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公務員考試公告解讀峰會
行測直言命題知道直言命題六種形式之間存在矛盾關係,比如「有些是」的矛盾是「所有非」,「有些非」的矛盾是「所有是」。那麼「所有是」「所有非」之間是否存在邏輯關係呢?中公教育帶大家通過一個例子來研究一下。
假設一個班級一共有20個人要考教師資格證,那麼最後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一共會有以下三種。
那麼對應各種不同情況,有些人考上和有些人沒考上的真假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觀察圖表我們發現,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中,所有人都考上(即所有是是形式)和所有人都沒考(即所有非形式)必然有一個為假,甚至可以同時為假,由此我們可以推導出「所有是」「所有非」之間的邏輯關係是:必有一假,可以同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反對關係。
那麼這種關係在我們實際做題過程中如何應用呢?
【例】三年二班有學生40名。關於這40名學生,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討論:
甲說:「這些學生都是北京人。」
乙說:「學生中的周杰倫不是北京人。」
丙說:「學生中沒有北京人」
事實上,甲乙丙三人的話只有一句為假。那麼可以得出()
A.所有學生都不是北京人 B.有些學生是北京人
C.周杰倫是北京人 D.所有學生都是北京人
【答案】A。中公解析:題幹給出條件只有一假,即真假話;且題幹中甲(所有是)和丙(所有非)的話為上反對關係,則甲丙說得話必有一假,可推知乙說得話必然為真。乙說的話為真,即「學生中周杰倫不是北京人」為真,可推知「這些學生中有些不是北京人」為真,因為和甲說的話構成矛盾,則甲說的話為假。三人真假話情況為甲說假話,乙,丙說真話。可知所有學生都不是北京人。由得到信息對比選項可知正確選項為A。
中公教育相信通過上述解答,各位同學對於邏輯上的反對關係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想要熟練掌握就要勤加練習,這樣才能真正的掌握方法。
2020省考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入口筆試時間信息匯總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