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5歲危機」:除了送外賣和快遞,還能做什麼?這裡有好建議

2020-10-19 老夏分析師

35歲以上的男人沒技術、沒文化,除了當保安、擺地攤、送外賣和快遞,還能做什麼?

一直以來,職場就存在一種現象「35歲危機」,不管是人即將步入的中年危機,還是職場中把35歲當中分水嶺的職場危機。

所以35歲以上的男人沒技術、沒文化,就會陷入迷茫,

下意識的除了當保安、擺地攤、送外賣和快遞,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一.正視問題

張泉靈曾說:」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作為一個男人要正確的看待問題,不管什麼事一個男人所要理智的對待。

千萬不能讓焦慮而迷失自己。

雖然35歲是職場中的一道分水嶺,很多單位都限制了招聘年齡,但是不代表這就沒有機會。

只有正確的認識35歲,積極的去面對,才能讓自己更有動力。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二.人生都不晚

人只要活著再悲再喜,總會過去,在何處重新出發,由自己決定,向前看,別回頭。

自古以來,年少得意固然很好,但是大器晚成也不遲。

所以不要被自己的年齡、自己的學歷、技術所局限。

褚時健是在他74歲的時候,選擇了重新出發,他在很多人都認為人生快到終點的時候, 選擇了重新出發。

更何況才30多歲,這比褚時健要年輕了多了,時間上也多了這幾十年,奮鬥的機會和時間也更多了。

這個時候去學一些技能、學一些技術都不晚。

人生就要有一種永不服輸、踏實做事的精神,要敢於重新出發。

三.不停學習

只有持續學習,才能一直成長,沒文化、沒學歷都不可怕,

最可怕的就是不學習,不去改變,讓自己永遠都跟不上發展,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個時候可以學習一門手藝、學習一項技能,只要不要停止學習,

你的所學的東西肯定會有用處,也能讓你在職場上有更大的競爭力。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四.制定發展計劃

1.行業並沒有局限

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所局限,覺得自己沒文化、沒學歷就只能當保安、擺地攤、送外賣和快遞。只是這些行業入門要求不高而已。

其實很多新興行業要求也不高,比如說新媒體,

在今日頭條上有多少三農的朋友在創業,

他們也是沒有學歷、沒有文化,照樣能夠做的有聲有色。

只要肯幹,只要認真的下點功夫,都會做起來.

2.進行職業規劃

越是迷茫的時候,越是要冷靜分析,自己擅長什麼,優勢在哪裡,

古語中: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沒學歷,沒文化,不代表沒出彩點。

對自身進行分析以後,根據自己擅長之處,選擇目標,並對目標進行預判,

你能不能達成這個目標,然後再制定執行的計劃。

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了計劃,無疑會讓你更加的明確。

3.機會需要自己去創造

機會並不是光靠等就會有的,等機會、等機遇何其難哉!

自己要主動的去創造機會。比如說以最短的時間讓自己充實,並把自己的工作所做好,在原來的基礎上做的更優,相信你只要做的出彩,老闆不會看不見。

或者說,利用短暫的時間,去做一些市場調研,看看新媒體發展的狀況,

可以進行自己進行自媒體創業。

比如說要是有廚藝,可以當美食達人,進行美食烹飪的分享。

比如你自己有攝影興趣,就去拍攝一些當地的風景和田野的風光等等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早努力去創造機會 !不要總是猶豫了 !相信你 定會 成功!

等待就如守株待兔,等來的只能是一次次失望,

只有自己主動去創造才能換來更多成功的機會。

現在這個社會,賺錢說難也難,說易也不易,

只要明確目標,做好自己,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

相關焦點

  • 32歲當總監,35歲送外賣,「職場35歲現象」比想像中更心酸
    ,但是一到35歲,卻都沒有了晉升的可能,不是做起了外賣騎手,就是開起了滴滴,成為淘寶店主,或者幹起了保險跟微商。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35歲成為了很多職場人邁不過去的坎。就如網友調侃所說,人脈多的賣保險,人脈少的開滴滴,實在不行,就只能送外賣了。評論過於真實,讓人心驚,而35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前段時間,網上關於騰訊開始清理三十五歲基層程式設計師的消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跟這張圖片上的經歷是多麼的相似。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
  • 「四十多歲再出去找工作,除了送外賣還能幹啥?」——職場故事
    老周在去送外賣之前,看起來是非常風光的男人。他入股了一家本土做網際網路家裝的公司,這家公司的使命是「中國家裝市場份額五萬億,我們要做到第一」,他還被評選為該公司的慈善基金的理事成員。這一切看起來都那樣的美好。這也跟老周心裡的網際網路夢息息相關。
  • 企業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35歲到60歲的人去哪工作呢?這裡有答案
    本來按照曼斯菲爾德的計劃是給蘋果做顧問,有問題出謀劃策一下,自身也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但庫克覺得,必須回來全職幹,而且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汽車將會是蘋果未來發展的巨大機會。而說起硬體技術,沒人能比得上老道的曼斯菲爾德。因此要求鮑勃·曼斯菲爾德退休後繼續被聘用。相比鮑勃·曼斯菲爾德退休的年紀,35歲以上不是沒有機會。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問題: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35歲職場危機!轉行,誰給你的勇氣?
    過去,人們常說「中年危機」,而在現在的職場上,很多人面臨的是「35歲危機」。工作了十多年,步入35歲的年紀,想要跳槽時,卻發現多年的經驗積累不吃香了,這時候,35歲的職場人不淡定了。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成年中期(25-50歲)的發展任務是「產生繁衍感,避免停滯感」。「繁衍」除了指生兒育女,還包括事業上的發展,特別在35歲左右的年紀,職業或事業上的「繁衍感」尤其強烈。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一、什麼是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在網際網路行業有一種現象,35歲之後找工作會越來越困難,而對於本公司的35歲員工,因為太「貴」,激情和創新力不足,所以很多公司選擇進行「優化」,也就是裁員。而且,很多技術驅動型公司,會把程式設計師崗位的招聘年齡也限制在35歲。
  • 送外賣和送快遞差別有多大,看到工資條才明白!
    然而,雖然快遞和外賣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邊卻有很多朋友抱怨道,為啥外賣小哥服務態度那麼好還要送餐上門,而快遞小哥對我們就是愛理不理呢?@總有一天:現在的外賣貴啊?一頓至少15元,起步,貴的可能上百,我們這個也是全勤加績效考核的,還得陪上飯錢,一個差評也是如此,不給送上樓,等著收差評吧!@阿白啊崽:快遞小哥一個三輪車的貨,外賣小哥一個保溫箱的貨,能比嗎?快遞行業和外賣平臺的差別在哪裡?
  • 26歲碩士畢業才開始上班,感覺離35沒幾年了,已經開始焦慮!
    古話說的好,三十而立。但三十能立嗎?現實是,如今的職場,三十就進入被淘汰的邊緣了。尤其是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生存壓力下的網際網路行業,絕大多數人可能在三十歲時就迎來「中年危機」。在網際網路行業還有種說法,叫「網際網路公司沒有 35 歲以上的中年人」。35就是分水嶺,事業有成的都當上了管理層,失敗的則很有可能開始送外賣、賣保險、開網約車。但比35歲失業更扎心的,是——我碩士畢業還沒兩年,就開始中年危機了。這是昨天熱榜榜一的話題,26歲碩士,畢業才開始上班,感覺離35沒幾年了,已經開始焦慮。
  • 35歲中年危機?不存在的
    今天有朋友給我發了個提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
  • 【厲害】他在大學兼職送快遞和外賣,每月收入過萬!
    來源:華商報作者:尤潔,原文標題《校內送外賣送快遞 大三男生月入過萬》;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帳號立場,僅供參考「現在我有五六個『方便群』,每個群有四五百人,微信好友有2000多人,很多都是回頭客,學校新開的餐館有外賣合作意向也會與我聯繫。」符瓊貴說。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我,38歲,離開國企,送外賣3年,花光所有積蓄,現在全職保潔員
    朋友的這位表弟名叫陳大中,之前在一家國企工作了10年,今年38歲,每月有5000多的收入,日子不能說過得多好,但是也算是中等偏上,每天有點錢又有點閒。當然,這也是我那位朋友以前最羨慕的狀態。5年前,陳大中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說人生需要奮鬥。每天就這樣朝九晚五的過一輩子,太沒意思。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兩年前,刷下簡歷都有好多人聯繫,現在投簡歷都很少接到電話。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 如何避免35歲後中年危機?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儘早做準備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01 我,35歲,程式設計師,失業2年,沒有找到工作,被迫送外賣曉霞是和我關係比較好的小學同學,雖然她是個女生,但從小酷愛數學,一直是都是班上公認的學霸,從上大學開始,她就迷戀上了計算機,不出所料的,大學畢業後就進了當地一家知名網際網路公司
  • 35歲以後將面臨職場危機?比危機更可怕的,是缺乏持續成長的心!
    最近,身邊的朋友談的最多的就是「中年危機」,人到中年跳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工作斷檔,一家老小都指望著你的收入來轉動生活,失業成為了職場中年人心中隱藏在最深處的痛。35歲,人生的分水嶺。35歲以前你可能還沒有成家,沒有小孩,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老人也還健康,你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和追求。
  • 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
  • 70000研究生畢業送外賣,馬雲一話道破真相:混日子就混自己
    也就是說,現在有7萬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送外賣。換句話說,再不好好讀書,也許連送外賣、養豬都沒資格了。可在「7萬研究生送外賣」的新聞下面,依然有大批嘲諷的聲音:「碩士畢業去跑腿,這也太大材小用了吧?」「你爸媽辛辛苦苦供你讀書那麼多年,是為了讓你送外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