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二戰後世界格局進入了美蘇爭霸的時代,當時美國和蘇聯共同瓜分了來自德國的軍事科技遺產,這其中就包括V-2火箭。此後,隨著鐵幕的落下,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衝突愈發激烈,雙方都希望能在高科技武器上更勝一籌,尤其是彈道飛彈方面。
圖為飛毛腿飛彈正在豎起
眾所周知,蘇聯的火箭之父是科羅廖夫,科羅廖夫在二戰後擔任蘇聯的火箭總設計師。而他的徒弟戈爾涅夫也非常厲害,是蘇聯的彈道飛彈之父。
V-2飛彈是全世界彈道飛彈的直系祖先
當時,美蘇之間互相挖掘科研人才的爭鬥非常激烈,美國方面經常使用糖衣炮彈來引誘蘇聯的科研人員以及蘇聯接收的德國科學家到美國。從科羅廖夫和戈爾涅夫的人生履歷來看,他們早年在蘇聯過的都不是很好,但是後續卻都抵抗了糖衣炮彈的誘惑,專心為蘇聯工作。當時,戈爾涅夫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核飛彈,不得不說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在戈爾涅夫的主導下,他們剖析了德國的V-2飛彈,並且以此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飛毛腿飛彈。
飛毛腿飛彈至今還在某些國家服役
飛毛腿飛彈北約代號SS-1,從名字上來看就可以知道,飛毛腿飛彈是蘇聯第一款大規模被研發應用的彈道飛彈,而這款飛彈也正是出自戈爾涅夫之手。如果仔細觀察飛毛腿飛彈,可以發現它幾乎就是V-2飛彈的翻版,不過採用了很多新的技術。而且,在當時那個時代,飛毛腿飛彈具備核常兼備能力,這也是戈爾涅夫的功勞。但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蘇聯科學家,卻因為一個細節犧牲。
不僅是飛毛腿,當時的絕大多數飛彈都是液態燃料,有劇毒
當時的彈道飛彈還沒有發展出固態燃料,所有的飛彈發射車都需要攜帶保障車,用來給飛彈加注燃料。而當時所使用的飛彈燃料,為了更高的燃燒效率,採用的都是劇毒的液化氣體,這種液化氣體具有高腐蝕性和毒性。而戈爾涅夫本人在科研方面,一直喜歡親力親為,事必躬親,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最終卻害了戈爾涅夫。
科羅廖夫(右)痛失愛徒
在一次打開燃料池檢查的時候,戈爾涅夫並沒有注意到腳下有油漬,結果直接跌入了燃料池,十秒不到就化作血水。當時科研人員試圖營救戈爾涅夫,但是卻失敗了,蘇聯至此損失了一個高級人才。
因為這個原因,蘇聯的彈道飛彈發展慢了美國一步
戈爾涅夫因為意外去世後,蘇聯科研界都十分沉痛,因為蘇聯不僅失去了一個高級人才,還導致飛彈水平整體倒退。戈爾涅夫去世的時候,蘇聯正好處於研發的關鍵節點,飛毛腿飛彈已經全面鋪開,下一步就是中程彈道飛彈和洲際飛彈,蘇聯的SS-6洲際飛彈於1957年首次發射,但是也正是因為損失了這樣一個人才,導致它的技術並不成熟,僅用了十多年,部署了十幾枚就正式退役了。而美國方面,洲際彈道飛彈發展一直都非常穩健,後續又通過了限制中程彈道飛彈,取得了自己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