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假設在35歲時候一定會離開公司,無論被動或者主動,反正會離開公司,那麼咱們如何看待和應對這種問題呢。
一、中年危機是人人逃避不掉的事情,只不過有些人提前做好預防而已。
我們首先通過兩個案例來對比看下,做好預防和不做預防的區別。
老萬和老李是當年同時進入公司的員工,25歲的年紀的確是有著大好青春去揮霍。
老萬選擇了每天定點上下班,上班從來都是卡點,下班從來不加班,回到家就是聯繫同學玩遊戲。雖說如此頹廢,但也不至於影響正常工作,日子過的還行。
老李選擇了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公司寫工作計劃,下班後花半小時復盤工作,回到家中仍然繼續自己的學習,爭取在三年內讀個在職研究生。
日子就這麼過去了,隨著各自思維的不同,工作十年的老萬仍然奔波在一線工作,而老李已然成為了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老李也曾經想過去拉老萬一把,無奈老萬承擔不了管理崗的重擔,選擇了繼續留在一線工作。
十年的到來,意味著老萬和老李35歲的到來,公司著手清理一批「中年人」,老萬的名字出現在了裁員名單之中。
臨走之前,老萬找老李道別,羨慕老李現在能居高位,而自己則要艱難找工作了。
老李說出了多年的心裡話,我們同時進公司,很早的時候我就勸你多想著以後,凡事都要做兩手打算。你看我今天能做副總,那是因為我剛進公司的就想過,萬一公司倒閉或者裁員怎麼辦。為什麼我要努力考研究生,因為考了研究生才能升職,才能往上爬,只有在高處才不會被裁員,甚至還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曾經大家都以為中年危機是說著玩的,那只是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今天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你的身上,其實我也很難過,但這是公司的決定,我個人也無能為力。
雖說在高位也不是百分百的安全,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比一線員工還是要安全一些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所以,中年危機是人人逃避不掉的事情,咱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好預防。
二、如今副業剛需的年代,你有做好自己一份副業的資格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流行「副業剛需」這個詞,大意就是說副業已經是人們的一種剛需了,人人都需要做。
雖然道理是人人都需要做,可真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好嗎?
最近我們公司的工作量挺多,中午吃飯的時候聽到其他同事抱怨,「最近工作量大,每天都很累,回家就窩在沙發上不想動了,玩手機玩到凌晨。」
坐在一旁吃飯的我心想,「這就叫累嗎?我除了白天和你們一樣的工作量,晚上回家之後還需要碼字6-8千或者看幾十頁的書,我都沒有叫累呢!」
其實這裡並不是吐槽我的同事工作不辛苦,而是針對副業剛需這個事情來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好一份副業。
很多人都知道,應付中年危機的最好方式除了家中拆遷,就是做一份副業,為自己留有一份保障。想法都是好的,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就像我的同事一樣,認為白天工作就已經很累了,何來精力還做一份副業。但是對於我而言,我是非常有做副業的意願度,其實也就是把其他人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碼字賺錢而已。
能不能做好一份副業,關鍵因素在於自己是否有做副業的意願度,是否有賺錢的意願度。
三、如何平衡主業與副業之間的關係,以及各自的時間佔比?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屬於兼職做副業而已,白天上班,晚上做副業。
很多人就開始困惑一個問題,主業和副業如何平衡,很擔心顧此失彼。如果精力過多放在副業,擔心主業沒做好反而被開除了,因小失大。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分享三個觀點:
1、主業沒做好的前提下,千萬不要碰副業。
老王是我一發小,最近也在做自媒體兼職,剛開始起步一個月還可以賺到2000塊左右。看著每個月都有2000塊的收入,老王希望把副業的收入再提高一些,逐漸把時間和精力偏向於副業了。
殊不知,老王是剛進這家公司的,很多業務都在學習中,主管更對他抱以厚望,希望他能打破現有的業務瓶頸,找到一些新的增長點。
老王為了進一步提高副業的收入,不得已開始每天兼職做到凌晨以後,白天上班毫無精神可言,甚至白天在公司也偷偷在做兼職。短期之內還不要緊,但一個季度過去了,老王的心思根本就沒有放在主業上,季度述職會被批評的一塌糊塗,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公司開除了。
不要覺得這個案例是編的,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身邊的案例,而老王最近遇到了年前找工作的困難期,只有依靠微博的自媒體收入過日子。
所以,勸告大家在主業還沒做穩之前,不要總想著做副業,因小失大。
2、副業沒成熟之前,不要想著把副業變主業。
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多做副業人苦惱的問題,很多人在短期內副業的收入已經高過了主業收入,想過放棄主業,開始全職做副業,把副業變成主業。
這種念頭我也有想過,面對每天繁雜的職場,心身的確很累,尤其是面對職場一些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事情,的確想過要逃避職場,去轉型做自由職業者。
但是很快這個念頭就被我打住了。
主業是自己職業規劃中的一項很重要的事情,並不是自己隨便找個工作就等於是主業。而犧牲主業,意味著我們做的職業規劃前功盡棄了。其次,主業的收入是穩定的,五險一金是穩定的,而副業看似收益高過主業,但並不能保障穩定收入,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所以,別總想著把副業變主業,沒到一定程度的收益碾壓下,別考慮這個事。
3、當副業已經能夠穩定給自己帶來收益,但提升需要耗費更多精力的時候,可以考慮轉型。
我們做自媒體有位前輩,原本也是為職場精英,無奈懷孕後間接被公司裁掉了。她並沒有放棄,安心在家做全職媽媽,而是利用在家自由的時間開始做自媒體寫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摸索,也終於能夠拿到一份穩定的收入。
與此同時,她還把自己成功的經歷總結成寫作課,向廣大寫作愛好者兜售,同時開放做在線教育。甚至在自己坐月子期間,仍然在為即將發行的新書做校驗。
她回家後直接開始了工作,也不在想著出門繼續找工作了,因為她的副業已經足夠的成熟,並且還能帶來更多的收益。
如果把副業變成主業,自己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和摸索,想必在把收入拉高一個檔次是足夠的。
所以,想把副業變主業,前提是你得保障能給你帶來穩定的收入。
四、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年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前面講了中年危機是逃避不了的,做好副業的前提,以及主業與副業之間的平衡關係,全部都是為了引出我們應對中年危機的辦法。
我們一般的上班族,每個月的工資就是唯一的收入,一旦這個收入被砍掉,整個家庭就沒有任何收入了,這也是我們懼怕中年危機的原因。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我根據我實踐的成果和職場經驗,就這個問題而言,應對中年危機的最好方式就是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額度,砍掉不必要的開支,學會金融理財。
1、如何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
我們普通人的收入渠道就是來源於工資,這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曾經有人說過,打工是最危險的投資,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們的工資是屬於我們的主動收入,即我們持續勞動才有報酬,不勞動就沒報酬。
而我們需要拓展的收入渠道就是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
什麼是被動收入?
簡單理解,被動收入就是不必持續勞動就能獲得一定的報酬。比如編劇,寫作等,只需要完成第一次的成果,出售自己的版權,就可以穩定拿到收入,而且還是可以重複售賣的。
哪些工作可以成為被動收入?
1、租房/租商鋪
2、股票基金
3、一家小網店
4、寫作/出書
5、......
其實應該還有很多,需要大家利用自己的行業經驗或者人脈資源去挖掘。
我相信被動收入的渠道並不是只有這些,應該還有很多,但能夠拓展被動收入渠道的前提是你有一個賺錢的意願度,不然一切都是紙上談兵而已。
2、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額度?
很多人一定說增加自己的收入額度,立馬就想著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副業上,換來更多的收益。
其實不然,不要忘記了,我們還有主動收入的那一部分。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主動收入是我們總收入的60%,提高了主動收入就是在大大提供我們總收入的額度。
主動收入如何提升,無非就是升職加薪或者多做項目。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面一定要講一個觀點「主業沒做好的前提下,不要去碰副業!」,很多人恰恰是本末倒置了。
在時間管理上,一定要做好適當的調配。我堅守一個原則,在公司上班注意力幾乎集中在工作上,就不要想副業的事情,而下班後儘可能拒絕無效社交,早點回家開始自己的副業,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當下,而不是相互侵佔。
3、如何砍掉不必要的開支?
如果你願意細細算一筆帳,隨機列出你本月的十項開支,無論金額多少。列出之後,拿起筆,按照最不必要的開支挨個去劃,你肯定能夠找到哪些開支其實是可以不用花錢的。
如今購物的便利性,也帶來的消費的便利性,金錢不再是錢包裡的紙幣,而是變成了一個個數字符號,花錢不在深思熟慮,而是動動手指頭,幾十幾百就花出去了。
其實很多情況下,我都勸誡身邊的人要學會存錢,存錢意味著自由度更高,而砍掉不必要的開支是存錢的第一步。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有記手工帳的習慣,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活習慣,特別適用於家庭女主人。
我的太太是一名財務,記帳是職業病。每個月的每一筆開支都會留存發票作為憑證,而自己拿一個手工帳本記錄家庭每一筆的開支。每當我因發薪日的時候感嘆工資不夠用的時候,我的太太總能像計算機一樣告訴我,我這個月有哪些開支超標了或者沒有必要。
「採購書籍的預算超標了,預算是100元,實際你花了325元了」
「我覺得你花658塊買了機械鍵盤完全沒有必要,你現在又不玩遊戲,而且你的MacBook自帶的鍵盤打字非常舒服」
「你給我偷偷買的施華洛世奇的天鵝項鍊我很喜歡,但是親愛的,我更願意把這些錢用於生活開支或者給你買書哦」
.......
什麼叫如數家珍?
這就叫如數家珍,每個月的家庭開支都記得非常清楚,甚至精確到多少元。
而我經常懶得記,都是以幾百塊的價格記憶的。
所以我給我太太合計,以後家庭開支她可以適當的砍掉不必要的項目以及嚴控各項預算。
一個月後,我太太告訴我,我們這個月的支出相比上個月已經下降了2648元。
我問她,你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她說,我們以前經常點外賣,要知道外賣並不便宜而且不健康,所以這個月我都是主動開火做飯,在這一項上節約了628元。我們以前每個月自動續費的健身卡,我上個月取消了,以我們去健身房的頻率基本上是浪費錢,在家裡運動或戶外跑步更適合我們,在這一項上節約了498元。我美容院的VIP卡也退掉了,因為他們使用的護膚品和手法,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基本上都摸清楚了,而且我覺得效果對我來講並不明顯,在這一項上節約了899元。另外,我把我購物的預算也嚴格控制起來,相比上月我節約了623元。
我驚訝的看著她,一則因為部分支出我壓根沒往心裡去,完全無所謂的態度,二則她自己主動砍掉一些沒必要的支出,讓我更加欽佩。
事實上,大家沒必要拿計算器覆核我列舉的數字,被動收入的5000元和支付節省的2648元,相當於我們一個月的財富相比以前積累了7648元。
一個月7648元,一年約9.2萬元,相當於一個普通白領一年的收入了。
所以,砍掉不必要的開支其實真的可以為你好好存一筆錢的。
4、如何學會金融理財?
很多人講,我不懂投資,我不懂理財,我怕風險。這個說法完全沒有問題,任何人都懼怕風險,包括我在內。但是假如我們一年積累的9.2萬就這樣安安靜靜的躺在銀行卡裡,是不是會失去它的價值呢?
自古以來,商人都講究「錢生錢」,永遠不會讓自己的錢停止流動,所以才有「流動資金」這個說法。
事實上,我也不懂股票和期貨,我對那些東西天生懼怕,我是一個很怕丟錢的人。所以我就是拿著每年積累的9.2萬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因為只有理財產品,對於我這種金融白痴來講,是足夠的傻瓜式操作,只需要定時存取即可。況且銀行理財產品雖然年利率較低,但風險幾乎沒有。
假設年利率是4%,本金是9.2萬,一年後你會獲得3680元的利息。
有人說,就這麼點算個啥?
事實上不做金融的人都不知道有「複利」的存在,只知道「單利」計算方法。
舉個例子,第一年你獲得了3680元的利息,如果第二年你把3680元利息合併到9.2萬元中一起作為本金,那麼第二年後你將獲得95680元本金和3827元利息。以此類推,第20年你將獲得19.4萬元和7753元的利息。
有人可能會說,也不多呀。確實不多,但對於這部分的財富增長,似乎並沒有耗費你任何精力呀,你覺得值得嗎?
所以,增加收入渠道和收入額度,砍掉不必要的開支都是為了給我們使用「錢生錢」提供基礎資本,等你嘗到了複利的好處,就是你逐漸靠攏財務自由的時候。
五、總結
首先中年危機的確是每個人很難避開的問題,即便是國企鐵飯碗,多多少少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而我也提供了應對中年危機的最好方式就是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額度,砍掉不必要的開支,學會金融理財。也向大家闡明了主業與副業之間平衡的關係以及何時能夠轉型,希望大家在35歲到來之前,儘可能地為自己規劃一下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