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校細化管理措施 手機禁止進課堂應聲落地

2021-03-03 江城日報教育

      吉林機電工程學校每個班級都新添置了手機保管櫃,不僅給每部手機配備了單獨的存放區域,還能夠充電。

      今年伊始,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2月23日,教育部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手機管理措施,可見教育部對中小學生手機管理的重視程度。

      實際上,對於教育部這一舉措,我市已「先行一步」。記者從市區多所中小學了解到,雖然對學生手機的具體管理方式各有不同,但「禁止手機進教室」已實行多年。3月1日,我市數萬名中小學生迎來新的學期,也迎來手機管理的新校規。

特色管理隨春到

      新春已至,萬象更新。吉林機電工程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們返校井然有序、熱情滿懷。進入教室,學生們發現一個嶄新的手機保管櫃赫然在立,每個走進班級的學生都把手機放入其中。

      該校辦公室主任劉成志說,中職學生有時需要使用手機完成一些課後練習或查閱信息,學校正在進一步完善校園手機管理措施,在做好管理的同時,引導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

      市第五中學在開學前發布《關於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的通告》,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處罰措施。通告要求,學生因特殊原因需要帶手機進入校園,需由監護人到校填寫學生處制定的情況說明與申請表,經學校批准後方可帶入校園,但禁止帶入課堂,帶入校園後要將手機主動交給班主任保管。

      值得注意的是,各校在管理學生手機時,更注重合理合法。在發現學生違規使用手機時,多數學校採取暫時保管的措施,而不是沒收。

      吉林毓文中學對學生手機管理「不過夜」。高三(9)班班主任趙冬冬說,學校幾年前就明確規定,學生帶手機進校不能私自使用,要交由班主任保管。學生手機不在學校過夜,放學後老師及時歸還給家長。

「惡魔」與「天使」並存

      記者走訪發現,教師談起學生使用手機,常形容「百害而無一利」,但學生和家長對此有不同看法。

      在走訪中,許多學生表示,手機並非只有遊戲,也可以助力學習。他們的手機裡安裝了作業幫、學霸君、小猿搜題等學習軟體,不會做題時及時搜索,知識獲取因此變得更加容易。父母輔導不了的題,他們依靠手機也可以獨立解決。

      而部分家長也表示,孩子有了手機,在家可以自行點餐,外出可以導航定位,方便了雙職工父母。還有家長認為,現在是智能互聯時代,手機在未來不僅是一個打電話的工具,而是順應時代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加強家校聯動的一種方式。

      一方面,學校對中小學手機從嚴管理,一方面,家長和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日益加深。如何讓手機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有益助手,確實是一門學問。

「手機課」不該缺席

      市第二十三中學副校長王雪峰說,對自控力較差的學生來說,手機有較大的危害,但對學習主動性強的孩子來說,手機就是利器。學校對手機嚴格管理不是禁止學生使用手機,而是杜絕使用手機的不良行為。中小學時期,正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什麼時候該用手機,什麼時候不該用手機,這是必須要養成的良好習慣。

      市第七中學初二年級主任馬國強表示,現在不少家長甚至老師簡單地用沒收的方式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化矛盾而不是解決矛盾。教育方法要入情入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

      另外,正確引導學生對待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家長要以身作則。許多孩子使用手機成癮,就是因為父母已經成癮了,在孩子面前長時間玩手機。這樣是教育不好孩子的。關於合理使用手機的這門課,不但需要學校嚴格教育,還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作為智能互聯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手機或者電子產品將伴隨他們一生,而教育不該在這一環節缺席。

江城日報社記者:單汝鋒

編輯:張麗穎

此文刊發於《江城日報》3月2日6版

相關焦點

  • @沐中全體同學:下期開始,不得擅自攜帶手機、MP4等進校園!禁止帶入課堂!!
    近年來, 中小學校如何加強學生手機管理,已經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多個國家已經通過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或者課堂,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世界共識。 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限帶入校園。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 禁止帶入課堂。  二、細化管理措施。
  • 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徐州的情況是......
    關於青少年使用手機的問題,一直以來困擾著不少學生家長。此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可以說是給各校提供了一把"尚方寶劍"。記者了解到,徐州大部分中小學在管理手機上都有一套規定,目前主要有兩種管理方式,一是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二是學生把手機帶進學校後,要上交保管。
  • 遼寧省教育廳下發通知: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課堂
    ③中小學生禁止將手機帶入課堂。日前,遼寧省教育廳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原則上學生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需帶入校園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交由學校相關部門統一妥善保管,嚴禁帶入課堂。
  • 教育部,禁止手機進校園,作為老師我100%支持!但我有5個疑問!
    禁止手機進校園,進,才是最好的禁!
  • 教育部,禁止手機進校園,作為老師我100%支持!但我有5個疑問!| 頭條
    進,進步的理念,進取的態度,進擊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禁。禁止手機進校園,進,才是最好的禁!最近,一條消息火了: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很短,但足以引爆全網。↓↓↓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二、細化管理措施。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
  • 教育部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入校,你同意嗎?
    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二、細化管理措施。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
  • 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嚴格管理,禁止手機進校園
    因此,學校為創建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在採用一定手段保障學生與親人通話需求的前提下,嚴禁學生自帶手機進校園,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作為一名學生,在成才之前必須先成人,遵守校規校紀,嚴格自律,錯誤可以犯,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要明白學校作出的任何規定都是為了對學生的負責。
  • 教育部新規: 禁止手機帶入課堂!新學期不要再以任何名義給孩子配手機啦!
    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了春季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會上明確:新學期開學後,各地各校要認真落實前不久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的要求,細化管理措施。
  • 教育部談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進校
    11月13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原文如下↓教基建議〔2020〕335號您提出的「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 我市102萬名中小學生恢復課堂學習
    黃岡日報訊 (記者李維 通訊員 鄒偉 付佳琪)9月1日,我市中小學正式開學上課,全市102萬中小學生全部返校,迎來新學期,恢復正常課堂學習。9月1日早晨7點,市實驗小學門前,已是人聲鼎沸。和市實驗小學一樣,全市各學校均嚴格按照開學要求,精準細化開學措施。開學前,全市所有學校都進行防疫、衛生消殺,各項工作檢查合格後,方可開學迎新。開學當天,各學校結合新學期安排和抗疫「活教材」,開展了不同形式的「開學第一課」。以國旗下講話、講一個假期故事、舉行主題班隊會等本校「開學第一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衛生習慣,強化防疫意識,幫助學生儘快適應校園學習生活。
  • 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教育部回應!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教基建議〔2020〕335號您提出的「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
  • 關於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入校告家長書
    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二、細化管理措施。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繫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
  • 教育部新規禁止手機進校園,一起教育股價大跌14% | 風眼前線
    2021年2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 廬江裴崗中學開展「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課堂」系列活動
    、網聊成風、行為失範等學生現狀,近日,廬江裴崗中學開展系列活動,嚴格落實縣教體局《禁止學生攜帶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課堂規範學生使用手機工作實施意見》。11月中旬,裴崗中學成立了以劉勝保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裴崗中學禁止電子產品進課堂規範學生使用手機工作實施辦法》,兩次召開班主任會議布置具體活動內容和工作要求,校領導多次強調要增強意識教育,講究管理藝術,注重培養自律品質
  • 十堰多家學校明確:禁止!
    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各校要做好家校溝通,家長應切實履行教育職責,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 現在禁止手機進校園和當年禁止課外讀物進校園是一個道理
    怎麼不讓孩子在課堂上玩手機,家長、社會怎麼教育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和禁止孩子用手機是兩個話題。關於禁止在校園內玩手機和禁止手機進校園也是兩個問題,直接禁止手機進校園顯得非常粗暴。就是向學校校園內、課堂上玩手機低頭,自認沒招兒,這是教育的失敗。如果這種行為行政化、社會化,那就是整個教育的失敗,不得不採取非教育的行政強制手段。
  • 禁止隨意帶手機入課堂,能讓大學生專心學習嗎?
    教師講自己的,學生玩自己的,師生間聯繫的斷裂滋生了「玩手機」的溫床。這也讓「水課」成為了流行詞。自制力差,求知慾低,學業水平下降是高校提高育人質量的主要難題。5月14日,江西省教育廳發布了《手機禁止隨意進課堂—省教育廳出臺加強高校本科教學管理的八項要求》。
  • 學生可否帶手機進校?常州中小學:普遍禁止!
    近日,「禁止中小學生帶智慧型手機進校園」又成熱點教育話題,起因是教育部對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一則建議的答覆,答覆稱:對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
  • 課後作業、手機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教育部部署新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
    具體來看,教育部關注的工作重點涵蓋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強化學生作業管理、手機管理、校園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中,在嚴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問題上,呂玉剛指出,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
  • 石城中學關於規範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問題致家長的一封信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原則上學生不得將手機帶入校園,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家長朋友,您的孩子帶手機入校了嗎?您是否注意到,孩子帶手機入校,在方便聯繫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弊病。那麼,學生帶手機入校的弊病究竟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