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裡水通道上轉角遇到最美牆繪。
■大洲村的田園風光。
■大洲村入村地標效果圖。
■村巷間的彩色牆繪融入了很多鮮花、燕子等元素。
■裡水社區街巷乾淨整潔,花化工程扮靚村。
■大洲村的精品菜園。
嘰嘰!喳喳……3月26日上午,一聲聲悅耳的燕子鳴叫打破了裡水大洲村往日的寧靜,讓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春意盎然,萬物復甦。而在大洲村入口處,鄉村振興項目的施工隊正在勘察村口地標建設,拉開了大洲村新一年鄉村振興的序幕。
燕子返村居民的鄰居回來了
「每天清晨5時過後,村裡的燕子就起來唱歌,大燕子叫一聲,小燕子應一下,村裡都是清脆的鳥叫聲,像一首悅耳的交響曲啊!」說起燕子,大洲村村長餘松養指著飛來飛去的燕子笑了起來,她說,以前村裡民宅大多是一層,現在都是二三層或以上,燕子窩也從一層屋簷搭到二三層的屋簷下,越來越多。
大洲村裡有兩條燕子巷,幾乎每一處民宅的屋簷下都有燕子窩,較早返村的一批燕子已經生下了小燕子,正在窩裡嘰嘰喳喳地叫。白天,在村巷及周邊,不少燕子飛來飛去,處處能看到燕子的身影,鳥鳴聲不絕於耳。大洲村村長餘松養介紹,到了五六月份傍晚時分,燕子們歸巢,紛紛停落在燕子窩前的電線上,一隻一隻排得整整齊齊,有時一群燕子從電線上飛躍而起,排著隊飛到半空中盤旋一周或者兩周,又飛落在電線上,場景非常壯觀。
「我家的燕子窩裡有三隻小燕子呢,看著它們長大,好快就要學飛了!」經營小賣部的村民杜四女說,她家房子建了兩三年,燕子窩一直保護得很好,每年春天燕子回來後都會生下小燕子。記者在村裡發現,在燕子叫聲集中的地方,一般會有燕子窩,居民走近或者經過,這些燕子不會驚飛,它們與村民早就成了鄰裡。
事實上,村民們對待這些特殊的燕子鄰居,也早已習以為常。記者看到,不少村民在燕子窩下面都放了一張紙皮,這樣燕子在窩上排洩就不會掉下來弄髒地面,方便日常清潔。「這其實就是保護燕子的一種方式,大家都很愛護燕子,它們都是老居民了。」餘松養說,燕子已經成為了大洲村的形象元素,在疫情防控期間,燕子返村,意味著春天到了,處處顯生機。
文創繪畫展新容鄉村煥發新活力
大洲村被喻為「燕子村」,燕子處處可見,除了與村民為鄰的燕子們,在村裡處處可見燕子元素。從裡水社區的「裡水通道」入村,所見的住宅外牆均繪上了藍色底,一隻只燕子飛躍於牆面之上,與房前種的鮮花形成了一副鮮活的美麗畫面,沿著燕子飛的方向,即可進入到大洲村。
原來,近段時間,一群有創意,有想法的「美容師」利用近年新興的文創為裡水鄉村振興十二條精品示範村居改容換貌。在裡水通道,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牆體彩繪都是以各式花卉圖案為主,為單調的磚瓦增添幾分溫暖色彩,彩繪中有白兔、鮮花、燕子等多個元素,構成了一幅幅顏色多樣,繪製精美的圖畫。
裡水鄉村振興項目文創工程設計管理負責人方志剛表示,他們從3月9日開始到裡水通道施工,好多村民一開始並不願意施工隊在他們家的外牆繪畫,但是看到其他村民家的外牆畫出來效果十分好,都開始主動邀請施工隊到他們家給外牆彩繪,所以,一開始計劃在裡水通道施工400平方米的彩繪,預計要有所增加。
「每個村有不同的特色和亮點,彩繪會融入當地的特色元素,例如裡水社區的裡水經濟社有條燕子巷,我們在彩繪的時候就會融入燕子的元素,突出燕子文化。」方志剛說。
不少過路的居民紛紛駐足觀看。居民劉阿姨說,十分感謝施工人員為她家的牆體繪製了這麼好看的彩繪,讓鄉村有了不一樣的表達和呈現模式,希望可以成立裡水的一條網紅打卡點,吸引更多人來了解裡水社區。
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原鄉裡水
作為裡水鄉村振興首批12個品牌示範村之一,大洲村品牌定位為「原鄉裡水·多彩田園」。
大洲村整個村莊除了村屋就是農田。根據大洲村振興計劃,是在保留自然肌理、原鄉味道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業。
記者在大洲村看到,雖然村裡的振興工程暫時未復工,但鄉村振興項目施工人員已到場溝通大洲村牌坊的選址,為下一步工程復工做好準備。餘松養表示,近年來村民都覺得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了,雖然暫時未見到經濟效益,但是希望通過推動生態旅遊業給村民感受到真正的振興喜悅。
「大洲的特點就是原生態,生態旅遊業是村裡發展的最好出路。」裡水社區黨委書記吳志軍表示,待振興第一批基建工程完成後,將規劃旅遊配套,包括食宿、餐飲等,大洲村美好的生態才能留得住人,讓更多的人體驗大洲村的田園原鄉味道。
據吳志軍介紹,大洲村前河湧邊上的一片舊廠房,將規劃打造成大洲村旅遊配套的特色餐飲區,而大洲村公園周邊的連片農田,將規劃打造特色民宿,遊客推門即見田園風光。
記者穿過大洲村公園,即可見連片的「精品菜園」,這裡基耕路交錯,成為了不少村民散步的好去處。事實上,大洲村的規劃前景遠不止這些。大洲村200多畝農田早前已經集約起來,用於打造夢裡水鄉溼地公園,將成為佛山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的配套項目。而建設中的南海區有軌電車裡水示範段也將在這個片區橫穿而過。
盤活民俗文化讓居民記住鄉愁
文化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魂,是影響一個鄉村的鄉風、民風的精神所在。因此,裡水社區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希望通過恢復民俗活動凝聚鄉情,讓更多人看見美麗的田園風光,也記住鄉愁。
在裡水社區的宣朗坊裡,藏著裏水鎮僅有的一座古廟——北帝廟。「這座北帝廟,可以視作裡水人的鄉愁。在過去,每逢農曆三月三,都會舉行北帝巡遊活動。」吳志軍介紹,2014年已投入了60萬元,對北帝廟進行了重修,為了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建設,計劃再投入50萬元對古廟進行修葺,並爭取復辦北帝巡遊活動,巡遊路線為舊墟十坊,豐富村民的生活。
吳志軍介紹,目前已經發動鄉賢集資請師傅打造了北帝公,下一步計劃發動居民集資翻新北帝廟,將裡水社區的北帝巡遊民俗活動真正盤活,打造成裡水社區的特色文化。
不僅如此,接下來裡水社區還將大力發展志願服務,將社區內的團體組織及熱心居民等統籌組織起來,形成社區的志願服務團隊,參與社區內的日常志願服務。「讓更多居民通過志願服務參與社區自治,以志願服務精神帶動更多人參與社區建設,提高居民素養。」吳志軍表示,裡水社區作為城鄉融合的典型社區,通過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同時也讓居民與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統籌/見習記者歐林菊文/圖見習記者歐林菊陳志健
通訊員杜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