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67年10月21日,標準排水量1718噸的以色列海軍"埃拉特"號驅逐艦被2艘排水量僅50噸的埃及"蚊子"級飛彈艇,用3枚蘇制"冥河"飛彈擊沉後,世界海戰就開始全面進入飛彈化的時代。如今,反艦飛彈是各國海軍用於摧毀敵方艦隊的最核心武器。在冷戰時期,蘇聯是反艦飛彈研製的大國,俄式反艦飛彈以種類齊全,性能卓越而聞名,在冷戰期間的各類海上衝突中,俄式反艦飛彈的戰績可以說如雷貫耳。不過在冷戰結束至今的今天,美國的反艦卻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環球網2月13日報導稱,美國海軍在2020~2021年海軍預算中編列了購買850枚LRASM反艦飛彈的需求,並且計劃在5年時間內總共購買1625枚LRASM反艦飛彈。對此,美國方面聲稱:為了平衡世界其他國家快速崛起的海軍力量,所以美國海軍有必要大力加強自身反艦作戰力量的建設,因此有必要大規模採購反艦飛彈以武裝現在的美國海軍。
LRASM反艦飛彈是英文"遠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的縮寫。該飛彈有著名美國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製,由美國海軍和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共同出資。按照最初的設計指標要求,LRASM飛彈最突出的特點是"遠程",依照美國海軍官員的表示,該飛彈射程將達到900公裡,遠遠超出美軍現役主流反艦飛彈的180~240公裡,是美軍當前最重要的反艦飛彈武器。
LRASM反艦飛彈是一種遠程亞音速隱身反艦飛彈,該飛彈的外形設計參考了美軍"賈斯姆"(JASSM)巡航飛彈,採用了低可探測外形設計,具備很好的隱身效果,同時由於其亞音速飛行,因此燃料消耗相對較少,可以在相對較小的發動機和燃料儲備情況下即可滿足近1000公裡射程的需求。這一點和蘇俄系列動輒近十噸的重型反艦飛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LRASM反艦飛彈最初實際上有兩個型號,其中LRASM-A型就是現在已經量產服役的型號,而另外一種LRASM-B型反艦飛彈則是美國研製的一款超音速反艦飛彈,但是由於該飛彈速度高,紅外特徵明顯,不利於隱身飛行和突破敵方對空防禦,所以很快下馬。
在反艦飛彈研製方面,美國和俄羅斯一直走不同的道路。俄式反艦飛彈從蘇聯時代開始,就推崇大威力、遠射程和超音速,希望利用速度優勢實現飛彈快速突防並準確命中目標;美式反艦飛彈則更加看中命中精度和隱身效能,強調發動攻擊的突然性,依靠飛彈自身低可探測性的優勢,在敵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實現對敵人的突然襲擊。這兩種飛彈研發的思路都是美俄在自身技術水平和作戰思路的基礎上發展出來,而且從實戰上看,也很難看出何種思路更具優勢,也就很難說誰對誰錯。
儘管美國在1991年成功贏得冷戰,但是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美國的霸主地位也隨著經濟發展的相對變化出現了動搖。為此美國海軍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戰略,大規模採購反艦飛彈,以圖能夠對任何潛在的競爭對手構成壓倒性的火力優勢。正是基於這種判斷,美國海軍才會在短短5年內計劃採購超過1600枚新式反艦飛彈。美軍希望利用全新的反艦飛彈能夠對潛在對手不僅形成技術上的優勢,還能在數量上壓倒對手。
不過,儘管美國海軍的計劃翔實全面,但是畢竟其LRASM飛彈依然是一款亞音速反艦巡航飛彈,其射程雖然達到了900公裡,但是恰恰是由於射程增大,該飛彈也需要由其他飛行平臺充當中繼制導手段,以此對飛彈的彈道進行修正,這一點和蘇聯在冷戰時期建立的中繼制導平臺,以引導自己的超視距飛彈攻擊目標的原理完全一樣。所以,只有確保這些前出的中繼制導平臺不會被對方擊落,LRASM飛彈那900公裡的射程才真正算得上有戰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