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文化產業的發展始終是一個多元化的過程,對人類社會長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朝陽區以多彩文化著稱,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為公眾了解朝陽區歷史的一大途徑。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東嶽廟廟會,內畫鼻煙壺等,還有很多其他多種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46種,其中東嶽廟廟會、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小紅門地秧歌和羅氏正骨法屬於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資源在朝陽區的分布地圖
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誕辰日、春節和每月朔望之日。在廟會期間,人們祭祀東嶽大帝和民間吉祥神,表現祈福求吉的心理訴求。
北京東嶽廟廟會作為歷史悠久的多內涵型廟會,在北京地方民眾信仰體系中具有獨特地位。它以東嶽泰山信仰為核心,體現了東嶽文化的精髓,同時它也是中國祈福文化的集中展示空間。
2017年,朝陽規劃藝術館推出特色數字創意展項——東嶽廟VR全景漫遊影片。通過360°實景拍攝等手段展示現實世界,觀眾可以通過VR影像,在曾經的東嶽廟和如今的東嶽廟之間實現空間和時間的穿越。
▲利用VR技術還原東嶽廟的實景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起源於清朝,當時,聚元號弓箭鋪位於北京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內。這一時期的弓箭大院屬於皇家特設的兵工場(皇家作坊)。弓箭的製作選用傳統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側一面是貼上牛角。
2019年,朝陽規劃藝術館將「聚元號」弓箭收於館藏,並向大眾展示。在規劃館T空間的牆上,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聚元號」弓箭的精巧技藝。
此外,朝陽規劃藝術館館藏品還有北京兔爺、花絲鑲嵌、彩色兵馬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手工藝人減少,更好的保護文化遺產並傳承文化價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附表
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