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個人價值悄無聲息地貶值,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

2020-12-11 觀妙識微

張愛玲曾在《半生緣》中寫下過一段如今流傳甚廣的名言: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細細品來,此段無疑是人生步入中年階段的真實寫照。

在職場面臨發展的瓶頸和年輕一代的挑戰,在家庭面臨父母養老與子女教育的壓力,這是中年生活所面對的日常。對人生的中年階段而言,現實的重重束縛與磨難在此時才剛剛顯露它的獠牙,撕扯著人的精神與身體,叫人陷入名為「生活」的泥潭無法自拔。

而比接踵而來的危機與挑戰更可怕的,是個人價值於無聲無息之中的貶值,如同溫水煮青蛙,當猛然醒悟之時,自己的人生已經走到了無處可去的死胡同。

中年危機,危機的是什麼?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都幹什麼去了?目前該問題已經收穫了超過三千條回答,近四千萬瀏覽,7.8萬人關注。

即使放在浩如煙海的知乎問答中,這也算是廣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只因為這個提問一語道出了人到中年最大的惶恐之一:事業危機。

有人曾為職場人士的職場生命做過一道發展曲線:一個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從對崗位的一無所知到熟練掌握行業技能,大致需要五年時間,對應年齡大致在27歲到30歲之間。此時他的事業曲線是向上發展的,最終在30歲的節點達到從業者的巔峰狀態。

但過了曲線的「頂點」之後呢?

年輕人剛剛踏入工作崗位,因為一無所有因此無牽無掛,往往有著一往無前的衝勁。但當人的年齡逐漸步入中年,組建了家庭,養育了孩子,有了房貸車貸,開始操心養老和保險,生活中密集和瑣碎的雜事將佔用人大多數的精力。

最終你會發現,自己再也沒法像年輕時那般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無論是心理層面還是生理層面,都開始逐漸感到疲倦,捲入生活的浪潮中隨波逐流。

從2017年大火的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怯懦而疲倦的陳俊生,到今年初開播的新劇《我是餘歡水》中的底層小人物玉環市,無不體現著中年職場人的困境與煎熬。

而對殘酷的職場世界而言,沒人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中年人的事業曲線開始逐步下滑,新一代年輕人又在強勢崛起,此消彼長之下,中年危機就如此產生了。

到了35歲,若沒能在職場或單位爬上高層,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逐漸被邊緣化,成為洶湧人潮中的透明人,一邊強迫自己接受「此生的高度不過如此」的苦澀,一邊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成為明明鮮活地存在著,卻悄然消失在社會生活中的中年人。

經歷危機,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

有人會說,那我在曲線頂點時再咬咬牙,往上跨一步,所有問題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思路是沒錯的,在網絡上似乎也隨處可見類似的發言:我就是你們口中的中年人,企業高管,年薪百萬,哪裡危機了?所謂中年危機不過是你們為自己年輕時的懈怠找的藉口罷了,你們要做的應當是努力,是奮鬥!

奮鬥的心態也是不會有錯的,但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晉升的人與淘汰的人,哪個人群佔比更大?在面臨晉升的人群中,年輕人與中年人誰的優勢更大?晉升後的中年人中,能牢牢坐穩位子的又有多少?

願景固然美好,但「倖存者偏差」同時也是世上最具迷惑性與危險性的的場景。我們不否認少部分人的成功,但那樣的成功同時又是不可複製的。拋開光鮮亮麗的少數成功人士,危機與壓力中的煎熬,才是人到中年的底色。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面臨發展瓶頸時有「打破現狀從頭再來」的勇氣,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同時經受事業阻力與家庭壓力雙重考驗的心力.

好比曾經在網絡世界盛傳的一個段子:不要大肆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你可以往死裡罵中年人,有車有房有娃的中年人尤其,他們絕不敢輕易辭職,因為他們的負擔太重,要考慮的太多,尊嚴反而是最微不足道的東西。由此可見,中年危機源於事業危機,卻又不僅僅限於事業危機,人生艱難莫過於此。

個人價值的貶值,比危機更可怕

有段日子,全網盛傳著一個紅極一時名詞:內卷。該名詞在百度百科上的釋義是: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若要換成通俗一些的表達,即是低效率、無意義內部消耗。

例如當高學歷人才遍地皆是時,連普通的企業前臺都開始要求碩士起步,甚至出現激烈競爭;當第一個人開始主動熬夜加班時,為了展示自己的勤奮,人人爭先熬夜加班,最終導致所有人的工作時間整體延長,工作效率與質量卻並未顯著提升。

將內卷的概念放在步入中年階段的人群之上進行觀察,你會發現,針對中年群體的內卷,早已經悄無聲息地開始了。

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行業,對於中高端人才與管理層的需求量終歸是非常有限的,但隨著每年步入職場的群體日漸龐大,有限的上升資源就會逼迫人們進行更為殘酷而激烈的競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晉升的門檻與難度,同時進一步壓縮著中年群體的生存空間。

在這個過程中,個人價值的貶值已經開始了:中年人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晉升通道卻越來越窄;工作的激情開始消退,工作技能上又缺乏核心競爭力;目前所在的崗位所能提供的價值越發有限,對於自身而言,薪資只夠勉強度日。

對高層而言,卻仍嫌薪資過高。因為以當下的人才供應環境,企業隨時可以找到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在如此大環境之下,一旦任何人在激流勇進的洪流中落後了哪怕一步,則必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風險。

隨著中年人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消退,過往的技術與積累在新時代面前迅速貶值,逐漸在職場中變得微不足道。

類似的貶值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例如隨著年齡增長,各項身體素質逐漸弱化,再也經受不起高強度的工作與加班,甚至僅僅是久坐不起便已經開始腰酸背痛。

隨著社交圈子逐漸定型,以往四通八達的人脈關係也逐漸變得陳舊而落後,昔日共同奮進的夥伴,今朝很可能會在深夜給你發來拼多多的連結,卑微地喊上一聲:哥,幫我砍一刀吧。

這時我們再回到最初的問題:35歲以上的中年人都到哪去了?除開還在職場苦苦煎熬的邊緣人,剩下的也許就在繁雜生活的各個角落:深夜跑著滴滴司機的前企業主管,雨天送著外賣的前程式設計師,朋友圈裡整日發著微商連結的前產品經理,你也許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問題的答案。

前路迷茫,為何還要勇敢奔赴?

危機也好,貶值也好,在列舉了人到中年的種種困境之後,無論對於正在經歷中年的人群,還是即將步入中年的人群,未來似乎都是灰暗的。既然結局似乎早已註定,那麼當下一路拼搏與奮鬥的意義何在?

若是從心靈雞湯的層面來闡述,人到中年,其實又是一個剛剛好的時間。青年時代的迷茫與手足無措已經成為過去,老年的遲緩與病痛還遠遠沒有到來。你已經通過漫長的學習與積累獲得了對一個行業、一份工作、一項技能的基本認知,有了家庭的責任,有了對未來的方向,正是可以細緻而嚴肅地規劃自己人生的時候。

若是從現實生活的層面闡述,當前的時代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的環境都在飛速變化,昨天人們以為一成不變的守則,今天也許已經被徹底打翻。

正如在4G的時代來臨之前,沒人相信短視頻行業會火爆大江南北;知識付費時代來臨之前,沒人相信在網絡上輸出優質內容竟能獲得不菲收入。今天人們認為已經飽和的行業,也許已經悄然處在一次產業升級的前夕。

這時無論是對已經進入人生中年階段的人們,還是正年輕,未來總要步入中年狀態的人們,需要做的只是擁抱那句經典的企業名言:「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這句話乍一聽來,似乎與前文多少有些矛盾:明明不是所有人都有遭遇困境後重新開始的勇氣與資格,憑什麼大言不慚去說擁抱變化呢?

實際上,這裡想要表達的變化,並非是要徹底推翻過去的自己。當你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在中年階段正逐步邁入無法掙脫的危機,意識到個人價值正在飛速貶值,意識到前路的灰暗迷茫,擁抱變化也許是一個重新認知與評判自己的過程。

它是對自身境遇的不糾結,對前途方向的準確定位,對尋找人生新突破口的一往無前。即使無法讓自己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接受作為平凡人而平凡地去生活,與自己達成和解,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巨大勝利。相信一切困境與艱難,不過是陽光前最後的陰雲,終將有過去的一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全是你年輕時的不夠努力
    作者:小確幸來一打(富書籤約作者)「中年危機」,是因為中年人肩上需要扛起的擔子更重。越是不思進取的二十歲,才越會在三四十歲面對危機無力應對。01王睿的生活在這半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從何時起,整個網絡都瀰漫著「中年危機」,連90後都開始調侃自己遭遇「中年危機」了。事業瓶頸,父母生病,夫妻感情觸礁,這是人到中年最害怕的幾件事,也是「中年危機」典型問題。可是,哪個是中年人的標配呢,人生在哪個年齡階段都可能會遇到問題。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只是因為你年輕時努力得不夠。
  • 30歲還在海投簡歷找工作,中年危機不是終點,放棄努力才無路可走
    中年危機是大家這幾年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中年危機狠可怕?主要還是因為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但是在職場的上的職業、收入等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生活成本卻在與日俱增,自己賺的工資越來越不夠花銷。30歲大家談論的最多的是:「你一個月的工資多少?
  • 研究生貶值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人們認為讀研究生不值是一個價值判斷,其含義是研究生教育不能滿足他們的現實需要,不能讓他們的期望得到滿足。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其觀點是開放的,如果所持有的價值觀念有所差異,價值判斷就會出現偏差,甚至是大相逕庭的情況。
  • 如何跨越「中年危機」來一個「觸底反彈」?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我們覺得能理解,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新興的年輕人的行業。可是我們發現,由於疫情,居委會經常會來調查疫情情況的居然也都是年輕人。年輕的一代,他們在各行各業都是更加的朝氣蓬勃。就像李宗盛唱那首歌:你怎麼也寫不出來一句好的歌詞,可是後面一大堆的天才在趕你,所以他說最近有點煩。所以中年危機看上去是一個年齡的危機,但也是職場性價比的危機。
  • 「中年危機」不要「預言自動實現」
    搖滾樂手代表年輕、代表活力,但畢竟歲月易過,轉眼已到中年,微微凸起的小肚腩和內盛養生飲料的保溫杯悄然登場。由此引發些許悵然可以理解。「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其中不只是人之常情,更是一種自我觀照:人生誰不會老去,唯有牢牢抓住眼前時機!平心而論,在一個發展迅速,每個人都很努力的社會,放鬆一下,開自己一個玩笑,也是有益的。
  • 高校教師,科研人員有沒有中年危機?
    本文綜合自:知乎 豆瓣 有人說,科研人員努力了這麼多年,熬禿了頭讀完了博士,發表了一些「高分灌水」論文,少掙了那麼多錢,好不容易擠破了頭進入了知名高校,如果還有中年危機,實在是太悽慘了。這次,整理了一些精彩回答,看一看我們眼中的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們,到底有沒有中年危機?
  • 預防中年危機,從抵制996開始
    他們越是不遺餘力地996跟個人成功綁架在一起,越是暴露他們的醜惡嘴臉和卑鄙行徑。以前的資本家剝削無產者靠的是令人聞風喪膽毛骨悚然的鞭子,如今連鞭子都用不著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福報」包裹著的糖衣炮彈——以「一切為了你好」之名,行剝削壓榨之實。至於資本家以自己996為榮,並企圖將其標榜成打工者的學習榜樣,則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 那個用中年叛逆解決中年危機的人,迎來的是?
    他曾衝上雲霄與好萊塢製片人談笑風聲,也曾跌落谷底經歷中年危機的至暗時刻。值得慶幸的是,最終,他的勇氣和累積的能量,使他用中年叛逆拯救了中年危機,成為了一個被自己喜歡也被他人喜歡的自媒體人。中年叛逆的底氣於是,在世俗眼光35+的人生節點,他做了一些在別人看來挺叛逆瘋狂的事情。偶然的機會,在他去參加兒子幼兒園的創意課程的時候,他發現他的知識分享很受到小朋友的喜歡。分享的次數多了以後,他也發現中國創客教育並不夠完善,考慮到行業本身及自己的經驗,他找到了新徵程。在家人的支持下,很快他就建立了線下創客機構。
  •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37歲王鷗被指中年危機,談談中年危機的特徵
    最近演員王鷗上了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被主持人定義為中年危機,王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不危機。主持人說:這就是中年危機的最大特點。聽完她大吃一驚,開始自問:難道我真的中年危機了?在一場頒獎盛典上,她的獲獎感言是: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多給35+女演員機會。
  • 「生活的一地雞毛,很可能只是中年危機的冰山一角」
    但在刷劇全過程中,從這當中搞清楚一個道理:生活的一地雞毛,很可能僅僅中年危機的冰山一角。和每一個中年男性一樣,餘歡水(郭京飛)每日也是忙於家中和工作中奔忙。以便趕在工作前送孩子上學,餘歡水早晨粗心不去給孩子買牛奶,結果換來的是老婆甘虹(高露)的狠批與兒子的抱怨。總算撫慰好親人心態趕來企業工作,餘歡水又由於遲到,被上級領導抓了個現行標準。
  • 90後中年危機 :「假矯情」還是「真焦慮」?
    同事:「哎,我感覺我要中年危機了,人家00後都出來混社會了,還有我們90後啥好飯吃?"被他一說我突然也有點中年危機的感覺,隨手就看了看中年危機都有哪些表現。結果,字字誅心!其實不然,我們調侃歸調侃,但中年危機到底是什麼?
  • 中年職場危機:要麼出局,要麼出眾,你準備好了?
    最近「中年職場危機」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多數中年職場人士,那麼究竟什麼是中年職場危機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這便是「職場中年危機」,一場到了中年才會懂的年齡危機,一場關乎家庭與未來的個人危機。在跳槽之前,首要地就是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確實是這個的企業沒能給予你足夠的發展空間,而不是你自己的能力不夠才選擇的跳槽。不然即使你進了一個更大的公司,沒有出類拔萃的能力,你也沒有任何改變的任何機會。
  • 投資怕危機,現金怕貶值,下半年配置什麼好?
    而前一段時間,每個國家都在刺激放水,本來正常應該是通脹的,但是原油卻跌出負值,就是因為雖然錢放非常多,但是疫情導致,全球的貨幣流通速度大幅下降,印的錢還不夠補以前的流動性窟窿。自然就是通縮了。對於這兩年一直在持續的貿易戰,為什麼能對全球經濟產生這麼大的危機,其實也有這個原因。本來全球的產業鏈,基本上可以是按下面這個圖循環。
  •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成年人生活自救哲學指南
    重來也不會好過現在 : 成年人的哲學指南【基蘭塞蒂亞】 著所謂中年危機,其實就是對自己現在選擇的道路有了很多的懷疑,覺得人生如果重來未必會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然而重來只能出現在電影或者科幻小說裡,現實的情況則是我們只能安於現狀繼續努力活下去,但是有沒有想過,即使能夠重來,在當年一個自認為關鍵的時候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未必會比現在過得好呢
  • 中年危機,男人最容易幹出格的事(女人小心)
    男人中年危機,對於男人來說,是危機、是困局,其實對於女人來說,一樣是危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是夫妻關係,兩個人是共存共生的。更重要的是,中年危機的男人,就像是一隻被困的野獸,容易不擇手段地、拼命地去尋找「出口」,以求逃避中年危機的苦楚。
  • 從心理學分析「三叉戟」為了擺脫中年危機,比青年人還要拼
    早期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中年危機一般爆發於35~45歲期間,並逐漸到達巔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年齡段也在逐漸擴大,中年危機,也稱「灰色中年」,一般高發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們離警察遠遠的這才有了小青為父報仇,仇視社會,濫殺無辜的後話大噴子游離在體制內外,心思不定,為了給女兒湊錢看病,他動搖了執念到了50歲的關口,僅僅是完成繁衍和獲得一般性的社會讚譽不能再滿足人的需求
  • 如何看待現在部分20多歲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擔心他們40多歲將遭遇「中年危機」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20多歲就開始擔心他們的【中年危機】。甚至都還算不上【中年危機】,而是【青年危機】,畢業工作沒幾年就感受到了危機。但是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D類:現在窮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是上不怎麼好的大學,而且在大學裡頭遊戲、喝酒、K歌、通宵……按道理不應該呀,本身家庭條件就不好,學校平臺還不好,應當加倍努力才是呀。不過再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其實最開始他們肯定都還是努力過的,但是後來發現,似乎怎麼努力也難以改變,以至於最後乾脆就自我放棄了。
  • U型幸福曲線|為什麼說中年危機是一場謊言?
    每天工作累成狗,病了不敢請假,這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機。隨手網上搜了一下關鍵詞「中年危機」:瓶頸期、懸在頭上的斯巴達克之劍、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社畜、身體機能降低、精神危機、自我認知危機、職業危機……看著這些詞都覺得悲觀。一提到中年危機,伴隨著的就是焦慮、恐懼、無奈、迷茫和不知所措,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幸福。
  • 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機有哪些?
    不少中年夫妻都在吐槽,兩個人生活了半輩子,對彼此已經非常了解,另一半已經不能帶給自己新鮮感了,甚至還會因為各種事情鬧矛盾,當這些婚姻危機初期出現時,大多數的夫妻都不會想到結局,從而導致婚姻危機越發嚴重,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機有哪些?了解感情危機,從而避免這些危機,中年夫妻才能白頭偕老!
  • 她能量丨斜槓中年姐姐,如何「浪」過中年危機?
    妥妥的斜槓經歷,讓她能以更多的角度看待職場中的中年女性危機。僱主品牌建設:做更吸引鳳凰的梧桐隨著商業市場的逐漸成熟化,很多公司都意識到了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而僱主品牌這個更為前沿的概念在中國剛剛起步,蔡彥芳正是僱主品牌方面的專家,她在這次訪談中更是與九卦姐交流了大量的實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