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話,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2020-12-11 留以白

何必去爭做那個萬裡挑一的人。

我們終其一生做的很多事都毫無用處。

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到了塵歸塵土歸土的那一瞬,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而你,有問過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嗎。或為了自己、或為了愛的人、或為了人類發展等等;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也是不論對錯好壞的。

但是都可以找到一個目標去奔跑、去揮灑,不去空虛、迷茫度日,這是能支撐我們的東西。

而一旦你的出發點變了,為了追逐一些東西,而逼迫自己去努力去實現;為了虛無的面子,去折磨自己;總有一天,會掏空你自己。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你任性妄為。

記得聽過一句話,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可能我是一個任性又自虐的人,執著的堅持著。人生的選擇是很重要,但我更願意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直到我後悔之前的那一刻,直到我低頭之前的那一刻。而為了我想達到的彼岸,我會讀無用的書、學無用的東西,寫無用的文字,做無用的事,確保我不會有低頭的機會。我也並不知道未來我是否會後悔,我只知道從過去到這一刻,我沒有什麼特別後悔的。

相關焦點

  • 寫給老羅:有些公司活著產品死了!而錘子科技倒閉了,產品還活著
    的確,在羅永浩2012年成立錘科,2014年推出T1之後,他在錘黑眼裡就是一個「只會說大話的狂徒」。不過事實顯然是偏向錘黑這一方的,因為現在錘科已經接近倒閉了。依據結果論來說,錘黑現在說什麼都是對的,但錘子的手機就真的一無是處嗎?套用臧克家先生的一句話「有些公司活著,但產品已經死了,而有些公司死了,產品還活著。」
  • 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但是已經沒有人能分享他的故事了,因為他已經被遺忘了。如果世界上沒有人還記得你,你就會徹底消失,這就是我們說的最終死亡。」這裡提到的最終死亡,就是「社會性死亡」,也就是被人們徹底忘記。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怕死亡,只怕被遺忘。
  •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紀念迭戈馬拉度納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這是著名作家臧克家寫的。我覺得用在馬拉度納身上也很是恰當。 一個阿根廷人,他的離世。全球祭奠。中國國家電視臺直播他的告別儀式,還出專門的紀錄片,晚間天津電視塔也播了他的紀念片。全球的球迷都十分悲痛。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21 16:2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 致敬霍金:「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很多人表示對偉大的科學家還不太了解就離開的事實而表示深深的遺憾,今天,我們就從霍金開通微博那天開始了解他。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繫在一起。
  • 詩經裡的宜陽: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作者:一杯茯茶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詩 經 裡 的 宜 陽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宜陽縣韓城的羊肉湯很出名。好喝湯的洛陽人趨之若鶩,跑去吃喝的人很多。比如《詩經》裡的那個甘棠村,在沒有羊肉湯的很早以前,就存在著,還被當時的人們津津樂道,只因為一個人:周召公(召:shao,音邵),姬奭。
  • 【聖教人物】鄭公死了,他還活著.
    1914年5月13日-1964年6月11日 記得在國內上初中時,曾讀到過詩人臧克家賦寫的《有的人》這首詩。其中有兩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光陰似箭、歲月荏苒,我離開初中時代已有二十年的時間了。
  • 《清明上河圖密碼2》讀書筆記及感悟〈10〉-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就如一開始摘錄的那句話所說,馮賽妻子邱菡看著病中已經完全沒有活著意願的柳碧拂,也不禁對她完全沒有了原來的厭棄之情,轉而變成了憐惜,她,也是個可憐人呀!「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如果你一心求死,那無論是誰來勸你,還是來阻止你,終究會有漏洞的時候,就算這次尋死被阻止和營救,如果內心的那一關沒過去,那你下次還是會繼續。
  • 阿里巴巴員工餐VS華為員工餐,網友: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阿里巴巴員工餐VS華為員工餐,網友: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首先我們帶給大家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員工餐了,阿里巴巴的老闆我們都知道,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特別熟悉的馬爸爸,我們每個月都要給他貢獻一部分資產,可以說馬爸爸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跟他身後這些無數的愛美的女人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的員工餐看起來還是很棒的,上圖給大家看一下吧,是不是讓人覺得特別有食慾呢?
  • 有的人活著,但他的頸椎已經快死了……
    有的人活著,但他的頸椎已經快死了……是的,我是在說正在埋頭工作、看書、玩手機、追劇的你、我、他……畢竟在繁忙的工作+學業手機+電腦的雙重攻擊下,我們的脖子早已未老先衰,甚至頸椎病已經成了必需品,有時候沒得還覺得有點不合群。
  • 有些人在結婚的那一刻已經死了?聽聽小編師傅怎麼說
    相信有一句話,很多人應該都應該聽過。有的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而現在隨著各種壓力的貯存,我們漸漸覺得每天活得絲毫沒有意義,前段時間的一項調查更是顯示在中國有些人將近工作了10年,然而卻沒有月薪過萬,其實這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經濟都是使他們發展更好的前提和基礎,這是物質方面的死亡和停滯,然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卻感嘆自己結婚的那一刻,仿佛就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意義。
  •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耗盡力氣了
    聽起來就有些悽美和遺憾,因為有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了。我們的成長未必會一帆風順,但總會經歷挫折,一遍又一遍重複著同樣的事情,無論是無聊還是厭煩都是成長中的常態。我們中間有一些人,真的太難了,光是活著他們就耗盡力氣了,沒有閒心去思考其他的了。
  • 死了容易,活著很難-餘華《活著》讀書筆記
    很多人都說餘華的《活著》這本書,看完一遍以後,絕對不能再看第二遍了。我原以為是這本書內容不好,不值得再讀一遍,直到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讀《活著》這本書,還是書友會的幾個群友推薦的。隨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開了這本書。
  • 《活著》的作者在太平間長大,8部小說寫死29人,他經歷了什麼?
    餘華棄醫從文,8部小說寫死了29人,都是離奇死亡,餘華在拔了上萬顆牙後,餘華實在不想拔了。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或許是因為餘華從過醫的緣故,餘華這個人的寫作很冷,看著像手術刀一樣。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會告訴你活著的意義,以及很多的人生道理。讀過《活著》的人,都會在感嘆命運無常,對福貴所經歷的種種困苦,報以同情。
  • 有些人,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走出社會後歷經冷暖,心中有了想要守護的人後,就愈發的懂得生活的不易和艱辛,你永遠不知道有的人,為何在深夜痛哭,生而為人,請你務必善良。在大學飄飛的火車站外,他獨自坐在臺階上吃麵包,吃了一口後,再也控制不住的哭了起來。
  • 活著的人有責任讓英雄不死
    有人說,這篇文章有點兒「斷裂」,好像每一段都在說不同的論點,讀每一段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第一段是敘述,第二段談到了懷疑英雄的世風,第三段談到了懷疑英雄的深刻原因,第四段把矛頭指向虛假宣傳,第五段批判了「相信英雄的存在而背叛英雄」,最後一段談到了「活著的人有責任讓英雄不死」。
  • 死很容易,但活著很難!堅韌地「活著」才是中國人的現實底色
    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代的中國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窮苦百姓,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反而只是為了活著而苦苦掙扎。作家餘華在自己的小說《活著》中就描寫了一個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中國人。看餘華的小說,總覺得有些奇怪。在那些貧窮,困頓的人,總習慣給自己起名富貴!
  • 人最後都會死,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本是人的必經之路。可,為何會有諸多不舍與困惑。在老媽去世後,我竟然也會思考人到底活著的意義是什麼?2019年,外婆去世,是我第一次直觀、近距離接觸死亡。我一度驕傲自己擅於觀察生活細節的能力,且能分析出人的心理,而現在,我才近乎悲哀的發覺,這是上天賜予我的罪,折磨我,虐待我,使我困惑,使我不安。大家都是帶著哭聲來,帶著哭聲去。一生時間很長也很短,既然都逃不了一死,我們為什麼還活著,人生有什麼意義?其實,人生根本沒有意義。
  • 《列子》:既然人固有一死,為什麼我們還要拼命地活著?
    在先秦子書裡,《列子》是爭議比較大的一部,他的作者一直是個謎。《漢書·藝文志》記載先秦時有一本《列子》,作者是列圄寇,生活年代比莊周還早。明朝人宋濂則在《諸子辯》中提出質疑,認為《列子》可能是魏晉時期的偽書。無論《列子》的成書年代在何時,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的思想價值都不容輕視。
  • 既然人都會死,那為什麼還要《#活著》?
    殊不知女兒已經被病毒感染,成為喪屍。 兩人相擁時,女兒將母親鎖頸啃食。 爸爸要我活著,那就活著。沒有食物、沒有水,可以喝酒;一個人無聊,可以打遊戲。 只要活著,就可以等到家人。 苦熬幾天後,收到了家人被變成喪屍的最後語音。小吳怒了。 哪有什麼生的希望。沒有人要他活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