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山乳業公告確認,上海法院已同意諾亞財富子公司——歌斐資產的申請,裁定凍結輝山乳業及相關方共計5.46億元的資產,六家公司股權被限制出售。
此前,歌斐資產曾向香港法院提出凍結輝山乳業相關方資產的要求,但被香港法院拒絕。
輝山,到底是白天鵝還是黑天鵝?
2017年3月24日,一天之內,在港上市的輝山乳業股票出現斷崖式大跌。
這一跌,不僅跌去遼寧首富楊凱數百億身家,緊接著就是「財務造假、挪用資金」質疑,然後是高管失聯、兌付危機……多米諾骨牌接連一張張倒下。最新消息,除歌斐資產提請凍結六家子公司股權外,滙豐銀行也已起訴輝山乳業,指控其一份涉1.8億美元及1.56億港元的貸款協議違約。
昔日,楊凱成為遼寧首富後,曾形容輝山乳業是一座「夢工廠」。如今,這座「夢工廠」,成了許多投資人最恐怖的夢魘。
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財經評論家謝金河說:香港上市公司輝山乳業掏空案,如滾雪球般擴大,輝山乳業一夕之間暴跌85%,銀行承擔呆帳損失,股東股價變壁紙,現在進一步發現臺灣的股民也成了受災戶。
輝山乳業停牌前的股東名單中,永豐金帳戶內有5.36%股權、元大證券香港也有2.14%、京華山一有1.37%、凱基香港也有1%多...謝金河說:「如果以輝山乳業蒸發的1288億臺幣市值,臺灣的投資人單是踩到輝山乳業地雷,市值損失逾百億臺幣以上;可以想見,這些年臺灣的投資人透過復委託投資香港股票的還真不少。」
臺灣財經趨勢大師謝金河
謝金河嘆道:「股海裡的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所謂「吃角子老虎」,就是一種模擬真實的賭場遊戲,在迷宮般的地下甬道中行走,最後不輸光,那真的是算運氣好!
對於諾亞旗下歌斐資產來說,輝山乳業資不抵債,陷入風險的債務達百億元以上,樓塌了,恐怕很難救不起來了。
我們不妨再往前看,在輝山乳業之前,另一家被做空的漢能薄膜發電,2015年5月20日開盤的一個半小時內,就暴跌46.95%。從0.206炒到9.07港元,李河君把漢能從0.206炒到9.07港元,搖身一變成為中國首富,而一個大跌,1200財富沒了。這裡,我們不去探究李河君有沒有用「上帝之手」,而是想說一下,在那場股海大賭局中,有多少股民入了虎口,更有多少投資機構深陷泥沼?
對歌斐資產這樣一家第三方財富公司來說,5.46億元的輝山債權,肯定不可說是一個小數目。
「我們不懼怕黑天鵝,因為我們就是天鵝湖。」這是面對黑天鵝事件頻發的2016年,許多人都在討論怎麼應對或者規避黑天鵝打來的影響,歌斐資產私募股權投資合伙人張旭廷如此放話。
去年12月7日,諾亞財富發布《諾亞財富2017上半年投資策略》。當時,張旭廷表示,做直投的和做二級市場不同,「不管黑天鵝還是白天鵝我們都歡迎,黑天鵝也分情況,有驚喜有驚嚇,並不一定就是壞事。上善若水,我們會在所有的經濟細胞中發現最鮮活最具生命力的細胞。」
針對「踩雷」輝山乳業一事,《中國經營報》記者查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發現,歌斐資產涉及輝山乳業債務危機的產品有兩隻,即歌斐創世優選一號投資基金和歌斐創世優選二號投資基金。
兩隻資管產品瀕危,如何回應投資者權益,諾亞財富方面卻「沉默」了: 「公司的官方新聞發言人正在國外,對於此事情不便作出回應。」
身在「天鵝湖」,輝山這隻「天鵝」給歌斐資產將帶來驚喜,還是驚嚇呢?有一點大概可以肯定,這次踩到的,應不會是「白天鵝」吧!
財富管理服務市場無序化突出
據「胡潤財富報告」, 截至2016年5月,中國大陸地區總資產千萬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數量,約有134萬。服務、開發這些 「有錢人」成了許多機構心目中「大金礦」。 除了投資理財,應運而生的家族財富管理熱潮,更是扮演著家族企業和高淨值人群的「詩和遠方」。
有預測稱,至2020年,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將達到220多萬億元的規模。在這一個典型的利基市場裡,誰也不想與這場盛宴擦肩而過。除了傳統銀行外,各種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紛紛地冒出來,連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也紛紛對外宣稱開展這方面的業務,湧入這一行業,很多傳統金融行業人士更是轉行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推動,財富管理變得不那麼「高不可攀」, 智能投顧在國內的發展,使得財富管理打破「僅是高淨值人群專利」這一禁區,走進千家萬戶,走向草根階層。
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需求日趨旺盛之時,可機構服務無序化的問題卻相當突出。
比如,不少機構掛著「家族辦公室」名號,照道理應把它看作家族財富管理機構,可他們提供的服務,卻是「老酒裝新瓶」,與之前的一些投資管理業務並無兩樣。
又比如,當越來越多機構湧入第三方財富管理這一行業,從業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也是一個大問題。
監管,更是一個大問題。國內不完善的金融市場和運作制度,加上與行業相關的組織體系改革滯後,形成了多頭管理卻最終沒有一頭的尷尬局面。在PE監管方面,發改委有一個主管部門,證監會也有,另外還有創投委和基金業協會,兩家手上也握有一定監管權。
近年來,各色理財產品持續的剛性兌付、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P2P、眾籌等跑路潮頻發,除了金融徵信環節存在嚴重缺失外,更與相關金融監管嚴重滯後有關。
回歸「代客」本質 風險管控第一
「誰能解決全球財富問題,那這個人可得諾貝爾獎!」謝金河說的這句話,指的是全球財富極端化,「一群還塞不滿高爾夫球車的富人,卻擁有全世界一半的財富」。若把此語用來說明財富管理的高難度和高風險性,亦不為過。
諾亞財富捲入輝山百億融資漩渦這件事,該怎麼看?
華夏時報冉學東指出,從歌斐資產的輝山困局,就可以看出諾亞的轉型之困。
歌斐資產的收入,已成為諾亞財富收入的主要部分。諾亞的誕生,恰逢中國財富管理業務市場需求的爆發期,創立伊始增長就極為迅速,但是諾亞的模式存在重大的弊端。
什麼弊端呢?諾亞財富當初的主營業務,事實上就是一個金融產品的銷售商和渠道商,由於金融產品的特性,這種模式最終是一條死胡同。
所謂第三方財富管理,前面標有三個字——「第三方」,這是什麼意思?我想,這就是說你除了自己專業外,還必須具備客觀、獨立。假如一味「收誰的錢,就聽誰的話」,那還算作什麼「第三方」?
目前,國內所有的財富管理公司的收費結構,幾乎都是來自於金融產品商的銷售佣金以及績效的提成。這種盈利模式,其實就不可能讓第三方財富機構做到獨立。
大夥不知道有沒有印象,7年前,國內首隻人民幣酒店私募股權資金——悅榕基金髮行,當時打出了「3.4倍回報、4年半收回本金、6年後上市」這樣極具誘惑力的收益目標。
時至今日,一舉募得超過10.7億資金的這一項目,不僅IPO失敗,淨資產還虧損30%,成了一隻時間長達六年多的「爛尾」盤。一個浙江民營企業家後來嘆聲自己:「想想當時真是『人傻錢多』!」
很多投資人質疑,承銷這隻基金的諾亞財富誇大宣傳,並在這一項目中分得高額管理費。
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相關報導中指出:「諾亞財富這種類似「返傭」的收費模式,意味著其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人,而非自己名下客戶。在此制度激勵下,諾亞等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與管理方通過管理費分成形成利益捆綁,與其應有的獨立性原則相悖。」
諾亞的客戶中高端客戶比較多,長項在於提供配置,即走真正的獨立的第三方財富顧問的路。而資產管理是受益高風險大的行業,需要人才,需要投資文化和積澱,需要對宏觀經濟和微觀企業的深刻理解和預判。可諾亞卻選擇了自己不熟悉的資產管理這條路,事實上,它連自己銷售上的優勢也丟失了。
「在中國乳業遭遇進口奶強勢擠壓,國內乳業過剩嚴重,持續出現多年的殺牛倒奶事件,許多企業盲目擴大產能的形勢下,為一家乳業公司融資5億多債務,相關投資機構真正做過像樣的盡職調查嗎?」
資本江湖,路在何方?深陷輝山困局,「吃角子老虎」何其多!
在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上,「諾亞財富」還算得上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可也「踩雷」 輝山深陷困局,更不用說那些不規範的第三方機構了。
據不完全統計,大資管時代下,國內打著第三方財富管理旗號的機構,數量已超萬家。幾個人通過私人關係,拿到一點投資項目,就成立一家公司,就敢對外宣稱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如此「魚目混珠」式野蠻生長,品質良莠不齊、規模大小各異,免不了造成市場亂象叢生,大家都想著怎樣迅速擴張規模,搶佔市場,都是一種賺快錢的心態。
賺快錢成風,結果就是大家經常愛玩那種危險的資本遊戲,把回歸「代客」這一信託關係的本質,拋擲到「九霄雲外」。
與歷史久長的歐洲、美國等境外財富管理先進模式相比,中國內地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僅僅發展了十多年,兩邊的差距還是不小。想後來者居上「彎道超車」是可以,但在精耕大財富管理時代,風險控制應永遠擺在第一位、口碑第二,效益才是第三;沒有風險管控,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