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姐寫在前面:上次預告中猜玉龍雪山的胖友請熟讀《中學地理圖文詳解指導地圖冊(第4版)》
阿雷基帕,我生活了六年的城市,仿佛一閉眼,就可以再次觸碰到她的呼吸。
阿雷基帕,不若馬丘比丘那般名揚天下,卻也凝聚了四百多年的文化底蘊,低調優雅,溫暖靜謐,在歷史的長河裡踽踽前行。
阿雷基帕,秘魯的第二大城市,海拔兩千三百多米,被稱為白色之城。究其原因,一曰由於阿雷基帕是由西班牙殖民者所建,城中最初居住著大量膚色白皙的西班牙人。二曰在建城之初,市中心的建築都是由大塊白色的火山凝灰巖建成,嚴絲合縫,經歷數百年間的風雨,以及期間的幾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
三四月份,雨季剛過。初到之時,從首都利馬乘坐飛機前往阿雷基帕,從舷窗俯瞰,一路上那寸草不生的黃褐色地面似乎昭示著這個城市的貧瘠,讓人隱隱擔憂未來的果腹問題。
在飛機上沒有拍圖片,放一張近景圖。
待下了飛機,便遙見Misti火山,頭頂白色的雪帽,與我遙遙相望,一見鍾情。
此後,Misti火山,無論晴雨,總是觸目可及,成為六年裡那些喜怒哀樂悲歡變換的日子裡的默默陪伴。
除了Misti,還有另外兩座肉眼可見的火山環繞著阿雷基帕,分別名為Pichu Pichu和Chachani。
Misti是其中唯一的活火山,這也是為什麼阿雷基帕總是小震不斷,大震偶發的原因。
Misti,Pichu Pichu和Chachani火山的高度分別為5822米,5644米和6089米,有喜歡登山的朋友,可以去旅行社報團,當然最好還是要避開雨季,也就是12月份到3月份。
Pichu Pichu火山
Chachani火山
由於處於南半球,阿雷基帕的四季與中國恰恰相反,溫度常年在零度以上。
說是四季,其實只有雨季旱季之分,12月到3月份是雨季,也是夏天,通常是上午豔陽高照,下午就煙雨綿綿,由於阿雷基帕整個城市基本上沒有地下排水設施,一不小心連續下個兩三日就水漫金山了。
阿雷基帕海拔較高,日照強烈,當地人每個人出門基本上都會帶個帽子。去旅行的話,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
拜訪阿雷基帕的第一站自然是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秘魯的每個城市裡,都有一個武器廣場,可以說武器廣場是每個城市的中心地帶,集旅遊業,商業,宗教於一體,當然也有各種各樣的美食。
剛剛踏入武器廣場,便可見一座宏偉的教堂-La Catedral背靠Chachani火山,佇立在藍天白雲之下,一如百年前的時光。那火山凝灰巖築成的牆體,寧靜剛毅,巋然不動。
除了大教堂,廣場四周及周圍街道的建築也都是由火山凝灰巖築成,名副其實,白色之城。
武器廣場是阿雷基帕舉行各種各樣活動或遊行的重要場所,尤其是每年8月15日阿雷基帕日期間,以及2月份的狂歡節期間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音樂會,美食節,舞蹈,花車遊行等等。在這些特殊的日子裡,不僅僅是阿雷基帕本地人會參與到這樣的活動當中,玻利維亞,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很多人也會專門來到阿雷基帕,一同歡慶。
在市中心,集中了大大小小22個教堂及修道院,都是阿雷基帕的建築瑰寶,歷經歲月的滄桑,依然向人們展示著其獨特的風採。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Santa Catalina修道院,就位於大教堂左側的Santa Catalina街道裡。
修道院建於1579年,歷經幾百年的歷史滄桑和幾次大地震的浩劫,依然完好無損。由於重視歷史文化古蹟的修繕,修道院看起來如同新建的一樣,火山石堆砌而成牆壁被塗成褚紅色,橙色和藍色,鮮豔醒目。這裡最初是修女居住修行祈禱,與上帝溝通交流的地方,最多的時候曾容納過三百多人。現在儼然已經成了時光中的一個歷史景點,供人瞻仰留戀。
依然是教堂左側,沿著廣場向下走,在La Merced街上有一座獨特的博物館,名為Museo Santuarios Andinos, 隸屬於阿雷基帕聖瑪利亞天主教大學。
裡面陳列著一具千年冰屍,名為Juanita。
如同古時的中國一樣,千百年前,印加人也會因為種種自然現象對上天對大山懷有敬畏之心,時時需要告慰山神。於是每每在部族中挑選最美麗最純潔的姑娘,悉心餵養,待她十三四歲時便帶著她一路爬山涉水來到高高的雪山之頂,在篝火旁祭祀舞蹈,待小姑娘喝過玉米佳釀之後,便從後腦勺一棒子打死,然後把她埋葬在挖好的穴洞之中,連同那些祭祀品一起,被冰雪掩藏。
除了文中上面提到的火山之外,在秘魯南部還有大大小小几十座火山,在這些火山上也發現了被用來祭祀的孩童遺體。顯然,Juanita是保存最完整的。
在教堂的右側是酒吧街,名為San Francisco, 每當夜深,便是狂歡時刻。
來到秘魯你會發現,從幾歲的孩子到幾十歲的老人,無論什麼音樂,都能跟著一起搖擺,天生為舞而生。
秘魯最普遍的是薩爾薩舞蹈,傳統的舞蹈則有Marinera, wititi, festejo等幾十種。
建議去酒吧街最大的Forum體驗一把薩爾薩的火辣辣,性感熱烈。雖然有時候秘魯人的體型會破壞一點舞蹈的美感,敬請忽略不計。
武器廣場四周有很多旅行社,在參觀完修道院和博物館之後,可以報一個city tour,三四個小時七八十人民幣,隨便哪家都可以,價格基本上都是透明的。在我居住的幾年裡,可以說價格基本上沒有浮動。
參加環城遊覽,可以去幾個著名的景點,比如Plaza de Yanahuara-艾馬拉土著語裡意是「黑色的內褲」,這是一個靜謐而漂亮的廣場,有高高的棕櫚樹,肅穆的教堂,還有賣手工藝品的小販而且。從廣場一側的瞭望臺可以觀賞到遙遠的Misti和Pichu Pichu火山,在廣場的旁邊也可以吃到秘魯的「甜甜圈」和特製的冰淇凌。不過,悄悄地告訴你,廣場這裡的甜甜圈不好吃,想吃好吃的,還得接著看。
除了觀景,也可以去騎馬。遠山,白雲,綠地,讓人心曠神怡,念天地之悠悠。
當然,你也會有幸看到秘魯的神獸——羊駝大人。
羊駝有很多品種,有Llama, Alpca, Guanaco, Vicuña等,其中Vicuña是熊貓級別的神獸,只能在荒原看到他們靈巧的身影。Guanaco這個品種也基本上見不到了,最常見的就是Llama和Alpaca了。幾者的區別在與體型的大小,耳朵的長短,脖頸及尾巴的形狀,當然還有毛髮了,無法細講,請看示意圖。
那麼下面就來猜猜,下面這位羊駝是哪位吧。
羊駝大人與害羞強烈要求打碼的Anita小姐
**********未完待續分割線**********
欣賞完秘魯美景,下一期迎來的是Anita小姐的秘魯美食介紹了。我會努力邀(wei)請(bi)更多雲遊四方的好友投稿,與此同時誰來約一波秘魯、阿根廷和巴拉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