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還在海投簡歷找工作,中年危機不是終點,放棄努力才無路可走

2020-12-15 小生探職場

中年危機是大家這幾年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麼大家都覺得中年危機狠可怕?

主要還是因為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但是在職場的上的職業、收入等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生活成本卻在與日俱增,自己賺的工資越來越不夠花銷。

30歲大家談論的最多的是:「你一個月的工資多少?工作幾年了,漲了多少工資?」

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問了我這麼一個問題:

「你是我現在都30歲了,可是工資依舊沒有實現月入過萬,你覺得這是一種失敗嗎?」

我給出的回答是:「這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失敗,但是30歲了沒有月入過萬,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失敗的,但是這種失敗,自己是可以扭轉局面的。」

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走上社會和職場,從二十幾歲到三十歲,6-10年的時間,有人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有的人依舊在原地踏步,甚至一直在走下坡路。

有人從月薪3000漲到了月薪3萬,有的人一直在月薪5000的工資徘徊,而有的卻從月薪過萬降到了月薪5000。

雖然大家都自稱是都市打工的打工人,但是無論是從能力,認知,眼界等等方面,大家早就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了。

從二十出頭到三十歲這幾年的時間,有人把工作年限看作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工作時間長就意味著自己經驗豐富,達到一定的工齡年限,就以為自己培養了一身本領,但是殊不知,他早已被時代和同齡人遠遠拋在腦後。

所謂的中年危機背後的真相就是,多數人放棄了自我成長,選擇用與生活的和解這樣的理由去安慰自己的不努力和不上進

正如那句話一樣:「哪有什麼中年危機,都是只說不做,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是啊,將近10年的職場闖蕩,熟悉的工作環境,熟悉的業務流程,熟悉的工作內容,難免會讓人產生厭倦感,失去前進的動力,慢慢享受於這種一切都是那麼熟悉的環境,覺得安逸而且有安全感。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做了5年的本職工作,跳槽的時候,選擇的工作也是自己之前做過的工作,你會不會感覺到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於你對工作的熟悉,以及你對於自己能力的自信,當然這種自信是建立在你幹了5年基礎之上的。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5年以來,你對你自己工作的內容和相關技能,從未嘗試去做過頭,去做一些自己覺得相對困難和做不到的事情,都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

人對於自己能掌控的東西,都是十分有安全感的,而且他們會很享受這種自己能把控工作的安全感。

久而久之,在這種自己覺得相對穩定和安逸的環境裡,你會放棄讓自己成長和提升的想法,與其吃苦去做沒有結果的提升,還不如在這裡混日子當鹹魚。

這樣的認知來源於自己長期處在一個能力、經驗、見識都沒有突破的工作環境當中

一旦放棄向前走的決心,別說是10年,就算是1年的時間,你和別人的差距也會十分明顯,走下坡路的速度再慢也會比上坡快

單單從中年危機來講,那些發展快,知識更新速度快的行業最能讓人感到危機感,網際網路行業就是其中的典型,為什麼大家都講35歲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分水嶺?

因為行業的變化快,發展快的特殊性,要求從業者時刻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知識和技能去適應行業的發展,中年高齡員工在工作精力和執行力,以及學習能力上肯定會大大落後。

另一方面,高齡員工會倚仗自己工作時間 ,工作經驗等等去彰顯自己的價值,拿著比別人多三四倍的月薪,但是事實上在創新能力,執行能力上都跟不上年輕人。

和年輕人在同一屋簷下競爭,他們唯一的優勢也就是那幾年的工作經驗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幾乎能覆蓋他們的一切優勢,最後會讓老闆覺得你就是佔位置混日子拿工資的,養著你太貴而且價值不高。

職場都是講利益交換的,你的價值永遠是你說話能挺直腰板的硬氣,而且這種價值必定成向上的線性發展,一旦有回落的趨勢,到了30歲這個年紀,就很可能會被無情拋棄,職場就是這樣,足夠殘酷,足夠現實,不成長就會被淘汰,放棄成長就是向自己和生活認輸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陣腳,有的人不知不覺一下子就成為了找工作的一員,因為一下子的失業亦或是降薪,很多人生活的安全感一下子沒了,長時間的找不到工作,在面臨房租,房貸這些不會因為你失業而停收的生活壓力之下,有的人開始將就找工作。

對自己找工作第一準則就是:「放低要求,降低期待,能養活自己就好。」

但是這樣擇業的背後,很顯然他選擇了與自我成長和提升一條背道而馳的道路,即使緩解了暫時的燃眉之急,如果長時間繼續從事這樣的工作,依舊會覺得生活很乏力,面臨下一次生活突如其來的意外的時候,依舊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成長受到停滯,甚至可以說是工作的選擇,抑制了自己成長的道路,久而久之,就真的僅僅是在為努力生存努力了

二十幾歲到三十歲這幾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斷突破自己能力,認知,經驗最好的這幾年,因為在這幾年時間裡,你大概率不會有家庭的束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就是你成長最好的時間節點。

1、學習你不會的,精通你熟悉的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想要在職場上得到有效的成長和提升,和自己所處的氛圍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沒錯確實有關係,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

大廠的環境固然能有一種強迫自己努力成長變優秀的氛圍和環境,但是如果是按著牛頭吃草的話,等終有一日離開了那樣的環境,自己也一樣會回到原來的樣子。

其實雖然環境很重要,但是我們只要向身邊比自己做得好的人學習,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也能獲得從量變到質變的成長。

很多人覺得到了30歲這個年紀,就覺得應該去承認自己的平庸和無能力,無法改變現實,有種無能為力,但是心有餘力不足的感覺,其實就關鍵在於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如果自己放棄前進的腳步,必然走的一定是下坡路。

二十幾歲到三十歲這幾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斷突破自己能力,認知,經驗最好的這幾年,因為年輕,因為束縛的羈絆不多,你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努力提升和自己上面。

2、要有成長型思維,不斷更新迭代

不要以為到了30歲就到了職場的末尾了,恰恰相反,對於很多人來說,經歷了從二十幾歲到30歲這幾年的奮鬥和打拼,經驗和能力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恰恰是一個開始厚積薄發的年齡段。

認識到阻礙自己發展的職業瓶頸,認清自己的優勢劣勢,敢於突破,揚長避短,這個年齡段雖然經不起太多的失敗和試錯,但是依舊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在於能否清晰認識到自己的所長和縮短。

針對自己的優勢不斷練習,同時也要敢於去做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工作,有嘗試才會有進步,這個年齡的自己,雖然你有一定的經驗,但是經驗又恰恰是能阻礙自己的發展的,因為一旦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處事,很容易跟著自己的經驗去走,成長就會受限。

一個人的能力,認知,經驗,就好比一個圓圈,只要不斷去嘗試這個圓之外的東西,並不斷內化成自己的能力,這樣自己才會有所提升,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當這個圈子越來越大時候,中年危機在你面前也不再是一場危機,而是開始人生下一段揚帆起航的新起點。

三、樹立長期目標,分階段性執行

年輕人常立志,但是作為30歲的你要樹立中長期目標,然後對於這些中長期目標進行分解拆分,變成中短期目標,然後再把這些中短期目標具體量化到每周,這樣對於自己執行效果也有更加有保障,逐個擊破,逐個實現。

很多中年人都不想放棄自己之前的成就,但是又不想繼續往前走,這樣的心態往往會導致很多人停止成長,不妨嘗試重新開始,不要以年齡為藉口,只要自己真正想改變,其實什麼時候都是不晚的。

成長不是一蹴而就,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腳踏實地地努力,好的結果一定是在來的路上的

相關焦點

  • 32歲,工廠副經理,疫情下3個月找不到工作,這就中年危機了?
    以前從沒有想過會出現自己如果失業會找不到工作的這種尷尬局面出現,畢竟在職的時候還時不時會有獵頭聯繫我需不需要換工作,可當我失業後主動去聯繫獵頭的時候卻告知疫情下,暫時沒有合適的工作。現在想想我TM當時是哪根線搭錯了,怎麼就做了個這麼荒唐的決定,最起碼找好下家再走。可當時的我就是如此決絕的瀟灑離開了,離開了這個服務了近兩年時間的公司,當然,走的時候還是有些不舍的,畢竟也快兩年時間了。沒辦法,辭已經辭了,自己就想著先休息個一周時間,再找新工作吧!
  • 我35歲了,無路可走!
    過了40歲女性根本找不到工作35歲都沒工作了,還有30年靠什麼生活?一方面國家從發展和老齡化趨勢來計劃女性延遲退休;另一方面,作為單一的個體,女性在40歲,甚至35歲在職場上面臨著根本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現實有點太過殘忍。
  • 人到中年換工作,用好這三種方法找工作,別再盲目的吃虧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聰明學歷又高,能夠在年輕時找到一份的工作;要是職場生涯的前十年發展不好,人到中年的職場生涯,就會面臨中年職場危機
  • 簡歷:我不是海的女兒,不想被海投
    >然而,現實卻是這樣的:不知所措生無可戀敢問路(簡歷回復)在何方?捫心自問:如果不是海投簡歷又怎會走向海底那條不歸路?那麼今天職小簡就和大家講講投簡歷這件「小事兒」。01|海投簡歷不可取投簡歷這條路上,充滿了奇奇怪怪的驚喜套路,比如看似博愛卻得不到愛的海投。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
  • 海投簡歷後,我只接到了騷擾電話
    失落的肖娜放棄了「精挑細選」,開始瘋狂海投簡歷。先投個100份,廣撒網,總能接到面試電話吧。總體上來說,不建議漫無目的地海投,你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海投簡歷、面試,到頭來發現給你offer的企業你都不想去,你想去的企業反而沒找你。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先排除自己不想做什麼,然後圈定一個範圍,去精化自己的簡歷。
  • 30多歲投簡歷找不到工作,是因為年紀大嗎?
    這讓我想起了某次看到一位HR的招聘心得,裡面有一條,大致是這麼說的: 「過了30還要上招聘網站投簡歷找工作的人,不能要。因為30歲差不多也工作將近5年了,還沒有熟人推薦工作,這樣的人不是人際關係太差,就是能力有問題。」 但職場路本來就像人生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以大多數人的境遇去要求每一個個體,難免有失公允。
  • 30歲能找什麼工作?
    年過30找什麼工作?現在的90後很多面臨這個選擇。沒學歷沒技能,前途渺茫,不知路在何方。 有幾個女性同學生了孩子,再去找工作感覺脫節。無所適從。沒技能就去學,但又考慮面子又擔心就算學了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 一個面試邀請也沒接到,我要不要海投簡歷?
    失落的肖娜放棄了「精挑細選」,開始瘋狂海投簡歷。先投個100份,廣撒網,總能接到面試電話吧。然而一周過去了,遲遲沒有面試邀請,肖娜只收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一.投遞簡歷無人理,是自己太菜了?初出社會,畢業生通常對崗位認知不全,不知找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的規劃也不明確,怎麼辦呢?首先,想一想你是否想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如果想從事專業相關的,不妨多問問你的導師還有師兄師姐,了解一下在你的專業背景下什麼樣的工作會更容易接受你。
  • 37歲985研究生,三年找不到穩定工作,拿什麼來拯救中年職場人?
    昨天跟一位創業好友交流中年危機這個話題,好友說現在30幾歲算什麼中年,頂多是個大齡青年,50歲以後再談中年。有網友就評論說:「都靠近40歲的人了,沒混到高管還靠各種招聘渠道投簡歷是找不到坑的,應該早做打算。」我想說的是,高管這種職位有時還要根據個人能力情況而定,有的公司的高管在其他公司頂多也就是個經理級別。可這位程式設計師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就更不要說看他的工作能力了。
  • 中年危機:個人價值悄無聲息地貶值,僅僅是因為不夠努力?
    對人生的中年階段而言,現實的重重束縛與磨難在此時才剛剛顯露它的獠牙,撕扯著人的精神與身體,叫人陷入名為「生活」的泥潭無法自拔。而比接踵而來的危機與挑戰更可怕的,是個人價值於無聲無息之中的貶值,如同溫水煮青蛙,當猛然醒悟之時,自己的人生已經走到了無處可去的死胡同。
  • 放棄75萬年薪回家當公務員,大廠「中年危機」的另一個劇本?
    該貼主稱自己為騰訊員工,有一份年薪75萬的工作,但最近決定放棄選擇回老家當公務員。在提了離職後被領導進行人生教育:「你逃避了,你將來的孩子也得重走一遍你的路。」圖片 / 社交平臺截圖有網友對帖主表示認同,網際網路中年失業危機讓人警醒,與其冒著隨時可能會被替換掉的風險,不如趁早給自己找一條好的退路。
  • 工作7年,連前臺的工作都找不到,職場路越走越窄怎麼破
    現在是基層工作都不好找,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又做不了。我人生的道路怎麼就越走越窄了呢?"01 隨波逐流的人生,路會越走越窄我自己也是個隨波逐流沒計劃的人。所以身邊有那麼一群人,覺得自己還年輕,時間還很多,不論職場還是生活都不做規劃,走到哪裡算哪裡,信馬由韁。
  • 32歲中年,從負債12w到月入30w:放棄很容易,但我無路可退
    晚上十點還在和客戶打電話的也是中年人 。守在醫院走廊裡滿臉疲憊的也是中年人。好像到了一定年齡,人被自動歸類為中年人,好像到了30歲就會被自媒體寫手和身邊人歸類成窮途末路的中年人。如果看完上面的內容,你也和我一樣有一絲無法抗拒的不安,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有了一店改變自己現狀的想法,那不妨來看看這個32歲中年人的改變。你以為自己藥石無醫,但時間會讓你久病成醫在中年之前,我們也曾年輕過。
  • 大學生求職要不要海投簡歷?
    海投不是拿一份簡歷「打遍天下」,需要求職者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崗位量身定製簡歷,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有時求職者難免要為彼此衝突的時間費神。同時,你有限的精力被平分到眾多的崗位中,使你很難針對某一場面試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且,你對每次的失敗和教訓也缺乏足夠的時間來做總結和反思。
  • 35歲以後還在求職網站上投簡歷,丟人嗎?
    ,而隨後公司HR 便告知我被辭退,根據賠償標準補了我八個月的工資,可是現在老婆和孩子都好了,老人的病情也正在好轉,我卻沒有找到工作,看著一封封投出去的簡歷石沉大海,我不禁想問,35歲以後還在求職網站投簡歷丟人嗎?
  • 職場中,如何在30歲的時候應對未來35歲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當下焦慮的重要原因,比如我今年就30歲了,幾乎每天都在思考35歲的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抑或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了如今職場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課,別總等到危機來臨的那一天,才來後悔為什麼自己30歲的時候不想想今天35歲失業的問題呢。
  • 如何避免35歲後中年危機?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儘早做準備
    曉霞也主動打過電話和上門找過心儀的公司,可人家都說年齡超過35歲的,少給錢我們也不能要,這是我們年齡的底線。剛開始還以為自己是個女生,公司會有性別歧視,可與幾個以前的男同事溝通後,才發現,很多35歲以後的人,情況都差不多,有些甚至還沒到35歲就被裁員,被迫轉行了。
  • 我25歲,985碩士,剛畢業竟遭遇職場「中年危機」
    02現在總談到35歲的中年危機。但中年危機,真的不止35歲才有。比如我們這批學生,可能剛一畢業,就遇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名校光環也沒用了。僧多粥少,男生優先,很多你看不上的選擇,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 我,38歲,工作20年,被公司勸退:面對中年危機,你要搞懂這4點
    中年危機,起源於網際網路行業,又稱「35歲危機」,多發於35-50的職場人身上,因為人到中年,會面臨的壓力和重擔會比其他任何年齡階段,要承受得更多,會感到迷茫、擔憂,甚至恐懼,開始懷疑自己,對自己,對家人都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現在的人到了35歲之後,找工作就越來越難了。在矽谷,甚至有求職者過了35歲去整容,顯得年輕點來增加錄用機率。
  • 一個老職場人最中肯的告誡:30歲後,千萬不要再靠簡歷找工作
    什麼時候才可以面試,才可以開始找工作?之類的問題,還有人說從這場疫情來看,覺得還是事業單位的鐵飯碗最可靠。事業單位的鐵飯碗是可靠,但我想那和大部分人都沒有半毛錢關係,看每年擠破頭去報名考試的人數,再看錄取比例就一目了然了。言歸正傳,我想說如果你在30歲後還在靠投簡歷找工作,那對你的職業生涯而言,真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