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又成熱點教育話題,起因是教育部對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一則建議的答覆,答覆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日常,為了有效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家長們出招不斷:有的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並讓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習慣,「課餘時間就不會因為無聊而想著玩遊戲了」;有的明確,上學日堅決不給孩子手機,雙休日可以適當玩一下,控制好時間;還有的是「技術控」,通過路由器控制孩子手機的網速。
中小學普遍禁止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
對於學生可否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記者向常武地區的初、高中打聽了一下,校方態度普遍是「禁止」。市區某高中在《手機及電子產品管理方法》中明確,原則上,學生不得攜帶手機等移動通訊工具進入校園,如有特殊情況,學生確需攜帶手機進校園,家長和學生聯名提交《承諾書》,報班主任、年級主任、學生發展處批准後方可攜帶,且手機在校內必須關機。該校相關老師介紹,僅個別學生確因特殊原因申請帶手機進校。
學生自制力不夠,用手機弊大於利是校方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的主要原因。某局屬初中一位老師表示,此前對學生手機進校園沒具體要求,結果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偷玩手機。她認為,手機的娛樂功能遠超通訊和查詢功能,學生課上、課後利用手機聊天、遊戲、看視頻,不僅影響課堂秩序,也易接觸到不良信息。所以,現在禁止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
學生在校如何和家長聯繫?
一些學生表示,帶手機進校是為了方便聯繫家長。對此,學校有周到考慮。
武進區一所民辦初中有3000多名學生,近半是寄宿生。新生入學見面會上,學校就告訴大家: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能帶進校園。學校還就此下發了告家長書,請家長籤字。
「學生在校內如要聯繫家長,可以有多種方式。」學校政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是可隨時借用老師的手機;其次,教學樓下及每間宿舍都裝了磁卡電話,學生可就近打電話;此外,門衛室的電話,學生也可使用,這麼多部電話加起來,足夠學生使用。這學期,智慧校園又有所升級,每間教室外牆裝上了智能班牌,家長、學生如果有事情,還可通過智能班牌及時聯繫。
其他學校同樣表示,學生在校若要和家長聯繫,可借用老師的手機,也可使用磁卡電話。
學生若校內違規使用手機,如何處理?
上述這所民辦初中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有學生無意將手機帶入校園,和家長溝通確認後會人性化處理,「手機暫由班主任代為保管,放學後再讓學生帶回家。」
市區一所高中制定的手機及電子產品管理辦法明確:學生若因特殊原因帶手機上學,確保手機在校內是關機狀態。一旦違規,按「犯規」次數實行分級處理,屢教不改者,予以記過或記大過處分、留校察看處分。發現3次及以上的,手機交由學生處保管至高中結束。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在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禁帶手機只能治標,正確引導才是根本,應加強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讓他們具備更強的辨別力、自制力,學會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