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帖子,說的是一個36歲的華為工程師,在肯亞過勞死。在去世前,當事人已經連續22個月都沒有休假回家,在工作崗位上長年累月地「奮鬥」,直到倒下了也沒能見上家裡人最後一面。
這一事件發生在幾個月前了,已經算不上是新聞。只是最近996風波鬧得沸沸揚揚,而這一事件的導火線又是996的升級版,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拎出來說一下。
首先,我是旗幟鮮明地反對996的。無論資本家們如何為996辯解,美化成福報也好,偽裝成幸福也罷,本質上都是對無產者殘忍的剝削。他們越是不遺餘力地996跟個人成功綁架在一起,越是暴露他們的醜惡嘴臉和卑鄙行徑。以前的資本家剝削無產者靠的是令人聞風喪膽毛骨悚然的鞭子,如今連鞭子都用不著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福報」包裹著的糖衣炮彈——以「一切為了你好」之名,行剝削壓榨之實。
至於資本家以自己996為榮,並企圖將其標榜成打工者的學習榜樣,則是典型的偷換概念。資本家的996是清晨打個高爾夫,早上與政要會面,中午跟合作夥伴共進午餐,下午出席某某大會吹吹牛皮,晚上聽下屬匯報工作,然後再按個摩,完了躺在五星級酒店的大床上結束「忙碌」的一天。而打工者的996則是早上7點就起床擠地鐵,9點鐘左右到達公司,一直工作到中午,吃完飯休息一會兒,下午再幹到6點左右,匆匆下樓吃個晚餐後,繼續回到工作崗位奮戰到晚上9點,然後下班回到家都10點多甚至11點了,洗完澡也差不多快晚上12點了,這個時候你還有心思做除了睡覺之外的事情嗎?這就是資本家的996跟打工者的996。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會將996當成福報嗎?即使是,那也是資本家的福報,沒有打工者的996,資本家哪來的指點江山、笑傲江湖的底氣呢?
當然,資本家們說的話也不全是屁話,無論是成功,還是幸福,對於家裡沒礦的無產階級而言,奮鬥確實是必經之路。資本家狡猾就狡猾在將奮鬥與996偷偷劃上等號了,然後堂而皇之恬不知恥地到處宣揚他們的「至理名言」。而實際上呢,如果要想逃離996的泥淖,避免掉進中年危機的大坑,你需要做的恰恰是反996而行之。
以文首提到的華為工程師為例,連續22個月不休假回家,這已經不僅僅是996了,說是007也絲毫不為過。你說他努力嗎?非常努力,努力到無以復加,甚至慘絕人寰的地步。但是結局如何呢?在他倒下之後,資本家可以輕輕鬆鬆地在人力市場上找到新的甚至更加廉價的螺絲釘代替他,對於資本家的生產機器而言,絲毫不受影響。可是對於去世者的家庭來說,則是沉痛且致命的打擊。人都沒了,就算留下金山銀山又有何用?更何況,即便勤勞如這位仁兄,創造的價值也絕大多數落入資本家的口袋裡,真正能拿到手的微乎其微。到頭來,只是為資本家作嫁衣裳。
996的惡毒之處不僅僅在於讓你成為工業大生產的一顆螺絲釘,還要讓你無休止地旋轉,加快你的損耗速度,從而提高資本的增值效率。反正在資本家眼裡,無論你是什麼螺絲釘,銀的也好,金的也罷,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只要某顆螺絲釘哪一天轉不動了,立馬會有別的螺絲釘挺身而出,而那顆轉不動的螺絲釘,要麼被回爐重造,要麼被無情地拋棄——即便落到兔死狗烹的下場,螺絲釘的命運依舊掌握在資本家的手裡。
實際上,在體制內待的時間越長,你的技能固化程度就會越高,對體制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就會成為體制的寄生蟲——離開了賴以生存的宿主,根本無法獨立生存。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不喜歡996,明明知道自己被剝削,但就是沒有勇氣對資本家說不。因為在經過體制的馴化之後,勞動者已經被塑造成了沒有稜角,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老油條——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解釋,這也是體制對勞動者主動篩選的結果。沒有哪個資本家喜歡不聽話的勞動者,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勞動者沒有什麼想法,最好像機器一樣,只會簡單執行命令,那樣既便於管理,又能創造價值。因此,長久地待在體制內,只會按部就班逆來順受地埋頭苦幹,其結局必然與那顆不停轉動的螺絲釘的下場一樣。
所以,中年危機的解決之道根本不在體制之內,恰恰相反,唯有跳出體制的籬笆,在體制之外找到足以安身立命的價值點,以點帶面,才有翻盤的機會。所有想靠996擺脫中年危機的做法,都註定是南轅北轍、徒勞無功的。原因很簡單,工字不出頭。你再怎麼拼命,996也好,007也罷,只要依附在體制之上,你最多也不過是個高級打工仔。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高級打工仔的命運也不會比低級打工仔好到哪裡去。最近被JD裁撤的高管就是最好的佐證。更何況,以大多數人的資質,能混到中層已屬不易,連高級打工仔的邊邊都夠不著,如果還天真地將體制當成避風港,把老闆當成慈善家,那麼距離他們被宰割的日子只怕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