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

2020-12-23 北京朝陽官方發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類文明的精神家園。文化產業的發展始終是一個多元化的過程,對人類社會長期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朝陽區以多彩文化著稱,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成為公眾了解朝陽區歷史的一大途徑。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東嶽廟廟會,內畫鼻煙壺等,還有很多其他多種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46種,其中東嶽廟廟會、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小紅門地秧歌和羅氏正骨法屬於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資源在朝陽區的分布地圖

東嶽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誕辰日、春節和每月朔望之日。在廟會期間,人們祭祀東嶽大帝和民間吉祥神,表現祈福求吉的心理訴求。

北京東嶽廟廟會作為歷史悠久的多內涵型廟會,在北京地方民眾信仰體系中具有獨特地位。它以東嶽泰山信仰為核心,體現了東嶽文化的精髓,同時它也是中國祈福文化的集中展示空間。

2017年,朝陽規劃藝術館推出特色數字創意展項——東嶽廟VR全景漫遊影片。通過360°實景拍攝等手段展示現實世界,觀眾可以通過VR影像,在曾經的東嶽廟和如今的東嶽廟之間實現空間和時間的穿越。

▲利用VR技術還原東嶽廟的實景

聚元號弓箭製作技藝,起源於清朝,當時,聚元號弓箭鋪位於北京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內。這一時期的弓箭大院屬於皇家特設的兵工場(皇家作坊)。弓箭的製作選用傳統的竹胎,一面敷上牛筋面向射手,外側一面是貼上牛角。

2019年,朝陽規劃藝術館將「聚元號」弓箭收於館藏,並向大眾展示。在規劃館T空間的牆上,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聚元號」弓箭的精巧技藝。

此外,朝陽規劃藝術館館藏品還有北京兔爺、花絲鑲嵌、彩色兵馬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手工藝人減少,更好的保護文化遺產並傳承文化價值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附表

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北京朝陽規劃藝術館微信號

相關焦點

  •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原標題: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智利《信使報》3月26日報導,日前,義大利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意南部那不勒斯傳統披薩餅及其烹飪做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中原文化地圖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卷正式通過驗收
    5月12日,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專家在鄭州召開《中原文化地圖集》(非物質文化遺產卷)驗收會。《中原文化地圖集》充分考慮非物質文化遺產特點,通過「地圖+文化」的方法,將地圖、文字、圖表、圖片等融為一體來講述中原故事,是地理信息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一種科學方法,為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助力中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基礎信息支撐。  《中原文化地圖集》由河南省地圖院承擔編制,前後歷時四年多時間。
  • 唐山:玉田剪紙入選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圖)
    玉田剪紙入選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圖為入選大展的玉田剪紙作品《桃花朵朵》。圖片由張建中提供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梁贊英)在第10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將於6月13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我市玉田縣張建中的剪紙作品《桃花朵朵》入選。
  • 主題國 | 一起領略印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印尼。Wayang的意思是「影子」,在印尼曾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支柱,被視為印尼的國粹。時至今日,它仍然是許多宗教儀式和節日慶祝中的一個重要節目。2008年,哇揚戲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藏藥囊距翆雀。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 非物質文化遺產——「蜀繡」,是四川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張名片!
    山水一程風雪再一程紅燭枕五月花葉深 六月杏花村紅酥手青絲萬千根 姻緣多一分等殘陽照孤影 牡丹染銅樽 滿城牧笛聲……李宇春的一首《蜀繡》,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蜀繡,了解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蜀繡現在的蜀繡已然成為四川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張最有利的名片。四川作為一個旅遊熱門省份,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奔赴四川旅遊,除了四川省內有名的旅遊勝地,比如:大熊貓基地、寬窄巷子、都江堰、杜甫草堂等地吸引著大家之外,還有就是四川的特產也是吸引大批遊客來四川旅遊的重要因素。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圖為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現場。衡水中學實驗學校供圖河北新聞網6月1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為傳承非物質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今天上午,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在衡水中學實驗學校舉行。啟動儀式上,衡水中學副校長梁輝致辭。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然而,在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電視創作者,應當如何更好的完成這個記錄工作,可能就需要回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通過尋找其本質特徵,然後從紀實類作品創作中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實踐,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蒙古族綽爾一種豎吹管樂器:哈薩克族稱斯布孜額、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蒙古族稱楚吾爾(綽爾)。「綽爾」是新疆蒙古族圖瓦人的一種古老的豎吹管樂器,主要分布於阿勒泰地區蒙古族聚居區。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小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
    2006年5月20日,小欖菊花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粵繡(小欖刺繡)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在唐山市樂亭縣文化中心禮堂火爆開場,精彩節目輪番上演。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城皮影戲裡的刀光劍影~
    應城pi ying皮影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年豬祭祀、石膏、年貨12月29號上午各種精彩的應城特色>都在應城龍池山莊上演最吸引小編的還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據表演皮影的夏想德師傅講,他所表演的並非傳統的皮影戲,而是光電皮影。
  •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會成立
  • 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亮相北京恭王府
    當日,「三山湟水間·花兒與少年」青海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示月活動在北京恭王府開幕。400多件靜態非遺展品和8000多件文創產品,集中展示了西寧近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11月23日,非遺傳承人曲吉昂秀現場繪製唐卡。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