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故事。班級故事天天發生,只是班主任很多時候過多地在意班級制度而忘記了活生生的學生,只關注班級的外在形態而忽略了有喜怒哀樂的學生,只關注分數而漠視了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回憶曾經帶過的班,班主任想到的一定是那些有個性的人,那些讓人煩惱或開心的事。當畢業生談及他們過去的班時,和你念叨的也一定是那些有趣的事,有你知道的,也有你不知道的。
那些在學生中發生的事,它的形態、性質是多樣的。這些故事的發生、發展及解決的方式和結果就逐漸衍生成班級文化。如何在班級日常生活中發現積極的、有價值的事,並尋找其中的精神,進而通過一定的方式把這些故事中的精神凝聚成班級的主流文化,這是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的首要事務。
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方法是班會或者個別談話。外力的引導也許有用,但一定是暫時的,唯有激發學生內在的自覺才是根本。我給孩子準備了一本「成長備忘錄」,讓學生每天寫下今日的安排、收穫、感言,一頁頁的記載構成了一個個成長故事,每日固定時間在小組中相互傳閱,每個組員講自己一天的收穫、感言,組長對每一位組員進行點評。他們每天走進自我,去發現、去反思,最重要的是實現共享共生。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共識,在相互觀照中追問自我,在平等交流中獲得鼓勵和尊重。個體在成長,小組共同的價值在生成,有利於每一名學生成長的小組合作、共享、共生文化在「我」的故事中慢慢生成。
學生在他的備忘錄上寫:「我很努力,但我缺乏自信。」組內同學給他鼓勵,組長寫道:「你很優秀,相信自己。」
「本周末放假在家,玩手機的時間太長。」一學生在他的備忘錄上寫道。組內同學為此展開專題討論:要不要玩手機?什麼時間玩?玩多長時間?組內形成了關於手機使用的公約。
「今天遲到給小組丟分了,對不起大家。」「今天課上問題沒回答出來。」「本周我們組被評為最優秀小組,值得慶賀。」「今天的運動會上我們小組獲得的加分最多。」
從課堂學習到校園活動,從校內到校外,每天,每一個學生都有故事。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是學生生活的全部,是學生內在精神的顯現。在小組每一天的交流中,學生取得成績時會有同伴欣賞;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時,他會覺得愧對同伴。不需要老師教育,同伴的鼓勵便是最好的教育。於是,所有的優秀都會成為組員心中的嚮往和目標,所有的不足都會被組員摒棄。小組的生活變得鮮活、有價值、有意義,優質的小組文化在每天的故事中慢慢形成。
當每一個小組內的優秀故事在班級傳播並受到全班同學「膜拜」時,當每一個學生都有變得優秀的可能並被師生共同關注時,班級的優質文化便慢慢形成了。
晚自習前,小組學生在交流備忘錄——講自己的故事後,接著便是「講精彩故事,敘精彩明天」的小班會環節,由一名同學代表本組講本組的優秀成長故事,這是勵志;讓小組間相互激勵,相互學習,是學會欣賞;讓學生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好,更讓每一個學生積極成為小組宣傳的對象,為組爭光。
這是「小高考」備考中某一次學生的發言:
一個「四A」同學王博的成長關鍵詞——
謙虛:每次考試他都是四A,但是他依舊很謙虛,認真聽課寫作業,認真規劃每一天,從不盲目樂觀。
善問:在組內他時常會問我們問題,我們有問題時,他也不厭其煩地講解。
引領:他的態度、習慣引領了我們組的學習風向。
分享:他的做法、想法會毫無保留地與我們分享。以前我的政治學科總是不及格,我嘗試用他分享的學習方法後,現在能考70分了!
一個小組需要核心人物,他引領全組的風向;他的故事也會引領全班,激發全體學生的成長激情。每一日的精彩呈現,是班級主流價值的匯聚,學生生活意義的獲得,生命價值的展現。
當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變得有尊嚴和有價值時,他們一定會朝著嚮往的目標奮進。這樣,班級的日常生活變得生動、有價值,良好的班風在形成,學生在班級中不再是被看護的對象,而是主人。生活的意義有了,學習的樂趣有了,生存的價值有了,學生對自我生命的感知不再是老師的評價,不再是學業成績,而是鮮活的自我存在。
講述從普通走向優秀的成長故事,這是我班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書寫優秀的成長故事,讓這些優秀的故事成就優秀的班級文化。
這是班上某位小組長寫下的感言:
在這人生最燦爛的時光中遇到你們,即便終會分別,這也是我的幸運。人生若能重頭來過,我相信我們一定會依舊如此。
我們6個人是一個整體,雖然成員經歷過變動,但我們肩上的信念一直未變——最強小組。我們成功了。一年相處,我們6個人之間有過共同的歡樂。
如果說我們的娛樂精神值得讚嘆的話,那麼我們協力所解決的矛盾,領悟小組合作的精髓,更是我們人生路上收穫的帶刺玫瑰。還記得當初我們因為小組分工而鬧了矛盾。原本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自私自利,而沒有人願意去做。老班讓大家討論「小組合作需要什麼樣的情懷」,在討論中,我們終於認識到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錯誤。原本已經有了裂痕的友誼之石就這樣在討論中、在我們每個人的自省下得到了彌補。我們也愈發知道,如果我們拋下利益之見,甘於為小組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樂於為他人服務,那麼,我們第八組必能走得更快,邁得更遠。
故事很豐富,日子很豐滿。回首,每天的故事不再是惱人的煩憂,而是成長的收穫,是內在激情的激發,是友誼的收穫,是情懷的養成,是素養的形成。
「規則明,秩序好;有陽光,會合作;善規劃,能自主。」這是我基於「成長共同體」模式下的帶班主張,是基於學生自主、合作理念下的帶班實踐,在這樣的帶班主張和實踐之下,緊扣成長故事,演繹成適合併促進學生成長的優質班級文化。
作者:金 龐(江蘇省揚州市邗江中學)
揚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至今已走過近6個年頭,緊扣「規劃、活動、專業、引領」4個關鍵詞,以專業精神、專業路徑引領班主任專業成長。工作室現有核心成員32人,其中11人獲「揚州市首批特級班主任」殊榮。工作室以班級特色活動、班主任專業技能比賽、學術研討活動等引領全市班主任專業發展,促進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工作室成員主持了多項省市課題,促進了工作室學術研究能力提升。
採編自《新班主任》雜誌,略有刪減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