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職場中年人危機,主要說的是這類人,看看自己是否身處其中

2020-12-25 騰訊網

職場中年危機,很多人都會害怕遇到這個階段,尤其到了35歲後,這個感覺更加強烈。因此,在職場上,有一個叫「35歲危機」的詞衍生出來,讓人恐慌。

但是,凡事都不能以偏概全,有些35歲甚至40歲的職場人越來越搶手,工資有增沒減。那為什麼會有「35歲危機」的說法呢?

其實,3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根據「生涯理論」來說,職場發展的路線大抵是沿著上升——維持——衰退的曲線行走。在職場上,35歲之前大多屬於上升期,從35歲開始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維持期。

而根據每個人的境遇和所處行業的大環境下,會有所不同,所以會出現為什麼有些人40歲還很搶手,有些人35歲就沒戲。

35歲的人為何焦慮,原因在此

這部分的人,工作發展平穩,但是一旦到了35歲後,工作依然平平無奇,無法進入中高管理層。那麼,等到他的只有是在基層崗位上與年輕人競爭,最後出現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的尷尬局面,前進無路,後退是懸崖。

這部分35歲的人何來不焦慮呢?

另一種情況,35歲的人剛事業有起色,但是上升緩慢,生怕後面的新人趕超自己,但又無從加快自己進步的步伐,所以同樣產生焦慮的情緒。

總的來說,「35歲危機」主要是針對以上這一種人群,如果你剛好相反,35歲已經成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那你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憂慮。

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

正處於35歲危機的職場中年人來說,他們面對這個尷尬局面,並非空穴來風的,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第一學歷不理想

大部分正處於35歲或以上的人,讀書時期對學歷並不重視,考了一個普通的大專,中專就出來社會工作了。還想著,日後有機會就參加以下成人大專或者自考本科等美化自己的簡歷。

但是,有一個很扎心的現象,HR在篩選求職者時,第一學歷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你出來社會後,再通過報讀什麼自考課程的,也很難與同樣學歷的人對比。

一個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聊到這個問題時,他說:道理很簡單,你雖然考上了碩士,但是年紀大了,薪資期待一定比較高。站在企業的角度上,為何不招聘一個同樣學歷的年輕人呢?

所以,第一學歷限制了很多中年人的求職門檻。

2、缺乏大型項目的背書

我們為什麼說人在職場,最好在大公司工作過,最好參與公司某個大型項目,目的就是為自己的職場生涯增加一個背書。

很多人都只是在公司默默無名,活成了透明人。工作一旦有變故,就顯得很無助,皆因找工作不容易啊。

如果你有大型項目做背書,那麼,你的標籤就增加了一絲色彩。在行業中你會成為佳話,在同行眼裡你也是厲害的人。

3、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大部分職場人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多年,依然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大部分人都在職場上成為了滅火器,公司哪裡著火就往哪裡撲滅,並沒有一個專屬的定位。

這很危險,對自己定位不清晰,還怎麼會清楚未來的路怎麼走?

所以如果再找工作的話,有些人看到工資好的公司,或者看到不同崗位的,也想突破一下自己,但又擔心做不好。這個矛盾心理就是因為你所走的路線不確定,定位不明確造成的。最後只會淪落為搞不成不低就的狀態。

35歲是人生的分水嶺,有些人越來越搶手,工資蹭蹭往上升。有些人則面臨大浪淘沙的挫敗感,不知道什麼時候失業會波及自己。

我們只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讓自己完美地躲開被淘汰的浪潮。

我是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35歲職場危機,中年人的職場焦慮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門的問題:現在網上流傳的35歲很多人會失業,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真實存在?招聘網站上,可看到不少招聘條件都明確寫著「年齡在35周歲以下」。造成35歲職場危機的原因,網上有許多分析文章,分析結果大多為:後浪的工資要求低、願意加班、體力好、沒有太多生活顧慮等因「年輕」而佔有的優勢。
  • 奇葩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並沒有完全被東北英語姐解讀出來
    1第七季《奇葩說》強勢回歸,馬東、蔡康永、薛兆豐,以及哲學系的教授劉擎,成為新的四大導師。海選期間,奇葩說開始了千人奇葩撈,在一千個人當中選擇6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善於表達的人,開始新的奇葩之旅。她認為這些來自中年人的職場危機,完全是因為老闆的成見。而中年人職場的真正現狀,應該是「不敢病,不敢死」,只能為了生活中的各種經濟壓力,拼命地向前工作。所以,中年人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效益。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35歲以後將面臨職場危機?比危機更可怕的,是缺乏持續成長的心!
    最近,身邊的朋友談的最多的就是「中年危機」,人到中年跳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工作斷檔,一家老小都指望著你的收入來轉動生活,失業成為了職場中年人心中隱藏在最深處的痛。35歲,人生的分水嶺。35歲以前你可能還沒有成家,沒有小孩,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老人也還健康,你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和追求。
  • 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如何才能做好職場「下半場」
    兩年前,刷下簡歷都有好多人聯繫,現在投簡歷都很少接到電話。在職場中最尷尬、最糾結的莫過於35歲的年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職場危機。畢竟在很多公司和企業的招聘要求上,就明確的要求: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因為很多人,一到35歲,比精力比不過年輕人,比時間也是比不過年輕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 導致35歲職場危機的3種狀態!早知道,早預防!
    35歲,似乎成了工作十多年的職場人,職業生涯中的一道檻。然而,年齡真就是所謂「中年危機」、「35歲職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嗎?其實,所謂的危機,都是自己存在的幾種行為造成的:【一】太把自己當回事:35歲左右的職場人,經歷了十多年的職場錘鍊,很多人認為自己的經驗
  • 職場中,35歲以上的員工,如何擺脫危機持續發展?從這3點講透
    想起我前公司在某年招聘一個司機的時候,當時領導明確希望是35周歲以內,結果有個應聘者自己明明是45歲,故意在登記表上改成了34歲。那麼,為什麼職場中會很少看到35歲到55歲的人,很多企業為什麼也不願意招超過35歲的人呢?就這個話題,說說個人的幾點想法,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和方向。
  • 28歲、35歲、45歲,職場上的年齡歧視與職業危機
    年齡歧視在中國職場是公開的與歐美職場禁止歧視不同的是,年齡歧視在我國職場是公開的,很多公司、機構並不迴避這個問題。28歲以下工程師、專員、普通職員;35歲以下的經理、管理崗位;45歲以下的中高層管理崗位(總監、副總、總經理)......這些經歷,只要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都知道,一些公司甚至寫入招聘條件中。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35歲的你,變成職場的「易碎品」了嗎?打破思維迎來新春
    如果你是一位35歲以上的中年人,又恰巧正在求職過程中,相信不難發現,招聘硬指標:年齡在18到25歲或30歲。這個社會對中年人似乎有一點嚴苛。明明還正值壯年,以百歲人生為坐標的話,還是青春年少,可為什麼馬上就要變成即將被淘汰的社會拖累;明明仍可以兢兢業業工作,勤勤懇懇拼搏,但為什麼就這麼不受待見,寶寶心裡苦啊……【35歲是奢侈品還是易碎品】曾看到這樣對中年人的形容:35歲的中年職場人就像奢侈品,又貴又沒用。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35歲好像成為了一個門檻,在這個門檻裡面,有35歲的人正在努力攀登。成功渡過的,現在又能緩下來鬆一口氣。而那些沒有辦法成功渡過的,現在可能在嘗試新的跑道。
  • 華為裁員7000,騰訊勸退35歲以上員工,中年人如何成職場贏家?
    職場中年危機,始於35歲!網際網路時代,為什麼35歲以上的人,在職場上如覆薄冰?一不小心就會被辭退?35歲,囿於生理原因,人的體力和精力已經不夠用,無法和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相比。比如,人在二十來歲時,精力充沛,意氣風發,還有雄心萬丈。年輕人,說加班就加班,哪怕熬通宵,一夜不睡覺,第二天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又能精神抖擻。可是35歲的你能行嗎?
  • 35歲職場危機!轉行,誰給你的勇氣?
    過去,人們常說「中年危機」,而在現在的職場上,很多人面臨的是「35歲危機」。工作了十多年,步入35歲的年紀,想要跳槽時,卻發現多年的經驗積累不吃香了,這時候,35歲的職場人不淡定了。恰恰有很多職場人,在這個時期形成了明顯的「停滯感」,如何擺脫這樣的危機?很多人選擇了轉行。有的人因為機遇而轉行,有的人則為了轉行而轉行。
  • 東北英語姐講述中年人職場艱辛!他卻說35歲更搶手,什麼道理?
    在最近播出的節目中,有一位其貌不揚、調侃其他選手像天上的星星而自己是"灶臺旁邊的小煤油燈"的東北英語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楊冪更是稱讚她是真正的人間清醒。這個在純正英語和搞笑東北話之間自由切換的東北英語姐講述了中年人,特別是中年女人在職場上有多難。東北英語姐原本擁有一份"鐵飯碗"工作,因為原本的工作發展空間有限而辭職。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領略到職場對中年人的惡意有多大。
  • 一個35歲人給你提個醒:職場上,沒有這3個條件,千萬別輕易裸辭
    ,不過,最近經常能聽到周圍的朋友問,到底要不要祼辭,其中不僅有大量的年輕人,還有不少迷茫的中年人。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競爭力,至少你得保證這些能力所處重要的位置,並且不容易被人取代;要想成功裸辭,身上必須具備這些核心競爭力,如果還沒有其中一項,你最好在辭職前,先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儘可能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才是屹立職場而不倒的核心。
  • 「35歲,工作十年,不敢辭職」:真正的職場牛人,沒有中年危機
    這就是中年人的辛酸,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而生存就是,無論昨天你被領導打擊得多麼灰心喪氣,今天也要穿得光鮮亮麗,帶著微笑,去上班。有多少人的工作,是監獄,束縛住肉身,又禁錮靈魂。人生中途,可還有脫離的可能?1然而,也不是所有中年人都會遭遇中年危機。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中年職場逃不開35歲定律,不滿於現狀,儘早避開副業創收的誤區
    大部分人,不在體制內的,職業生涯都是無法善終的。這話怎麼說呢,人到中年,35歲是一個門檻,跨過了成就輝煌,跨不過一擼到底。最近看到很多有關職場的文章,宣揚中年危機感,其實也對也不對。有說職場中成為有專業能力的人,成為業內領頭人或者如何學到職場的求生之道等等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35歲,正是帛裡裹珠風月初霽的年紀。 但很多女性的35歲,卻處於心慌、焦慮、迷茫的狀態之中。 因為職場上的35歲,正是事業黃金的分割線,上升管理階層的人早就上去了,站在底層的人依然站在底層,看不到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
  • 35歲被裁的財會人,考什麼證才能度過中年危機?
    去年各個網際網路巨頭傳出要求裁掉35歲以上員工的消息,一時間全網譁然。然而不僅僅在網際網路行業,就連傳統的財會類行業也在今年疫情的打擊下導致紛紛裁員。這就不由讓人感嘆,中年危機下的財會人該何去何從?01搞清自己因何被裁正常來說,35歲這個年齡段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車貸,家裡幾張嘴等吃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