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35歲後中年危機?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儘早做準備

2020-10-20 彪悍貓先生

"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但是35歲以後,面臨的中年危機卻把我傷的體無完膚"——《黃金時代》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01 我,35歲,程式設計師,失業2年,沒有找到工作,被迫送外賣

曉霞是和我關係比較好的小學同學,雖然她是個女生,但從小酷愛數學,一直是都是班上公認的學霸,從上大學開始,她就迷戀上了計算機,不出所料的,大學畢業後就進了當地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女程式設計師」。

前幾年,曉霞所在的部門同事,一個二個接著跳槽,都說跳槽後工資待遇都飛上了另一個層次,越跳槽越能給自己"鍍金"。

於是曉霞也開始「隨波逐流」,幾乎每隔半年她就會跳槽一次,最多不會在一家公司幹滿一年,確實每次跳工資都會有所增加,在她工作第3年的時候,就已經年薪20萬了,要知道那時我們很多同齡人才月薪5000。

然而最近兩年,我和其他同學都沒有再聽到她的消息,直到上周在陪老婆逛街的時候,碰到另一個同學,聊起後才知道,原來曉霞這兩年遇到不少麻煩,過得不太順。

原來,曉霞在前幾年,又一次跳槽,可這次情況完全和以前不同了,這一年,很多企業,包括甲骨文在內的企業賴以為生的資料庫業務已經正在被雲數據業務蠶食,都正在開發自己的雲數據,而像曉霞這樣的職場老人,對老舊的資料庫技術非常熟練,但是對最新的雲技術則非常陌生。

一直只顧跳槽,對其它不屑一顧的曉霞,不知不覺成了公司的螺絲釘,而且已經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很快,曉霞就被那家公司辭退了。

曉霞離職後,本來以為會像以前一樣,很快就能找到下家,但是這次事與願違了,投了很多份簡歷都沒有收到面試的通知,即使有公司承諾可以面試的,也是收入大降,工作強度會暴增,自然談不攏了。

曉霞也主動打過電話和上門找過心儀的公司,可人家都說年齡超過35歲的,少給錢我們也不能要,這是我們年齡的底線。剛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個女生,公司會有性別歧視,可與幾個以前的男同事溝通後,才發現,很多35歲以後的人,情況都差不多,有些甚至還沒到35歲就被裁員,被迫轉行了。

就這樣蹉跎了2年,高不成、低不就,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要不是仗著有前幾年存的錢和老公的資助,估計她早也撐不住了。去年年底,曉霞也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先找了一份外賣員的工作,暫時緩解一下燃眉之急。

02 為什麼突然出現35歲危機的話題?

35歲?為什麼從前沒有聽說,這兩年突然火了這個話題?我認為35歲現象一直都存在,主要原因:每個舒適的工作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很多被裁的35歲以上的人,都是平時習慣了舒適,而且大多還在幹最基層崗位,不知道競爭是什麼。

就拿之前的甲骨文中國區公司來說,不僅規模大,而且福利待遇那是真的好。甲骨文的公司文化節奏非常的慢,和現代高效而有活力的網際網路公司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在矽谷,甲骨文公司被稱之為養老公司。

而甲骨文在中國區的分公司,則執行和美國總部一樣的制度和文化。換句話說,這家分公司的工作強度,哪怕是在美國,也都會被稱之為養老公司。絕不加班,到點下班,甚至允許在家上班。在996橫行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這裡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由於節奏緩慢,賴以為生的資料庫業務被雲數據業務蠶食。它的最大客戶的阿里巴巴,後來都開發出了自己的雲數據,不僅實現了數據方面的自給自足,還反過來成為甲骨文的最大競爭對手。

老員工成了螺絲,有著清閒的工作,每月工資還遠遠超過2.5萬,一個老員工能力一般,但工資比市場上兩三個人加起來還多,在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行業,吃足10年紅利之後,其他程式設計師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帶團隊。

而這時候,如果有一個人還在吃老本、敲代碼,和剛畢業的學生水平一樣,甚至還不如剛畢業的大學生。請問這個人有啥用?還能有什麼潛力?偏偏工資還死貴死貴的,遠超新人,不裁他裁誰。

因此,前些年像曉霞那樣不斷跳槽,把工資水平拉上了天,靠著一定經驗和資歷,薪水遠超剛畢業的新人,但業績差不多,後期能力卻遠遠跟不上了,同時完全不能接受降薪,那企業就只剩下一個選擇了。

03 如何避免中年危機的出現?

不要覺得只有程式設計師或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會遇到中年危機,從上面分析來看,有危機的不是35歲的人,而是35歲還在幹最基層崗位,但工資又飛上天的這一類人。因此應該做哪些準備避免自己中年失業?

第一,儘量去尋找風口,有紅利和發展前景的行業

要避免危機的第一步首先要選對行業,行業不同,在同樣的努力下,發展前景差距巨大。例如會計專業,以前曾比計算行業還火,錄取分數線也高的嚇死人,但這個專業工資高,體面、發展前景好,而且不愁找工作。

但是網際網路崛起之後,很多對帳工作可以直接用軟體完成,對普通會計的需求量急劇下滑。程式設計師設計個軟體,就可以讓大量的基礎會計崗位失效,這是時代的進步。

最後整個會計行業供大於求,薪酬待遇自然上不去,而且找工作還很難。所以說選錯行業,後果真的很慘重。

然而能媲美程式設計師的工作,風投資金和教育部的一群精英,已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你指明了方向。比如機器人行業、人工智慧行業卻異軍突起,獲得了大量的風投資金注入。

因此你也可以關注一下大學新開設的專業,如果同時你發現這個行業有風投資金在湧入,無腦選,你的人生,會比別人順風順水很多。紅利,是非常重要的,能讓你的人生走上快車道。

第二,不要沉迷在舒適的環境中,時刻提醒自己要成長

以前說過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忙到沒時間成長,其實沉迷在舒適區中也是一樣的,舒適的工作背後其實沒有風險,那些沉迷於舒適工作,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的人才會有巨大風險。

如果你放棄了學習,得過且過,那麼餘生你連混日子的機會都會被剝奪。

因此,你要時刻思考,如果你離開這家平臺,那麼你還剩下多少生存的能力。當你確信自己可以輕易找到新的工作時,你才不會時刻擔憂公司破產或者自己被裁員。如何確保自己的生存能力,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

成功的路並不擁擠,因為太多的人沉迷於舒適。我們每天逼自己奮鬥,只是為了當意外降臨的時候,我們可以笑看人生。

04 如果已經處在中年危機和失業中,應該怎麼辦?

如果你現在已經處在中年危機當中,甚至是已經失業,那麼更多應該考慮如何避免中年失業而帶來的痛苦?

第一,發展一個可以掙經驗和掙錢的自由職業

這裡說的掙經驗和錢,就不要再急著去找公司打工了,而是一種能脫離公司平臺,你能獨立操作賺錢的工作,比如:手藝,手藝靠經驗,跟技術不一樣。可以順著這條路舉一反三:

機械工程師跟廚師,哪個靠技術,哪個靠手藝;

醫生跟程式設計師,哪個靠技術,哪個靠手藝;

就算現在AI衝擊了一些崗位,但是大量的經驗類工作,AI依然無法取代,而經驗類工作,就是在40、50、60歲以後最有價值,甚至越老越吃香。

第二,靠人脈價值

你知道六人定律嗎?就是說想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最多通過六個人的橋接就可以認識!

這就是圈子和人脈的重要性,你有同學、朋友、同事,他們任何一個人進了大公司,都可以內推你,而且在內推時,是可以直接跳過HR,直接把簡歷給他們主管的。

凡做過主管的都會有經驗,不看僧面看佛面,也會給你個面試機會,會讓你過來聊聊,不然,他沒辦法給內推你的人交待。所以,跟同學、朋友、同事處好關係,用得著!

第三,利用自媒體平臺,打造個人影響力

堅持自媒體寫作、製作短視頻,甚至是直播,當別人經常能搜到你的文章或視頻時,就會公認你的影響力和技術實力。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領域,光是會技術沒用,很多人都是靠寫文章、做視頻,甚至是做直播才起來的,比如各自媒體大V,直播一哥李佳琦等等,你以為,他們一上來就能有機會成大V,直播帶貨上千萬?

都是持續產出,關注者多了,投資方覺得你的作品好,受歡迎,才會主動找你,邀請你打廣告或直播帶貨的。

自媒體寫作,做短視頻,和直播能使你在行業有一定的地位,當他們在簡歷上看到你的名字時候,就會油然產生一種大牛的感覺,還在在意你的學歷和年齡?

第四,轉崗

如果實在不行,你也可以去轉崗,但轉崗最好在當前的垂直行業內,不要今天你是一個做軟體開發的,明天跑去擺地攤。

最好選擇當前的垂直行業內,轉換一個方向,既能發揮多年累積的行業優勢,又能平滑的過渡到新職業,比如你之前是程式設計師,可以轉崗到"程式設計師培訓師"。

很多培訓機構更青睞那些有名企背景,有豐富一線經驗的技術人員,所以培訓人員本身對經驗和工作年限也有一定要求,正好符合年齡大的技術人員。

最後,不管你現在是什麼狀態,你要知道,當下對於中年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身體鍛鍊好,業餘時間都花在健身上,只要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生活觀,這個世界就餓不死人。

如果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天天不節制報復性熬夜,如果有一天躺在病床上,你嚮往的可不是什麼年薪30萬,什麼總監,那時你會覺得自己能夠活蹦亂跳的走在大街上,曬曬太陽就心滿意足了。

望我們所有的35歲後的朋友,能夠真正的活在自己的黃金時代裡面,將逆襲進行到底。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相關焦點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 人到中年35歲後,為什麼工作不好找?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危機!
    過了35歲為什麼找工作會越來越難?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要想35歲後還能很容易的找到工作,以上問題是必須要了解和解決的!只有弄懂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未雨綢繆,到時後自己才能避免尷尬和危機,提前增強自己應對職場危機的防禦能力!為什麼說35歲後工作越來越難找,這個說法從何而來?為何被大多數人認同?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35歲,正是帛裡裹珠風月初霽的年紀。 但很多女性的35歲,卻處於心慌、焦慮、迷茫的狀態之中。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職場中,30歲後如何成功轉行?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並實現
    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如果發展得好,30歲以後會迎來一個職業黃金期,收入、職位等方面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但如果發展得不好,30歲就成了你的瓶頸期,渾渾噩噩停滯不前,甚至很快進入了中年危機。然而現代社會變化太快,很多職業隨著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都漸漸消失。曾經被視為金飯碗的銀行櫃檯面臨轉行危機,曾經還算體面的工廠工人正在被智能工業所取代,甚至在高端翻譯領域,都出現了能夠實現同聲傳譯的人工智慧應用。因此,很多職場人都將面臨轉行,這已經變得迫在眉睫。有的人因為轉行成功而迎來了人生第二春,有的則是百般不適,最終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 35歲網際網路打工人生存調查:轉行、創業、出國應對「中年危機」
    但在一批又一批「後備軍」加入網際網路行業之後,一群35歲左右的網際網路「老兵」們,卻用「中年危機」形容自己的職業生涯。汪程(化名)今年即將滿35歲,從事網際網路行業12年,看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他感受到了焦慮,「年輕人又能加班又能扛,薪資也不是特別高,公司肯定都願意招年輕的新員工,性價比高。」
  • 「中年危機」實際是場群體暗示?恭喜,我們都中招了
    讀《時機管理》網絡詞條釋義: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39~50歲的女性,40~65歲的男性身上。從廣義上來講,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30-35歲。
  • 45歲後男人有6症狀,恐是更年期,避免抑鬱,小心中年危機找上門
    我們一般將45歲到64歲這段年齡稱為中年,當男人踏入中年時感受到身體老化的威脅,看著子女開始成家立業、工作被年輕人取代;當他們漸漸離開工作崗位,忙碌的生活突然閒來無事,社交圈子小、社會地位下降,這些長期的心理壓力或空虛則將演變成中年危機。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間裡,男性更年期也許正在悄悄侵蝕著男性的生理和心理。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中年失業模擬器》點評 如何應付中年危機,中年失業後的生活
    在私企當打工人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壓力,就是中年失業危機,據說一旦過了35歲,很少打工人便會面臨被辭退的命運。《中年失業模擬器》是Kwing works製作發行的一款傳統RPG風格生活模擬遊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個35歲普通中年男人。但突然有一天,你被公司開除了!
  • 求職請做好壞的準備,精明的職場人,都從這4點分析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職場人應該如何在新的一年劫後重生,做好求職準備,讓自己受到最小的影響,也讓自己的忙碌更有價值呢?普通職場人通常會有這樣的思維,我幹多少活,就拿多少工資,幹得多或貢獻大,我就多賺點。但現實是,只拿工資的日子只會越過越難。不出意外,一個人的工資收入增長,絕對趕不上他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你一旦過了35歲,心境就不一樣了,沒膽量月光,買車買房要錢吧,父母醫療費要存一筆吧,要是結婚有孩子了,存款有幾個0才夠花呢?
  • 我,38歲,工作20年,被公司勸退:面對中年危機,你要搞懂這4點
    現在經濟形勢這麼不好,先不說這次全球特殊事件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光是很多企業不招35歲以上的員工,就是一道砍,一過35歲的職場人,就只能認命了嗎?中年危機,起源於網際網路行業,又稱「35歲危機」,多發於35-50的職場人身上,因為人到中年,會面臨的壓力和重擔會比其他任何年齡階段,要承受得更多,會感到迷茫、擔憂,甚至恐懼,開始懷疑自己,對自己,對家人都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現在的人到了35歲之後,找工作就越來越難了。在矽谷,甚至有求職者過了35歲去整容,顯得年輕點來增加錄用機率。
  • 35歲職場危機!轉行,誰給你的勇氣?
    過去,人們常說「中年危機」,而在現在的職場上,很多人面臨的是「35歲危機」。工作了十多年,步入35歲的年紀,想要跳槽時,卻發現多年的經驗積累不吃香了,這時候,35歲的職場人不淡定了。恰恰有很多職場人,在這個時期形成了明顯的「停滯感」,如何擺脫這樣的危機?很多人選擇了轉行。有的人因為機遇而轉行,有的人則為了轉行而轉行。
  • 35歲中年危機?不存在的
    今天有朋友給我發了個提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程式設計師,從表面上看,越複雜的技術工作,對人的技能和經驗要求就越高。35歲的年紀,應該處於年富力強、經驗豐富、越老越妖才對,怎麼就有危機了呢?這就要求程式設計師在工作的時候,主動減少一些可替代性強,重複性和熟練程度都相對高的工作,轉而發展需要依靠經驗值才能掌握的能力。比如說,程式設計師做得最多的編碼調試工作,在自己年齡偏大後,可以把它讓出來,自己轉而做一些搭架構之類的複雜工作,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得不可或缺。
  • 35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真的躲不掉嗎?
    01這幾年,「中年危機」這個詞兒好像特別火。的確,我們都逃不過被時間追著跑的恐懼感。「初老症、大齡剩女、油膩中年……」各種被粗暴劃定的標準,彰顯著這個社會對30+女性的惡意,提醒我們睜開眼睛、面對鏡子裡的自己。
  • 網際網路「打工人」的中年危機:25歲以下從業人員佔比達62.84%
    原標題:網際網路「打工人」35歲真相35歲,本是眾多職場人士漸漸走向成熟的年齡,但對於網際網路人來說,35歲似乎是職場生涯的分水嶺,因為有太多年輕人想進入這一高薪的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大企業。門外的人想進去,門內的人不想出來。用這句話形容網際網路行業「打工人」,似乎非常準確。
  • 35歲被裁的財會人,考什麼證才能度過中年危機?
    去年各個網際網路巨頭傳出要求裁掉35歲以上員工的消息,一時間全網譁然。然而不僅僅在網際網路行業,就連傳統的財會類行業也在今年疫情的打擊下導致紛紛裁員。這就不由讓人感嘆,中年危機下的財會人該何去何從?01搞清自己因何被裁正常來說,35歲這個年齡段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車貸,家裡幾張嘴等吃飯的時候。
  • 精明無用,人在年輕時,儘早建立底層認知系統
    他們說:「買書的人還是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大多購買的是功能性書籍,例如《人際交往技能》、《如何修煉高情商》等等。還有一部分客戶是中年以後的人們,偏向愛看歷史,哲學類書籍,但這部分人不是客戶的主體。」這很符合社會的現狀,但這絕不是一個人成長的正確模式。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了避免「中年危機」,年輕人要趁早開始努力
    上午在職場論壇上看到了怎麼一個帖子,這帖子講述了一名35歲工程師的境遇。職場晉升無望,家庭瑣事纏身,房貸車貸壓迫,最終導致他進退不得,只能在原公司繼續渾渾噩噩地混著。中年危機,在不知不覺中正在威脅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