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推動本土人才國際化與國際人才本土化

2020-12-15 中國僑網

推動本土人才國際化與國際人才本土化

仲偉合

國際人才高度聚集是世界級灣區的一大特徵。粵港澳大灣區要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首先要贏得全球人才競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提升發展質量和創新能力,關鍵在於國際化人才。既要加快培育創新型國際化人才,也要積極引進高層次國際人才。

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能力、人才素質和發展質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間。目前,大灣區總人口規模已超七千萬,高學歷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卻供不應求。大灣區高等院校資源豐富,培養創新人才,產出創新成果的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和基礎前沿科研機構數量卻相對不足。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既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港澳人才向內地城市流動的積極性。同時,灣區流向海外的人才遠高於國外流入灣區的人才比例,對於海外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

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南沙要加快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深化全國人才改革試驗,可謂恰逢其時。

人才特區並非全新概念。早在2001年,深圳已經提出建設「人才特區」。2015年,北京中關村、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被列為國家級人才特區或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粵港澳大灣區要提升發展質量,南沙要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無疑需要大量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支撐。

國際化人才從何而來?要實現區域內國際化人才集聚,可以通過本土人才國際化與國際人才本土化兩種路徑實現。

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局勢,我們比以往更加需要具備中國靈魂、擁有全球視野、明白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能與世界對話的國際化人才。海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則可以利用專業知識技能和產業行業經驗,直接為我們提供產品和服務。招才引智僅僅是開端,把國際人才留下用好,讓他們適應中國的土壤,發揮更大的價值,國際人才本土化是必然之路。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從1993年至今,南沙的定位不斷上升。在政策紅利疊加效應下,南沙經濟增長迅速,人才吸引力有所上升。而南沙區距離廣州市中心較遠,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城市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教育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現實問題也亟待解決。

求賢若渴的南沙提出加快打造一流的「營智環境」。這是一個新概念,和我們所熟悉的「人才發展環境」有所重合,也有所差異。「營智環境」是與營商環境相呼應的綜合概念,應涵蓋智力和人才兩大要素,可細分為產業、平臺、政策、安居、教育、醫療、設施、服務、網絡、文化十個維度。

智力要素是區域發展的基礎性和持續性的發展動力和支撐。要充分發揮智力要素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保證智力要素順暢流動和轉化。人才要素是智力要素順利轉化的關鍵。智力要素轉化則是衡量人才價值的重要指標。

應該如何優化「營智環境」?可採取樹形象、定產業、搭平臺、建機制、精政策、興設施、提服務、強金融等八大措施。

樹立崇尚知識,愛才惜才的形象,表達與人才共創共榮的決心。這一點深圳做得很成功。深圳開全國之先河,用「人才」為公園命名,最近又憑藉一句「來了,就是深圳人」成功「出圈」。由此可見人才戰略要高遠,攬才姿態要放低,而政策措施和手段要接地氣,聚焦人才實際需求,為人才解決具體問題。

要先定產業,做好產業規劃,再根據產業確定人才戰略與政策。一旦產業成功落地,形成集聚,人才自然隨之而來。人才政策應穩定、精準、簡明,既避免朝令夕改失信於民,又要避免含糊其辭、冗長繁複,令人云裡霧裡。

加快建設完善城市硬體和軟體設施,提升改善人才工作、生活質量,免除人才的後顧之憂。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鏈,為人才提貼心、舒心、暖心的服務,營造自由、寬鬆、開放的人才氛圍。

建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重視研究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建設和引入,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智庫等智力資源的價值。發展金融服務業,豐富金融產品與服務,增強對人才創新創業的金融扶持,拓寬融資渠道,助力智力成果轉化。

在政策紅利的東風裡,南沙更要平心靜氣、紮實耕耘,打造創新驅動、產業引領、智力支撐的國際人才特區,在時代的浪潮中把握先機,贏得未來。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校長、僑鑫集團聯席總裁、廣東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教育國際化遇上本土化 青島國際學校如何改變
    青島索斯蘭學校運營總監柳銘認為,「國際教育已經走入了精耕細作的時代,將逐漸從精英化向大眾化過渡。」國內的國際教育尤其需要大力推進本土化,青島博格思加州學校校長袁愛民認為,「教育的國際化成為一種浪潮,教育的本土化是教育國際化的基礎之上形成的。」  青島盟諾學校是按美國國家私立中學最高標準建設的國際化學校,並創新性地與青島二中合作,集結國內外優質資源,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國際研究能力。
  • 中國本土酒店品牌首進雪梨 實行「人才本土化」
    綠地國際化戰略在輸出資本的同時,更著力於為中國品牌的國際化成長探路。12月23日,綠地控股(600606.SH)旗下首家落戶海外的自有品牌、自主運營高端商務酒店——雪梨綠地鉑瑞酒店開業,綠地國際酒店管理集團也由此成為首家進駐雪梨的中國酒店管理集團。此舉標誌著綠地酒店產業國際化布局的進一步深化,亦是綠地推動中國酒店品牌輸出海外,力圖建立中國酒店品牌國際競爭優勢及市場地位的積極舉措。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羅湖人才產業園」開園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創新園是由深圳市羅湖區政府與深圳人才集團共同打造的服務灣區、輻射全國的「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園區致力於打造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人才產業綜合型服務平臺,為人才服務、為企業賦能,助推產業發展。園區將立足深圳,服務灣區,輻射全國,面向海內外,致力於成為國家級示範型園區。
  • 旅遊人才教育國際化的有效路徑
    開放、創新、宜居、宜業、國際化是灣區的本質特徵,而國際旅遊是開放交流、增進國際交往的重要方式與平臺。國際知名灣區的國際遊客接待人次和旅遊公共服務管理水平均處於世界前沿,國際旅遊發展的提檔升級對國際化灣區建設意義重大,也對旅遊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
  • 粵港澳大灣區共享一流慕課 打造灣區人才成長「立交橋」
    在日前舉辦的中國慕課大會上,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邢鋒表示,廣東省積極致力於三地特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師資互通、模式互鑑等各層次合作機制的構建,已出臺學分制改革意見、學分認定和轉換意見等文件,正聯合港澳高校擬定《課程學分認定辦法》,為三地學生學習成果認定轉換提供便利,推動三地高等教育接軌。
  • 紐約灣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與當今世界著名的紐約灣區相媲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設立,不僅加快了粵港澳三地經濟的融合,更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珠三角地區經貿格局和產業的再升級,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的發展情況,研究國際灣區發展歷程及經驗,或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寶能汽車人才拼圖日臻完善 國際化與本土並重
    至此,寶能搭建來自日本、歐美與本土人才並重的國際化團隊,再添一名大將。 寶能汽車集團COO胡信東 寶能汽車集團註冊成立於2017年3月,是寶能投資集團的子公司。彼時,中國乘用車市場已走過高速增長期,拐點即將到來。
  • 李子建:面向2035年的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及人才培養
    從區域教育發展以及國際趨勢等角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發展宜具有國家及區域意識及國際視野,宜注重科技與人文雙重取向;鼓勵粵港澳學校合作交流,共建院校研究基地;樹立多元化灣區教育合作理念,在科研、教育、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達至協同共贏效果。
  • 「灣區金融科技人才鏈」正式發布,將促進大灣區金融科技人才自由...
    8月27日,灣區(深圳)金融科技行業人才發展論壇(以下簡稱「發展論壇」)在位於深圳市福田區的灣區國際金融科技城舉辦,會上,「灣區金融科技人才鏈」原型產品正式發布,並同步啟動《深港澳金融科技人才藍皮書》和「大灣區金融科技人才協調研究機制」工作。
  • 大灣區應探索建立協同合作的國際人才政策
    對標世界知名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研究與技術轉化方面如何實現新突破和跨越式發展?怎樣才能更好吸引集聚國際高層次人才?「一流高校和一流城市、一流灣區是共生的。」粵港澳實現跨區域科創合作需要體制機制創新南方日報: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存在哪些優勢和短板?下一步如何發力?宋永華:這些年,通過大力引進或推動建設國家級實驗室、布局大科學裝置,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的短板正快速補齊,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 如何成為「智力中心」?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在教育領域如何加強與港澳的合作,為大灣區提供基礎、持久的發展動力和智力支撐?如何對標港澳人士在粵生活工作的需求,打造高端化、國際化的教育格局?這些都是南沙需要回答的問題。憑何吸引港澳學校落地?
  • 粵港澳灣區建設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龍頭股一覽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25日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將利用各自優勢互補進行灣區建設,促進人才流動推動灣區發展,優化各項軟硬體設施推動灣區探路開放新格局。  展望未來,馬興瑞表示,將把廣東較為完善的科研體系、產業體系優勢與港澳高端科研力量、科研合作國際化水平高的優勢結合起來,強強聯合,布局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珠三角先進位造業與港澳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 問政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東京灣區發展特徵的比較
    這個網絡化空間結構規劃將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支持澳門圍繞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兩大功能定位;支持廣州打造國際航運、航空樞紐,建設綜合性門戶城市、國際旅遊名城;支持深圳建設全國中心城市、全球性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
  • 促進人才本土化 寶馬中國實施新一輪管理人員輪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9月15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宣布進行新一輪的管理人員輪崗,旨在推動公司的管理創新,實現公司各部門之間知識、經驗和「最佳實踐」的良性循環,並為公司培養和儲備更多本土化高級管理人才。
  • 番禺打造人才小鎮!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舉行
    12月1日,由番禺區委、區政府指導舉辦的2019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廣州大學城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會以「創新時代·築夢灣區」為主題,在廣州大學城盛大開幕,行業領軍、專家學者、創業新銳齊聚,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政府、企業、高校集中組團亮相,聆聽灣區故事、感受番禺活力、共謀合作發展,參會嘉賓逾千人,參會的創投企業超百家,規模創下歷年新紀錄,大會的國際化水平和灣區影響力再上新高度
  • 推動漢語言文學本土化與國際化建設 湖南師大成立演講與口才教研室
    紅網時刻3月29日訊(記者 孫潔 通訊員 蔡頌)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漢語言文學一流本科專業的本土化建設與國際化,3月28日,湖南師範大學演講與口才教研室揭牌儀式在文學院舉行。校紀委書記唐賢清出席儀式並為教研室揭牌。儀式由文學院黨委書記李伶俐主持。
  • 創意・創業:粵港澳大灣區品牌設計論壇廣州站即將啟動
    由澳門國際品牌企業商會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協辦、澳門基金會和澳門高等教育局贊助的「創意•創業:粵港澳大灣區品牌設計論壇(廣州站)」將於3月29日在廣州越秀區太和崗路創業大街科創咖啡4樓會議廳舉行。
  • 福特人才本土化贏市場機遇,品牌升級「進無止境」
    痛定思痛,福特意識到轉型與變革的緊迫性,據悉福特正深入落實「福特中國人才計劃」,開放更多崗位給本土優秀人才,全力探索品牌升級。不過關廠、減員未必就是壞事,尤其是在目前汽車產業大轉型的背景下,甚至可以說放棄在某些傳統領域的部門、轉而在更具發展前景的新興領域增加投入,是充滿魄力和前瞻性的戰略調整。要在當今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表現最高水平並取得勝利,企業必須保持高效,精益靈活和善於改變。
  • 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教育合作打造人才高地
    新華社廣州1月13日電(記者丁樂)《粵港澳六校關於加強教育交流合作的備忘錄》13日在廣州籤署,來自粵港澳的六所學校將在管理人員經驗交流、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分享、學生交流與研討、家長互訪與觀摩等方面進行深度的教育交流與合作。這是當天舉行的2018粵港澳教育合作論壇的成果之一。
  • 瘋影工作室的崛起與發展:如何成為本土化與個性化的人才孵化器?
    但法國動畫的發展並不靠犧牲本土獨特的民族歷史為代價。相反,法國政府鼓勵動畫工作室宣揚本土風氣與民族特色,將其體現在每一部作品上,這個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1985年,瘋影工作室應運而生。其作品在世界各大動畫節和專業賽事中紛紛獲獎,贏得了國際聲譽。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瘋影工作室如何崛起與高速發展,成為法國本土化與個性化的人才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