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豐子愷先生是為人所喜歡的漫畫大師,他以中西融合的畫法開創中國漫畫時代,俞平伯曾如此評價:
他的畫實是中國一創格,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有西洋畫法的活潑酣恣,他的畫是無字的散文,無聲的詩歌,是牽動人思想行走的小說。
豐先生的漫畫極受歡迎,寥寥幾筆別具寫意,關心社會反映現實,富含幽默和哲理,曾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豐先生不僅畫出經典的作品,還為普及繪畫教育著書寫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認識繪畫:豐子愷繪畫十六講》正是通過整理豐先生關於繪畫的文章而出版的,書中豐先生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繪畫這一藝術形式。
其中一章——「構圖法」,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雖然不會畫畫,卻從中學到不少幫助欣賞繪畫和攝影方面的知識。
藝術是人為的,人為的大抵都有「套路」,而「套路」又可以一一分解。書中,豐先生把初級構圖法分解為八條,一起來學習吧。
構圖法
構圖,英名composition,言畫中物象的布置,猶之作文的章法。在中國畫稱為「置陳」……西洋構圖法則從淺近處說,易於了解……必須舉實例來說明。
詳細地說,構圖就是根據題材和主題思想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間把要表現的形象適當地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協調的完整的畫面。「構圖」一詞源自西方美術,在中國畫中叫「布局」或「章法」,引入到攝影,叫「取景」。
構圖對於繪畫和攝影來說是首要的,如果處理不好畫面中物體的位置關係,就會使得作品沒有章法,缺乏層次,後果就是表達不出思想來;反之,成功的構圖能使作品內容順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題突出,增強藝術感染力。
豐先生給我們列述了八條構圖規則,在每條規則下我會選用豐先生的漫畫作品闡述自己的想法,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1、凡一物象在畫中的位置,不可太偏,但亦不宜太正。位在畫面約三分之一處,最為美觀。
圖中,花瓶較大,看起來已經比較穩重,放在畫面三分之一處,正協調。如果放得太偏,就會使得左重右輕,放得太正就顯得呆板。但酒樽放在正中卻不會有這種問題,因為酒樽瘦高,給人的感覺不夠穩定,置於中間正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再加上有個杯託託著,那就是穩上加穩。
從整體來看,花瓶與酒樽杯託兩兩平衡,且較高較大的花瓶置後,小的酒樽置前,互不「搶風頭」。正如豐先生所言:「既無輕重不均之弊,又無呆板之嫌,故曰優。」
2、凡兩個以上之物象布置在畫中,不可東西零亂,亦不可規則排列。必須有規則而又有變化,方為美觀。
圖中主要有三樣物象,果盤和紅櫻桃、燃著的捲菸和火柴盒、綠芭蕉葉。想像一下,如果捲菸和火柴盒放在櫻桃前面,那就會使得三樣物象在一條直線上,顯得呆板;又或者菸頭背向櫻桃,就像兩個冷漠的背對的人,沒有互動;再或者芭蕉葉不是從窗旁探出,而是從窗臺伸出,這樣就好像低了一等。
因此,像圖中這樣的呈三角形的布置才是最美觀的,三樣物象之間相互聯繫著:櫻桃和捲菸相近且相對,又有共同的紅色,還是主人喜歡的兩樣東西;櫻桃和芭蕉之間的關係,紅與綠、近與遠的對比;再看捲菸和芭蕉,捲菸指著的方向正是芭蕉,而芭蕉又像在低頭細嗅升騰的煙氣。三樣物象合理地擺在一起,不僅充滿生活的氣息,還富含人生的詩意。
3、凡兩個(或以上)物象布置在畫面中,必須互相照應,不可左右反背。
圖中兩個小朋友通過種種布置緊密地聯繫起來:同一張桌子,兩人面對面坐著,還是在同一個窗口下,做著同樣的事情——邊看書邊觀察在花上飛來飛去的蝴蝶。再細看他們的表情動作,似乎還有言語上的交流。春天的勃勃生機足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而小朋友的好動活潑增強春天的生機,人與景相互增益,一下子就把作者的要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了。
假如兩人背對背,甚至是各低著頭,即使畫得再春意盎然,這畫也遠遠不夠生動,因為一點也不符合小朋友好奇的愛美的天性。
4、數個物象布置在畫中,高低進出,宜參差變化,切忌作階梯形。
單單就圖中右邊的三個人來看,如果把最右邊的兩個人互換位置,那這三人由低漸高,作階梯形,布置顯得笨拙。按照作者的布置,母親牽著孩子,另外一個人側身跟母親說話,關係顯得密切多了。
整體來說,雖說前後兩撥人不一定有關係,但在視覺上每個人身高參差變化,想像一根線從前面兩人身高漸低延長至小孩子,然後通過手臂上升到母親頭部,接著母親的視線是追著前面相互扶持的兩人,又剛好呈三角形。
因此,這樣高低進出的構圖把前後兩撥共五個人的關係和聯繫給表現出來了。
5、許多物象置在畫中,須注意畫面的均衡,勿使有輕重而傾側。
在圖的左邊,有高高的松樹、重疊的房屋、茂盛的灌木叢和堆疊的山石,而在圖的右邊只有一堵圍牆、一樹桃花、一顆柳樹、岸邊石頭和一大一小兩個人。很明顯,左密右疏,但我們看起來卻不覺得左重右輕,且看下面的解釋——
在繪畫中,物的重量,另有一種標準,不是同真的分量一樣,也不是大的重而小的輕。繪畫中物的重量,因物的性質而區別。性質生動的分量重,性質沉靜的分量輕。大約可分等級如下:(1)人物最生動,故最重。(2)禽獸次之。(3)人造物複雜而活動者,如車船等,又次之。(4)人造物單純而靜止者,如房屋、橋梁等,又次之。(5)自然物中有生機者,如樹木等植物,又次之。(6)自然物中無生機者,如山、野、雲、水等,為最輕。
假如按照這個等級來設定分數,便是6分到1分。那圖的左邊分數大約為2+3+2+1=8分,因松樹、房屋和山石較多,可各增加1分,即11分;圖的右邊,圍牆較房屋小可減1分即2分,桃花柳樹為一體,那總分為2+2+1+6=11分。可見圖的左右兩邊的分量大約是一樣,所以該畫是均衡的協調的。
6、畫面中同方向的形體不可太多,宜與異方向的形體互相對照。
圖中,兩個人、柳條、水泥墩都是豎線,假如連欄杆都做成豎線狀的,那畫中均是豎的形體,就會顯得單調,這樣的構圖較差。而選擇了橫向的欄杆,不但顯得簡潔,而且與其他豎線相對照,豐富圖畫的線條感。還有,橫欄杆方便大人倚靠,呈放鬆狀,使得氣氛更親密和諧。
所以,構圖時要巧妙利用橫豎線,避免單調。
7、畫面中直線與曲線對照,亦有美的效果。
遮住圖的下半部分,剩下的主要是直線型的山、房屋、路徑和樹木,有單調普通之感;把手拿開,就會看到曲線的山石和拱橋,如此一對照就消去了單調普通的意味,增加圓潤柔和之感,這樣的構圖是美滿的。
綜上幾點,對比是構圖非常重要的手法,大與小、遠與近、橫與豎、直與曲等等,不僅可以消去單調之感,還可以增加畫的意境。
8、畫面勿用物象填滿,宜有空地,則爽朗空靈。
圖中,假如天空布滿了雲,無法飄動,便有壓抑之感。反之,寥寥幾筆,只畫一朵浮動的雲,不但不會分散注意力,還與孤身一人的僧人相互照應。我們不見僧人的表情神態,卻早已看出他的孤獨自由的心理。
所以,畫面的每一處地方都是含有機性,不可任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