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大師豐子愷談構圖法八則

2020-12-16 大家匯讀卷筆耕

一直以來,豐子愷先生是為人所喜歡的漫畫大師,他以中西融合的畫法開創中國漫畫時代,俞平伯曾如此評價:

他的畫實是中國一創格,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有西洋畫法的活潑酣恣,他的畫是無字的散文,無聲的詩歌,是牽動人思想行走的小說。

豐先生的漫畫極受歡迎,寥寥幾筆別具寫意,關心社會反映現實,富含幽默和哲理,曾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豐子愷

豐先生不僅畫出經典的作品,還為普及繪畫教育著書寫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認識繪畫:豐子愷繪畫十六講》正是通過整理豐先生關於繪畫的文章而出版的,書中豐先生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繪畫這一藝術形式。

其中一章——「構圖法」,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我雖然不會畫畫,卻從中學到不少幫助欣賞繪畫和攝影方面的知識。

藝術是人為的,人為的大抵都有「套路」,而「套路」又可以一一分解。書中,豐先生把初級構圖法分解為八條,一起來學習吧。

春光先到野人家

構圖法

構圖,英名composition,言畫中物象的布置,猶之作文的章法。在中國畫稱為「置陳」……西洋構圖法則從淺近處說,易於了解……必須舉實例來說明。

詳細地說,構圖就是根據題材和主題思想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間把要表現的形象適當地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協調的完整的畫面。「構圖」一詞源自西方美術,在中國畫中叫「布局」或「章法」,引入到攝影,叫「取景」。

構圖對於繪畫和攝影來說是首要的,如果處理不好畫面中物體的位置關係,就會使得作品沒有章法,缺乏層次,後果就是表達不出思想來;反之,成功的構圖能使作品內容順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題突出,增強藝術感染力。

豐先生給我們列述了八條構圖規則,在每條規則下我會選用豐先生的漫畫作品闡述自己的想法,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1、凡一物象在畫中的位置,不可太偏,但亦不宜太正。位在畫面約三分之一處,最為美觀。

花滿瓶,酒滿樽

圖中,花瓶較大,看起來已經比較穩重,放在畫面三分之一處,正協調。如果放得太偏,就會使得左重右輕,放得太正就顯得呆板。但酒樽放在正中卻不會有這種問題,因為酒樽瘦高,給人的感覺不夠穩定,置於中間正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再加上有個杯託託著,那就是穩上加穩。

從整體來看,花瓶與酒樽杯託兩兩平衡,且較高較大的花瓶置後,小的酒樽置前,互不「搶風頭」。正如豐先生所言:「既無輕重不均之弊,又無呆板之嫌,故曰優。」

2、凡兩個以上之物象布置在畫中,不可東西零亂,亦不可規則排列。必須有規則而又有變化,方為美觀。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圖中主要有三樣物象,果盤和紅櫻桃、燃著的捲菸和火柴盒、綠芭蕉葉。想像一下,如果捲菸和火柴盒放在櫻桃前面,那就會使得三樣物象在一條直線上,顯得呆板;又或者菸頭背向櫻桃,就像兩個冷漠的背對的人,沒有互動;再或者芭蕉葉不是從窗旁探出,而是從窗臺伸出,這樣就好像低了一等。

因此,像圖中這樣的呈三角形的布置才是最美觀的,三樣物象之間相互聯繫著:櫻桃和捲菸相近且相對,又有共同的紅色,還是主人喜歡的兩樣東西;櫻桃和芭蕉之間的關係,紅與綠、近與遠的對比;再看捲菸和芭蕉,捲菸指著的方向正是芭蕉,而芭蕉又像在低頭細嗅升騰的煙氣。三樣物象合理地擺在一起,不僅充滿生活的氣息,還富含人生的詩意。

3、凡兩個(或以上)物象布置在畫面中,必須互相照應,不可左右反背。

蝴蝶來儀

圖中兩個小朋友通過種種布置緊密地聯繫起來:同一張桌子,兩人面對面坐著,還是在同一個窗口下,做著同樣的事情——邊看書邊觀察在花上飛來飛去的蝴蝶。再細看他們的表情動作,似乎還有言語上的交流。春天的勃勃生機足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而小朋友的好動活潑增強春天的生機,人與景相互增益,一下子就把作者的要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了。

假如兩人背對背,甚至是各低著頭,即使畫得再春意盎然,這畫也遠遠不夠生動,因為一點也不符合小朋友好奇的愛美的天性。

4、數個物象布置在畫中,高低進出,宜參差變化,切忌作階梯形。

翠拂行人首

單單就圖中右邊的三個人來看,如果把最右邊的兩個人互換位置,那這三人由低漸高,作階梯形,布置顯得笨拙。按照作者的布置,母親牽著孩子,另外一個人側身跟母親說話,關係顯得密切多了。

整體來說,雖說前後兩撥人不一定有關係,但在視覺上每個人身高參差變化,想像一根線從前面兩人身高漸低延長至小孩子,然後通過手臂上升到母親頭部,接著母親的視線是追著前面相互扶持的兩人,又剛好呈三角形。

因此,這樣高低進出的構圖把前後兩撥共五個人的關係和聯繫給表現出來了。

5、許多物象置在畫中,須注意畫面的均衡,勿使有輕重而傾側。

家住夕陽江上村,一彎流水繞柴門

在圖的左邊,有高高的松樹、重疊的房屋、茂盛的灌木叢和堆疊的山石,而在圖的右邊只有一堵圍牆、一樹桃花、一顆柳樹、岸邊石頭和一大一小兩個人。很明顯,左密右疏,但我們看起來卻不覺得左重右輕,且看下面的解釋——

在繪畫中,物的重量,另有一種標準,不是同真的分量一樣,也不是大的重而小的輕。繪畫中物的重量,因物的性質而區別。性質生動的分量重,性質沉靜的分量輕。大約可分等級如下:(1)人物最生動,故最重。(2)禽獸次之。(3)人造物複雜而活動者,如車船等,又次之。(4)人造物單純而靜止者,如房屋、橋梁等,又次之。(5)自然物中有生機者,如樹木等植物,又次之。(6)自然物中無生機者,如山、野、雲、水等,為最輕。

假如按照這個等級來設定分數,便是6分到1分。那圖的左邊分數大約為2+3+2+1=8分,因松樹、房屋和山石較多,可各增加1分,即11分;圖的右邊,圍牆較房屋小可減1分即2分,桃花柳樹為一體,那總分為2+2+1+6=11分。可見圖的左右兩邊的分量大約是一樣,所以該畫是均衡的協調的。

6、畫面中同方向的形體不可太多,宜與異方向的形體互相對照。

「今年幾歲?」

圖中,兩個人、柳條、水泥墩都是豎線,假如連欄杆都做成豎線狀的,那畫中均是豎的形體,就會顯得單調,這樣的構圖較差。而選擇了橫向的欄杆,不但顯得簡潔,而且與其他豎線相對照,豐富圖畫的線條感。還有,橫欄杆方便大人倚靠,呈放鬆狀,使得氣氛更親密和諧。

所以,構圖時要巧妙利用橫豎線,避免單調。

7、畫面中直線與曲線對照,亦有美的效果。

水藻半浮苔半溼,浣紗人去不多shi

遮住圖的下半部分,剩下的主要是直線型的山、房屋、路徑和樹木,有單調普通之感;把手拿開,就會看到曲線的山石和拱橋,如此一對照就消去了單調普通的意味,增加圓潤柔和之感,這樣的構圖是美滿的。

綜上幾點,對比是構圖非常重要的手法,大與小、遠與近、橫與豎、直與曲等等,不僅可以消去單調之感,還可以增加畫的意境。

8、畫面勿用物象填滿,宜有空地,則爽朗空靈。

孤雲

圖中,假如天空布滿了雲,無法飄動,便有壓抑之感。反之,寥寥幾筆,只畫一朵浮動的雲,不但不會分散注意力,還與孤身一人的僧人相互照應。我們不見僧人的表情神態,卻早已看出他的孤獨自由的心理。

所以,畫面的每一處地方都是含有機性,不可任意增減。

相關焦點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豐子愷不是漫畫的創立者,但他的子愷漫畫是對這門藝術的強力推動,他的文人品質為後人褒揚。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畫品即人品」—藝術家之人格、性情、思想,無一不展現在作品中—之美學觀。其次「抒情」是中國文化美學主流,豐氏作品以此為主要表現方式。
  • 「中國現代漫畫之父」豐子愷,因病去世留下7個子女,後來怎樣?
    由於近代中國政治環境較為特殊,世道雖然不濟,文化上的百家爭鳴卻成為那個時代特有的標籤,社會土壤滋生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化大師。這些大師中有魯迅、沈從文、矛盾等文壇大家;有錢學森、童第周、李思光等科技新星;還有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書畫大師。
  • 往事|豐子愷初見曾「疑為自己所作」的次愷漫畫
    豐子愷在《漫畫概說》中曾說:「吾國今日盛行漫畫,亦皆西洋之漫畫,惟趙望雲有中國風,次愷學吾筆意頗得真似。能充實是內容,則不難養成『中國』漫畫家也。」豐子愷讚賞的次愷是誰、其漫畫最早何時發表、他與豐子愷有何往來、漫畫之外,他又緣何被稱為「怪人」?
  • 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茶漫畫
    咱們近現代著名的畫家豐子愷也是一個愛茶之人。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中國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諸藝兼擅,曾被日本學者吉川幸次郎稱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美學大師朱光潛稱頌他「從頂至踵,渾身都是個藝術家」。豐子愷的文與畫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特別性,曾經令許多人好奇。
  • 豐子愷:漫畫是溝通繪畫與文學的畫種
    原標題:豐子愷:漫畫是溝通繪畫與文學的畫種   豐子愷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手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   沈泊塵   1889-1920,現代漫畫先驅。浙江桐鄉人。擅長寫意和工筆人物、仕女及戲劇人物畫。尤以漫畫創作最有成就。   深受陳師曾和竹久夢二影響   提起漫畫,現代最有名的當屬豐子愷。
  • 人生不開懷,需讀豐子愷
    很多人愛看豐子愷的漫畫。愛他筆下看似隨隨便便,但卻妙趣橫生,常常蘊含著大大哲理的漫畫。一輪新月,一棵垂柳,三兩孩童,往往就是一副明媚的作品。我們喜歡豐子愷,是因為不管是寫散文還是畫漫畫,他都能看到平淡生活中最溫柔,最深遠的部分。
  • 「雖然豐子愷舊居現在不能開放,但大家還是想念日月樓」
    楊朝嬰:小時候還看到隔壁有人拿了一隻毛毛的小狗熊,那個時候要八塊錢一個,非常貴的,我是愛不釋手,問人家哪裡買的。外公也不聲響,下一次去的時候就給我了。他很細心很體貼小孩的。因為他對兒童觀察的很多,所以他畫的兒童漫畫裡面很多都是體現小孩的,很真實、很接地氣。
  • 豐子愷:我是個四十九歲的孩子
    豐子愷在其隨筆集《率真集》中如是說道。豐子愷生於1898年,浙江嘉興石門鎮人,以漫畫及散文聞名於世,是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率真集》是豐子愷自編自選的經典隨筆集,近日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發行,這是《率真集》問世七十餘年來,首次以簡體形式出版發行。該書初版於1946年,此次出版嚴格依據原版修訂,罕見非他人選編,篇目無增刪,在內容上原汁原味呈現作品本來樣貌。
  • 豐子愷畫集《阿咪》將面世 收錄超4000幅漫畫
    ■本報記者 傅盛裕  從1925年的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到1971年「今生畫緣盡於此矣」的《敝帚自珍》,豐子愷的漫畫裡常有貓的身影。明年1月,新經典文化的新書《阿咪》行將面世。  這本書的策劃,源自「新經典文庫·豐子愷作品」系列責編楊宇聲的一個念頭:豐子愷寫貓、畫貓、養貓,留下好幾幅有貓相伴的照片,關於貓的書卻從未出版過。
  • 大師豐子愷學習英語的方法百年一見,不得不服
    大師豐子愷學習英語的方法百年一見,不得不服!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的那些學術大師,個個英文都很厲害。有的人甚至精通很多門外語。當年他們還可以用英語上課呢!為什麼我們今天學習英語都那麼困難呢?箇中原因值得我們反思。
  • 原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之父 也是與魯迅「撞車」的翻譯家
    3月1日下午,滬上眾多文人雅士齊聚克勒門文化沙龍,以「一鉤新月分外明——海上『豐』採豐子愷」為主題,回憶、探討他們記憶中的豐子愷。而「一鉤新月」幾字正是取自豐子愷的一幅重要畫作,這幅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漫畫」的誕生。邂逅日本畫家竹久夢二豐子愷與漫畫的邂逅,歸因於日本畫家竹久夢二。
  •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2019-01-18  成名作在上海發表,豐子愷漫畫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此次展出的豐子愷作品大多創作於1946年至1949年之間,為其藝術生涯中的精品,其中不少為首次公開亮相。比如,位於展廳入口處的,是豐子愷公開發表的第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的重新創作版。據史料記載,豐子愷漫畫創作始於浙江上虞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1898年出生的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他一生致力於漫畫藝術研究,看他的那些漫畫是很有趣的,各種題材,詩畫結合,幽默風趣。豐子愷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繪畫,1921年,豐子愷留學日本,在那裡遇到了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並被他的漫畫深深吸引,在他的漫畫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繪畫的方向。
  • 8歲女生用豐子愷式漫畫小品「寫日記」
    原標題:8歲女生用豐子愷式漫畫小品「寫日記」   王書涵的繪畫日記 記者彭年 攝   見習記者鄧小龍 通訊員黃修傑 李莎   用毛筆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人,或是一個小動物,旁邊再用簡短幾字介紹畫中的故事情境……這是著名的豐子愷漫畫小品的特色
  • 宮崎駿是如何構圖的?11種基本構圖法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公認為每一幀都能截圖做壁紙,美得令人窒息,充分展現了這位動漫大師在構圖方面的出眾能力。在這篇文章中,以宮崎駿動漫截圖為範例,我們一起學習11個構圖的基本方法(以下構圖方法,同樣適用於攝影中)。
  • 豐子愷的春天、童心與詩意: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回家再翻看下豐子愷的漫畫,便又不急了。遊人不管春將暮,來往亭前踏落花——豐子愷《遊春圖》之一在我的印象中,豐先生的畫作中「春」的內容,似乎遠多過他對其他幾個季節的描繪。每年春天到來,定是豐先生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 漫畫手繪教程之構圖
    漫畫手繪教程之構圖!怎麼學習漫畫人物構圖?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漫畫人物構圖的教程素材資源,大家自學畫漫畫人物構圖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很難掌握,很多小夥伴搞不懂漫畫人物構圖要怎麼學?其實學畫漫畫人物構圖一定要多練。
  • 攝影構圖你了解多少?圖說攝影十大經典構圖法
    而攝影,雖然只有兩百年的時間,但是通過借鑑美術以及經過歷代攝影師的實踐和總結,也形成了許多經典的攝影構圖法。下面以我自己拍攝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常用的十種構圖法。一、中心點構圖法這是最普通,也是初學攝影的人最喜歡用的一種構圖法。
  • 圖話茶事——豐子愷
    豐子愷,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一生有四位良友:煙、酒、茶和唱機。「四友」經常出現在他的各種小畫中,只簡練的幾筆,就保持了友情的溫度。自古茶與畫淵源深遠,這位漫畫大師的書畫中也在不經意間流露著茶的閒適與趣味。1.畫題中的兩句詩,取自明朝園信的《天目山居》一詩。
  • 以詩作畫,豐子愷的古詩漫畫啟蒙無數小學生
    即使你不認識豐子愷,你也一定記得小學學過的那篇課文《白鵝》。「譬如吃了一口飯,倘水盆偶然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飲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裡的堂倌一樣。」寥寥幾筆便將大鵝的個性盡數展現,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