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人到中年,該怎樣突破職場危機?

2021-02-16 更長安

本文627字 1圖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我今年不折不扣36周歲了,最近幾年常常看到新聞網站上報導像華為、騰訊這些大公司不進35歲以上新人,很有職場危機,也想過如果失業,我能做什麼?也有過噩夢驚醒,但是想改變卻非常無力……

先介紹下我的個人情況:本科學歷,就讀的是省屬師範大學非教育專業,畢業至今已經12年有餘,學文科出身的我,事實上沒有可以安身立命的過硬本領。從09年至今一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從專員到HRM,說實話成長得非常慢,只在兩個行業工作過,酒店和教培行業。企業規模最大的也就120人左右,因為非科班出身,後期也沒有繼續在專業上深造,最近6年其實都在吃老本,非常慚愧啊!

好在我現在的單位還不錯,雖然是私企,但老闆人不錯,工作壓力不大,假期還非常多,除了寒暑假,還有聖誕假,國家規定的假期一般都會延長(比如剛剛過去的十一,我們放12天假)而且沒有補班一說,朝九晚五、周末雙休的節奏,從不加班。待遇的話,一年大概16萬到手。

家庭情況呢,我老婆在大學行政崗位,年收入比我多一點,十七八萬吧。我們兩婚前各有一套房,都是90平,目前都在還貸中,婚後又合夥買了一套36平的小房子。一個兒子,馬上三歲了!一輛代步車,大部分時間都是我開。

壓力雖然不算很大,但是存不了錢。

現在像我這種情況,不知道該如何突破現狀?

—— 人煩是非多

樹洞

每個人都有很沉重的心事無處訴說

找一個樹洞把情緒袒露

文 | 人煩是非多

版 面 | Jw

審 核 | 更長安編輯部

法 律 顧 問 | 司馬剛 · 北京大成(西安)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面對職場中年危機,職場人該何去何從?
    ,中年職場焦慮成為社會常見現象且趨年輕化。 35歲以後,有的人會遭遇「中年危機」,由於中年人在家庭和社會兩方面都承擔著較大責任,每天都在家庭與職場中奔波,處在一個職業生涯的瓶頸期,有較多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困擾,有較大的心理壓力
  • 中國職場中年危機到日本職場鐵飯碗模式
    「中年危機」是中國職場這些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彙,指的是職場人35周歲是一個坎兒,到了35周歲就屬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段,如果在民營企業這個年齡仍然沒有走向管理崗位,仍然是基層員工,那麼極大可能被企業所裁員。被裁員失業後,這個年齡,民營企業一般都是拒絕的。
  • 打工族如何應對職場"中年危機"
    故事中,失業、二孩、房貸、中年危機等詞彙刺激著職場人的神經,更讓不少中年人產生了相似的焦慮感和危機感。畢竟,人到中年,尋求轉變和突破的二次求職並不容易。  生活帳本「壓力山大」  「工資去掉『五險一金』,1個月也就4000多元。」在青島某私企上班的丁文剛對記者說。
  • 遲早要來的職場危機,我們該怎麼準備?思路的突破才是危機的突破
    都30了…… 而那些在公司或者同一個崗位做到了40歲的人呢,就是面臨我們在新聞上經常聽說的一個詞「中年職場危機」,如果職位已經好幾年沒有升過了,再能升職的機會已經很少了,而看看公司裡升職較快的30---35歲的少壯派,免不得擔心自己的職位權力逐漸被他們所蠶食
  • 華爾街英語:中年危機早齡化 英語能力給職場人穩穩的「薪」福
    這說明,華爾街英語高效且系統的「多元化」英語學習法已成為當代職場人為未來「充電」,將中年「危機」化為「生機」的首要選擇。 2019年3月,華爾街英語上線了「哈佛管理導師」升級版課程,通過營造各種常見和富有挑戰的真實決策場景,引導參與者積極運用分析和決策技能,幫助中國成人英語學習者提升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在激烈的競爭中培養職場人商業管理能力、人際關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沒到中年危機就放棄?
  • 人到中年,升遷無望,3招化解「職業倦怠」危機!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面臨「職業倦怠」的危機。意識到這些危機並積極進行調節,將有助於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人到中年,升遷無望,導致自我價值懷疑、工作決策質疑、工作熱情降低、冒險精神缺乏、職場規劃迷茫等缺乏自信、又懶又喪、得過且過的職場症狀。
  • 中年職場危機:要麼出局,要麼出眾,你準備好了?
    最近「中年職場危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多數中年職場人士,那麼究竟什麼是中年職場危機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中年職場危機現代生活節奏之快,早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忙忙碌碌,終日不得休息。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這句話太熟悉了,在職場生涯裡這句話從80後調整到90後,也就幾年時間。企業渴望新鮮血液讓自己適應時代,幾年時間一代人就要面臨被淘汰。這樣的中年怎能不危機?中年人的危機感來自哪些方面?和伴侶之間感情淡去,柴米油鹽瑣碎得讓人膩煩。危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心理發展階段論,他將人生分成 8 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會遭遇不同的心理危機。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解決該階段心理危機的過程。
  • 剛過40歲,被公司要求談離職,拿什麼拯救我的中年職場危機?
    【老闆促膝長談,勸自立門戶】老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3年,他是35歲時進入這家公司的,進入公司前他正遭遇著中年職場危機,有半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在經歷了中年職場危機後,他明白了如果想要避免危機,自己必須要有一線實戰經驗,於是他選擇從最普通的運營人員做起。一年以後,他從運營人員逐步晉升到了公司副總,公司的重大業務基本都是他負責談下的。
  • 中年危機是種病!從裸辭到危機,我用了3種方法走出困境
    >從中年裸辭到中年危機說到中年職場,很多人都會用中年危機來形容,但這是人生必然要經歷的狀態,誰也逃不過。中年危機是心理危機,是由心理學家榮格最早提出的。他通過調查發現,人在某個年齡段,會陷入到一種極度難熬的狀態。比如:1、對自己的工作、家庭、財富感到力不從心。2、會感覺到自己大半生已定型,所以會害怕和緊張。
  • 如何破解「職場中年危機」?答案只有6個字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天氣預報員 》講述的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男主因為家庭和事業不盡如人意,產生各種情緒,焦慮、自我懷疑、軟弱和不甘心。折騰了這幾年,她擁有了一家10人的外貿公司,源源不斷的訂單。小楊說,「我自己知道我適合創業,而且我知道我一定能成功。」還有一些職場人,在2018年,辭職,全職投資領域,區塊鏈或股市,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實現逆襲。
  • MBA職場|遇上中年危機,你怕了麼?
    不再年輕或許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但更令人沮喪的,恐怕就是沒有實力來支撐中年時期家庭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吧。一、資金問題不少人結婚時貸款買車買房,女生為了孩子辭去工作。這樣的資金模式經不起任何風波,一旦發生意外,一直緊繃著的經濟鏈就會斷掉。
  • 科技公司現中年危機,裁下來的人該何去何從
    看似「危機」,「危」中有「機」——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技術革新提速,以及勞動力年齡的延長,理論上應該創造更多財富,造福所有勞動者。為實現這一目的,個人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企業要有立足長遠的人力規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教育等部門要強化預先研判並不斷完善政策制度體系。請關注本版系列報導「聚焦『職場危機』」。——編 者當中年危機遭遇職業危機是什麼滋味?
  • 人到中年萬事休?掌握這三個職場契機,重回人生巔峰非難事
    都說「人到中年萬事休」,現在還有一個很不友好的詞彙來形容中年人,那就是——「油膩」!小編最近讀了一本書,作者是一位生物學家。他對於人到中年的解讀,似乎和我們所常見的維度不一樣,作者從生物學的角度,闡述了中年人的社會意義。
  • 畢業迷茫、中年危機,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企業?
    【一】智聯招聘《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職場不太平前幾天,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在產業結構升級的趨勢下,很多企業和職場人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力。智聯招聘從22131份問卷中,分析得出了這份報告。其中,職場盤點有九大核心發現:1.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職場兵法7:中年,有危機,更有大轉折的契機
    網絡上有大量關於中年危機的描述,也有很多人在討論自己如何度過這個中年危機。中年危機,出路在哪裡?同樣,前幾年網絡討論的重點是關於如何避免成為「中年油膩男」,作為中年危機的一個變種,中年油膩男已經成為人人唾棄的對象,好像只要與之沾邊就會黴運無邊。那麼人到中年就應該被社會拋棄、被職場邊緣化、被生活妖魔化?
  • 拯救職場女性中年危機:35歲以後,你需要做這4件事!
    面對工作上的發展瓶頸,生活家庭方面的壓力,活生生地展現了什麼是中年危機。 那麼,35歲以後的職場女性,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瓶頸呢? 一、35歲以後面臨的三大瓶頸
  • 人到中年,該怎樣繼續我們的婚姻?
    人到中年,婚姻歸於平淡,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雞零狗碎?該怎樣繼續我們的婚姻生活?婚姻中的一大忌諱就是企圖改變對方。特別是人到中年,已經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甚至更久,生活習性和生活態度早已定性,還想著改變對方,何其之難?對於這一點,同樣人到中年的我有太深刻的體會了。因為一些原因,我跟先生從小就生活在一起。
  • 唯思冠:職場人突破職場迷茫的5個破局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感到迷茫,這一話題前幾天還衝上某乎的熱榜,得到一百多萬的關注度。昨天接觸到一個做了6年策劃的策劃總監,她說想轉行了,但是不知道要做什麼....也經常接觸到這樣的職場新人:初入職場的不知道做什麼工作,不知道有什麼工作可以做;剛入職場1-2年的職場人經常轉換工作,還是沒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