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大專畢業後在工廠摸爬滾打已經9年時間,換了三份工作,從最初的計劃員,到計劃主管,再到前年上家公司的計劃部副經理,一路走來,職業發展上也算中規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謂知足常樂!
以前從沒有想過會出現自己如果失業會找不到工作的這種尷尬局面出現,畢竟在職的時候還時不時會有獵頭聯繫我需不需要換工作,可當我失業後主動去聯繫獵頭的時候卻告知疫情下,暫時沒有合適的工作。
上一份工作是一個千人規模電子廠的計劃副理,由於和新任供應鏈總監在工作中產生了一些摩擦(新任總監是老闆獵來的,中年女,之前是知名外企外企部門經理),於是便時不時開始被擠兌,本人性格有時候也是有些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不受你這份氣了,於是今年四月初便裸辭,一個做計劃這麼多年的老人竟然裸辭了!現在想想我TM當時是哪根線搭錯了,怎麼就做了個這麼荒唐的決定,最起碼找好下家再走。可當時的我就是如此決絕的瀟灑離開了,離開了這個服務了近兩年時間的公司,當然,走的時候還是有些不舍的,畢竟也快兩年時間了。
沒辦法,辭已經辭了,自己就想著先休息個一周時間,再找新工作吧!於是一周後我開始和之前聯繫過的獵頭聯繫,被告知現在確實沒有合適的崗位,心裡還是有些低落的,畢竟獵頭給出的職位薪水待遇都是比較好的,免得自己再海投簡歷。
沒辦法,網投簡歷吧,打開招聘網站看了看,今年適合的崗位確實比往年要少很多,往年打開招聘網站瀏覽時都是四五十頁,今年打開卻只有十幾頁,不管了,先投簡歷吧。
開始的時候還是信心滿滿地,自信自己的業務能力和之前的履歷,找一份和上家公司待遇職位差不多的工作應該沒問題吧!連續幾天投了三十多份簡歷,於是就是漫長的等待,一天,兩天,一周,兩周……投的簡歷似乎都石沉大海一般,沒有激起一點浪花,沒有一個邀請面試的通知……心裡開始其實已經有一些慌了,都快三周過去了,投了幾十份簡歷,規模大的規模小的,有些招聘職位上還特意用紅色字體打出急招兩個字,可就是一個面試電話都沒有,我開始反覆檢查我的簡歷是不是哪裡寫的有問題,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好像也沒什麼問題呀,履歷都對,電話都對……按理說我投遞的職位都是計劃管理,自認為勝任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都是製造型工廠,合不合適總該叫過去面試一下才對吧,可就是一個電話都沒有,我自己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就這樣每天一看見有新職位出來後就投遞簡歷,於是在失業後的第一個月月末,終於來了一個面試電話,是一個兩百來人規模的小公司,讓我去面試計劃經理,我看了看公司介紹,企業規模小,而且還是個小代工廠,如果真入職了以後的職業路勁不是越走越窄嗎,大企業往小企業跳容易,小企業往大企業跳就沒那麼容易了,無關能力問題。
本來是不想去的,可已經一個月都沒找到工作了,去看看吧,說不定公司還不錯呢!於是過去面試,公司廠房是租的,地方也不大。和HR和老闆聊了近40分鐘後,面試接近尾聲,自認為所有問題都回答的還算得體恰當,這一點從老闆的表情上也可以看出來,終於到了談期望薪資的問題了,老闆問我期望多少?
因為本人上份工作稅前是12.5K,在廣東這邊同職位裡面其實是中下水平的,我就跟老闆說了我的上一份薪資,老闆笑著說,我們規模比較小,事情肯定也沒大廠多,所以薪水給不了那麼高。我心裡想了想,便說,今年疫情,期望可以降一些,最低稅前11K,這都是我咬牙跺腳說出口的,別人找工作都是上坡路,好傢夥,我這卻是越走越往下了……老闆笑了笑,還是給不了這麼高。我心裡在想,好歹也算個部門經理,你連11K都給不了……我就語氣和緩的問老闆,那能開多少。7.5K,老闆說道,不過和你聊的也不錯,看的出來你的業務能力還是有一些的,最多8K……我像被潑了一頭涼水,禮貌的說回去考慮考慮吧!
第一次面試就這樣結束了,沒有一點懸念和激情。於是開始拖朋友看自己公司有沒有合適的崗位,均是告知基本都停招中基層管理崗位了,要麼就是招高層崗位,咱這水平也應付不來。
就這樣一邊投簡歷,一邊在租房躺屍,思考人生。(對了,老婆今年沒出來,在照看小孩,3歲多。還沒敢告訴家裡我的狀況,每個月要還房貸還有孩子的費用,有房無車,老家買的房,月供2000多,家裡本就沒多少積蓄,要是再知道我失業這麼久了,估計也該恐慌了)。
到今天7/6日投了已不下百份簡歷,總共就3個面試:
第一個待遇太低,第二個也是和第一個差不多,而且位置還比較偏,第三個是6月底面試的,公司是做小家電的,公司規模建設什麼的感覺還不錯,面試的計劃主管,面試完兩天後要了社保記錄,我也不知道HR要他幹啥,被告知面試通過,背景調查也ok,但是公司還想再面幾個人,讓等通知。然後到今天為止已經一周多過去了,估計也沒有然後了……
到現在已失業整整三個月,一天就吃一頓飯12左右,抽7塊一包的黃果樹,沒辦法,家裡已經快入不敷出了,省錢吧!這個時間段沒有誰是容易的,況且失業的也不是我一個,大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不是!
失業三個月,總結了一下自身的原因:
1.疫情下自己還是要求比較高,但是近期的期望薪資都已經講降到給個9K就去幹了(有家要養,再低就真提不起上班的欲望了),還管什麼狗屁職業規劃,公司規模大小。
2.自己其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從事的職業說白了也確實沒啥技術含量,剛畢業的小朋友培訓幾個月也能基本勝任。
3.今年32了,是不是已經到了中年危機了呢?是不是現在的公司已經很少外招30多歲的大齡青年了,可網上不是說35以後失業才找不到工作嗎?我這還能苟延殘喘三年呢就到這種地步了?
4.失業後黑白顛倒,生物鐘嚴重紊亂,時間一長,人也變得相當不自信,感覺身體也變差了不少。
5.這些年沒有想著學一門手藝,做一門副業,沒有居安思危的長遠想法,導致現在真的長時間失業了,才真正體會到技多不壓身這句話的含義。
這兩天貼吧看到一個信息,說珠三角一38歲的部門經理失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了生活,最後去工廠做操作員了。倒不是說操作員怎麼樣,也是靠勞動吃飯不丟人,但大家都一把年紀了,都有家要養,再去做這份差事,白夜顛倒的一月賺個三四千,實在心酸。
想來想去,可能正應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話:
我呀,可能就是書讀得多了,社會生存的能力反而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