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銜泥大洲村鄉村振興正當時

2020-12-23 珠江時報

■在裡水通道上轉角遇到最美牆繪。

■大洲村的田園風光。

■大洲村入村地標效果圖。

■村巷間的彩色牆繪融入了很多鮮花、燕子等元素。

■裡水社區街巷乾淨整潔,花化工程扮靚村。

■大洲村的精品菜園。

嘰嘰!喳喳……3月26日上午,一聲聲悅耳的燕子鳴叫打破了裡水大洲村往日的寧靜,讓村民們真切地感受到春意盎然,萬物復甦。而在大洲村入口處,鄉村振興項目的施工隊正在勘察村口地標建設,拉開了大洲村新一年鄉村振興的序幕。

燕子返村居民的鄰居回來了

「每天清晨5時過後,村裡的燕子就起來唱歌,大燕子叫一聲,小燕子應一下,村裡都是清脆的鳥叫聲,像一首悅耳的交響曲啊!」說起燕子,大洲村村長餘松養指著飛來飛去的燕子笑了起來,她說,以前村裡民宅大多是一層,現在都是二三層或以上,燕子窩也從一層屋簷搭到二三層的屋簷下,越來越多。

大洲村裡有兩條燕子巷,幾乎每一處民宅的屋簷下都有燕子窩,較早返村的一批燕子已經生下了小燕子,正在窩裡嘰嘰喳喳地叫。白天,在村巷及周邊,不少燕子飛來飛去,處處能看到燕子的身影,鳥鳴聲不絕於耳。大洲村村長餘松養介紹,到了五六月份傍晚時分,燕子們歸巢,紛紛停落在燕子窩前的電線上,一隻一隻排得整整齊齊,有時一群燕子從電線上飛躍而起,排著隊飛到半空中盤旋一周或者兩周,又飛落在電線上,場景非常壯觀。

「我家的燕子窩裡有三隻小燕子呢,看著它們長大,好快就要學飛了!」經營小賣部的村民杜四女說,她家房子建了兩三年,燕子窩一直保護得很好,每年春天燕子回來後都會生下小燕子。記者在村裡發現,在燕子叫聲集中的地方,一般會有燕子窩,居民走近或者經過,這些燕子不會驚飛,它們與村民早就成了鄰裡。

事實上,村民們對待這些特殊的燕子鄰居,也早已習以為常。記者看到,不少村民在燕子窩下面都放了一張紙皮,這樣燕子在窩上排洩就不會掉下來弄髒地面,方便日常清潔。「這其實就是保護燕子的一種方式,大家都很愛護燕子,它們都是老居民了。」餘松養說,燕子已經成為了大洲村的形象元素,在疫情防控期間,燕子返村,意味著春天到了,處處顯生機。

文創繪畫展新容鄉村煥發新活力

大洲村被喻為「燕子村」,燕子處處可見,除了與村民為鄰的燕子們,在村裡處處可見燕子元素。從裡水社區的「裡水通道」入村,所見的住宅外牆均繪上了藍色底,一隻只燕子飛躍於牆面之上,與房前種的鮮花形成了一副鮮活的美麗畫面,沿著燕子飛的方向,即可進入到大洲村。

原來,近段時間,一群有創意,有想法的「美容師」利用近年新興的文創為裡水鄉村振興十二條精品示範村居改容換貌。在裡水通道,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牆體彩繪都是以各式花卉圖案為主,為單調的磚瓦增添幾分溫暖色彩,彩繪中有白兔、鮮花、燕子等多個元素,構成了一幅幅顏色多樣,繪製精美的圖畫。

裡水鄉村振興項目文創工程設計管理負責人方志剛表示,他們從3月9日開始到裡水通道施工,好多村民一開始並不願意施工隊在他們家的外牆繪畫,但是看到其他村民家的外牆畫出來效果十分好,都開始主動邀請施工隊到他們家給外牆彩繪,所以,一開始計劃在裡水通道施工400平方米的彩繪,預計要有所增加。

「每個村有不同的特色和亮點,彩繪會融入當地的特色元素,例如裡水社區的裡水經濟社有條燕子巷,我們在彩繪的時候就會融入燕子的元素,突出燕子文化。」方志剛說。

不少過路的居民紛紛駐足觀看。居民劉阿姨說,十分感謝施工人員為她家的牆體繪製了這麼好看的彩繪,讓鄉村有了不一樣的表達和呈現模式,希望可以成立裡水的一條網紅打卡點,吸引更多人來了解裡水社區。

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原鄉裡水

作為裡水鄉村振興首批12個品牌示範村之一,大洲村品牌定位為「原鄉裡水·多彩田園」。

大洲村整個村莊除了村屋就是農田。根據大洲村振興計劃,是在保留自然肌理、原鄉味道的基礎上,發展生態旅遊業。

記者在大洲村看到,雖然村裡的振興工程暫時未復工,但鄉村振興項目施工人員已到場溝通大洲村牌坊的選址,為下一步工程復工做好準備。餘松養表示,近年來村民都覺得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了,雖然暫時未見到經濟效益,但是希望通過推動生態旅遊業給村民感受到真正的振興喜悅。

「大洲的特點就是原生態,生態旅遊業是村裡發展的最好出路。」裡水社區黨委書記吳志軍表示,待振興第一批基建工程完成後,將規劃旅遊配套,包括食宿、餐飲等,大洲村美好的生態才能留得住人,讓更多的人體驗大洲村的田園原鄉味道。

據吳志軍介紹,大洲村前河湧邊上的一片舊廠房,將規劃打造成大洲村旅遊配套的特色餐飲區,而大洲村公園周邊的連片農田,將規劃打造特色民宿,遊客推門即見田園風光。

記者穿過大洲村公園,即可見連片的「精品菜園」,這裡基耕路交錯,成為了不少村民散步的好去處。事實上,大洲村的規劃前景遠不止這些。大洲村200多畝農田早前已經集約起來,用於打造夢裡水鄉溼地公園,將成為佛山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的配套項目。而建設中的南海區有軌電車裡水示範段也將在這個片區橫穿而過。

盤活民俗文化讓居民記住鄉愁

文化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魂,是影響一個鄉村的鄉風、民風的精神所在。因此,裡水社區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希望通過恢復民俗活動凝聚鄉情,讓更多人看見美麗的田園風光,也記住鄉愁。

在裡水社區的宣朗坊裡,藏著裏水鎮僅有的一座古廟——北帝廟。「這座北帝廟,可以視作裡水人的鄉愁。在過去,每逢農曆三月三,都會舉行北帝巡遊活動。」吳志軍介紹,2014年已投入了60萬元,對北帝廟進行了重修,為了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建設,計劃再投入50萬元對古廟進行修葺,並爭取復辦北帝巡遊活動,巡遊路線為舊墟十坊,豐富村民的生活。

吳志軍介紹,目前已經發動鄉賢集資請師傅打造了北帝公,下一步計劃發動居民集資翻新北帝廟,將裡水社區的北帝巡遊民俗活動真正盤活,打造成裡水社區的特色文化。

不僅如此,接下來裡水社區還將大力發展志願服務,將社區內的團體組織及熱心居民等統籌組織起來,形成社區的志願服務團隊,參與社區內的日常志願服務。「讓更多居民通過志願服務參與社區自治,以志願服務精神帶動更多人參與社區建設,提高居民素養。」吳志軍表示,裡水社區作為城鄉融合的典型社區,通過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同時也讓居民與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統籌/見習記者歐林菊文/圖見習記者歐林菊陳志健

通訊員杜嘉穎

相關焦點

  • 十首描寫燕子的古詩詞,堂前飛燕銜新泥,案旁清影品舊詞
    如林黛玉的葬花詞寫道,「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用這句讖語預示寶黛婚姻已說定,後來卻無端變卦。有時也會用燕子傳達一種對往事的懷念之情,比如周邦彥的詞,「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燕子仿佛在述說千百年來興衰變遷的故事。破陣子 宋代:晏殊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
  • 李說一邀對之描寫春晨燕子銜泥築巢,飛過朱牆而去的十一言上聯
    今日第一聯為十一言上聯,描寫的是春日清晨燕子銜泥築巢,飛過朱紅色的院牆急速而去的情景。此聯為:燕銜一點春泥,飛過朱牆去。三、拋磚引玉聯上聯:燕銜一點春泥,飛過朱牆去。
  • 鄉村振興譜新篇 擊鼓催徵正當時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沐浴著鄉村振興的春風,福州大膽實踐:立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吹響特色農業發展集結號;從環境整治入手,持續推進鄉村生態宜居建設;回應群眾關切,探索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福州正以時不我待的精神,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發展正鋪開斑斕畫卷。
  • 石壁街大洲村變「打卡熱點」!村裡還有很多驚喜!點讚這個「生態...
    古老的大洲村如今得益於「一村一品牌」工作的成功創建煥發出越來越亮眼的鄉村魅力下面讓小e帶大家一起走進大洲村感受大洲村的新風貌吧該村以生態農業、生態文明村為創建品牌,打造原生態美麗鄉村。如今,大洲村已完成「一村一品牌」創建工作,並被有關部門擬認定並命名為「2019年度番禺區文明村」。走在村裡,隨處可以見到「一村一品牌」給村莊帶來的新變化。
  • 群賢畢至曜暖冬 鄉村振興正當時——第二屆鄉村振興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本網訊 12月15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人文與發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二屆鄉村振興學術論壇在人發學院成功舉辦。300餘名聚焦鄉村振興領域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為鄉村問題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展開深入學術討論。
  • 家有五個燕子窩 老媽說燕子年年來五福臨門
    老家的走廊上有五個漂亮的燕子窩,秋天燕子飛走了,老媽用塑膠袋把燕子窩的口封堵上了,老媽說:「不封閉,麻雀就來霸佔窩,來年開春燕子返家就不喜歡了。」老媽看著燕子一口口銜泥,一點點構築自己的小窩很不容易,每年都是精心保護,秋天燕子飛走了老媽就用塑膠袋堵口保護好燕子的家,等它們明年開春再來。在走廊的角落裡,燕子用自己的唾液和泥土,加上它們自己的心血,構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燕子築巢的材料極為簡單,是泥土、稻草、根須、殘羽等等。
  • 慧眼識英雄|胡鵬飛:自信人生——鄉村振興正當時
    東方農道目前致力於鄉村振興建設項目,他們的設計已在全國多個省市開花結果。2013年和2015年,他們的設計項目都獲得了「中國最美鄉村」的第一名。胡鵬飛並不急著擴張,他追求踏實、高質量地完成每一個項目。「我從來沒想把規模擴大,一年只接三、四個項目,多了也做不了。」胡鵬飛如是說。談到自己十年前創業的信心之源,胡總說:「我的底氣來自於我紮實的專業背景,還有當時學校老師提供的實戰機會。」
  • 燕子窩是燕子的口水做的?你有沒有趕走過燕子?燕子吉祥鳥
    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燕子是益鳥。這首兒歌,想必大部分華人並不陌生。她唱出了燕子的習性,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樂觀嚮往。眾所周知,燕子是食蟲動物,新鮮昆蟲是燕子的主食,如蟋蟀,鱗翅目幼蟲,飛蛾,蒼蠅或蚜蟲等。故而,燕子是受保護的鳥類。在澳洲,只要是燕窩內有卵或燕子活動,不允許有任何的幹擾燕子行為或破壞燕窩的措施。
  • 2020揚州中考同題微作文▏老媽,燕子來我們家做客啦
    作者:侯燕新前些日子,回鄉下小住,過慣了城市生活的我又有些神往鄉村的清新空氣了。住在老宅,早晨5點鐘不到,聽到樓下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到陽臺望去,原來是幾隻燕子在我家屋前飛來飛去,再細細一瞧,屋簷下的牆角處,有一個好大的燕子窩。
  • 燕子築巢,我給孩子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自古以來,燕子有著吉祥富貴的寓意,都說「燕子不來無福之地」,看來,實驗幼兒園的確是吉慶祥和之地呀!燕來安家,舉園歡慶!孩子們紛紛歡呼:「小燕子來幼兒園安家啦!」大家都沉浸在這份喜悅裡。孩子們爭相給燕子起名,小一班:「閃電」、「 彩虹」;小五班:「小牛仔」、 「小蛋糕」……最後經過討論選定了大六班的「歡歡」「迎迎」為小燕子的名字。
  • 為什麼燕子搭窩築巢?燕子戀舊是真的嗎?燕子低飛是天要下雨嗎?
    燕子是十分戀舊的,聽說燕子有著驚人的記憶,無論遷飛了多遠,哪怕隔著千山萬水,它們也能夠靠著自己驚人的記憶力返回故鄉。當看到兩隻燕子老在門樓下飛來飛去相互嬉戲,頗有幾分浪漫的味道。回憶起童年才想起它們是在探尋合適的地方做窩,幾天後果然就看見它們開始忙碌起來了,銜泥叼草地穿梭在門樓下修補去年的窩。
  • 農村屋簷下的燕子是如何築巢的?為何燕子要在房簷下築巢?
    農村屋簷下的燕子是如何築巢的?為何燕子要在房簷下築巢?文/農夫也瘋狂春天到了,隨著氣溫的上升,當天氣暖和了,燕子也就從南方飛回來了。有巢穴的燕子,會飛到自己之前築的巢穴中,然後對其進行修補一番。而沒有巢穴的燕子,那就會抓緊時間築巢。它們先會挑選築巢的地方,經過多方考慮以後,一旦確定了築巢的地點,就會及時築巢。那農村屋簷下的燕子是如何築巢的?為何燕子要在房簷下築巢?小時候農村的燕子非常多,村裡不少人房簷下面都有燕子窩,有些房子下面甚至還有好幾個燕子窩。沒事的時候,就常搬著凳子觀看燕子築巢。
  • 「燕子築巢來我家,吉祥如意年年有」,燕子農村築巢有什麼講究?
    「燕子築巢來我家,吉祥如意伴君來」,人們都說燕子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代表著吉祥、如意,然而並不是誰家都會引來燕子築巢,因此農村哪家有燕子來築巢絕不會有人驅趕!甚至會有人故意人為吸引燕子到家來!在農村老家,燕子來過你們家築巢嗎?
  • 臨滄鄉村旅遊正當時
    為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2019年臨滄市委召開全會專題研究鄉村旅遊工作,制定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提出要以鄉村旅遊推進鄉村振興「臨滄實踐」,加快臨滄「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建設;圍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態、氣候、宜居、康養等優勢資源,促進臨滄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發展,把鄉村旅遊作為舉全市之力的「三件大事」之一,臨滄新時代的旅遊發展大幕
  • 燕子不進「苦寒門」,為什麼燕子能分辨出「窮人」和「富人」?
    所以燕子是非常受歡迎的,但在農村一直有個流傳的說法「燕子不進苦寒門」,燕子就一鳥類,它是怎麼分辨出窮人和富人的?燕子眼中的窮人窮富標準是什麼?燕子其實種類很多,雀形目燕科下總共有74種鳥類,除南極以外全球各大洲均有分布,燕子的羽毛但一點藍灰色,有金屬光澤,燕子主要以昆蟲為食,它的出現將會為當地的害蟲控制作出巨大貢獻,當然這樣的益鳥誰不歡迎?筆者小時候就被大人告誡,掏鳥窩可以,但絕不可以掏燕窩!
  • 燕子窩不能戳?燕子築巢有講究,這麼些年你做錯了啥?
    關於燕子,花友們肯定都是特別熟悉的,從小就聽著《小燕子》這首歌長大,春天、夏天的時候一抬頭就能看見幾隻燕子在展翅飛翔,甚至自家的屋簷下就還有好幾個燕子窩呢!仿佛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過,關於燕子在家搭窩到底是好還是壞這件事,卻是存在很多爭議的。有些地方認為燕子在自家築巢是很好的,代表著福氣、財氣和生機,而且燕子通常都是成雙成對的,住在家裡也寓意著夫妻幸福。
  • 【詩詞鑑賞】春風燕子來,飛翔在古詩詞裡的燕子!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燕子便由南方歸來。燕子飛時,詩意如煙。燕子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簷下養兒育女,因此為古代文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比喻愛情美好,或藉以憐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所寄託之情感頗為豐富雋永。
  • 燕燕於飛,你知道燕子在古代的寓意有哪些嗎?
    燕子是人們喜愛的鳥兒,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它們在春天飛到北方,成為了春天到來的象徵,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但隨著春天的逝去,加之文人多愁善感,詩人自會傷感無限,用來傳達惜春之情。
  • 長壽:向「慢」要效益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以慢城龍頭項目為引領,長壽大力推進農旅融合建設,2019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8.7億元、增長1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9元、增長9.3%,鄉村振興正跑出加速度……新體驗深挖資源打造「慢」生活「這裡的農村乾淨漂亮,和我去過的都不一樣,不僅好玩,還能學到知識!」
  • 學生作品集《春燕銜泥》新書首發
    渭南日報 記者 畢雲丹9月9日早,大荔縣城郊中學春泥文學社舉行《春燕銜泥》新書首發儀式。《春燕銜泥》是該縣高中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學生作文集,它是春泥文學社建立四年來首個集體智慧的結晶。「春泥」文學社2016年9月創建,四年來,「春泥」文學社成員累計已達600多人。