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具| 作圖| 實驗 | SCI |統計分析
過年期間去參加大學同學婚禮,同學邀請了自己各個階段的同學前來慶賀。婚禮前的一天,為了表達對大家的感謝,就提前攢了飯局邀請我們舉杯痛飲,我作為大學同學的唯一代表前來赴宴,混跡在陌生的人群中,我這個理工科博士顯得有點緊張和不安。
同學好像看出了我的窘態和緊張,就把我安排在一個長相可愛的女生旁邊就坐,這個女孩是他的高中同學,開朗活潑,擁有東北女生天生的搞笑天賦,可以看出,她就是這個飯桌上負責調節氣氛的關鍵人物。
同學對她說,「我這個大學同學人比較老實,大老遠從北京回來參加我婚禮,你照顧他一下。」女生很仗義攬下了這個活,開始各種講笑話逗我並時不時跟我喝杯酒。
幾杯酒下肚,女孩問我,「大哥,你是不是博士啊?」我驚訝於她的高超的洞察力,但與此同時也激發了我這個博士的求知慾,所以我問,「你咋知道?」
她又喝了一杯酒笑著說,「我看你頭髮稀疏,眼神發呆,一看就是萬中無一的科研奇才。」話音剛落,全桌的人哄堂大笑。我完全沒有get到東北人的笑點,覺得非常尷尬。那種感覺,就仿佛剛剛吃完香蕉後突然被人塞了一個棗。
姑娘瞬間就感覺到自己可能說錯話,然後問我,「你這個博士學的什麼方向啊。」我說,「光電雷達探測成像與對抗技術。」看著他們一個個不解的樣子,我就知道,他們應該都是學文的,畢竟我們理工男真的很容易從一群人中分辨出自己的同類。
因為,我們的同類都有著差不多的髮型……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讀完全文,我摸著自己稀疏的頭髮進行思考,我們90後的碩博生應該給這個禿頂比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才有了這麼可貴的數據。
我一個同屆的同門,本科的時候頭髮非常茂盛,不僅僅是頭髮,包括體毛,在澡堂子洗澡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他茂密的發質,簡直和猿人一樣。就這麼野性的男人在博一的時候,竟然髮際線迅速後退,頭頂發量幾乎是兩側的一半,油光鉦亮的腦袋比實驗室燈泡還要亮一些,我驚訝他的變化,曾經一度以為他練了闢邪劍法。
年初師門組織體檢的時候,醫生一檢查,說他腎功能有點問題,前列腺也有炎症,再看看他的頭髮,醫生順便問了一句,「你是博士吧?」
尼瑪,這都能暴露博士身份!
什麼時候這成了博士的職業病了!
打死也沒想到,90年出生的我們,最大的恐慌不是沒錢沒對象沒文章沒課題,而是沒頭髮。
從那以後,每次到實驗之後,他都對著鏡子,小心翼翼地把特意留長一丟丟的左邊一綹掀起,蓋住光亮的前額,用水抹平。
這是一個28歲中年男人晨間的神聖儀式,或者說,最後的尊嚴。
如果說,90,91的博士四捨五入已經奔三,那麼94,93的小碩士,應該正值青春年少。
可情況依舊不容樂觀。
我有個師弟,如果不看身份證,誰都不信他是94年的。
雖然他年紀小,卻酷愛科研,本科時就對所在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己經常翻閱英文文獻及經典教材,和經常自發與中科院大牛郵件往來,讀研後更是筆耕不輟,經常實驗。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經過長期的努力,已經徹底成為了我們導師的重點培養對象。由於經常加班加點的熬夜,他經常面色蠟黃,有種營養不良的趨勢,頭髮更是屈指可數,有禿頂的趨勢。我們都說,他是在各個方面都積極嚮導師靠攏啊。
有一次晚上我回實驗室取東西,正看到他正在電腦前辛勤勞作,他焦灼的面龐和機器震動的聲音相得益彰,垃圾桶裡放著廢棄可樂罐子和幾碗泡麵,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我的出現,專心致志的做著實驗數據的記錄。這神情和姿態,像極了在科研領域工作幾十年的老教授。
環顧一圈後,我發現他腳下竟然放著一個熱水杯,上面漂浮著一層耀眼的枸杞。
20出頭的年紀,活成了中年。
似乎90後的碩博生難逃禿頂的厄運,這個魔咒連女生都不放過。
前不久女朋友來北京做實驗,因為沒有地方住,經費也有限,她就聯繫了自己大學的師姐,現在是某所的博士,問她能不能去借住幾天,師姐正好那幾天不在北京,和室友商量了一下,大家就同意了。
我幫著女朋友把書包和行李箱就進入到了她們的宿舍。
一進去,我就發現這個屋子有趣的地方。地上,桌子上,衣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落髮,我甚至以為這裡是個理髮店,後來想想這裡是女博士的宿舍也就能理解一些了。
後來女友說,她們每天早上八點去實驗室,晚上十二點甚至更晚才會回來。我不禁感嘆她們的戰鬥力,在對比中也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我學習沒她們用功,頭髮已經如此稀少,也不怪她們有一天會變成滅絕師太了。
似乎科研的努力成果可以體現在一個人的頭髮數量上,而且成正比關係。
按理說,男人禿頂、女人掉頭髮也不是什麼大事。人到了一定年齡,早晚都會禿,況且,很多人禿頂還是出於家族遺傳。
但在我們的碩博群體裡,有很多90後的同學,年紀輕輕就開始掉頭髮,總覺得有一點詭異。難道,搞科研的人都有禿頂掉頭髮基因?
我曾經上知乎詢問,脫髮原因。
有一名自稱老中醫的人回復,長時間的視力疲勞、精神壓力過重、神經過度緊張、急躁或憂慮情緒、熬夜等,均可導致脫髮,形成早禿。
總的來說,就是科研任務重,就業壓力大,專業行情不好,自己要顧及很多關係的維護和處理,等等一些事情就容易分散我們搞科研的心。加之現在的社會狀態,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使我們不得不給自己層層加碼,來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久而久之,就誕生了我們的禿頂危機。
我曾經認識一個同學,她曾經這樣評價自己印象中的博士,她說,「接觸過學校一些博士生。怎麼說呢,可愛是真的挺可愛的,懂的又多。就是比較純真。跟他說幾句話就像已經睡了他一樣,嚶嚶嚶的要人負責。」
話說簡單,也投射出一種人生哲理。
保持純真的心態去面對科研人生,用可愛的心理去和人交往,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活好每一天就是對得起自己了。
千萬別早早就禿了頂,讓自己活成了老年人的模樣。畢竟我們還年輕,好玩的東西還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來源:經募格學術授權轉載
做實驗,找中洪博元
諮詢熱線:400-803-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