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障礙

2020-12-12 搜狐網
2011年8月8日,一名8 歲男孩在接受矯正訓練。攝影 孫曉曦

有些讀寫困難的孩子實際上是對文字的結構缺乏感覺。攝影 孫曉曦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讀寫障礙家長們面對著艱難的困境:「我們會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然而,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聰明的「笨」女兒

  一位母親和她的女兒,兩位讀寫障礙者,共同尋找著通往世界的另一種可能

  本刊記者/陳薇

  「書架上有31本書,借走了9本,還剩幾本書?」這道數學題,在作業本上靜靜等待著一年級女孩餘欣欣(化名)的解答。

  「13-9=4」,欣欣寫。

  看到女兒又把31看成13,一旁的媽媽餘靜佳提醒著:「欣欣,要多看幾遍題目啊。」

  欣欣有點委屈:「媽媽,我都看了三遍了!」

  餘靜佳心裡一動。上小學後,欣欣常常犯類似的低級錯誤。比如,「81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18?」欣欣會填「等於」。拼音課上,她也分不清「p」和「q」……

  煩惱一年後,餘靜佳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她的女兒欣欣,是一名讀寫障礙兒童。

  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有讀寫障礙的孩子,不能正確處理口頭或書面的語言文字信息。他們在拼字、書寫、閱讀、聆聽或者是做算術時,會覺得非常困難。

  從臺灣來到北京的女建築師餘靜佳,曾在美國留學時聽說過讀寫障礙這回事。現在她又開始查閱資料,她發現,不同國家孩子遭遇讀寫障礙的比例,多的高達15%,少的也有5%左右——這是一個龐大的存在。然而,當她把這些信息告訴欣欣的北京老師、自己的朋友們時,卻幾乎沒有人聽說過這個詞語。

  家裡有個「愛迪生」

  當欣欣被確定為「讀寫障礙兒童」的測評報告一拿到手,餘靜佳鬆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千斤重的擔子一般。

  她終於找到癥結所在。之前一年,她和女兒深陷迷宮,焦灼彷徨而不知道方向。

  剛上北京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小學一年級,欣欣就被任命為班長,一度成為學校裡的明星新生。她眼神機靈、處事大方,被藍瓊副校長評價為「一看就是成績好的聰明苗子」。

  第一次期中考試,欣欣考得不錯。不料接下來,她的成績明顯下滑,特別是數學常常不及格。班主任非常困惑,孩子上課回答問題都對,作業也對,偏偏一到考試就失誤。老師委婉地提醒餘靜佳,班長應該加油了。

  不料,媽媽比班主任更加困惑。餘靜佳還有個大女兒,比欣欣大一歲。兩姐妹的機靈程度不相不下,她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一模一樣,結果卻完全不同。

  回家寫作業,姐姐只要一個小時,妹妹卻要三四個小時。姐姐已經在看課外書了,妹妹還在為了一個「國」字糾結。

  抄寫這個字,先一橫,再一折,三橫……欣欣至少要回看三四下。後面一個逗號,還要再看一眼。欣欣會將左右偏旁的字寫反,將兩個數字看反。媽媽提醒她:「哎哎,你怎麼會刻印章呢?」

  然而,事實卻不像開玩笑那麼輕鬆。餘靜佳的輔導費時費力,欣欣的成績毫無起色。餘靜佳將困惑求助於周圍的朋友、老師,沒有答案。萬般無奈下,她還向一位中醫兼算命先生的「大人物」尋求偏方。

  直到有一天,一個英文單詞Dyslexia突然蹦進她的腦海。它的意思是讀寫障礙。她開始搜集資料,發現欣欣的表現——混淆上下左右、朗讀時跳字或跳行——這些與讀寫障礙症狀一一對應。

  「不知道原因,我很困擾;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太高興了!」餘靜佳終於明白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了。

  她繼續研究。每個漢字都是集聲音、外形和意義於一體,而讀寫障礙兒童正是在掌握這三者之間的聯繫時出現延遲或信號丟失。他們大腦中處理語言文字信息的部分與一般孩子不同,並非智力缺陷,而是腦部成長過程的異常特徵。遺傳、早期培養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導致讀寫障礙。

  這時,餘靜佳才突然意識到,作為欣欣的母親,她自己也有著讀寫困難的徵兆。

  小時候寫作文能得九十分,但因為錯別字就要被扣掉二三十分。「鄭」字的偏旁,她到現在還記不住那個耳朵在哪一邊……在快50歲的時候,她才為自己求學時的艱難歷程找到一個遲到的真相。

  愛迪生、愛因斯坦、達·文西、邱吉爾、湯姆·克魯斯……餘靜佳還看到一長串的讀寫障礙名人名單。她想起欣欣入學時,自己代表新生家長所作的演講,「家長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有某方面的天賦。如果老師說你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應該說,很慶幸,我有一個『愛迪生』,我要把孩子帶回家去養。」

  後來,餘靜佳常常以此自嘲:「沒想到我就中獎了。我就有個『愛迪生』!」

  聰明或愚笨

  2011年的這個暑假,欣欣和姐姐一起,去了臺灣的外公外婆家。每天晚上,餘靜佳都能從父母口裡聽到姐妹倆每天發生的故事。

  有一天,外婆出門買了兩碗面給姐妹們做早飯。姐姐不喜歡吃麵,怎麼也不樂意。外公勸著姐姐,今天外婆身體不舒服,還是冒著大雨出門的……聽了這話,姐姐終於拿起筷子,不過只吃了兩口,還是放下了。

  欣欣沒說話,走過去把姐姐剩下的面吃完。「欣欣真是個貼心的孩子。」外公說。

  餘靜佳一直以小女兒為傲。欣欣成長於寬鬆開明的環境中,天性溫暖,易於感染旁人,從小便讓媽媽收穫很多讚美與羨慕。

  「她能感受到別人的心情。」班主任鄭鑫老師如此評價。她收到過欣欣的一份手工禮物。在欣欣家人合照的背面,欣欣用彩色鉛筆畫了小小的心型圖案,旁邊寫著「因為愛,我們認識」。欣欣包裝好,鄭重地送給老師。

  幾乎沒有老師和同學不喜歡欣欣。然而,她還是被從班長的位置上撤換下來——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學期末的「三好學生」評比,也沒有她。

  漸漸地,欣欣變得沒有那麼聽話。她在考試前一晚蹭到媽媽的床上,吵著要和媽媽一起睡。她還埋怨作業怎麼也寫不完,煩躁起來又是哭鬧收場。

  只有媽媽餘靜佳明白,欣欣害怕了,正在一點點喪失自信。

  她投入更多的精力親自輔導欣欣。為容易混淆的詞語編寫口訣,將兩個步驟的數學計算簡化成兩個問題。欣欣的一次數學考試只考了43分,餘靜佳將卷子抄寫一遍後讀題給女兒聽,重做一次的結果竟是95分。她將兩張卷子訂在一起,讓欣欣帶給數學老師看。

  她還支持欣欣學體操、學畫畫,「一切努力,都是要在其他方面加強欣欣的自信心。」

  餘靜佳開始向老師和學校尋求幫助。學校副校長藍瓊,直到這時才第一次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學的師範專業,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材中,沒有出現過這個名詞。

  在餘靜佳的建議下,學校請來北京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為300多位學生提供免費測評,結果顯示,竟有30名左右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讀寫困難,這大大超出藍瓊副校長的預料。

  而願意參加測評的,還只是部分學生而已。有的孩子,老師感覺像,與家長商量時卻遭到拒絕。「我的孩子沒有問題。」家長這樣說。

  幫助、互助與自助

  「孩子們不是有問題,而是需要幫助。」蘭紫老師曾是廣播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後轉行親子閱讀出版行業,接著在2007年主導創立了一家學習潛能開發中心,致力於改善讀寫困難兒童能力和環境。在國內,比較知名的類似機構只有三四家而已。

  蘭紫更樂意將讀寫障礙推廣為「讀寫困難」,正是考慮到中國家長們的接受程度。她接觸過的讀寫困難兒童的媽媽,有的一心離婚,有的甚至不想看見自己的孩子。像餘靜佳這樣敢於面對並積極解決問題的家長並不算多。

  從欣欣二年級起,蘭紫老師和她的團隊每周到校兩次,為孩子們提供矯治訓練。她和學校老師都不會提起「讀寫困難」這個詞,只是告訴孩子們,他們應該參加一個閱讀班。

  餘靜佳告訴欣欣,你也要參加這個班,做腦力操和其他練習。

  欣欣不理解:「媽媽,我為什麼要做腦力操呢?」

  媽媽回答:「因為你太聰明了,聰明得都有點不平衡了。」

  欣欣更奇怪了:「那是要把我弄笨嗎?」

  腦力操有十多組動作項目,比如「山立」一節,是以特定的姿勢雙手拋沙包,視線跟著沙包運動,同時倒著數數。這是一種以運動刺激腦部語言區的方法。

  欣欣還可以觸摸到一個漢字的立體模型,或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用手在砂紙上慢慢地寫字。手是運動覺、眼睛是視覺、再加上聽覺,當多感官之間的聯繫過程加強,欣欣才可能記住一個字最終成形的樣子。

  欣欣和30多位同學組成閱讀班,餘靜佳也開始為家長間的互幫互助而努力。在她成長的臺灣,學校均成立家長會或家長委員會,各地區和全臺灣還有家長聯盟。家長會代表可以參加教師評審委員會,甚至可以參與校長遴選。她決定,將學校裡有共同困難的家長們聯合起來。

  在她的主導下,2009年國慶假期裡,30多位家長們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支援會。地點就在學校,主題是關於孩子們的讀寫障礙。

  起初,餘靜佳是不希望將這次聚會變成媽媽們大倒苦水的「怨婦會」的,然而,似乎只有傾訴過後,媽媽們才有勇氣和力量面對。

  一位媽媽說,她找回了一個兒子。在不知道讀寫障礙以前,她認為大兒子完全是一個壞孩子,於是把所有母愛都轉移給老二。直到得到大兒子的測評結論,她才在時隔很久後再次擁抱被自己忽視與責怪的孩子。

  聽著的媽媽們都在抹眼淚,餘靜佳也哭。然而,家長會的成效還是讓她非常開心,「因為家長通過這樣的認知和努力,重新與孩子建立了關係」。

  家長支援會希望做得更多:以更好的詞彙描述讀寫障礙;對老師們進行更多培訓;邀請部分老師參與;建立育兒共享通道;對校方提出需要配合的要點或請求。

  餘靜佳第一個想要為孩子爭取的權益是,獨立考試的機會。

  在美國、香港等特殊教育制度完備的國家和地區,學習障礙兒童是可以獨立考試的。此外,孩子們還可以享有更長的考試時間和字體更大的試卷。餘靜佳首先希望從學校層面,為女兒爭取一些「補償性的公平待遇」。

  「除非你有這樣一個孩子,你才會知道家長有多辛苦。不管是你要幫助她,或者是你要理解她,你要幫她抵禦各方面的壓力,或者你要幫她找到出路,都很難。」餘靜佳說。

  她一位朋友的女兒,在聽她講過讀寫障礙概念後,才發現自己也有這個問題。這位女孩重新規劃人生,發現自己有繪畫的天賦,於是申請進入美國最好的藝術學院,最終如願以償。

  「我們將面對著艱巨的任務,繼續陪著我們的孩子,直到他們能以自己的形式展現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舞臺。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讀寫障礙家長們共同的擔憂是,我們能堅持多久,孩子又能堅持多久?」

  進步與挫折

  三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欣欣是在一個單獨的屬於她的「辦公室」裡考試的。一位老師專門為她朗讀題目。讀寫障礙兒童的表現各不相同,欣欣的聽覺並沒有問題。

  這次考試成績比欣欣平時成績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

  事實上,欣欣並不樂意接受這樣的照顧:「媽媽,為什麼我要和別人不一樣?」

  在此之前,餘靜佳已向學校請求,允許欣欣缺席下午兩堂課,由家教幫助她完成作業。隨著課業一年年變難,欣欣做作業的時間越來越長,餘靜佳不得已請求這樣的特殊安排。

  學校表示支持,特意為欣欣安排了一間空房間。

  欣欣還是不樂意:「媽媽,你是想讓全校人都知道我有問題嗎?」

  「抱歉,媽媽還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餘靜佳想了想說,「要不你先試一個星期?如果你不喜歡,媽媽也不堅持了。我們再想別的辦法。」

  過了幾天,欣欣開心地主動向媽媽誇耀起她的「辦公室」來。裡面有一張搖床,還有一張大沙發,就連靠枕也是卡通圖案的。她帶同學們參觀,「別人都羨慕得要死」。

  餘靜佳除了請家教,她還帶著欣欣參加了教育機構矯治。孩子每季度還需要直飛深圳一次接受培訓。只要有時間,臨睡前她也陪著欣欣一起閱讀。

  然而,兩年多過去了,欣欣的讀寫障礙矯治效果卻不怎麼明顯。即便得到特殊安排,從下午就開始寫,她的作業還是要到晚上八九點鐘才可以完成。

  讀寫障礙不是疾病,沒有藥方也不可能治癒,只能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得到緩解和克服。對欣欣來說,一切都還只是剛剛開始。

  「她只是在逐漸認知,自己不是容易考100分的孩子。不管多努力,她就是經常只能考60分的孩子。」

  欣欣還不知道什麼是讀寫障礙。她有次問媽媽:「為什麼你要求姐姐考100分,卻從不要求我呢?」

  餘靜佳回答說:「別說你考60分,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考零分都是很棒的。每個人的強項不一樣,你是特別的孩子。」

  欣欣卻不依不饒:「媽媽,我就要考100分!」

  終於有一次,欣欣的數學突然考了99分。她回家大哭一場:「媽媽,我就差一分就是100分了!」

  餘靜佳一陣心疼。她總是為好勝而堅持的孩子心疼——當女兒好幾天都記不住一個簡單英文單詞的時候,當女兒問她自己為什麼不能當學習委員的時候,當女兒拿回試卷不願說分數的時候,特別是,當女兒堅持以100分為目標的時候。

  「我不知道二年級是苦的,一年級是甜的……我愛的是甜,苦我不喜歡。」這是欣欣的一篇日記。這個不到10歲的孩子,將標題取為《我的苦》。

  「學校和老師都已經很配合我了,但是整個教育體系並不適合這樣的特殊孩子」,餘靜佳終於決定,在四年級將兩個女兒都轉入國際學校就讀。

  在那裡,或許欣欣的繪畫天斌可以被更加充分地發揮。上課時做筆記,別的孩子用單詞,她用圖畫。襯衣、褲子,用符號記錄意義,「用特別準確、簡單的圖示,不像別的孩子一畫就複雜了。」

  欣欣起初想做獸醫,最近想做服裝設計師,偶爾還會說繼承媽媽的事業做一名建築師。她的體操練得很好,單手倒立是班上活動時的保留節目。

  她也仍然很努力。

  餘靜佳正在籌劃,建立一個民間公益機構,幫助更多類似問題的中國孩子。與自閉、多動等其他障礙相比,讀寫障礙兒童的基數更大、表現卻更不明顯,特別值得關注。

  有一次,欣欣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播種都馬上開花了?為什麼我播那麼多種子,都沒有開花啊?」

  餘靜佳忍住眼淚,微笑著回答:「種一粒種子,就會收一粒果實。有的人很多時候都沒有收,但是突然有一天,哇,她收了很多很多的果實。欣欣,你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呢。」 ★

  (實習生王一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劉芬娟)

相關焦點

  • 讀寫障礙的評估
    關於如何在各個年齡段,通過一些語言和行為表徵來識別讀寫障礙,可詳見文章《如何識別讀寫障礙》。讀寫障礙的評估涉及詳細的個人測試,通常由合格的專業人員提供。以香港為例,只有在官方登記並獲得公開許可的臨床心理學家(Clincial Psychologist)或教育心理學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才有資格使用標準評估工具,對讀寫障礙進行診斷。
  • 【在繪本裡看見】讀寫障礙/閱讀障礙
    如果以上幾個症狀在一個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身上同時出現,就表明:這個孩子可能患有讀寫障礙,需要格外關注、細心觀察。不要急於給一個剛上學的孩子貼上讀寫障礙的標籤。通常情況下,孩子到了二年級才能被判定是否患有閱讀障礙。
  • 關於讀寫障礙的常見問題
    研究發現,與讀寫障礙相關的因素包括:腦部的異常運作和結構 - 研究發現讀寫障礙與腦部運作異常有關,其中一些研究顯示有讀寫障礙的人當接觸一些與閱讀有關的工作(例如:朗讀)時,大腦某些區域的活動情況與沒有讀寫障礙的人去進行相同活動時,略有不同。另外亦有研究發現,有讀寫障礙的人的腦部結構跟沒有讀寫障礙的人有些微分別。
  • 讀寫障礙兒童:被誤解的「懶小孩」
    小牧媽媽燕子告訴記者,小牧智力正常,但讀寫能力不佳,她和老師都沒有意識到,小牧不是「懶小孩」而是患有讀寫障礙。 小牧只是我國千萬名讀寫障礙兒童中的一個。日前,中國讀寫困難及國際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據該論壇專家介紹,我國讀寫障礙者的人群約有10%,其中讀寫障礙兒童有1500萬。由於缺乏普及,國內對讀寫障礙認識度不足1%。
  • 一文讀懂「讀寫障礙」
    「dyslexia」一詞本身只是指閱讀障礙,而沒有書寫障礙的意思。
  • 讀寫障礙訓練方法(通用)
    很多人問,讀寫障礙可以治療嗎?至少在目前,針對讀寫障礙還沒有「治療」這一說。全世界通行並且有效的方法是通過特殊設計的訓練方法,加強讀寫障礙者對文字的掌握,如「多感官訓練法」、「單詞切割法」、「漢字拆字法」、「聯想法」等等;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孩子再輔以專注力訓練,伴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則輔以感統訓練。
  • 孩子學習困難——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也叫讀寫困難。是一種特定的學習障礙,有閱讀障礙和寫作障礙兩種(還有少部分聽覺障礙),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閱讀障礙和寫作障礙同時存在。其形成的原因,是孩子先天大腦神經發育異常,不是後天學習環境不良,或者缺少學習經驗所致。
  • 讀寫障礙有哪些常見的誤解
    事實:讀寫障礙是已有研究和記錄最多的影響兒童的情況之一。30多年來,已經有很多關於讀寫障礙的獨立、科學、可重複驗證、已公開發表的研究,這大部分是由納稅人資助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完成的。迄今為止,讀寫障礙是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本文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更多的研究可以從相關書籍和相關網頁上查詢到。我們可以看看由國際讀寫障礙協會發布的一份關於讀寫障礙情況的說明書。
  • 讀寫障礙---聰明的「笨」女兒
    神筆作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寫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比如,「81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18?」欣欣會填「等於」。拼音課上,她也分不清「p」和「q」……   煩惱一年後,餘靜佳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她的女兒欣欣,是一名讀寫障礙兒童。
  • 我是衛寧讀寫障礙服務中心主任,關於讀寫障礙(困難)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衛寧讀寫障礙服務中心主任
  • 什麼是讀寫障礙Dyslexia?| 科普
    那也許你應該了解下讀寫障礙Dyslexia.Dyslexia翻譯成中文有很多名稱,最常見的是讀寫障礙,其他名稱有:閱讀障礙、讀寫困難。Dyslexia本身單詞只是閱讀障礙的意思,但是由於很多中文閱讀障礙者會同時有書寫困難,所以就被翻譯成讀寫障礙。 閱讀障礙是一種閱讀學習障礙。
  • 港澳臺|讀寫障礙相關政策及措施
    我們知道,在支援讀寫障礙群體方面,港澳臺地區比我們走得更前面。他們對讀寫障礙群體的支持工作,是由政策自上而下推動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香港、澳門和臺灣三地,官方對讀寫障礙孩子有哪些支持政策和措施吧。香港教育統籌局對入學大概 4 個月、懷疑有讀寫障礙的小一學生進行讀寫困難量表篩查,再由研究小組專門鑑別,確定學生是否有讀寫障礙,被確認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將獲發專門的矯治基金。
  • 讀寫障礙者的思維優勢
    據全球性慈善機構「 Made By Dyslexia 」統計,4/5 的讀寫障礙者認為,他們的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讀寫障礙思維(Dyslexic Thinking)」。事實上,讀寫障礙思維創造了不少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品牌和藝術。
  • 他們不是「笨小孩」 只是有「讀寫障礙」
    近日,在河南省首屆學校社工研討會暨讀寫障礙知識分享會上,華人世界讀寫障礙領域首席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黎程正家解答了多個關於「讀寫障礙」的問題。  ●什麼是「讀寫障礙」?家長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此現象?  黎程正家表示,「讀寫障礙」也稱讀寫困難,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的兒童,在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落後於同齡人的現象。
  • 那些有讀寫障礙的名人們
    讀寫障礙並不意味著災難,也不意味著失敗。它是我們的一部分,帶來麻煩的同時也在帶給我們能量。讀寫障礙者也有可能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本文提到的這些名人,都是公認可能有讀寫障礙或自己承認被診斷出讀寫障礙的,他們的故事也許能激勵我們。
  • 不是愛搗蛋 是有讀寫障礙
    共同尋找家庭教育真智慧 有的孩子讀不好書並非不用功,而是因為有讀寫障礙。伊翔是一個讓老師、家長深感頭疼的孩子:在課堂上,他聽不懂「把課本翻到第幾頁第幾行」這樣的簡單指令,寫字左右顛倒、閱讀速度很慢,書寫經常加字、漏字或換字,寫字忽大忽小……這些表現其實並不是因為叛逆或者不懂事,而是一種特定的學習困難,即讀寫障礙。
  • 讀寫障礙兒童如何教學?
    目前最為普遍存在的學習障礙的類型有兩個:第一個是閱讀障礙或者叫做讀寫障礙
  • 我國首支讀寫障礙關懷基金在深圳設立
    記者從深圳市慈善會獲悉,國內首支讀寫障礙關懷基金日前在深圳市慈善會正式設立。據悉,基金的設立旨在宣傳讀寫障礙的基本知識,提高全社會對讀寫障礙/讀寫困難學生問題的認知與關懷,幫助讀寫障礙/讀寫困難學生提高讀寫能力。
  • 「中山陽光」為讀寫障礙兒童提供服務
    社工走進校園宣傳讀寫障礙知識。(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兒童讀寫障礙也稱「讀寫困難」,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據香港教育署網站提供數據顯示,讀寫障礙兒童比例超過10% ;2004年,我國社科院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0%左右的小學生存在讀寫障礙特徵。
  • 聰明的「笨小孩」或患讀寫障礙
    閱讀困難、書寫障礙……這些狀況看似不常見,但卻有10%的學生存在疑似讀寫障礙問題。近日,中山市一公益機構的社工結合兒童的讀寫能力評估情況,針對讀寫困難兒童設計了為期一個學期的讀寫能力訓練服務,筆者就讀寫困難的話題進行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