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攏失敗後,蘇聯「飛彈之父」摔進燃料池,10秒變成一灘血水

2020-12-24 谷火平觀察

眾所周知,二戰後世界格局進入了美蘇爭霸的時代,當時美國和蘇聯共同瓜分了來自德國的軍事科技遺產,這其中就包括V-2火箭。此後,隨著鐵幕的落下,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衝突愈發激烈,雙方都希望能在高科技武器上更勝一籌,尤其是彈道飛彈方面。

圖為飛毛腿飛彈正在豎起

眾所周知,蘇聯的火箭之父是科羅廖夫,科羅廖夫在二戰後擔任蘇聯的火箭總設計師。而他的徒弟戈爾涅夫也非常厲害,是蘇聯的彈道飛彈之父。

V-2飛彈是全世界彈道飛彈的直系祖先

當時,美蘇之間互相挖掘科研人才的爭鬥非常激烈,美國方面經常使用糖衣炮彈來引誘蘇聯的科研人員以及蘇聯接收的德國科學家到美國。從科羅廖夫和戈爾涅夫的人生履歷來看,他們早年在蘇聯過的都不是很好,但是後續卻都抵抗了糖衣炮彈的誘惑,專心為蘇聯工作。當時,戈爾涅夫帶領團隊研發出了核飛彈,不得不說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在戈爾涅夫的主導下,他們剖析了德國的V-2飛彈,並且以此研發出了大名鼎鼎的飛毛腿飛彈。

飛毛腿飛彈至今還在某些國家服役

飛毛腿飛彈北約代號SS-1,從名字上來看就可以知道,飛毛腿飛彈是蘇聯第一款大規模被研發應用的彈道飛彈,而這款飛彈也正是出自戈爾涅夫之手。如果仔細觀察飛毛腿飛彈,可以發現它幾乎就是V-2飛彈的翻版,不過採用了很多新的技術。而且,在當時那個時代,飛毛腿飛彈具備核常兼備能力,這也是戈爾涅夫的功勞。但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蘇聯科學家,卻因為一個細節犧牲。

不僅是飛毛腿,當時的絕大多數飛彈都是液態燃料,有劇毒

當時的彈道飛彈還沒有發展出固態燃料,所有的飛彈發射車都需要攜帶保障車,用來給飛彈加注燃料。而當時所使用的飛彈燃料,為了更高的燃燒效率,採用的都是劇毒的液化氣體,這種液化氣體具有高腐蝕性和毒性。而戈爾涅夫本人在科研方面,一直喜歡親力親為,事必躬親,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最終卻害了戈爾涅夫。

科羅廖夫(右)痛失愛徒

在一次打開燃料池檢查的時候,戈爾涅夫並沒有注意到腳下有油漬,結果直接跌入了燃料池,十秒不到就化作血水。當時科研人員試圖營救戈爾涅夫,但是卻失敗了,蘇聯至此損失了一個高級人才。

因為這個原因,蘇聯的彈道飛彈發展慢了美國一步

戈爾涅夫因為意外去世後,蘇聯科研界都十分沉痛,因為蘇聯不僅失去了一個高級人才,還導致飛彈水平整體倒退。戈爾涅夫去世的時候,蘇聯正好處於研發的關鍵節點,飛毛腿飛彈已經全面鋪開,下一步就是中程彈道飛彈和洲際飛彈,蘇聯的SS-6洲際飛彈於1957年首次發射,但是也正是因為損失了這樣一個人才,導致它的技術並不成熟,僅用了十多年,部署了十幾枚就正式退役了。而美國方面,洲際彈道飛彈發展一直都非常穩健,後續又通過了限制中程彈道飛彈,取得了自己的絕對優勢。

相關焦點

  • 飛彈之父不小心掉進燃料池,5秒後屍骨無存,只剩下一灘血水
    飛彈其實就是小型的火箭,蘇聯曾發生過一起慘痛的火箭事故,1969年7月,蘇聯第二次試射N-1火箭,但是,在發射架點火時發生了意外,滿載燃料的火箭突然爆炸,150多名科研工作人員當場喪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航天事故。被譽為蘇聯飛彈之父的戈爾涅夫,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為蘇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飛彈之父失足落入燃料池,不出五秒化成一攤血水,無人能救
    二戰後,美國攻入德國,接走了一大批的科學家,這個舉動就為美國日後的繁榮,做好了鋪墊。當時美國的對手蘇聯,軍事實力也是十分的強大。二戰時,他們就效仿德國研製出了火箭彈,並取名為喀秋莎。二戰後,為了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便決定將之前的火箭彈改裝為中程飛彈。
  • 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高層意識到蘇聯需要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才能在全球自如的展現意志,所以糾正了以往「飛彈、潛艇萬能論」的錯誤思想,為紅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展打開了大門。1950-60年代核動力技術日新月異,在一片高呼聲中「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裡科弗中將和海軍部長阿利·伯克雄心勃勃的準備打造一支全核艦隊。1959-1978年,美國先後建造了「長灘」號、「班布裡奇」號、「特魯斯頓」號、加利福尼亞級(2艘)、維吉尼亞級(4艘)等9艘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 美國「飛彈之父」請求回國:中國雖大,但是沒有一寸土地留給他
    而六十年代,因為蘇聯第二代領導人史達林逝世,新任總書記赫魯雪夫與中國路線不和,欲圖在中國駐軍,將中國納入蘇聯的控制範圍,引發了中蘇關係的交惡。 當時的中國,路上需要應對蘇聯的威脅,海上又面臨美國的封鎖,同時得罪了世界上的兩個超級大國,可以說是困境重重了。
  • 蘇聯讓美國最害怕的事,氫彈爆炸不算事,發射人造衛星全國嚇破膽
    1957年10月4日,蘇聯搶在美國人之前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號,這在美國朝野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在回憶錄中提到了美國民眾的強烈反應:1957年10月4日星期五下午七點半,蘇聯在哈薩克的丘拉坦發射場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軌道。
  • 冷戰期間,美國U2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蘇聯飛彈系統全部開啟
    冷戰期間,美國U2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蘇聯飛彈系統全部開啟 2020-11-09
  • 王永志為完成飛彈發射任務,要放掉半噸燃料,錢學森說:我支持你
    錢學森被譽為我國的「飛彈之父」,同時也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對錢學森來說,他除了研製飛彈之外,還大力培養人才。比如,錢學森曾給王永志上過一堂課,且對他影響深遠,更是在發射「東風2號」飛彈時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國也練打航母,試射戰斧反艦飛彈,射程超1600公裡
    「戰斧」巡航飛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飛彈,曾經裝備美國海陸空三軍,後由於《中導條約》限制從陸軍和空軍中撤裝,主要裝備美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艇。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海灣戰爭中,「戰斧」巡航飛彈一戰成名,美軍共發射228枚"戰斧"巡航飛彈,成功率達到85%,將伊拉克防空體系打得粉碎。
  • 十年阿富汗戰爭,蘇聯是如何一步步入坑的?
    01近現代史上,阿富汗絕對是超級大國的超級絆腳石,英國、蘇聯、美國等超級大國都在阿富汗留下了無法言說的傷痛。1838年—1919年,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三次大舉入侵阿富汗,均以失敗告終。1979—1989,紅色帝國入侵阿富汗,折騰了十年,筋疲力盡後被迫撤退。
  • 被蘇聯譽為專打美國高空偵察機的飛彈,卻把自己的飛機給打了下來
    在蘇聯時期,有一款飛彈被譽為專打美國的高空機,卻不小心把自己國家的截擊機給打了下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事件就得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的美蘇爭霸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當時美國一款偵察機叫做U2高空偵察機,憑藉其超高的飛行高度,讓蘇聯的戰鬥機都往而興嘆,所以,當時的美國時不時就飛往蘇聯領空挑釁。
  • 新式LRASM飛彈研製成功,美軍瘋狂採購反艦飛彈
    自從1967年10月21日,標準排水量1718噸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2艘排水量僅50噸的埃及"蚊子"級飛彈艇,用3枚蘇制"冥河"飛彈擊沉後,世界海戰就開始全面進入飛彈化的時代。如今,反艦飛彈是各國海軍用於摧毀敵方艦隊的最核心武器。
  • 俄軍狂射4枚「布拉瓦」,美國終於要面對中俄兩支強大水下核艦隊
    不但體現了俄核潛艇部隊的戰備水平,也意味著俄羅斯終於擺脫了從蘇聯時代就揮之不去的「固體噩夢」,在固體燃料火箭推動的潛射洲際飛彈方面,實現了和美國相當的水平,大大提供了飛彈核潛艇的戰備水平和戰略威懾能力。布拉瓦發射成功飛彈核潛艇工作在水下,不但艇身在不斷運動,而且艇內空間有限。
  • 紅旗-2防空飛彈退出戰備 生產數量過萬 曾擊落美國U2偵察機
    為了應對嚴峻的國土防空問題(主要應對臺灣空中力量的入侵和美國的大型機威脅),中國在1957年10月向蘇聯引進了S-75「德維納河」地空飛彈系統。由於S-75是蘇聯第一代實用化防空飛彈系統,所以在蘇聯裝備的規模非常龐大,自1958年開始正式列裝國土防空軍開始至1960年,蘇軍保有的S-75系統多達265個營,包含1000具CM-63單臂發射架和7220枚V-750系列防空飛彈。
  • 蘇聯對美國有多狠?用飛機猛撞,再用飛彈射擊,還誤傷了自己人
    像兩國的情報部門都進行了非常激烈地爭奪,分別是蘇聯的克格勃與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因此許多間諜題材的電影都以冷戰為背景。而美國中央情報局有一款相當厲害的間諜飛機,就叫做U2。U2飛機曾竊取過許多蘇聯情報,並且一直進入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領土進行騷擾,讓蘇聯很是憤怒。中情局局長甚至還稱,不可能有飛彈或飛機能擊落U2。於是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很想給美國人狠狠地上一課。
  • 蘇聯打美國中情局的U2有多狠?命令蘇9撞,還用飛彈無差別攻擊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 冷戰時代,U2飛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耀眼明星。這架間諜飛機因為飛行高度高達2萬米以上,經常深入蘇聯腹地後又全身而退。當時的CIA局長吹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擊落U2的飛機和飛彈。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戰爭結束後蘇聯紅海軍幾乎是白手起家,而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是二次大戰後蘇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艦艇,也是戰後建造數量僅次於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在蘇聯紅海軍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役的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設計和建造還要追溯到衛國戰爭以前的蘇聯紅海軍巡洋艦。
  • 冰冷的美國和蘇聯冷戰遺物-黑暗而不必要的核軍備競賽
    在運營高峰時,該設施設有數個天線罩,一個電動機池,一個軍官俱樂部,軍營,軍官房屋以及數個支持和通訊大樓,使工作人員可以搜索侵入飛機並指揮美國的攔截飛機。2015 | 德國沃格爾桑| 從膠粘劑上鬆開的牆紙牢牢地懸掛在R-5 Pobeda IRBM基地秘密的廢棄軍事設施中的許多營房之一中。沃格桑(Vogelsang)現在被廢棄,長滿並且空了。
  • 224秒16枚飛彈密集出水,海面掀起滔天巨浪,向對手發出最硬警告
    直到普京總統上臺後,憑藉強硬手腕,一步步扭轉俄羅斯劣勢,讓俄羅斯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在經濟上俄羅斯遠不如美國,但在軍事實力上,俄羅斯是美國最強對手,俄軍先進武器令美軍忌憚不已。特別是近些年來俄羅斯經濟形勢有所好轉,許多武裝研究又開始重新開啟,憑藉蘇聯時期的基礎,俄羅斯發展武器通常事半功倍。
  • 添一次燃料10億美元 常規動力航母成本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1958年建造了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時,中國最大的軍艦還是從蘇聯購買的區區2000噸位的鞍山級火炮驅除艦,所以,雖然如今中美海軍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但是底子幾乎為0的中國能追趕到今天的程度已經相當不易。
  • 踢館:50年代的蘇聯飛彈艦就能當航母殺手,為何後來的現代級反而不...
    ,誤差甚至能大到能出現主動雷達開機時搜索不到目標的情況,所以需要直升機中繼制導,然後軍艦發指令修正,且不說這一打法能不能打中,至少當時美國人的防空飛彈性能也不咋地,裝個核彈頭還能搏一下。 實際到了80年代,就算是基洛夫和光榮這種能帶大量遠程巡航飛彈的軍艦,也已經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突破美軍艦隊的防空網了,哪怕實戰中真能按照蘇聯那套潛艇水面艦轟炸機N多平臺同時齊射打擊美國航母的邏輯,現代級這種基層艦艇在當時的體系中也是前出當「告密者」為艦隊指示目標,已經是屬於炮灰的角色了,再談飛彈射程什麼的也沒啥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