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才開始學習穿襪子的孩子,已經被家長耽誤了太多

2020-12-20 父母堂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來自皮克斯的動畫短片《Piper》,短短的6分鐘,濃縮了一個稚嫩的小生命成長要經歷的重大課題。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小磯鷸(一種海鳥)到了該獨立捕食的年紀,在身後的媽媽,把它一步步推向了滿是風浪的大海。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對孩子放手這個話題。

為什麼當媽媽/爸爸這麼『累』

先前我遇到過這樣一位媽媽:

每天下班回家後,都是一場硬戰。怕兒子長不高督促他每天跳繩一百下,再準備水果和牛奶,開始寫回家作業。

兒子字寫得不好,每次媽媽一看到他的筆劃不對,就嚴厲地說「橡皮擦呢」,兒子立馬就開始掉眼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要媽媽的口氣和臉色變陰沉,兒子就會瘋狂地猛眨眼睛開始哭。

一開始媽媽還以為可能眼睛出了問題,醫生卻說沒什麼問題,注意用眼衛生。

他的眼睛沒有過敏

而是對「媽媽」過敏

之前在我的線上直播時也收到過以下幾類問題:

- 孩子今年9月要升4年級,我覺得我是個對孩子很上心的媽媽,特別是對他的作業問題上,我跟他相互搏鬥了3年了,從彼此看不慣,發展到了一談到學習就眼紅的程度。

- 我在女兒的教育上是完美主義者,從學校教學內容到她的興趣愛好我都全程負責,親戚朋友見了她都會誇她優秀,但這兩年我漸漸力不從心,感覺女兒特別依賴我,不太會自己思考,那天讓她練琴起了爭執,她最後跟我說:「我這都是為你學的,你還要麼高要求。」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學後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明明自己安排得很周全,為什麼越是用心用力,在孩子身上體會到的挫敗感卻越深?

焦慮父母症候群,成為了很多父母的通病。其實,這一種焦慮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在父母心中紮根了,背後的問題也早就出現了:這些父母在孩子入學前,生活方面的獨立培養有所缺失,這直接影響了未來的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入學後是否有自主學習能力

與幼年時生活上的

獨立能力培養有關

放手是需要從小一步步做起的

在退與進之間,作為父母,什麼時候要扛起責任?什麼時候又要放下負擔?現代父母有一門必修課是「放手學」。

朋友曾因為小女兒學走路的事情非常煩惱:

當時她跟我說早在2月之前女兒就可以拉著大人的一個手指走得飛快,但脫離了大人的手,連站都站不穩,直接非常害怕地坐下了,她的同齡人此時完全可以自己走路了。

在女兒開始學邁步的第一天朋友就一直在強調,一定要抓牢媽媽的手不要放開,鬆手的話摔倒會很痛的,因為擔心女兒摔倒會疼,就一直不肯撒手。

後來有天朋友在廚房做飯,女兒在客廳要來找她,她急著說:「我現在沒法來牽你,你先坐著,等下我來扶你。」 但女兒一直在哭,朋友就試著鼓勵女兒自己過來。本以為女兒不敢,沒想到竟然真的自己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來了。

朋友那時才明白,以為孩子要扶著才能走都是她的一廂情願。

是自己不願意放開女兒的手才限制了女兒的成長

放手不是指在孩子滿幾歲的某一年,就突然再也不管了,也不是像剪斷風箏線那樣讓TA自由飛翔,而是父母要把自己看做是火箭升空的引擎裝置,分別在每個必須脫落的時間點離開,這樣孩子才能飛得更好。

放手不是一下子就能放開的,這個月初我參加了我小兒子Sean的初中畢業典禮,和他的很多同學交流過後我發現:

那些在學習中很自主的孩子,在別的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也是相當獨立的。

6歲前要做的幾件事 & 6歲後的強化

放手要從孩子6歲前開始,從生活上慢慢培養獨立,一步步放手,到了學齡後,再去進行獨立的強化。

6歲前要做的這幾件事

① 自己「好好」吃飯

這裡的好好,我打了引號,因為會吃飯的孩子不少,但要讓孩子「好好」吃飯就很難。問題就出在很多人把給孩子吃飯,當做了一個任務:你要好好吃、所有營養都要有、不許有剩飯……於是吃飯的時候,都會盯著。這樣孩子每一口吃下的,都是父母的擔心和焦慮呀!

我相信孩子會吃飯是天生的,而不好好吃飯,才是培養出來的。所以當孩子不願好好吃飯時,先去思考一下,TA在向我表達什麼。

② 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鞋子

之前有家長給我留言:讓孩子自己選玩具我都沒什麼困惑,但如果孩子穿著稀奇古怪的衣服顏色搭配,也不用引導嗎?任由他穿大紅大紫出去?

我是這麼想的,首先在家長在為孩子買衣服時就可以進行一些過濾,選擇一些你希望TA穿的;其次平時家長可以多示範正確的穿衣搭配;

最後不要輕易打擊孩子不正確的搭配,讓TA嘗試下,說不定TA一天下來也覺得不合適,會自己改變,這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

③ 創造鍛鍊的機會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需要多看、多聽、多做的,像運動或功能性的訓練就要及時放開手,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經過不斷地實踐,運動和協調能力都會提高。

④ 不急著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

孩子在問得出問題時,TA的腦中就已經開始在想答案了,如果馬上告訴TA答案,就等同於代替孩子完成了腦力活動。

不如家長把問題反問回去,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探索並尋找答案的過程比產生問題本身更有意思。

6歲後的強化

如果在6歲前的生活上,孩子有了很多獨立的天賦,那麼到了六七歲入學時,一定能發現孩子在學習上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相關的自主能力。

比如,孩子可以自己整理書包、回家後可以清楚地告訴爸爸媽媽學了點什麼、記得每天的回家作業是什麼……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去強化TA的獨立能力。

孩子天生不會「懶」於學習,只是他們大多數時間是在行動中學習,在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快樂。比如,他們會在玩積木中學習數數,玩摺紙中學習形狀,玩扮家家時學習社交溝通,在踢球中了解自己的體力和與別人的關係……

這裡我教大家一個「斷舍離」方法:

斷絕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捨棄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離開對孩子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如今談及對於孩子的教養,比起「要去做些什麼」,更迫切需要的,是「要放下什麼」。

生活遠比總結出的技巧複雜的多,培養孩子的細節也還有很多,遠不止我所提到的這些,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可以把放手的智慧融入到孩子點滴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慢慢地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不要耽誤孩子,練字不是從筆畫開始,太多失敗案例已經證明這點
    臨近假期,很多家長私信我諮詢關於練字的問題,究竟是從筆畫開始練還是從結構開始練,很多培訓機構說的都不一樣。讓面對選擇的家長犯了難,但是慎重一些是對的,因為,搞錯了順序耽誤的是自家孩子。還要提醒一下各位家長,如果孩子沒有練習過控筆基本功,不要相信練字速成班,否則只會耽誤時間,孩子學習任務重,時間耽誤不起。相信大多數家長只是為了讓孩子練習規範字,讓寫作業、考試更加輕鬆,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書法造詣,所以關於筆法的問題,在這裡我就不展開敘述,如果有需要了解的,可以私信交流。
  • 孩子不願意穿襪子,怎麼都想脫掉?他們的「苦衷」家長也要理解
    她有點尷尬,實際上孩子從小就不太喜歡穿襪子,從特別小的時候,好像就跟襪子「有仇」,一整天都在琢磨怎麼脫掉襪子,用手扯、用腳蹭,各種姿勢。往往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他就已經把襪子給藏起來了,或者拿在手裡把玩,甚至塞進嘴裡。
  • 孩子6歲才開始學英語怎麼辦?
    公號後臺留言中經常有很多媽媽問我:孩子6歲才開始學英語,南南阿姨能不能幫孩子規劃一下學習路徑?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0歲、3歲、6歲開始學英語,到底有什麼不同?3歲:習得英語我們常說的語言敏感期是0-6歲。0歲開始啟蒙固然很好,但絕大部分家庭都難以做到真正的雙語,尤其在中文這個大環境下,中文強勢是很正常的!3歲孩子的理解能力已經有了大幅的提升,中文詞庫已經建立完善。
  • 女老師懷孕請產假,卻被家長投訴,家長:耽誤孩子學習誰負責?
    ,卻紛紛都炸開鍋了,不是因為高興,而是因為怕耽誤他們孩子,怕耽誤孩子來年的中考。家長對此的看法是:「如果老師休產假,耽誤了孩子學習,結果由誰來負責?」於是家長們居然聯合起來,投訴舉報了小蘭老師,這不禁讓人感到一陣心寒。
  • 半數以上孤獨症兒童 首診時就已經被耽誤了
    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市兒童醫院接診了百餘位孤獨症兒童中,有半數以上孩子在首診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疑似兒童一歲左右就可做篩查  家住哈市的小路已經四歲了,家長發現他一直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家人對他說的話他就像聽不見一樣,說話也遠沒有同齡孩子利索。當家長領著孩子來醫院就診時,才知道孩子患有孤獨症。
  • 三伏天該不該給孩子穿襪子
    前兩天璇璇媽給孩子買襪子的時候,提了句過幾天天氣熱了也就不用穿了,碰巧讓婆婆聽見了。隨即兩人就產生了爭論,婆婆認為這孩子還小,最怕著涼了,即使在三伏天也得穿著襪子!璇璇媽卻覺得婆婆真是多此一舉,哪有人大夏天的還穿襪子的?
  • 「你怎麼不給娃穿襪子?」老人常說「寒從腳起」,有道理嗎?
    文|福林媽咪前幾天,我推著二寶下樓遛彎,下午6點左右,溫度還是很高的。本來要出門了,給寶寶穿好一隻襪子,她就扯掉,我一摸,孩子腳熱乎乎的,於是就決定不給她穿襪子了。③腳的敏感期光顧了寶寶到了腳的敏感期,會出現一個特別典型的表現,那就是哪兒不乾淨往哪兒走,其實他們就像一開始用手和嘴探索世界一樣,現在開始用腳感受了。通常出現在1歲左右學走路的時候。他們通過足底的末梢神經去刺激大腦,促進大腦發育。所以他們更喜歡光腳感受,因為也不愛穿襪子。
  • 孩子的語言學習,應該從幾歲開始?
    目前我國87.2%的家長贊同孩子在5歲以前學習英語,62.7%的被調查家長認為讓孩子學習英語是英語作為必備的語言工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 事實上,也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在關注各種語言學習機構,開始學習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學習一門語言,究竟幾歲開始更合適?」這是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 陪孩子耽誤了你的時間?你卻耽誤了孩子的一生!(家長必看)
    、信息,可是,孩子的成長畢竟只有一次,千萬不要因為你的一點娛樂時間而耽誤了孩子的一生!是的,但......家長更是一種職業!你以為在陪孩子,孩子卻發現手機搶了他們的爸爸媽媽!別以為你一邊看手機,一邊坐在孩子邊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為你開著電腦玩著,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 家長怕寶寶受涼給他穿襪子,卻不知,這樣做對寶寶才是最有利的
    在室內,每次給寶寶洗臉的時候,都要洗洗她的小腳才行,讓她穿上襪子或穿鞋再在屋裡走,怎麼都不願意,經常光著腳在屋內跑來跑去。剛想追著寶寶把襪子穿上,我哥提醒我道:「孩子在家不喜歡穿襪子,就不要讓她穿,可以促進腳底神經發育。」經他提醒,我查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寶寶光著腳走路,對他的身體有很多好處。我們一起來了解有哪些吧!
  • 起跑線上的恐慌:一個6歲孩子學習清單驚炸家長
    而趙靜楠列出的「一個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才真正在群裡引起了「驚濤駭浪」:「英語,詞彙量4000左右,可與外教正常語速交流,能寫300字左右英語作文;數學,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學過數獨,知道小數、分數、負數並進行加減;語文,會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詩,學完拼音,認識1000多漢字……」清單一出,家長們炸鍋了,一個關於「孩子上學前到底該學多少東西」
  • 「穿襪子」和「光腳丫」,哪個對寶寶才是最好的?聽聽醫生的回答
    小郭趕緊把孩子抱起來,輕聲的安撫著,看孩子情緒穩定了以後,就跟婆婆說「天這麼熱,哪能著涼啊,再說光腳丫對孩子的末梢神經發育有好處,別人家孩子光腳也沒聽說哪個就著涼了。」婆婆趕緊上前來用手摸寶寶的腳,又大聲的訓斥「你摸摸,來你自己摸摸,你看孩子的腳都涼成什麼樣了。
  • 6歲前,家長多培養孩子這3個能力,上學後學習成績可能會更好
    孩子的思維、行為習慣、性格、觀念等基本上都是在6歲前這個階段養成的,李玫瑾教授也說,6歲前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大部分孩子6歲以後就要進入小學,開始進行系統地學習了,那麼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孩子的智力有關係,而孩子的智力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 觀察、 想像、 思考、 判斷等。
  • 給家長的一封信:孩子的未來從家長開始學習改變
    由於高中學習的特殊性,在孩子進入高中後,作為高中生家長,以前的一些觀念和方法也應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更新。孩子在高中階段好奇心較重,性格品行未完全形成,極易受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的影響。在這些原則問題上,家長必須寸步不讓,嚴格要求,使孩子能在高中這一危險年齡正常健康地成長。家長應該堅持在嚴格要求的基礎上民主管理。對孩子的業餘愛好,學習習慣,交友傾向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限制,才能使孩子能健康成長。
  • 寶寶睡覺時必須要穿襪子嗎?答案可能和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
    寶寶睡覺時必須要穿襪子嗎?答案可能和很多家長想的不一樣照料過新生孩子的家長們都知道,照顧一個寶寶的確是一件很耗神,很耗力的事情。寶寶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由自己一手操辦,而寶寶生活是完全沒有一點點的自理能力的。
  • 為什麼2歲孩子愛脫襪子?爸爸緊急就醫,這個原因家長不要忽視
    所以從出生開始,父母一年四季都會為孩子穿上各個季節的襪子,貌似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腳部健康。你給他穿上襪子,本來行動不是很靈活,穿上襪子後增加孩子行走的阻力,又感覺腳下光滑,重力不穩定,讓學步階段的孩子更排斥穿襪子,也會喪失孩子學習走路的那股自信心。
  • 手機正在毀掉你的孩子!聰明的家長已經開始反抗了
    有的孩子口口聲聲說要努力卻放不下手中的手機,最終導致成績下滑嚴重。這是每年都在真實發生的事,面對成績,很多考生才開始醒悟:「沉溺手機帶來的危害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手機耽誤孩子學習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 孩子幾歲開始學習寫字
    從我多年的觀察還是先回答一下孩子幾歲開始學習寫字這個問題:一般的孩子都是入學前一年才開始學習寫字,年齡根據每個地區入學年齡一般是5至6歲開始學習寫字的,從最簡單的一、二、三、四、五到十開始。但是我認為孩子3歲就可以開始學習寫字,具備了開始寫字的條件。
  • 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追星了,家長該怎麼做?
    沉迷愛豆耽誤學習,放學回家就手機不離手,隨時都要刷到偶像的第一資訊,孩子們聊天也經常是一些娛樂八卦新聞...嘴裡時常還會出現什麼私生飯,死粉,黑粉等詞語,這些作為家長你都了解是什麼意思嗎?面對孩子「追星」大多數父母也心存擔憂,怕孩子耽誤時間而影響了學習,也擔憂「追星」會給孩子的價值觀形成帶來不良影響,擔心他們整天幻想著成為大明星而不努力學習。那麼為什麼孩子那麼熱衷於追星?因為追星影響了學習怎麼辦?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
  • 3歲、6歲和8歲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分別應該怎麼樣把英語當母語一樣學習?
    作為一門必須學習的語言,無疑越早接觸越有益。比如雙語環境下的孩子有天然的優勢,雙語寶寶一出生就可以沉浸於多種語言的環境中。那麼絕大部分的中國孩子,由於家庭環境、生活安排、認知意識等原因,在3歲、6歲甚至8歲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他們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像母語一樣學習英語呢?不同的年齡的英語學習路徑一樣嗎?     首先,還是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