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勇敢探索

2020-09-19 國際學校資深觀察者


我們常說,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的是一個命運。

古往今來的哲人們都強調,教育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因為那些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往往對於改變人類社會的現實將會發生巨大的作用。

教育即生長,生長即目的。同學們現在都在想像著未來,不知道接下來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學習壓力會怎麼樣,將來究竟要選哪所大學,畢業後要不要回國發展,以後好不好找工作等等......一堆的憧憬夾雜著一堆的問號。

現在,不管是疫情原因還是政治原因,大家可能會更切身地體會到,我們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信息更迭迅速,科技日新月異,同時,知識和文化正在跨過國界傳播和交流。當前的我們正在經歷著這一切,也將引領這一切。總結下來,可能是些這樣的問題:

一、你也許還不認識你自己;

二、你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

三、你其實也不知道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認為,大家應該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結合起來,把認識自我放到探索未來的道路上,去到你要過的生活裡,你就活成了你喜歡的樣子,你就會幸福。

下面,我想和大家說說幾點我的體會:

一,關於成功。我們對於成功的看法,很容易被社會的風氣帶著走。成功似乎就是社會的一把尺子,我們用它丈量著周遭。似乎我們疲於奔命的努力就是為了別人眼裡所謂的成功。我們反問一下,我們那麼辛辛苦苦,難道就是為了獲取別人的一個點讚?對於成功,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標準,我們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思想體系。外在的成功,別人眼裡的成功,普通大眾眼裡的標準,也許也是有意義的,但我們更應該關注內在的成功。我們能和自己和諧相處,我們也能和自然和諧統一。睜眼觀世界,不忘己在世界中;閉眼望世界,又見世界在心中。孔子說,內聖外王。這是內在和外在的和諧統一,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成功。

二,關於態度。對人有態度,對事兒有態度。我們對人對事兒的態度,是我們思想體系的外在表現。通過訓練達到端正的觀念,通過做事行為,關照我們的思想。知行合一,致良知。在人類的一切成就裡面,你都能看到態度。態度不僅能決定你是否能有所成就,也能影響成就的高度,以及取得成就的速度。「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經歷了數次失敗,兩次險些破產,但馬斯克個人的態度從未改變。他在2006年創辦SpaceX ,想花自己的錢,造自己的火箭,但之後火箭發射失敗了3次,第四次火箭發射成功之前,他幾乎破產。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人們還在研究車型的時候,他在研究無人駕駛;人們在研究推出新能源的時候,他在研究火箭;人們還在討論他賣房的時候,他在瞄準火星。他無疑是一個值得尊重的開創者。

三,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人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並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和諧共生。《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韋斯特弗說,學習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對自我的探索是貫穿我們一生的。所以我們現在講終身學習,不僅僅就是學習一些知識,一些技能,那樣的話就太膚淺了。學習知識、技能,與時俱進,這些是外在的要求,是被動的壓力。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基於自我的認識,主動的要和世界聯繫。我正在想什麼,我將要思考什麼;我正在學什麼,我將要掌握什麼;我正在做什麼,我將要成就什麼。這些是內在的追求,是主動的動力。我們諾科倡導的終身學習和勇敢探索的理念,也是這種思想的一種體現。

未來,希望我們的學生們能夠在認知和探索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感悟。最後送一句話給大家。要相信自己,要相信一個人也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相關焦點

  • 英語學習,需要我們的探索精神和勇敢品質
    英語學習其實和做事兒是一個道理。當然,往廣了說,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學習英語需要勇敢。英語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語言,其實非常簡單易學,很多時候,只不過是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第二,學習英語一定要尋找好的方法。誰都願意事半功倍,對不對?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已經沒有什麼秘密和方法能深藏不露。都在那兒擺著,只要用心,三兩下就能找到。那些不對的言論,很容易就可以排除,只要拿出我們逛網店查評論的熱情,沒什麼難的。
  • 終身教育百年: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從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習社會到終身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獲得了新發展。21世紀以來,終身學習不僅成為全球最廣泛共享的教育政策目標之一,而且成為教育政策制定的一種規範。伴隨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革,終身學習依然面臨包括公民教育、價值觀教育、老齡問題、性別不平等,以及社會資本、全球治理、數位化、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變革等諸多挑戰。但是,終身學習依然是個人生存與未來社會前行的「護照」。
  • 【直說快訊】 「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舉行
    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將創新設計與高新科技等諸多領域的知識學習和動手實踐相融合,面向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群體開展創新學習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教學和研究中心,終身學習實驗室將在創新學習理論與方法層面開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開發更有助於學生探索發現和動手學習的工具和平臺。
  • AI時代終身學習的創新與發展——2019終身學習公共服務體系高峰...
    他分析了教育現代化與終身學習體系的關係,簡要論述了終身學習體系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主要包括發展不平衡、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法制保障滯後、質量保障薄弱、溝通銜接不夠、投入保障不足、學習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等。
  • 虛擬實境讓你勇敢探索精神病院
    (原標題:虛擬實境讓你「勇敢」探索精神病院)
  • 清華美院聯合共建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成立
    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得到丹麥樂高基金會的贊助與支持,清華大學校友黃霞飛通過清華大學教育金會向實驗室提供了慷慨的捐贈。 關鍵詞:清華大學;實驗室;終身學習;清華;美院 作者簡介:   2016年4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TULLL)在清華大學科技大樓揭牌。
  • 清華聯合舉辦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
    清華聯合舉辦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清華新聞網12月31日電 12月22-23日,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主辦,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與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承辦。
  • 像在幼兒園那樣終身學習
    像在幼兒園那樣終身學習 作者:米切爾·雷斯尼克 發布時間:
  • 鍾南山院士寄語學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如何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信息爆炸、顛覆性創新的時代,唯有具備持續學習的內驅力,才能跟上時代腳步。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呢?厚植終身學習理念,開啟自我學習心智模式。任何學習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自我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首要的是培育學生的吸收性心智,讓學生永葆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索興趣,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 郴州電大社區教育打造終身學習平臺
    「在網上學習真方便。」12月21日晚上,家住蘇仙嶺附近的市民張先生像往常一樣進入郴州終身學習平臺學習。今年62歲的張先生是郴州終身學習平臺的常客,基本上一有時間,他就會打開電腦進入這個平臺進行學習,通過該平臺,他不僅學會了各種養生保健知識,還掌握了藝術科普和心理健康知識。
  •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推出「最美逆行者終身學習計劃」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迅速響應、主動作為,立足清華優勢教育資源,發揮學院在線教育優勢,面向全國援鄂醫護人員籌備推出「最美逆行者終身學習計劃」,既是向歸來的英雄們獻上的崇高敬意和誠摯感謝,也是「以學習撫慰心靈,以知識傳遞溫暖」的積極探索和創新實踐。   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震介紹,該學習計劃主要服務於各省援鄂醫務人員。
  • 談「終身學習」
    談「終身學習」 潘復生 一 所謂終身學習,就是要使學習跨越單純學校教育的時段,貫穿於人的一生;使學習從求知謀生手段發展成為人們自覺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把「活到老、學到老」變為堅定不移的信念並積極賦諸行動。 終身學習,是飛速發展的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遠古時代,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類歷史演進的速度極其緩慢。
  • 邁出終身學習第一步Making the PYP Happen
    12月的第二周,北大附屬實驗學校同文小學和幼兒園的新教師們,帶著終身學習的使命和對IB教育的無限熱情,迎來了PYP培訓。(終身學習,勇敢向前) IB-PYP 你我知多少2020 WINTER工作坊中,中文組的兩位代表——馮老師對跨學科進行深入的闡述,張老師則對PYP 如何培養學生各項技能發表見解。
  • 教師招聘|教師如何做到終身學習
    「談談你對『終身學習』的看法?」等問題。廣大考生在面試中,往往對此類教育知識及名言的具體內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答題內容浮於表面,得不了高分。為此,中公教育研發團隊針對如何做到終身學習,為廣大考生做詳細的解讀,以幫助考生全面備考。一、教師終身學習的內涵「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
  • 【素材】教育篇01—終身學習
    教育篇01—終身學習
  • 響象智能繪本館:兒童啟蒙閱讀決定終身學習力
    響象智能繪本館:兒童啟蒙閱讀決定終身學習力  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主辦的「啟·坐標」論壇在京召開。  兒童啟蒙閱讀決定終身學習力  早期教育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關鍵作用,研究表明,人類在5歲以前就完成了85%的大腦開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美國教育部也認為,兒童需要在進入小學前建立起「早期讀寫能力」。
  • 分達:助力終身學習 塑造未來教育
    美國教育家布魯諾主張「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探索知識的過程」,遠在七十多年前,當科技對教育的影響還未像現在這麼深遠的時候,布魯諾就認為探索知識的過程將會延續人的一生——「智力決不會在已經認識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終會不斷前進,走向尚未被認識的真理。」 是的,「終身學習」,就是我們應對時代的回答。
  • 以生活為師,終身學習
    兩個特質,一愛學習,二有耐心。家裡邊的小孩子,3歲到10歲不等,總是愛跟魚兒玩。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訣竅,就是多一點耐心就好了。為了讓3歲的膽小的小外甥碰一碰蔬菜上的豆蟲,我可以不厭其煩地跟他講,豆蟲一點兒都不可怕,它的身體軟軟的,並且還不會咬人,還會親自示範給他。
  • 鍾南山告誡北大畢業生要終身學習,父母如何做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這個觀點在《園丁與木匠》一書中已經被反覆論證提及,孩子自打出生後,就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無時無刻不在用他們的方式去探索和學習。然而,很多父母卻對孩子的學習方式一無所知,武斷打擾孩子的學習,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導致後來很多孩子討厭學習,甚至逃避學習。孩子是通過不斷體驗、模仿去理解這個世界,孩子最初的學習就是遊戲。
  • 攜的源頭清泉至,終身學習重踐行
    攜的源頭清泉至,終身學習重踐行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毛慧傑一周的培訓結束了,專家的講座,猶如給我的內心注入一股源頭活水,讓我對教育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教師這個職業也有了更多的熱愛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談吐的修養,樂觀的心態,永無止境的探索。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我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能夠從此刻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定會收穫更長遠的專業發展,收穫更豐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