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的好,三十而立。但三十能立嗎?現實是,如今的職場,三十就進入被淘汰的邊緣了。尤其是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生存壓力下的網際網路行業,絕大多數人可能在三十歲時就迎來「中年危機」。
在網際網路行業還有種說法,叫「網際網路公司沒有 35 歲以上的中年人」。35就是分水嶺,事業有成的都當上了管理層,失敗的則很有可能開始送外賣、賣保險、開網約車。但比35歲失業更扎心的,是——我碩士畢業還沒兩年,就開始中年危機了。
這是昨天熱榜榜一的話題,26歲碩士,畢業才開始上班,感覺離35沒幾年了,已經開始焦慮。
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的。
有網友就說到:校招沒卡年齡就真的不錯了,你要想,網際網路還能火幾年,等到網際網路不火了你就明白學歷的好處。少看洗腦文,關鍵看你的碩士水不水,不水隨便玩,公司就喜歡碩士、博士來為其服務;話又說回來,如果是水碩士,那你還不快去補習功課,做面試攻略,來這求安慰嗎?
也有網友吐槽:可以選擇傳統大廠啊,國企這種,或者35送外賣到退休,怕啥?每天想送就送,不想送就在家休息。35焦慮完全是杞人憂天,送外賣,開滴滴,哪個不是出路。這某些個公司確實挺討厭的,什麼35就沒有競爭力,搞得這些老闆都效仿,尤其是我們老闆都走火入魔啦,各部門老大都要35以下。
也有網友建議到:幹幾年考公或去國企或讀博上岸,早焦慮挺好,提前準備考公後半生,我工作了兩年多才發現該焦慮了。感覺這一代大學生都會優先選擇讀研,這樣推下來,投入市場的人的平均年齡會慢慢拉高,說不定現在的35歲淘汰制,5年以後就是40歲淘汰制了
也有網友認為:35然後呢,自己整這麼悲觀還有啥辦法,不是所有公司都像華為那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發展時區,不必去跟誰比,尤其是年齡,歐巴馬50歲總統退休,拜登76歲才當上總統,這能說明拜登比歐巴馬差嗎?各有各的好,真的不用在意年齡,真正的勝者是著眼於未來的那些人。
也有網友分析到:只要你一直不顧家不顧孩子,心思只在工作上,前途永遠是一片光明。我女生更是焦慮,沒工作幾年馬上30了快,後面是網際網路還是穩定點的工作焦慮到不行。中國人就被xx那種x企業搞得價值觀都扭曲了,35歲正值壯年,怎麼能被一些xx企業把價值都給否定了?悲哀!讀博畢業出來做啥呢?感覺那個年齡做不動網際網路了,焦慮。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