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凱撒集團承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京舉辦。在以「科技創新推進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討論環節,福建省旅遊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揚標,廣西旅遊發展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潘鳴,深大智能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汪早榮,復星旅遊文化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竇飛鵬,人民日報人民文旅高級副總裁、蝸牛景區管理集團創始人徐挺等多位嘉賓參與並就話題進行了暢聊,圓桌討論環節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唐曉雲主持。
唐曉雲提到,大多數人會認為旅遊業是一個傳統的科技含量低的行業,尤其是看到酒店、景區、旅行社等行業對於科技應用的程度較。但當回溯整個現代旅遊業發展,又發現其實科技一直是支撐旅遊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為什麼如此,當託馬斯庫克第一次帶著團隊旅行的時候是因為有了蒸汽機車,當有了電器技術、有了電話、電報等等這些新科技的時候,才有了一個國際旅行的可能。當有了網際網路的時候,才有了這些平臺化的企業,也才有了大眾的旅遊時代和散客化的旅遊方式。現在有了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也才有了定製旅遊。因此,旅遊活動的空間位移性和生產要素綜合性,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旅遊業必然也應當成為一個科技支撐的現代服務業。
陳揚標表示,福建旅遊發展集團在科技方面也有一些實踐,主要在於產品的深度開發方面,這是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產品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關鍵,並現場分享了福建三明的泰寧九龍潭景區。
據了解,福建旅遊發展集團引入了國際光影公園設計的理念,把自然的山水實景和5D全息技術巧妙結合,打造一個可移動的夢幻光影舞臺,投放市場反映非常火爆,成為遊客和市民的打卡地,也是各類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和亮點。預計未來,像九龍潭夜遊景區這樣的項目將在福建省進行推廣,央視86版《西遊記》的取景地玉華洞,將以《西遊記》故事和電視劇的場景來進行設計,其不是一個簡單的亮燈工程,好多地方是亮燈工程,有深度,實現場景化、故事化、遊戲化,讓遊客身臨其境,進行沉浸式、行進式的旅遊。
深大智能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汪早榮表示,深大智能從小到大,從創業到現在,不斷在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上面雙輪驅動。模式創新主要圍繞旅遊目的地以核心景區擴展周邊業態形成一體化覆蓋,這需要在運營方式創新和技術的同步跟進同時進行,深大智能在這個領域裡面耕耘了20多年,實際上也摸索了一些規律和方法。在技術領域裡面,我們擁有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架構,我們稱之為「一體兩翼」,以覆蓋所有文旅集團業態全場景、全過程、全閉環的管理。這不僅僅實現對遊客端的服務,更重要的從2B2C一體化,或者說是從S2B2C形成完整的內核,覆蓋六邊的6個場景業態,形成12個雲服務。
據悉,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13年開始下沉到目的地,和主流的核心流量景區聯合形成一個網際網路運營,出人出錢出技術,幫助他們一起從人才培養到產品升級,到周邊資源整合,甚至於能力融合帶動扶貧,全方位提升。我們從產品升級上有三個過程,從粗加工到中度加工到深加工,改變了完全依賴於靠一張門票過日子,這是在模式創新上靠自己腳踏實地一步步做出來。此外,深大智能於近日落地了LOTS模式,並進行了稱為「滿天星行動」的快速複製。
徐挺認為,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很多旅遊景區都在智慧旅遊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未來的趨勢是什麼,智慧旅遊發展的趨勢究竟是什麼,如何解決在資源和供給上的管理,如何打破信息的壁壘,從蝸牛的角度而言,在整個旅遊景區的空間上,有六個流:交通流、遊客流、信息流、服務流、物流、資金流。
此外,他提到,深入智慧旅遊景區會發現,很多的統計報表都沒有完成,信息本身是割裂的,從後臺的交通調度系統到信息管理系統,到物流系統,以及現代辦公系統和財務結算系統,很少看到有一些完整的案例。在目前的階段而言,體現在智慧旅遊上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所有的工作都要從模塊化和流程化開始,才有可能完成數據化的過程。
潘鳴表示,廣西旅遊發展集團於2014年完成了組建,主要有旅遊、康養、城建三大業務,涵蓋了旅遊、城建、健康、文體、科技實驗和金融。在科技賦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廣西重點打造廣西遊直通車平臺,這個平臺是政府為旅遊服務搭建的平臺,以旅遊自駕車的服務網點布局作為基礎,首創建成、異地完成,打通旅遊最後一公裡的瓶頸。
據介紹,廣西遊直通車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一個平臺匯資源,一部手機做服務。現在已經與八千輛租賃車打通,還有700個線下租車網點布點了,同時也接入了300多家的酒店民宿和180多家的廣西旅遊景區,今年疫情期間,通過平臺提供了預約遊的服務,同時把廣西4A級以上的景區都做了智能化的改造。
竇飛鵬認為,復星集團有一個CTM的大戰略,CTM就是consumer to maker,就是一切圍繞以客戶為中心打造我們的產品力和服務力,在以客戶為中心的打造產品力服務力的背後,是數據的角逐,是如何把握客戶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迭代到後面的產品和服務的迭代當中去,背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如何構建呢?毫無疑問科技賦能,或者比較好的基於現代化的技術打造的體系化的基礎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個純粹的技術不能為技術本身所用,技術還要創造商業價值。那麼技術如何能夠創造商業價值?需要我們對商業洞察進行理解,需要我們真正的圍繞以客戶為中心去看看真正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好產品,什麼樣好的服務體驗。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復星旅文加快了數位化內功的建設。復星將託邁酷客品牌引入到中國,給它全新的生命力,旅遊遠遠不僅僅是旅行社的業務範疇,應該上升到生活方式的選擇。通過這樣一個平臺直接的觸達C端用戶,直接獲得C端對所有產品服務的想法。
汪早榮表示,很多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首先是人才。人才的知識庫要更新,要擁有數位化的思維去思考旅遊全過程管理閉環,甚至於整個企業戰略諮詢規劃,未來五年將以數位化為基礎;其次,人才從哪裡來是文化和旅遊行業最大的痛點。其實我們很多大專院校培養的都是導遊、飯店管理,即使學的旅遊管理專業的碩士畢業生,知識庫也需要換一套。在具體辦法上,今年我們跟山東旅遊、浙江旅遊學院一起聯合辦學,我們贈送了從線上到線下整套系統給學院,這個是目前所迫切的。企業需要人才,我服務的文旅集團更需要人才。接下來,我們每個省合作一家旅遊學院,這個是當務之急,只有這個解決了,我們才有未來數位化轉型的可能。
唐曉雲在對話環節提到,用省際聯盟的方式打通數據,而不是用商業市場化的方式打通數據,這在現在的數位化建設過程之中事實上存在非常大的問題,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省份、不同的省市在做不同的數據系統,這些數據系統形成了新的重複建設,也是另外一個數據孤島。這些數據孤島,以標準化的模型理論建設為基礎的前提下,不同的數據模型測算出來的結果不一樣,這些不同的平臺用不同的口徑、不同的標準在說話。那它能否互相對話是一個問題;其次,孤島之間的信息連通,有沒有標準的數據接口,這些物理上的問題也是需要去解決。
在人才培養方面,徐挺表示,我們設計了兩個模式:一個關於機制,有一個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計劃。第二個是使用新技術,我們在跟北二外、浙江省旅職院都建立了一個教育基金,北二外的基金據說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教育基金,通過這個教育基金我們培養了很多的專項人才,也建立了跟學校多方的溝通機制,因為這個基金是通過北二外給到國內的十所大學。特別是去年和今年,我們跟浙江省旅職院建立了廣泛的合作,設計了企業產業研究院,又在這裡編制1+F10的認證教育系統。另外,我們設計了一個多流的APP,我們提出景區的業務需求和後臺的表單,由他們進行編程完成,這個App是基於「教、行、用、評」四個需求。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李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