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9日電 (董湘依)從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獲悉,8月17日,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為1793599,執行法院為瀋陽市瀋北新區人民法院,案號為(2020)遼0113執2173號。
歷史上,遼寧輝山乳業有四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而輝山乳業(中國)有限公司和旗下多家公司也有30餘條被執行人記錄。
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1月,註冊資本2.4億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楊凱,經營範圍包括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加工;預包裝食品、乳製品等,由輝山乳業(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天眼查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APP風險信息顯示,2017年底,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破產重整,2018年,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被徐州市銅山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同年,董事長楊凱收到限制消費令。目前,楊凱名下公司有30餘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10餘條被執行人信息。
失掉港股上市地位,渾水兩次做空
公開資料顯示,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前身是瀋陽乳業。其先後在遼寧瀋陽、錦州、阜新、撫順、鐵嶺等地投資建設了良種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產業集群項目。2002年,輝山乳業的液態奶產量僅次於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國第四。2012年8月,楊凱成為輝山乳業的大股東和董事長。
2013年9月,輝山乳業在港交所風光上市,然而僅過去六年,就被取消上市地位。2019年12月18日,香港聯合交易所宣布,2019年12月23日上午9時起,處於臨時清盤狀態的輝山乳業的港股上市地位將予以取消。
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
2016年12月,知名做空機構渾水先後兩次狙擊輝山乳業,直指公司發布虛假財務報表,誇大牛牧場資本支出,公司價值接近零,又指公司董事長楊凱有可能挪用公司至少1.5億元資產,真實數字或更大。楊凱曾以260億元身家登上2016年胡潤百富榜,排在第66位,成為遼寧省首富。
為了佐證報告數據和對公司的質疑,渾水使用無人機拍攝了輝山養牛場、牧場和生產設施基地的照片,照片顯示生產基地有些房頂已經生鏽,沒有生產跡象。
遭遇做空後,楊凱兩次累計增持4583.3萬股,耗資1.27億港元,持股比例達到74.06%。但最終在和渾水的這場交鋒中以慘敗收場。
2017年3月,輝山乳業爆發債務危機,當年3月24日股價盤中一度暴跌90%,一小時內市值蒸發320億港元。據悉,輝山乳業暴跌的導火索是因公司遭中行審計發現,帳上30億資金被轉出投資瀋陽房產,無法收回。
深陷債務重組泥沼
近年來,輝山乳業曾經試圖將83家附屬公司剝離並進行重組,但由於債權人反對而流產。
沉寂許久後,今年4月21日有報導稱,曾有意向收購輝山乳業的伊利將退出輝山乳業的債務重組。據中國商報報導,伊利對輝山乳業的接盤意向要追溯到2019年8月。彼時,伊利以15億元入主輝山乳業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乳業圈。
當時的方案是伊利擬投資15億元獲得新輝山乳業67%的股權,不過這份重組方案並沒有通過。兩個月後,雙方又開始了第二次磋商。如今,雙方僵持八個月後結局或許還是不歡而散。
輝山乳業的重組方案是將其相關資產拆分後分別出售。在其近三年的重組過程中,伊利、蒙牛、新希望、菲仕蘭等乳企都曾與輝山乳業進行意向接觸,卻均未有下文,輝山乳業如何拆分始終沒有定論。
報導稱,輝山乳業系列公司債權人達1600餘人,已確認債權470億元。由於存在主債權和擔保債權重複情況,合併後實際總債權規模約在350億-370億元。
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光明乳業參與競拍輝山乳業旗下的輝山乳業發展(江蘇)有限公司及輝山牧業發展(江蘇)有限公司相關資產,並最終以7.5億元的價格中標。
自2016年12月發布中期業績後,輝山乳業再沒有發布任何關於業績的公開報告,其董事會及高管成員在2017年末也近乎全數離職。有報導稱,目前輝山乳業董事會成員僅剩楊凱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鍾衛民在列。而公司高管成員幾乎僅剩楊凱一人。(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