檔,一家老小都指望著你的收入來轉動生活,失業成為了職場中年人心中隱藏在最深處的痛。35歲,人生的分水嶺。35歲以前你可能還沒有成家,沒有小孩,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老人也還健康,你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和追求。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35歲職場危機!轉行,誰給你的勇氣?
    過去,人們常說「中年危機」,而在現在的職場上,很多人面臨的是「35歲危機」。工作了十多年,步入35歲的年紀,想要跳槽時,卻發現多年的經驗積累不吃香了,這時候,35歲的職場人不淡定了。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成年中期(25-50歲)的發展任務是「產生繁衍感,避免停滯感」。「繁衍」除了指生兒育女,還包括事業上的發展,特別在35歲左右的年紀,職業或事業上的「繁衍感」尤其強烈。
  • 華為裁員7000,騰訊勸退35歲以上員工,中年人如何成職場贏家?
    對多數企業和職場人士來說,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是一個「衰運」年。3月,百度推出高管退休計劃,大力提拔80後、90後進入管理層;7月,華為宣布寧願賠償10億,也要在中國區裁掉7000人,這些人的年齡大多在34歲以上;8月下旬,騰訊又爆出一條震驚全網的消息:將勸退35歲以上的員工!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要探索自我救贖之路,我們需要先了解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是怎麼來的。一、什麼是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在網際網路行業有一種現象,35歲之後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而對於本公司的35歲員工,因為太「貴」,激情和創新力不足,所以很多公司選擇進行「優化」,也就是裁員。
  • 人到中年35歲後,為什麼工作不好找?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危機!
    過了35歲為什麼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要想35歲後還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以上問題是必須要了解和解決的!只有弄懂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到時後自己才能避免尷尬和危機,提前增強自己應對職場危機的防禦能力!為什麼說35歲後工作越來越難找,這個說法從何而來?為何被大多數人認同?
  • 公司裡35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35歲危機!
    35歲,以前覺著好像離我很遙遠,但是年齡越大,我發現時間過得越快,一年仿佛就在一眨眼間過去了。 望了一眼公司的人,好像除了大老闆和保潔阿姨,公司還真的沒35歲以上的人。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35歲,正是帛裡裹珠風月初霽的年紀。 但很多女性的35歲,卻處於心慌、焦慮、迷茫的狀態之中。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 導致35歲職場危機的3種狀態!早知道,早預防!
    年中的跳槽小高峰,自然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很多人在步入35歲的年紀之後,感覺在目前的崗位上越來越難熬了,想要跳槽,卻又發現工作越來越難找了。35歲,似乎成了工作十多年的職場人,職業生涯中的一道檻。然而,年齡真就是所謂「中年危機」、「35歲職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嗎?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35歲成職場生死線,35歲是找工作的坎,如何面對職場生死線?
    導讀: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大多數職場人士到了35歲,就會遇到所謂的職場生死線,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能力,防患於未然。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到了35歲左右,就很容易離開原單位。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年輕人,可能會沒結婚、沒對象,更沒有像35歲的中年人一樣有家庭分散了其精力和時間。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 為何很多公司,只招聘45歲以下的員工,那45歲以上的群體怎麼辦?
    基本上現在所有招聘都要求45歲以下,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的崗位要求更「狠」,普遍要求35歲以下。就拿我們公司來說吧,除非高管或技術專家,不可能招聘45歲以上的管理人員甚至中層人員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職場危機,45歲以上的人又應該怎麼辦呢?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職場「35歲危機」:除了送外賣和快遞,還能做什麼?這裡有好建議
    35歲以上的男人沒技術、沒文化,除了當保安、擺地攤、送外賣和快遞,還能做什麼?一直以來,職場就存在一種現象「35歲危機」,不管是人即將步入的中年危機,還是職場中把35歲當中分水嶺的職場危機。所以35歲以上的男人沒技術、沒文化,就會陷入迷茫,下意識的除了當保安、擺地攤、送外賣和快遞,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 35歲,我們在慌什麼?
    曾有學者對上海和成都的招聘廣告(30萬份)進行調查,發現上海8成以上的職位都要求應聘者年齡在35歲以下,而在成都該比例也接近7成。全國各地公務員考錄年齡的上限一般也是35周歲,只有黑龍江等少數省份將年齡上限放寬到了40周歲。可以說,35歲已經成為人們擇業時難以逾越的年齡坎。在職場中,部分人到了35歲仍沒有獲得很好的成績,依然位於低端崗位。
  • 如何避免35歲後中年危機?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儘早做準備
    曉霞也主動打過電話和上門找過心儀的公司,可人家都說年齡超過35歲的,少給錢我們也不能要,這是我們年齡的底線。剛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個女生,公司會有性別歧視,可與幾個以前的男同事溝通後,才發現,很多35歲以後的人,情況都差不多,有些甚至還沒到35歲就被裁員,被迫轉行了。
  • 為何現在很多公司,只招聘35歲以下的員工,35歲以上的人怎麼辦?
    特別是對35歲以上的人來講,是一個已經成家,且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必然會分散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到家庭。從企業以及公司利潤最大化的角度來講,肯定希望員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而不是被其它事情所分散。所以,從這個角度,往往很多企業希望招聘35歲以下的員工,且更傾向於男員工。
  • 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