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看上圖。風景畫中應該有一個興趣中心,它是畫面中最重要、最美的部分。通過運用較鮮明的色彩或較強對比度,亦或是讓興趣中心包括引人注目的焦點,都可以使興趣中心本身得以強化。興趣中心是畫面的重點,周邊區域應處於從屬地位。良好的興趣中心包含以下內容:
1)鮮明的色彩,如有可能還應有互補色.
強烈的反差(明_暗)
佔據較好的畫面位置
人造景物、動物及人將進一步強化興趣中心,它們成為畫面的主角。
興趣中心周邊的次要元素要能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興趣中心 (如圖1圖2).
興趣中心不要放在正中央或圖片的1/2處,較好的方法應用三分法。
不要將興趣中心封閉起來--哪怕非常輕微,因為這樣會減弱它的重要性。
設計良好的興趣中心應能吸引並維持觀眾的注意力。
2)擺放恰當好處的園木成為重要的方向牌,將觀眾的視線引向畫家設計的趣味區。
2、你也許想在畫面中加入第二興趣中心以豐富畫面的內容。我認為這並不可行,除非你技術嫻熟。因為雙興趣中心的風險是它們彼此競爭從而引起注意力的分散。
別將一物體放在另一個物體的正上方,除非其中一個在大小尺寸上明顯佔優。最好的方法是以相互呼應的斜線方式布置。有時不能以斜線方式布置,那麼將它們平行安置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幅畫並不需要前景上的花,然而畫家決定加進「第二興趣中心」。
3、避免將觀眾的注意力推出畫面。這就要求畫面元素不要指向畫的邊框,或畫面元素不要跑到畫面外(如樹枝、路及河流)。你可以設置「駐點」以使觀眾注意力不離開畫面。經驗法則是:動物及人應面向或看著畫的裡面。
看畫的右側,畫家的將右邊的明暗反差降低,馬融入樹林。如果這匹馬的亮度提高,觀眾將順著這匹馬看到右側畫面的外面去了。
第一幅圖園木太直並指向了畫面邊緣(下圖)。
中間的那幅是編輯過的,一些伸出的及未端的樹枝減弱了園木直指畫面邊緣的效果。
第三張乾脆將它拿走,這時觀眾的視線將順著海岸走。
4、河流、小溪及路等,應以S型進入畫面。如果不是S型,那麼最好以曲線的方式進入畫面。應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直線,因為他們作為視覺引導線時,目光移動過於迅速,而S型則能使目光以較慢的速度掃視畫面。
圖中,小溪形成優美而舒緩的S型構圖。
本圖中引導視覺的線條是曲線。同圖6相比,看哪個能使您以較慢、更愉悅的速度掃視畫面?
不正確,引導視覺的線條太直
好一點,線條較舒緩,使觀從能更好地瀏覽畫面
5、別將邏輯應用於藝術。最重要的是視覺衝擊力。即便是的陰沉的天氣,陽光也可能在草地上出現;為了獲得不錯的畫面效果,線性透視和大氣透視關係也是可被扭曲的;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可將影子描繪成比它的本來面目更長。總之,Feel free to use your artist's license…
細看圖,樹的形態表明風是從右向左吹。然而,雨的方向又表明風的方向是從左向右的!
6、使重要的對象集聚在興趣中心。別將它們分散到那些易使注意力分散的地方。
所有人出現在右下方興趣中心的範圍半徑內
馬的位置不對。如果將馬放到長椅子附近,影像將大為改觀。
7、您也許想讓觀者在看圖片時要參與進來而不僅僅是看看就算了,那麼需要含蓄地給出信息讓他去探索您的畫面,而不要將所有信息全都直接地呈現在他面前。您的圖片要能使觀者富有想像與好奇地漫步於整個畫面—畫面不要太簡單太直白。
這是什麼地方?這裡有湖嗎?畫家讓您去猜想。畫中那條路也不知要伸向何方。
8、深度。畫家是用二維的畫面來表現三維的空間。觀眾看畫時感覺它們很「真實」,實際上我們 「騙」了他們。有時人們看過我的畫後會問我「這是照片嗎?」—真是情不屬實啊。我的作品絕不是寫實的,它們只是表現現實世界。這裡有幾個巧門有助於使畫面更具深度感:
讓物體相互交迭
大氣透視 (明暗、色彩隨距離變化而變化等內容……。略)
較遠的物體較小、較模糊。
創建至少三個平面,每一面都有其重要性,一般來說如前景,中景,背景。
線性透視。
減弱背景物體的質感。圖13中表現出了良好的距離感:山脈前的松樹表明樹與山相距很遠;前景上突出的黃色較曖,而背景的淡紫色使山顯得較冷;遠山上的陰影較淺較藍。畫面包括了前景、中景及背景三個位面。
將前景變暗可增加距離感。
利用霧增加透視感是個不錯的選擇。
9、使畫面興趣中心的反差最強烈—讓明暗形成強烈的對比。減弱畫面的其它地方的反差以避免注意力分散--讓明暗形成中等的對比。
錯。左邊的樹分散了注意力—明暗對比突出。
較好。左邊的樹作過裁減,反差也降低了。這樣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在野牛身上。
圖中男人身上深色衣服使他很突出—衣服周邊較亮區形成強烈的明暗轉變。儘管房屋邊陰影中的門也是深色的,但它周邊明度值較低,所以門並不顯眼,也不會分散注意力。想想聚光燈打在舞臺演員身上的效果。
10、如果畫面留有空白,將不會顯得那麼擁擠;在興趣中心前方留點空白,效果更為明顯。空白的作用是給畫面留點喘息的空間和想像的空間
松前的白雪形成了令人舒暢的空白區。
11、如果有可能,畫中應儘量包括水平、垂直及斜向運動,但應使其中一種佔主導地位。斜線式運動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們永遠不會同畫的邊框平行。並不一定要求這些線條都是筆直筆直的,它們只要表示某種方向感就可以了。
圖中松樹是垂直的,草地是傾斜的,海岸線是水平的。注意,多虧小松樹的存在,藍色水面形成的三角形才得以打破。
12、當包含具有運行特徵的構圖成分時,應儘可能地表現其運動,但不要將其放在一個過於理想的位置上----因為這樣將顯得矯揉造作。
畫家將馬的運動被表現出來了,淹沒了踢子的飛塵明白無誤地表明了運動。儘管如此,但是應注意到沒有一匹馬給人的印象是在空中飛的。後一種情形可能會在抓拍的照片中看到,但繪畫時不要這麼去做。同樣的道理,照片中的瀑布可以是凝固的,但繪畫中較好的選擇是將它模糊一下,以便形成動感。
13、如果不能確定讓視覺引導線(如河流或道路)從哪裡開始,那麼應認真考慮這個觀點:大多數人閱讀習慣是從左到右,純粹是個習慣問題,看物體時眼睛也會從左向右掃視。
14、如同看書一樣,從左上角開始看圖也是一種視覺習慣。
15、別讓視覺引導線始於四個角。
將河道加寬,從而解決了「從角落開始」的問題。
16、避免同型的兩個物體:如形狀、線條、運動和大小等。它們相互爭奪、相互衝突。如圖24、25。
圖中兩孿生白樺樹,理想的情況是其中一棵傾斜,另外兩者的大小要有所差異。
兩匹馬大小相同、位置也一樣。
17、避免將人群分成偶數。萬一要描繪兩個人,也應從體形大小及位置上作精心按排。
不正確。由於Poses相似、大小相似,兩隻鹿相互爭奪(而導致注意力分散)。
較好。兩隻鹿有著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位置。
第三隻鹿加到背景後好一些了。
18、永遠別將物體向畫面外傾----總是將它們向裡傾。設計水平線和垂直線時最好別讓它們與畫框平行。
錯誤。電線桿傾向錯誤的方向。
設計差。電線桿與畫框平行了。
設計得較好。電線桿向裡傾,往裡面傾有利於將觀者的視線維持在畫面當中。
19、避免直線—除非它們很短。將它們裝飾或修改成曲線。
花從將大部分線條隱藏起來,從而使視線集中到曲面石牆上。
瓦頂房屋形成了曲線。
20、別讓畫中出現明顯的幾何形狀如正方形、長方形(門、窗)、三角形(松樹)、橢圓或圓形(樹、雲)—儘管它們的實際形狀如此。例如,若畫中有窗,需利用與窗子交疊的樹枝或花盆將方形打破。
錯。底部的影子是三角形的
好。解決難題的辦法:打碎底部影子
21、永遠別將畫面分為均等的兩部分—因為它會讓人覺得畫面過於刻意而顯得虛假。水平線不該放置在中部。
地平線巧好穿過中部。
好。天空被部分切除,圖片得以改善
22、避免「吻」到邊緣。
23、「X「型使人不悅。
24、別將觀眾排斥在畫面之外—邀請他們進來。不應將「請勿入內」的牌運用到畫面當中。
好。這張畫是不是讓你感到自已受到歡迎?
25、除非你是寫實主義者否則不要太寫實。少量的暗示就可傳達必要的信息,用印象主義者的風格來做此事是較好的選擇。
觀眾很容易領會小教堂屋頂的質感。
26、畫面的四個角落要有較低的亮度、較少的質感。
底部角落較暗並且幾乎無質感。
27、當表現投射陰影時將光線掃過的地方加些小洞,不然陰影像是「帖」上去的一樣。
28、最好別將動物側向安置(place animals sideways),以免覺得是「平帖」上去的。擺放時要讓它們看起來有立體感。
不合適。
較好。
Better
29、在建築和其它人造景物(如混凝土、木板等)上增加裂紋、局部破碎等,它們將更吸引人。畢竟那樣將意味著更多的風風雨雨。
建議:僅表現最靠近觀眾物體的質感,隨著距離的增加質感要慢慢消逝。
畫家用幹筆法技巧使建築物的側面看起來顯得很舊。
30、通過營造氣氛來增加畫面藝術效果。表現傍晚的天空,橙色比中等色調的藍色更具視覺吸引力。類似的手法還有雨、溼的街道、風、傾斜的棕櫚樹等。所有這些特殊手法都有助於增強畫面效果。
因雨及雲層下幾縷陽光的存在,這幅構圖簡潔的畫面看起來很具吸引力。它甚至顯得神秘。
31、除非你意欲寫實,否則將畫繪成」迷著眼雙眼朦朧地看見的那個樣子」
的確,現實中被描繪的對象比最終畫面具有更多的細節。畫家提煉出最本質的內容並將它們簡化至極至。
32、背景中柔和的輪廓邊緣將增加距離感。將鮮明的輪廓留給前景和/或興趣中心。
女修道院後的樹是繪在溼性水彩畫紙上的。這種技術可以將所有的邊緣柔化,從而使樹葉顯得很遙遠。而前景繪在乾性畫紙上,結果前景的物體輪廓分明,從而顯得較近。
33、當某一部分與另和區域相遇時,不要讓其突然中止。
錯。當高亮的草延伸到樹叢時就突然中止了。另外,從平面上看,這一區域立馬被分為兩部分。
Better
34、將形狀多樣化。如果是圓形的樹叢,那麼就別讓天空出現圓形的雲朵。值得注意,當群峰或松林被圓形的雲朵圍繞時會顯得很耐看。
35、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均衡。畫面的四側(上下左右)的任何一側應布置重量差別不大的物體。否則畫面會有傾斜感。
錯。右側太重,從而感到畫面像蹺蹺板般向右傾。
好。在左側加入了新的重量,現在畫面平衡多了。
36、畫筆的走勢應向內,並指向興趣中心。
調色板之於畫家,就象音符之於音樂家。它們應是和諧的。
37、不要浪費時間在調色板上調色,而是要直接在畫布上或水彩紙上調色,這樣能獲得更富變化的而不是單調的、事先混合好的色彩。讓顏色調和得千變萬化。避免在一處使用三種以上的色彩。
觀察石頭陰影處色彩的變化。畫家不是將藍、赭、橙色在調色板上調和,而是直接將顏料管中的顏色濃度稍作減弱後運用到巖石的陰影部分。
門是畫面中唯一的藍色,從而成了興趣中心的焦點。
建議:我不會過多涉及色彩的和諧,因為那將要寫一整本書。如果你打算嚴肅地對待藝術,那麼讀完這些並將其運用到你的工作中,將是非常有益的。我本人更喜歡將顏色與其補色,而不是黑色相混合。混在一起的顏色越多就越汙濁黯淡。三種顏色混在一起,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加入的顏色越多,情況就越糟。每兩英寸就要將顏色稍做變化,以避免單調。大多數人更喜歡以暖色而非冷色為主導色彩來繪畫。你的作品中應該只有一種色調和溫度佔主導地位。要在興趣中心保留最濃最純的色彩,然後加一點它的補色使周圍的顏色更突出。不要在前景中重複使用在背景中出現過的顏色。因為這樣會讓人感覺畫中有一個洞。要將暖色同冷色(及補色)對比使用,因為它們有相互增強作用。(見圖61)冷色收斂,暖色拉近了主體。將藍色和紫色留給背景。用它們產生深度。使畫面平衡與和諧的方法之一,是在所有地方重複使用同一色彩。(見圖57)對於那些不懂得色彩和諧的人,我可以提供一條建議,作為在興趣中心產生衝擊效果的竅門。如果你加入少許不曾用到過的顏色,將會有力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那裡。
這幅畫的色彩不和諧。難道你不覺得山脈屬於另一幅畫?藍紫色只出現在山上,其他地方沒再運用。
為了使色彩交融,畫家很聰明地將藍色從天空引如水坑中。仔細看看樹木輪廓中的赭色和綠色有多少變化
建議:如果你的作品是綠色為主導,藍綠色的天空要勝於藍天。這裡有幾則竅門,能將天空的顏色引入畫面的底部:將這些顏色反映到巖石和樹幹的陰影中。當樹木陰影部分的樹葉同天空成90度角的時候,它們光亮潔淨的表面會起到鏡子的作用,反射天空的顏色。雲的陰影中少許肉眼難以發現的斷續的綠色,能進一步確保色彩的和諧。將陽光直接照射到物體上產生的顏色反映到它周圍的物體上。通常不使用直接從顏料管中取出的白色。因為這是一種冷白,很難看。加一點橙色或黃色使其變暖。這也是為什麼水彩紙的製造商在紙中加入橙色的顏料,使留白的地方即使不著色,也呈現為暖白。
注意牆壁陰影處加入的綠色。這樣避免了使房屋看起來象貼上去的。如果有人問作者為什麼那片區域是綠色的,他會說前面的植物向那片區域投射了綠色的光線。
紫色和赭色是補色。它們互相加強,並有助於使背景同前景分離。觀察中間的山,它比最遠的山用了更多的紅色,因而更加溫暖,遠山則更藍。色彩越冷(越淡),就越將物體推向遠處。
38、一種使顏色更明亮的方法就是畫得很厚(稱為厚塗)。這樣處理將會從周圍的光線中獲得更多的光線,比淺塗更加明亮。
Harvey是一位描繪從街燈散發出來的光線的大師。燈光部分的描繪非常厚重。將其與黑暗對比,你會感到強烈的反差,從而產生街燈光芒的效果。要有黑暗才能產生光線。
39、繪畫時我們只能依賴於幾條準則。自然界中的準則要多得多,因為陽光的強弱是畫筆永遠無法描摹的。創造陽光照射效果的三種方法是通過將上述區域與誇張的暗處對比。例如,有必要將雲的陰影處理得比自然的情形更暗,從而製造出太陽穿透雲層的效果。或者將畫中草的陰影畫得比自然的情形暗得多,以使陽光照射的區域看上去沐浴在陽光之中。
要將顏色以其在灰階上顯示的樣子呈現出來。這些灰度值對於風景畫是足夠了。中間值的區別是如此地細微,它們不會產生大的改變。實際上灰色尺度中有10個值,但用顏色作畫,同時又符合所有這些色值,是非常困難的。
40、最後說一句,有人說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結構和形式來講,此言不虛。然而對於色彩和距離來講,有時自然不是好的表率。例如,樹木的形狀可能非常渾圓或是明顯的三角形。這時照搬過來會顯得業餘。自然界中的許多顏色是非常單調的,如植物和巖石總是同一種顏色。有些樹木長得一般高。自然同人類相比,有幾大優勢。太陽光線的變化比人為的光線要多得多。自然的刻畫宏大且是三維的。我們則不得不在一小塊平面上畫出引人入勝的摹本。總之,我們應該從自然界汲取精華,增益其不足。我相信才華不是成為一為優秀藝術家的關鍵。關鍵是努力。我對才華的定義是:才華是看出一幅畫中正確和錯誤的能力。知識是知道怎樣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