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亮相北京恭王府

2020-12-20 央廣網

11月23日,觀眾在參觀展出的河湟皮影。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11月23日,非遺傳承人曲吉昂秀現場繪製唐卡。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11月23日,小演員表演少兒鍋莊舞《扎西秀》。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11月23日,非遺傳承人黨明漢現場展示湟中農民畫技藝。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相關焦點

  • 青海西寧這項文化遺產亮相北京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與西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隆重開幕,活動將持續至12月下旬。
  • 花兒 唐卡 堆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北京開展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系列展「青海西寧花兒與少年」本月在恭王府博物館開展。、湟中堆繡、湟中農民畫、河湟皮影、湟中陳家灘傳統木雕、湟源陳醋釀造技藝、河湟刺繡、宗喀唐卡等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國家非遺展覽展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孫冬寧:分別用了相關的、青海西寧省級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行整體的展示,其中有振興河湟傳統工藝類的項目,像銀銅器、像唐卡繪製,像堆繡這些河湟刺繡的,這些傳統技藝類項目。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何滿在現場用一錘一鏨,展示了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項目中的鏨刻。
  • 特大湟中暖鍋亮相北京恭王府
    11月20日晚,湟中銀銅器製作暨鎏金技藝集大成的作品——特大湟中暖鍋,在20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三道門,被抬進了北京恭王府博物館嘉樂堂的院子。11月下旬,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與西寧市人民政府將在北京舉辦「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系列活動,講好黃河故事,保護、傳承和弘揚河湟文化。本次展示活動從策展到展示內容的確定歷時一年,西寧市400多件靜態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陸續被運往北京恭王府,進入布展階段。
  •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伊斯坦堡舉行
    2019年10月19日 18: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易愛軍 編輯:韋幸文   新華社伊斯坦堡10月18日電(記者易愛軍)為期一個月的「一帶一路」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 2019年北京恭王府展覽信息一覽(持續更新)
    2019年3月19日,北京恭王府重新開放參觀,恭王府開館後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展覽?快來看看吧!這批傳世刺繡藝術品繡工精緻,寓意吉祥,造型生動,色彩濃鬱,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信息。  祈福納祥——遼寧松花石硯製作技藝精品展  展覽時間:3月21日至4月20日  展覽地點:非遺創意生活館  展覽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松花石硯的傳統製作技藝入手,展出松花石硯仿製清宮舊藏及現代創新作品。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春意盎然》 【玉雕】 吳德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中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項目及傳承人授牌
    本報訊(記者 燕卓)作為西寧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區域之一,城中區非遺項目蘊含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近日,城中區文化館為城中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授牌。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平臺主辦,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承辦。論壇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國際學者和國內學者均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
  • 北京市琺瑯廠、龍順成攜文創精品亮相北京文博會
    北京市琺瑯廠、百年老字號龍順成攜文創精品亮相北京文博會工藝美術展區第十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於2018年10 月25 日至28 日在京舉辦, 主展場位於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作為本屆北京文博會「六位一體」活動平臺展覽展示版塊的組成部分,北京市琺瑯廠、龍順成攜一批文創精品亮相文博會主展場2 號館的工藝美術展區。本屆北京文博會的工藝美術展區分為珍精品展區和骨幹企業展區,展示多位國家級、北京市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行業優秀從業者的創作精品和50 餘家骨幹企業的優秀作品。此次活動中,北京市琺瑯廠的景泰藍精品、百年老字號龍順成的「京作」 硬木家具在展區集中展示。
  • 保定陶壎藝術亮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式
    中新河北網保定6月16日電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日前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保定陶壎文化第四代傳承人於連軍和6名弟子現場演繹一段古老的華夏禮樂文明。《步虛辭》時長4分鐘,以弘揚禮樂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線,以保定陶壎文化為元素根據傳承曲目編排而成。全劇共分三個部分,即齊奏、獨奏、疊奏組成。整個曲目空靈幽靜,帶給觀眾清新的視覺、聽覺衝擊力和藝術享受。    據於連軍介紹,壎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在商代以前用於原始崇拜信仰活動,周以後用於歷代宮廷雅樂。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在唐山市樂亭縣文化中心禮堂火爆開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亮相中央電視臺《鄉村大舞臺——我的...
    甘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亮相中央電視臺《鄉村大舞臺——我的美麗鄉村》 2020-12-14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在京舉行   原標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廷懷汝窯作品展將在北京榮寶齋舉行 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北京榮寶齋大廈二層多功能廳舉辦。自2011年10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以來,榮寶齋不僅致力於保護和傳承自有非遺項目,同時亦肩負著央企的文化責任,努力帶動其他非遺項目共同發展,將更多更好的傳統文化藝術品類介紹給藏家和大眾。2012年以來,已舉辦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星航鈞瓷藝術作品展、乾恆傳統藥香展、紫砂精品展等多個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本次廷懷汝窯展,即是榮寶齋非遺作品系列專項展的一部分。
  • 視點|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閉幕
    12月25日下午14時,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民間瑰寶魅力之都」2020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閉幕式在紀曉嵐故居隆重舉行。今年,大賽攜手中國傳媒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五所高校共同開展,共收集設計作品229件。大賽最終從作品設計的獨創性、文化性、工藝性、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評選,共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20名,應用轉化潛力獎3名。發放獎勵資金148000元,設計作品智慧財產權保護40件。
  • 一張圖看懂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朝陽區以多彩文化著稱,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為公眾了解朝陽區歷史的一大途徑。
  • 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李豔紅:剪下有乾坤 剪出美好...
    她叫李豔紅,是利津縣一名普通文化工作者,是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傳承人,山東省齊魯文化之星榮譽稱號獲得者,自幼酷愛剪紙。先後有40多幅剪紙作品在國家、省、市藝術大賽中獲獎。耳濡目染 傳承家學一張紙,摺疊幾下;一把剪刀,在手中三轉兩轉,就剪出一隻只栩栩如生的「豬」和「老鼠」。
  • 北京兔爺:走向潮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傳統玩具,在北京一些人家裡,至今還保留著過年擺兔兒爺、拜兔兒爺的習俗。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就對兔兒爺有著精細的描寫,它是平安的守護神,象徵著吉祥和幸福,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第七屆北京西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志願者結業 47人通過認證
    原標題:第七屆北京西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志願者結業 47人通過認證   由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