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秋之語V2020
圖 / 網絡
#中年而已#
芳姐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工藝品工廠裡上班了十多年,公司產品主要是出口歐美市場,平時芳姐的工作就是幫老闆打打字、跟跟單和統計一下數據,工作輕鬆沒什麼壓力,今年受疫情影響,工廠裡基本沒什麼訂單,老闆想轉做國內市場,卻一下子難以打開,就這樣工廠老闆用以前掙到的錢來維持著工廠的運營,到了9月份時,老闆覺得虧得太多了,又看不到好轉的希望,忍痛把工廠結束了,40歲的芳姐一下子變成了失業人員。
芳姐在人才市場轉了幾次,網上也找了好些天,發現這年齡找回文職類工作是不太可能了,可自己又沒有什麼一技之長,一下子茫然了。
1、芳姐找工作過程中,有些工作雖然不限年齡,可自己並不願意去。比如像保姆月嫂清潔工,收入估計不比自己做文員的時候掙得少,可自己放不下這面子;又比如超市的導購和收銀員,這些對學歷和年齡要求不高,感謝這些工作沒什麼意義也不想做;芳姐也想過擺地攤,夠接地氣,可從看書內心上來講,又很難接受自己去做這樣的工作......雖然說職業無分貴賤,可像芳姐這種想法其實很普遍,這個就是屬於行業歧視。
2、芳姐的女兒提議她可以做自由職業者,自己開網店、做直播、做自媒體都可以,可芳姐思考了好些天,愣是沒有任何動作,心裡很清楚,自己沒有任何技能,光是靠一腔熱情能成事?或者有人會說,既然是當文員總是會寫點什麼會打點字,那不如在網絡裡面寫文章做自媒體好了,可是各位別忘了,這打字和那打字是兩回事。做自媒體是人人都能做的事,可真正能把它當飯碗的人沒幾個!芳姐心裡知道自己不是這個料。
3、芳姐思前想後了好多天,決定不去找工作了,因為她發現自己有一個優勢,就是小區裡認識的人多,芳姐平時工作輕鬆,下班之餘常常小區樓下轉悠,不知不覺中她認識了大半個小區裡的人,她想到自己也經常做飯,也有幾個自己做得好的招牌菜,乾脆自己在家裡做私房菜,為小區時忙碌的鄰居服務,說幹就幹,芳姐馬上在在朋友圈和平時自己常常聊天的幾個小區群裡作了幾回廣告,那些小區裡的老朋友們都熱烈回應要下單。芳姐大喜,想不到這事能這樣就成了!現在芳姐的私房菜單裡有鹹香雞、醬油雞、燒鵝、燒雞、土豆燜鴨、辣椒泡雞爪、拍青瓜等等,有時她還會曬一些魚乾、臘肉。我周末會常常買一些她的菜,平時上班有時候早上讓她做好兩隻雞帶回公司中午加菜。芳姐的生意越做越好,現在還推出三人套餐、五人套餐,小區門口一家小公司幾個人還讓她包了午餐,芳姐天天雖然又忙又累,可心裡卻很高興,自己終於算是創業成功了!
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充滿著變數。這個充滿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當我們面對困境的時候,必須面對事實,重新樹立信心,冷靜分析,找出適合自己的可行途徑。像芳姐這樣遇上中年危機時,可以從下面幾點尋找方向:
1.學一門跟生活相關的手藝。
比如說學做點心麵包去蛋糕店工作、學插花去花店工作等,像這種工作的話,一般做開還是比較穩定的。
2.從事可延續性發展、以人際關係為主簡單的銷售工作。
比如說做房屋租賃中介或保險,我相信只要夠勤快、夠努力,溫飽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不建議去書店或商場裡面做那些銷售員,除非你不在乎將來的規劃,僅僅是打發時間有點收入就行了,那不在這個範圍。
3.做一些靠個人技能方面的小投資創業。
例1.比如說去學裁縫,學會後幫別人修補衣服。我前兩天拿兒子的校服去小區裡面那個阿姨家裡縫一下,看到她那裡放著一大堆等著要修補的衣服,有位男士拿了十幾條褲子讓她改窄褲頭;有一個剛做奶奶的年輕奶奶,拿了一大堆小寶寶的連體衣服過去,讓裁縫阿姨把連體褲腳剪去,留下上半部分,這樣可以繼續穿多一年。
例2.像芳姐一樣做私房菜,為附近的鄰居們提供服務。
例3:經營小區便利店+代收快遞+生鮮水果代購等多模式店鋪
現在工作繁忙,購買什麼東西便利為第一要素,對小區便利店需求是剛需。做小區便利店投資不高,風險較小。而且你對周圍的人很熟悉,了解他們的需求,如果你待人熱情,態度好,生意非常穩定。還可以與快遞達成了合作,成為了快遞驛站;或者做一些簡單的生鮮水果代購,拓寬門路,增加收入。
例4.做小餐飲,包子點心店之類
小餐飲和包子點心店可從小做起,剛開始店鋪面積小一點,特別是包子點心店,我小區門口那對夫妻做了十年,他們的店鋪就是旁邊的小超市劃出來的一點點面積,大概就是兩個平方左右,成本不高,他們早上的生意可好了。只要勤快,雖說不能賺大錢,但肯定可以過美滿的小日子。
小結:
目前40歲,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劃分標準,還是青年,由於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正是人生創業幹大事事的大好時機。像我們熟知的很多知名人物都是40歲以後才開始自己的事業,比如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宗慶後42歲創立娃哈哈、柳傳志40歲下海辭職······
最後,提醒在職的年輕人,就算現在你們有一份滿意的工作,也要為未來規劃,未雨綢繆,不要在該拼搏的時候,選擇了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